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可以获取的各种信息实在太多了,而人脑的记忆功能毕竟有限,如不及时做好笔记,看到的、听到的就会如过眼云烟,一段时间过后,很难找回当时的记忆。如能及时做好笔记,需要的时候一翻即得,说话就能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写文章就能引经据典、一气呵成,即所谓“厚积薄发”。
说到勤于动笔,大家应该会很容易联想到一些成功的大作家们,他们也有这样的习惯。例如一些作家随身带着卡片,忽然间来了灵感,或者有好的想法时,就立刻记下来,这样越积越多,到进行文学创作时,就会有很多卡片能被用上。还有些学者也有记读书笔记的习惯,每读一本书时,记下其中一些好的句子,或者对其中一些东西发表议论和看法,长时间坚持不懈地这样做,终会成功。
有一位我们十分熟悉的作家,他的床单上、桌布上、雪白的墙壁上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让人似懂非懂的文字。当然,孩子随时记录的行为不会这样夸张。但让他们随身带上纸笔,总不是一件坏事。许多科学家都有随身携带纸笔、随时记录的习惯。如果那些从事创造活动的科学家没有随时作记录的习惯,那么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许多文明成果可能就无法产生了。
亮亮有一个习惯,就是勤于动笔。他兜里总是装个小本本或者卡片,出门了,把看到的新奇的事物、景致、自己的感想,都用三言两语一一记录下来。读书时,如果是自己的书,他会在书的边缘批阅文字,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如果是借阅的书,他会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批阅或者摘抄。
即使看电视、读报,亮亮都不会忘记把一些新奇的词句、事情摘录下来。现在亮亮已经积攒了五个笔记本,卡片也积攒了不少,全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平时积累的大量材料让亮亮写起作文来从不发愁没有材料,在课堂上发言也颇具说服力。
可见,培养孩子勤于动笔的习惯,对孩子的学习、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及丰富生活阅历、积累经验都有极大的作用。父母要培养孩子勤于动笔的习惯,可以从这些方面做起:
1.平时读课外书时,让孩子拿一支笔,摆开一个本,边读边动笔摘录。但摘录不是简单地抄书,而是有选择、有判断地吸取。任何一部书、一本杂志、一篇文章都不可能是字字千金、句句经典,其中有些内容有价值,有些内容没有太大的价值。对于有价值的东西,比如新颖独到的见解,精致巧妙的构思,或是流光溢彩的语言等,都可以适当地要求孩子摘录下来,并反复阅读,领会其中的奥妙,然后把它转化成自己的东西。长期坚持,一定会让孩子有突飞猛进的进步,不论是在思考问题的角度方面,还是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会有长足的发展。
有一个一直畏惧写作文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边阅读大量的书籍,一边作大量的摘录,每天对当日摘下来的句子、文段仔细分析、深刻品味,并尝试写作。后来,他的作文里也出现了一些颇有文采、内涵的句子,最后,他的写作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只要孩子的阅读面广,收集得多,消化得多,胸中的“墨水”会自然而然注入于笔端。所以父母要孩子养成勤于动笔,认真摘录的习惯。
2.外出时,让孩子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都记录下来。这样的记录不需要太详细,可以简单的几句话,也可以简单的几个字,只要把意思表达完整,自己能看清楚就行,等回家之后,再把它认真整理出来。
3.让孩子勤于写日记、随笔。这对刚刚上学的孩子可能有点儿困难,但只要父母耐心引导,孩子慢慢就可以养成习惯。告诉孩子写日记、随笔可以很随便,没有要求界限,刚开始写时,可以是非常简单的几个字,不会写的字还可以用拼音甚至符号代替,之后是一句话,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可以逐渐复杂,写成片断甚至写成完整的文章。
4.让孩子随身携带纸和笔,把自己头脑中随时闪现的灵感都捕捉下来。孩子的衣兜里随时揣着纸和笔,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这仿佛是在告诉他们:“我要把随时闪现出来的想法记下来,要抓住灵感的翅膀,不能让它飞走!”要知道,我们教孩子这样做,对于他们的学习是多么重要。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能挤出一点点。时间的富翁不是靠年岁的简单积累,而是靠高度的使用效率。
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在家里的床头、墙壁、镜子上贴了许多小纸条,纸条上面写满各种各样的文字:有美妙的词汇,有生动的比喻,有五花八门的资料。总之,当他在家的时候,不管在哪里都可以随时看到这些纸条上面的文字。外出时,他也不轻易放过闲暇的每一分钟,他把小纸条装在衣服口袋里,随时可以掏出来看一看、想一想。像他这样的成功人士珍惜时间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合理利用时间,是一个人成功的基本要素。
如何有效地利用和管理时间,关系到学习的最终效率。合理利用时间的习惯,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帮助孩子把有限的时间合理地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去。
举个例子来说,小鹏每天下午5点30分放学,等公共汽车要花去10分钟左右的时间,乘车20分钟,回家需要步行10分钟。吃过晚饭,小鹏要把碗筷洗了,这得用去15分钟。按照老师的要求,他必须收看30分钟的电视新闻。
此外,按照学习计划的安排,他要在开始做当天的家庭作业之前花3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全天的学习内容浏览一遍。他有一个习惯,即做所有的事情都有条不紊,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他开始做作业的时候至少已经是八点了。
假如小鹏能够合理安排时间,那么情况就会有很大的改观。他每天从等公共汽车到下汽车,至少要耽搁30分钟左右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完全可以掏出书包里的课堂笔记把当天的学习内容从头到尾浏览一遍。看电视新闻和洗碗筷这两件事情也完全可以同时进行,手里的活并不会对收看新闻造成太大的影响,因为大多数时候新闻只需要我们用耳朵去听。这样一来,小鹏就能够在7点30分左右开始做家庭作业。
由此可见,时间管理对提高办事的效率,尤其是提高学习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相同的时间,善于合理利用时间的人,会取得更多、更大的收获。
帮助孩子充分合理地利用时间,最大的实现生命的价值,父母需要让孩子在对时间的利用上形成良好的习惯。合理利用时间的习惯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培养:
1.指导孩子制订学习计划。学习计划一般以一个学期为阶段,内容包括本学期的目标和任务、措施、时间上的安排和精力上的分配。如何指导孩子合理地制订学习计划呢?父母应该使他们明确这样的原则。
——既要明确具体又要切合实际。
明确具体的学习计划有利于执行和操作。计划的目标明确、时间安排和措施合理,对孩子的学习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但如果对孩子过于苛刻,学习计划的目标定得过高,时间安排过紧,执行不了,那么计划便成为一纸空文。这样不仅对孩子的学习没有什么帮助,还会使他们挫伤自己的自信心。所以在指导孩子制订学习计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计划的合理性。
——时间的安排要注意灵活性和机动性。
有个孩子这样定立计划:6:30起床,6:35~6:45锻炼,6:45~7:15背英文单词,7:15~7:25朗读语文课文,7:25~7:30吃早饭,7:30出发。这样的安排缺乏灵活性,如果由于某一天的单词量特别大而在7:15不能完成,就必然会使以下的计划都受到影响,同时,此时间表也订得太满、太死板。
事实上,这样的学习计划是无法长期贯彻执行的。好的计划应该是留有余地、富有弹性的,比如规定6:30起床后花半个钟头左右的时间背单词,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朗读课文,可行性就要大得多。
2.及时调整和修订计划。在制订学习计划的时候,我们不能指望把每一个细节和不可控因素都考虑在内。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存在问题,要及时调整,在必要的时候还要进行大幅度修改。我们要让孩子时刻记住这样一点:学习计划不是教条,它应该以适合具体的学习情况和自身实际为前提。
3.善于抓住学习的最佳时机。孩子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在相同的时间段,心情好的时候学习效率高,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学习效率低;在一天当中,早晨和夜间学习效率高,下午和傍晚学习效率低。由于人的心理规律和生理特点会对人的各种能力产生影响。所以,孩子的学习能力的强弱在时间上表现出一种不均衡性。当然,虽然在一般情况下早晨的记忆力好,但也存在个体差异性,有的孩子更擅长在午休之后进行记忆的活动。
可见,学习的最佳时机的出现没有定数,它取决于孩子的内在与外在诸多方面的因素。学习的最佳时机一旦出现,我们就要善于帮助孩子把握住它。父母要提醒孩子注意学习的灵活性,不要成为条款的奴隶。比如,当孩子刚刚听取了某位成功者的讲座,百倍激情地要开始学习英文,我们应该支持他,并鼓励他说干就干,而不要因为现在是下午,可能不利于学习就劝他不如等到晚上。
4.让孩子学会“挤”时间。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怎样利用时间。时间对于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一天24小时,但是有的人很会经营。把一分钟变成两分钟,一个小时变成两个小时,一天变成两天……他用上天赐予的时间做了很多的事情,最终换来了成功。”所以,父母要告诫孩子学会珍惜时间,统筹安排时间,只有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就来。那么,父母要怎样教会孩子利用空隙时间呢?方法很多。比如,在无所事事的时候不要发呆,找一本书来读;看报纸的时候随手记下一些资料;外出游玩的时候认真观察景物,为写作文收集素材;在口袋里放一些英文单词卡片,有空就拿出来记一记;与同学闲聊的时候和他们讨论一下学习上的问题等等。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惜时意识,只要有了这种意识,孩子自己都会想到一些办法把空隙的时间利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