岗位等级工资制的做法是:①对岗位进行分析,科学分类。根据“工作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参照主管部门颁发的定员定额标准,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岗位分类的结构、要素和标准。例如,有的行业规定岗位分类结构有技术高低、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大小和劳动条件好坏;每个结构又分为若干个要素,如技术高低可划分为技术难易、专业知识深浅、熟练工作期长短;每个要素又由诸多的有关标准所组成。②采取要素测评点数计算方法划分岗位类别。根据各类岗位的工资标准,通过岗位分类测评,各个岗位有了明确的定量化标准,使技术难易、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大小和条件好坏与工资等级相符;使最佳年龄、最佳贡献能得到最佳的报酬。③以经营责任制为中心,制定岗位等级考核标准。考核内容有岗位责任、操作能力、劳动定额、技术要求、质量指标、专业工龄、文化程度等。各项指标要尽量做到定量化和数据科学化。④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如进岗升级管理办法和调岗、退岗工资管理办法等。
什么是五联计件工资制
五联计件工资制是一种以产量为主以及与利润、质量、消耗、安全指标相联系的计件工资制形式。五联计件工资制是在深化企业改革、理顺企业内部分配关系、改革工资形式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计件工资制形式。实践证明,实行五联计件工资制,责任明确,利益直接,效果显着。五联计件工资制的基本做法是:①根据有关部门颁发的定员、定额标准,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定员人数、工作物等级和劳动定额,确定计件单价,然后以实际完成的合格产品的数量,计算出车间、班组和个人所得的计件工资总额。②根据车间的生产能力、产品和经济效益的情况,合理确定完成利润指标的档次,所得计件工资按照完成利润指标档次上下浮动。例如,完成一档者得全部计件工资,二档者可按计件单价上浮15%,三档者上浮25%,没有达到一档指标者则扣减工资。③产品达到有关部门规定的质量标准,支付全部计件工资。比规定质量指标每降低1%,扣发计件工资总额的1%。产品入库后或用户发现不合格而造成的一切损失费用,均从车间的计件工资额中扣回。消耗的燃料、原材料不超过定额和计划指标,发全部计件工资;每超耗1%,减发计件工资总额的1%。④规定人身伤亡、机械事故等计分标准,实行百分考核办法。如发生事故,视造成的经济损失程度,分为25%、50%、100%三个档次扣发计件工资超额部分。
五联计件工资制的特点是:将职工内部分配同企业的经营责任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改变单纯按产品产量分配的计件工资的传统做法;有利于全面完成经济技术指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行五联计件工资制,企业要有合理的定额、齐全的标准、准确的计量、完整的原始记录,有利于企业加强基础工作,促进管理的科学化。
什么是年薪制,经营者年薪制有何特点
年薪制是一种以年为单位确定工资标准的工资计付方法。它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与奖金制度结合实施。目前在我国,年薪制主要指经营者年薪制,它是指以企业一个经济核算年度(通常是一年)为时间单位确定经营者的基本报酬,并视其年终(企业)经营成果确定其效益、(浮动)收入(两者合并为年薪)的一种劳动报酬制度。对经营者实行这种分配方式,是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者的特定地位及其工作性质、劳动特点而定的。经营者年薪制的特点:经营者年薪制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就是按年支付工资。年薪制有其特定的内涵,即经营者的利益与职工的利益分离,与企业主利益相连;年薪与工作责任轻重、决策风险大小、经济效益水平挂钩;年薪与职工工资制度分离,不在工资总额内列支。经营者年薪制一般由相对固定收入与浮动收入两部分所构成。前者水平取决于“经营者市场”形成的市场工资率和企业支付能力;后者水平取决于本企业经营状况,随效益大小波动。在总的年薪收入中,浮动收入大于相对固定收入。经营者的年薪及调整由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代表大会确定。经营者年薪制可以有以下三种:①基薪加风险收入。②年薪加年终奖金。③在上述第一种办法或第二种办法的基础上,经营者要缴纳一定数额的风险抵押金,完不成任务的,此抵押金归企业所有。
工序间检验有何必要性
工序间检验是指为判断半成品能否由上一道工序转入下一道工序所进行的检验。对于一般工序(如非关键工序、非特殊工序),工序间检验由一道工序的操作者执行,合格后方可将半成品转入下一道工序加工。对于需要重点控制的工序(如关键工序、特殊工序),工序间检验先由操作者执行,合格后交工序检验员复检,确认合格后方可将半成品转入下一道工序加工。
什么是最终检验
最终检验是指产品制造、返修或调试完成后所进行的检验,又简称终检。对零件制造过程来讲,终检工序属加工工艺规范的最后工序;对部件、整机的装配、试车过程来讲,终检工序比装配、试车工艺规范,是安排在调试工序后进行的最后工序。返修品的最终检验,若为零件则仍按原加工工艺规范最后工序执行,若为部件、整机则仍按装配、试车工艺规范最后工序执行。
质量监督内容有哪些
质量监督是指为确保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按有关规定对程序、方法、条件、过程、产品和服务以及记录分析的状态所进行的连续监视和验证。监督是具体的、微观的,针对对象包括形成质量有关的程序、方法、条件、过程以及产品和服务质量本身。因为这些具体事物常随时间推移、情况变迁而发生变异甚至有突变。对前者(程序、方法、条件、过程)必须连续地监视;对后者(产品和服务质量本身)必须连续地验证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组织内部的监督,应设置独立的专职机构(如质量检验部门);外部监督由顾客以顾客的名义执行(如政府有关部门、消费者协会等)。
什么是“无声推销员”
无声推销员即商品包装。在商店里,同类商品摆放在同一货架上,由顾客自由选取,这时优良的包装往往会引起消费者作出冲动性购买。商品包装本身成了促进销售的工具,因此,人们把商品小包装称之为无声的推销员。在我国,良好的商品往往因为包装不好而无人问津,甚至一些出口商品也因包装不佳而被外商置于地摊,或以很低的价格出售,即使被陈列到自选商场的货架上,往往也因包装不如其他商品而引不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因此,我国企业应学习和借鉴这种方法,改进商品的包装,促进商品销售。
安全检查的内容有哪些
安全检查是针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的多层次的全面监督和防范的行为。其目的是通过检查,总结交流安全生产经验;及时发现问题,查出隐患,采取有效措施,把事故和职业病消灭在发生之前;教育群众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给忽视安全生产的思想敲警钟,及时纠正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安全检查的内容有:查思想。按照国家劳动保护法规,检查各级领导和职工是否重视安全工作。查领导。按照国家劳动保护法规,检查各级领导是否把安全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查制度。检查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是否深入人心、严格执行;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行为是否得到及时纠正和处理。查措施。检查每年是否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是否具有针对性,劳动条件有哪些改善,预防了哪些重大事故。查隐患。作业现场的劳动条件、安全设施、安全装置、安全用具是否符合劳动保护法规、标准的要求。查事故处理。检查有无隐瞒事故的行为,发生事故是否及时报告、认真调查、严肃处理,是否认真吸取教训并采取了防范措施。查组织。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是否成立并开展活动,安全技术机构是否设立,安全技术干部是否按国家规定配置,工会群众监督检查组织是否建立和发挥作用。查教育培训。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是否真正落实,职工对安全操作规程是否达到懂知识、有技能,并切实按操作规程安全操作。安全检查可分为上级检查,执法检查,定期检查,专业检查,经常性检查,节前、节后检查,职工代表检查。
安全工程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安全工程是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结合工程学原理及有关专业知识来研究安全生产管理和工程的新学科,是系统工程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内容主要有:危险的识别、分析与事故预测,消除、控制导致事故的危险,分析构成安全系统各单元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协调各单元之间的关系,取得系统安全的最佳设计等。其目的是使生产条件安全化,使事故减少到可接受的水平。安全工程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军事装备零部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研究,始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的军事工业,后来发展到其他工业生产部门,使可靠性管理与质量管理相对分工。工业安全管理开始引用系统工程方法,如20世纪60年代初应用事故树分析法(FTA)和故障类型影响分析法(FMEA)等。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引用了系统工程计划的方法,对系统开发的各阶段如计划编制、开发研究、制造标准、操作程序等进行安全评价。20世纪70年代以后,安全管理和工程广泛使用系统工程方法,形成了安全系统工程学科。安全工程不仅从生产现场的管理方法阶段预防事故,还从机器设备的设计、制造和研究操作方法阶段采取预防措施,着眼于人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保障系统的安全。
安全施工审查内容有哪些
安全审查是指在工程建设实施的过程中,完全遵循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所有要求,确保不发生任何施工安全事故的过程。其要求在工程项目开工前,总监理工程师应审查承包单位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及施工安全保证体系。对体系的审查有三方面的内容:审核组织机构,审查管理制度,审查专职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上岗证。施工安全保证体系的审查内容包括:现场项目管理机构应有安全管理机构;项目负责人应是安全负责人,并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员,各班组设不脱产安全员;建立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安全管理员应当由主管部门对其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安全标志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警惕吗
安全标志是企业为了实现安全生产,用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表达特定的安全或危险信息,引起工作人员对危险环境和物体等不安全因素的注意,预防事故发生的标志,它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安全标志的设立是从心理学方面进行事故预防,它通过特定的颜色、图形和符号集中人们的注意力,警告人们留神潜伏的危险,提醒他们注意规章制度,从而使人们培养一种安全的习惯。标志的使用应标准化,国际标准化组织研究推荐的一些标准,得到了广泛的采用。例如,红色标志表示停止有害活动;黄色标志表示注意危险;绿色标志表示安全;圆圈表示禁止;三角表示警告;长方形表示说明和注示。我国的《安全标志国家标准》将生产现场的安全标志分为四类:禁止标志,制止或表示不准许人们的某种行为;警告标志,提醒人们注意可能发生的某种危险;指令标志,要求人们的行为必须符合某一标准或规定;提示标志,主要是示意某一目标的方向。
什么是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指为实现安全生产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它是利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控制来自自然界的、机械的、物质的不安全因素及人的不安全行为,避免发生伤亡事故,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证生产顺利进行,以实现安全生产、避免伤亡事故为目的的管理。它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密切关联、互相渗透。安全管理除了具有企业其他各项管理的共同特征外,还具有独特性,即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它必须遵从伤亡事故预防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管理管理体系是指通过组建完整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安全管理人员,规划安全策略,确定安全管理机制,明确安全管理原则和完善安全管理措施,制订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合理地协调法律、技术和管理三种因素,实现对系统安全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法制化和规范化,达到保障工程安全的目的体系。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技术和安全教育培训等方面。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最终目标是:采取集中控制、分级管理的模式,建立起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并加以实施与保持,实现动态的、系统的、全员参与的、制度化的、以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模式,从而在管理上确保全方位、多层次、快速有效地网络安全防护。
安全系统具有哪些特点
安全系统是与生产安全问题有关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若干个因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在工业企业中,人机系统、安全技术、职业卫生和安全管理构成了一个安全系统。其具有以下特点:它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机匹配、有反馈过程的系统。因此,在系统安全模式中要充分考虑人与机器的互相协调。它是工程系统与社会系统的结合。在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的人要受到社会、政治、文化、经济技术和家庭的影响。安全事故(系统的不安全状态)的发生具有随机性。首先是事故的发生与否呈现出不确定性;其次是事故发生后将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在事先不可能确切得知。事故识别的模糊性。安全系统中存在一些无法进行定量描述的因素,因此对系统安全状态的描述无法达到明确的量化。
为何把安全纳入国民经济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