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安静的坐在自己的舱房,透过窗户看着视线内蓝色的星球,从太空中俯瞰被大气笼罩着的地球,静谧而安详。然而,就在几个小时前,另一支小分队在地球上失去了和空间站的联系。虽然这是可预期的结果,但杨洋还是不太能接受,甚至那十几个兄弟上个月还一起在娱乐室下过西洋跳棋。
杨洋的舱房一个不显眼的地方,挂着一副二十年前姐姐诗华送他的一幅画,杨洋和姐姐坐在宇宙飞船上,遨游在星海中,画上写着“到太空去———送给最可爱的弟弟,2293年12月8日”。杨洋从小视姐姐为最亲的人,直到现在他还经常回忆起小时候姐姐带他在屋顶看星星的场景,姐姐会指着天上的星星,告诉他哪个是金牛座,哪个是双子座。而现在,姐姐身在28光年外的61 Vir b星,为了避免信号导向被跟踪,暮光之翼(Twilight wings)早已切断了和61 Virginis星系的联系。
这个名为暮光之翼的空间站并不在地球轨道上运行,而且准确的说,它要比人类最早的国际空间站大很多,更像是一座战列舰,只不过这艘战列舰漂浮在金星附近。杨洋现在是UFRO(The United of Final Resistance Organization)的一名中士,算上几小时前失联的小队,这个组织也就剩下不到三百人,依托着暮光之翼,做着最后的抵抗。
自从在21世纪末完全掌握人工核聚变技术,能源就不再成为生产力的瓶颈问题,地球上的海水足够提供人类使用超过30亿年的能量。地球上的沙漠被绿洲取代,食品短缺、贫穷、地缘摩擦也彻底成为了过去时,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随后的两百多年时间里,人类已经把殖民地拓展到了海王星附近,换句话说,太阳系的资源基本已成为人类的囊中之物,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人类数量迅速突破400亿,分布在太阳系各大岩质行星与卫星上。最为骄傲的是,随着星系跃迁技术(其实是可以制造供星系内跃迁的星弧,Star Arch)的迅速发展,星系内的太空旅行已经将地球和海卫一的距离缩短到只需要三个小时。
杨洋的目光不经意又瞟到已经因氧化而变色的画上,思绪被拉回了往昔地球的时光。和自己姐姐一样,超强的学习能力基因在家族得以继承和延续。杨洋因在自然科学方面展现出来的不同寻常的天赋,让自己被太平洋联盟国最优秀的高等学院AMC(Alliance of Miracle College)的天文学专业直接录取。入学第一天,维杰特就作为学生代表迎接了杨洋这一届新生的到来,一同坐在欢迎仪式主席台上的,还有诗华。
“欢迎各位精英来到AMC,看到你们,就想到了当年我入学的样子,你们都是自然科学大学院的希望,也希望各位能够不负光阴,拥有一段美好的学生时光。”
维杰特在台上富有感染力的宣讲,的确也让台下的新生无比期待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AMC整体分为了四个大的学院: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信息技术和宗教论。杨洋所在的天文系和诗华所在的地质环境系在学院设置上都隶属于自然科学大学院,当然,讲话的维杰特,诗华的同学,也是地质环境系的佼佼者。
讲话结束后,诗华走下来拍拍杨洋的肩膀“嗨,感觉如何,有没有特别憧憬啊?”
“当然了,看你每天一副激情澎湃的样子,我就知道大学生涯肯定不会无聊。”杨洋边懒散的回答姐姐的问题,边环顾四周,除了对各样新奇的建筑感兴趣外,也就是在看来自全球各地的不同肤色的同学。
“有个事正好和你说一下,迎新会前费米子院长找到我和维杰特,说学院有个调研工作,想在我们系找一个人,前往海卫一进行稀有元素和地质勘探,目前看来,我可是最佳人选哦。”
“你一个女生去,又不是度假,有这么大吸引力么,再说这种实地勘探,不该维杰特去吗?”
“哼,他敢和我抢吗?勘探虽然是他的强项,可地质描绘的工作是我的拿手。”
“好吧,大概多久会回地球呢?”
“一切顺利的话一年半吧,下周出发。”说完朝着杨洋做了一个俏皮的表情转身离开,“你在学校乖乖学习,这段时间我可保护不了你了。”
“去吧去吧,谁要你的保护,你不在这更好,我可是要开始好好享受我的大学了。”
AMC拥有着整个太平洋联盟国最优质的教学力量、最先进的的教学研究设备、最优美的环境,还有,最优质的生源。放眼望去,AMC地平面层是一片人工雨林,种植着来自全球的植物,人工灯光照射保证了所有植物的茁壮成长,地下则是一个小型核能电站和一套完整的管网系统,整个校园的能源、水源都通过这套管网进行循环。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漂浮在人工雨林的上空,所需的动力通过远程交互式能源终端系统(Remoted Interactive Energy Terminal,RIET)来提供,系统可以根据遍布教学楼和宿舍的指标检测仪实时追踪到温度、湿度、浮力、氧含量、风速等各种稀奇古怪的指标(比如pm2.5),然后根据这些指标进行自动调节,保持整个建筑的均衡与稳定。
杨洋下课后喜欢一个人来到全景交互观测中心(Panoramic Interactive Auto-Adjustment Observation Center,PIAOC)待上一段时间,通过系统自动过滤掉大气和云层等影响观测结果的杂质(甚至包括白天的太阳光和夜晚的月光及大功率卫星发出的光)的星空真的无比吸引杨洋,他会静静抬头看着古代中国人划分的星官,就像小时候姐姐带他在屋顶看星星的场景一样。这么多年以来,星图早已像影像一样存储在他的脑海中。
“今天的金星真亮。”突然一个女声从杨洋身边冒了出来。
杨洋看了一眼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自己身边的女生,顺着女生的目光看到天上的一颗亮星,“不,那不是金星,那是轩辕十四”,杨洋小声嘀咕道。
“不会啊,轩辕十四现在理论上和金星基本重合,轩辕十四难道没有被金星遮蔽么?”
“轩辕十四近期亮度和电磁辐射并不稳定,光度已经超过了金星,不信你看。”说着杨洋随手召唤出光谱分析仪器,简单输入了几个命令后,光谱分析仪器上清楚显示出光谱分析结果:K2 V/M5 V,Regulus。
“厉害呀。我叫星瑶,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你呢?”
“杨洋,天文系,黑体辐射学专业。”杨洋转过头看着眼前这个可以用“小巧玲珑”形容的女生,披肩的头发,精致的五官,尤其是一双眼睛,虽然柔弱却显得坚毅无比。不过与这个场景格格不入的是,她穿着一套蓝银相间的皮质战斗服。“衣服挺特别的”杨洋脱口而出。
“刚上完飞行驾驶选修课,一会还有失重行走训练,就没换了”说着星瑶朝杨洋吐了一下舌头。“我去训练了,改天见。”
“再见,哎,等等....”然而等等后面的话还没说完,星瑶已经走远了,杨洋后半句话也只好咽进肚里。
本来他就是想问一下星瑶,飞行驾驶课好不好玩,因为他觉得星瑶身上穿的战斗服真的很酷。
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大半年。这段时间里,杨洋选修了飞行驾驶课,和星瑶成为了搭档;协助费米子先生完成了太阳黑子活动测试活动;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往返月球活动;在维杰特师兄的邀请下加入了原来只针对研究生的高阶研究学会(Advanced Research Association,ASA);甚至还自己编程画出了40亿年后的模拟星图(注1)。对了,还会经常下了课和星瑶一起去PIAOC去看星空。
更让AMC学生备受鼓舞的是近日诺森希尔德公司(Northern Shield Inc.)宣布一直以来研究的虫洞技术已有巨大突破,已实现在实验室造出不稳定虫洞,而诺森希尔德公司的创始人,正是AMC著名校友比特纳博士,比特纳博士从空间动力学专业毕业后,一直致力于空间移动与传送技术的研发,其中星际跃迁技术,也是比特纳博士带领的团队和大西洋联盟国物理科学研究院的共同研发成果。此番诺森希尔德官方宣布虫洞技术的突破,完全让人们对未来跨越星际的旅行充满憧憬。就在诺森希尔德宣布这一令人激动的消息后不久,太平洋联盟国科技与太空指挥部就宣布投入7800万联盟币到诺森希尔德公司用于尝试在海王星轨道附近制造大型虫洞。
太平洋联盟国科技与太空指挥部下属机构方舟公司(Ark Line)作为此次星际旅行的承运人,负责将诺森希尔德实验室中的相关设备和人员从火星研发基地运送到离海王星最近的海卫一。因为涉及到精密仪器和高级科学家,方舟特意派出了稳定性最好的运输机索拉里斯号(Solaris)以及最富有星际航行经验的中校肖恩先生,一个曾经长期跑地球-火星航线的驾龄超过25年的退伍老兵。
“各位先生和女士们,虽然飞行过程会稳定的像在陆地一样,我还是建议带好安全带,谁知道我会不会兴奋的开着索拉里斯突然开始空中表演呢?”肖恩先生戴上护目镜还不忘朝着诺森希尔德员工们开玩笑。
“嘿老伙计你可别闹,底舱那个对撞机,比你这飞机可值钱多了,而且我可不想突然心脏病发作....”对于老朋友的玩笑,比特纳博士一向喜欢配合。
飞船很快开始加速,在火星上空盘旋上升,直到速度达到5.1km/s,“坐好咯,对准星弧,走你!”
飞船很自然的穿过星弧,周围景色瞬间进行了变化,我的意思是,比特纳博士刚才眼中还是那颗红色的火星,转眼间一个的巨大无比的蓝色星球就映入了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