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这么美,
我们不应该一直停留在原地,
多出去走一走,
你会找到更多活下去的理由。
今天的故事很扎心,
相信每个人都会遇到过。
可是人生本就无常,
有些人终究都是会错过的。
缘分,就是这样的奇妙,把本来一辈子也不可能有交集的两个人牵引到了一起。
这不是一份属于二十岁的鲜活浪漫的爱情,而是属于两个已过而立之年,饱尝世间冷暖的朴实厚重的爱情。
她叫张小于,从名字上看,父母就从未对其寄予过什么厚望。
但并不是不爱她,只是觉得女孩子有个名字就可以,长大后找个好人家嫁了,无需肩挑光宗耀祖的重任。
于是,她也就这样糊里糊涂地长大,糊里糊涂地活着,没有目标,没有理想。
但是她确是心地纯良的女孩子,那种纯,像什么呢?
就像她前夫的评价:你的眼神会让人觉得下辈子还要和你在一起,你的心地是那么善良,让人不忍心欺骗。
这评价自然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哄骗,可是为什么他又成为了“前夫”,而不是执手到老的爱人呢?
这大概就是我们世俗世界里的所谓“三观不同”吧。
他们结婚五年,育有一个三岁的女儿。
都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可是在她的家里,却感受不到父亲对女儿的宠爱。
似乎女儿真的是爱情的附属品一样,父亲除了白天工作赚钱,下班更多的时候都是与手机为伴,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
女儿在他的世界里就是小透明,偶尔抱过来逗一逗亲一亲,也算是父女亲情的本能了吧。
这也是张小于惯的,因为她在女儿出生后不久,就辞去了银行职员的工作。
对,是主动辞职,撇下了她父亲给她找下的“铁饭碗”。
因为她发现,自己活了这么多年,似乎“自我”都是游离在外的。
从小到大顺风顺水的生活都是被安排的,她只需伸手接着就好。
在她没有孩子之前,并没有认为这有什么不妥,而是安然地享受并感恩着生活给予她的一切。
都说女人在生了孩子之后会迅速成长,张小于就是例子。
她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自我缺失”了。
或许是因为从怀孕期间,就在看各种育儿书和心理书的原因吧,她学会了一个词,叫做“自我入驻”。
许是天生的灵性,她对这些书看得津津有味并颇有感触。
于是她准备陪着女儿重新成长一次,寻回自我,就毅然辞职回家做了全职妈妈。
爱人并没有极力反对,但是不支持就已经说明了他的态度。
他对张小于每天清洁家里的卫生很不屑一顾。
他说人应该有社会价值,出去提升自己,这些家务活完全可以请个钟点工来做。
而张小于却认为清洁这个工作于她是很享受的,她特别享受清洁过程中,自己的专注和家里焕然一新时,带来的愉悦感。
她在带孩子的过程中也很少有手忙脚乱,着急焦躁的时候。
虽然是第一次做妈妈,可是她真的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
这种安然优雅或许是遗传了她的母亲。
母亲在她月子期间过来照顾她,就是把一切都安排得游刃有余、妥妥当当。
在女儿满月后,她就让妈妈回去了。
就连孩子生病这样的事情,她都可以自己搞定。
所以,导致孩子爸爸在家里没有什么存在感吧。
但是张小于不是故意的,她是真心享受和女儿一起成长的时光,也真心心疼在外工作的老公。
所以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心甘情愿的,没有一点怨言。
这和任劳任怨还不一样。
任劳任怨多少有点无奈之意,而张小于完全没有这种感觉,她是沉浸在这样美好的日子里的。
所以,张小于的老公在家里找不到存在感。就在外面找到了存在感。
一个小同事把他当做偶像一样崇拜着,不知不觉,张小于的老公就觉得自己深陷进去了。
他倒也光明磊落,直接和张小于摊了牌。
张小于心中虽有千千万万的不解,但是也没有任何哭闹,而是忍着心痛提出了离婚。
或许率先说出“离婚”这两字,能够保存自己的尊严吧。
这样,在她三十岁那年,结婚五年,距离“七年之痒”还远着的时候,他们离婚了。
前夫由于自知是自己的原因,所以选择净身出户。
张小于一个人带着女儿过日子,无论生活怎样,她和女儿的睡前亲子阅读从未间断过。
从女儿出生到现在,这就像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每餐饭之前都要祷告、感恩一样。
她每晚都给女儿讲故事。
在故事中成长的孩子是幸福的,女儿乖巧懂事,又极有想象力,经常会给张小于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自媒体风行的时代,张小于也想去试试,因为她读了太多的童书、育儿书、心理书,有很多感想不吐不快。
于是她经营了一个亲子阅读的公号,每天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写文章。
就这样坚持了三年多,阅读量、关注量在稳步攀升,也有一些广告商找到她合作。
她自己都没想到,她竟然成了自媒体人,而且还可以赚到和女儿的生活费。
自此,她把前夫每月的抚养费悉数存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在她众多的关注者中,有一位名为穆时的男子,很早便关注了她的公号,而且还加到了张小于的个人微信。
张小于不知道,这个男人已经默默地关注了她两年多。
他会把她发的每一篇文章都仔细阅读,每天临睡前如果看不到更新,他就会一直等,否则难以入眠。
他还关注张小于每天发的朋友圈动态,但是从不点赞或评论,只是默默关注。
这一天是张小于的生日,她从未在朋友圈里发过自己过生日的动态,但今天她实在是被女儿感动坏了。
她接女儿下幼儿园的时候,小女孩神秘地说要给妈妈一个惊喜。
张小于问:“是什么惊喜呀?”
女儿说:“回家您就知道了。”
于是母女俩像往日一样,有说有笑地回家了。
到了家,女儿请张小于闭上眼睛,再告诉她睁开的时候。一块小小的巧克力蛋糕捧在女儿的小手上。
伴随着一声甜甜的:“祝妈妈生日快乐,永远年轻漂亮!”
这块蛋糕不算精致,而且六岁的女儿也绝不可能自己去蛋糕店购买。
于是张小于问:“这甜甜的充满爱的味道的蛋糕是哪里来的呀?”
女儿掩饰不住自豪的样子告诉妈妈:“我听外婆说今天是你的生日,于是我告诉了幼儿园的老师,请她教我做蛋糕,我的老师很痛快就答应了,陪着我做了好久,这可是我亲手做的蛋糕哦!”
张小于女儿的幼儿园是新教育,平时就注重带孩子生活,做手工啊、做烹饪啊等等,所以才会有这小小蛋糕的出现。
张小于听了后感动得不得了,于是就迫不及待拍了照发了朋友圈。
之后也没再拿起手机,而是愉快地做了晚餐,和女儿一起享受这份生日礼物。
直到给女儿讲完故事,哄她入睡之后,她起来把白天编辑好的文章发到了公号里,然后习惯性地拿起手机:好多条的祝福和点赞。
她一一看过之后,有一个名为“穆时”的消息映入眼帘。
不多,只三条:祝你生日快乐!生日红包和请收下一直关注你的粉丝的祝福。
张小于挺意外的,很礼貌地回复到:谢谢,祝福收到,红包就不收了,真心感谢您的关注和祝福!
发送出去不到一分钟,收到了对方的语音回复。
点开的那一刹那,张小于就被这好听的声音吸引了:红包不大,收下吧,看你那么开心,我也很开心,你高兴我就高兴。
磁性的声音,张小于听了好几遍才想起来回复:谢谢!
于是也没有再客气地收下了红包,因为直觉告诉她这个红包可以收,虽然是陌生人的。
张小于有随时清理微信聊天记录的习惯,但是这条她一直保留着,只为那声音。
张小于虽然像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一样生活着,可是她也有着很多爱好。
读书自不必说了,还喜欢做手工、插花和唱歌。
她因为女儿的原因,也是性格的原因,从来不约朋友出去吃饭、聚会。
只有两三个闺蜜每个月见见面、逛逛街、吃个午饭。
晚上是一定会陪女儿的,对于现代人的吃饭、喝酒、K歌这一套路,她从来都是不屑一顾。
但是她喜欢没事的时候在手机上唱歌。
又一个晴朗的春日,她做完了自己安排的所有工作,距离接女儿放学还有些时间,她拿出手机来点进了K歌平台,选了首王菲的歌唱了起来。
自己很满意,又随手翻了几个动态,突然发现了“穆时”发表的张学友的歌,出于对声音的偏爱和对张学友的喜爱,她点了进去。
那首《忘记你我做不到》简直就像张学友原唱。
哦,不是,比原唱还有磁性。
她反复听了好几遍,一直到快接女儿的时间才退出来不听了,她是一路哼着歌去接女儿的。
晚上在习惯性翻看手机的时候,她收到了穆时的微信:怎么,听了我的歌也不给我送花?
仅这几个文字就让张小于的脸刷地红了,幸亏女儿睡着了,没有任何一个人看到她脸红心跳的模样。
她深呼吸一口气,然后微笑着回到:“我没有送花的习惯,只喜欢收花。”
“好,那你等着哈。”
正当张小于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她的手机提示着她在K歌平台有新信息。
点进去一看,全是穆时送的花。
虽然是虚拟的,但是内心也很受用,因为她发现穆时听了她所有的歌。
没再回信息,而是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从此,张小于心里似乎多了一份牵挂。
她习惯性地每天点开穆时的头像去关注他的动态。
在他的动态里,她了解到他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是个生意人,是个爱运动的人,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但是她依旧每天会翻看一下,似乎成了习惯,也从不点赞或评论,只是默默关注。
他们就这样在彼此的微信里关注着,在K歌里互相送着花。
偶尔穆时会给她发几条语音,像老朋友一样聊天。
这样的状态维持了一年多,有一天早上张小于打开手机,发现几条微信消息,打开一看全是穆时发来的:
我喝多了,我好想你,真想见见你,但是又害怕见到你,我怕控制不住我自己。
张小于的脑子里突然像短路了一样,空了好几秒,然后她可以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当理智终于回归的时候,她想回复信息,写了几遍又删了几遍,实在是感觉怎么回复都不对,于是搁置在那里。
对方也一天没有音讯。
这样又过了好久,他们之间没有在微信上聊过天,张小于也没有再唱歌,也没有去听歌。
她只是习惯性地翻看穆时的朋友圈,了解他的动态。
时常听一听他微信里的声音,聊天记录她一直保存着,只为这动听的声音,虽然简短但已足够。
不知不觉时间进入了夏天。
张小于喜欢春天的生机、秋天的静美和冬天的雪,唯独不喜欢夏天,因为她怕热,怕晒黑。
可是一个专属于我国的浪漫节日就在夏天,那就是“七夕”。
张小于已经记不清自己有多少个七夕都没有过了。
她也不在乎,因为她认为自己的日子就是最美的日子,无需节日来增光添彩。
于是,今年的七夕她也没放在心上,早上起床依旧是给女儿准备爱心早餐,送女儿上学,买菜回家收拾屋子,写文章。
当她把这一切都忙活完的时候,看了一眼手机,心蓦地一跳:
我到了你在的城市,我们能见一面吗?
是穆时发过来的。
这短短的几个字让张小于不知所措,她内心是想去见见这个声音极为好听又这么关注自己的男子,可是理智又在告诉她不能见。
就在她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手机又响了一下:
我正好来这边出差,只是单纯地想见见你,如果你实在为难,那就下次吧。
不知道为什么,刚才还犹豫不决的张小于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突然就下定了决心,打下了几个字:
你在哪?晚上六点我去找你。
发完这句话,张小于内心其实是澎湃的。
她打电话给自己的母亲,请母亲帮忙接女儿并让女儿在外婆那里住一宿。
母亲自然是答应的,不论张小于编出什么样的理由,因为母亲深深知道自己的女儿太不容易了。
张小于安排好女儿后,坐在家里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希望时间过得快一点却又害怕时间过得太快。
她稳了稳心绪,然后开始梳洗打扮自己。
她不想太过刻意,所以就简单地化了淡妆,挑了件自己喜欢的长裙。
然后就是静静等待,静到她可以听得见自己的呼吸声。
就这样,她在阳台上靠着躺椅听着自己的心跳,居然睡着了。
一觉醒来已经是下午四点了,她简单整理一下自己,就出了家门。
她不想开车,虽然路程有点远,她依然选择走过去。
因为她觉得在走路的过程中,还可以稳定一下自己有点激动的心,也能理清一下见面时,该以怎样的方式打招呼。
虽然是夏天,但是北方的城市,四点多已经不怎么热了,她就这样优雅地在大街上走着,不疾不徐,自然也不会出汗。
走了大概一个多小时,也快到了约定时间的时候,她也到了。
拿出手机发个信息:我到了,你在哪?
很快手机便收到了回复,似乎对方一直在盼着这句话:我出去接你。
几分钟后,一个阳光般的男子出现在了她面前。
她此刻才意识到,自己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这个男人的相貌,只是被他的声音吸引了。
她想,拥有这么好听的声音,样貌一定不会差。
可在这一刻,她觉得自己错了,这哪里是不会差,简直是太好了。
不能说帅到像吴彦祖那样,但是也绝对是符合张小于的审美标准的。
一米八几的个子,皮肤有点黑,但是黑得很性感。
虽然已经到了油腻的中年,但是眼前这男人身上分明是清爽、干净还有经常锻炼而显得美好的体型。
她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刚才打的腹稿,竟不知该说些什么,愣愣地站在那里。
还是穆时先开了口:“小于,很高兴见到你。”
穆时是一眼就认出张小于的,因为她的微信头像就是自己的照片。
张小于这才回过神来:“见到你也很高兴。”
就这样的开场白,让张小于以后每次想起都不禁觉得好笑,像中学时学英语打招呼的日常用语。
之后他们一起走进了一个不算高雅但是很干净、温馨的餐厅。
吃着简餐,喝着红酒,俩人像多年未见的老友一样没有陌生的感觉,互相说着自己的过往。
张小于了解到,穆时是拥有完整的家庭的,但是似乎不太幸福。
因为他的言语中能够感觉出对生活的无奈,并且穆时说了好几遍。
如果早一些认识张小于,她一定是他愿意娶的女人。
张小于沉默了,她更想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确实,如果他是单身的话,她也愿意和他进一步交往。
感情这东西真的是很神奇,不关乎时间,只要感觉对了,一切就都不重要了。
但是张小于很清楚一点,他在婚姻里。
所以,她必须克制自己的感情。
穆时自己干了杯子里的红酒,脸稍有点红了,看着张小于的眼睛对她说:“我想给你唱歌,唱一晚上的歌。”
张小于愣了,唱歌?去哪?歌厅是不适合的。
但是她不想拒绝:“好啊,我愿意倾听,可是你在哪给我唱呢?这里不合适吧?”
穆时笑了一下:“去你们这里的江边吧。”
还真是个好主意,于是他们真的走到了江边。
江边很凉爽,但是人也很多,他们就这样走着,也不说话,只听着彼此的心跳,一直走到了遛弯的人都散了去。
他们找个地方坐了下来,穆时真的一首接着一首地唱了起来,唱的都是张学友的歌。
张小于沉浸在好听的歌声中,她觉得这是最美好的时刻。
不知不觉到了深夜,江边已经很冷了。
穆时决定把张小于送回家,毕竟唱一晚上的歌只是一个美好愿望罢了,现实是不能把张小于冻病了。
在这样的年代,这样的见面似乎太过时了吧?
可是张小于却觉得这是最好的安排,这点就足够她回味一辈子的了。
回家之后,她给穆时发了一条信息:
很喜欢听你的歌,我知道我不可以想你,但是偶尔会控制不住自己,所以,我想在想你的时候就去听你唱歌,做一个纯粹的声音痴迷者。
听你的歌声就像你在我身边一样,虽然我知道你永远也不可能在我身边。
我会把今晚的美好记忆封存,只用于回忆,不用于憧憬。
出于本能,我会喜欢你,基于世俗,我不会让第二个人知道我喜欢你。
我可以难过,但不可以破坏;
可以思念,但不可以巧夺。
愿你我,心中有彼此,更珍惜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