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以戾气强趋时
“当历史的列车转弯时,总有人会从车上摔落”,这是斯大林对所谓“历史规律”的一种概括。现代历史的转弯太急,时代的轮轴转动太快,没有人被允许遗世独立,大家都焦虑于自己对时代的向心力是否充足,因为稍一缺劲就会被“时代之车”甩下轨道。
于是有人嘶吼着“前进”,有人喊出“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警告,有人拼着命采用一切手段只为跟上时代的车尾。诚然,青年一代的拼搏是整个社会的大动脉,不惜身命般地追逐成功也是人之常情,但铺天盖地的“成功”与“失败”、“进步”与“退步”,却令人感到一股乖戾之气弥漫开来,整个社会,尤其是青年一代,深受其毒。担心被时代抛弃的焦虑转成了一种为了不做时代弃子而不顾一切追逐的戾气--可这样的人,恰恰成了时代的牺牲品。
早在19世纪,托克维尔就先知先觉地指出,社会制度的自由化并不意味着个体的自由;海德格尔论及现代文明时称,个体的价值已完全消解在社会的浪潮中。今日的社会态势证明,他们的观点绝非危言耸听。过去的时代要求人们整齐划一地服从,现在则要求人们整齐划一地进取,前进的速度有一丝放缓,时代便会毫不留情地淘汰之,不予一点宽容。只要“成功”,就意味着在掌控财富与名望这些传统判断标准时,还掌握了话语权,可以居高临下地喊些带着烙铁的话语,把本就焦虑的人心烤得更加戾气深重。而
“失败”,或仅仅是“尚未成功”,仿佛身上便背负了原罪,为了把“落后时代罪”洗掉,只好把自我献给社会大潮来救赎,自己身为个体的价值自然不复存在,只剩了社会贴上的充满戾气的标签。当“成功学“和“毒鸡汤”满天飞舞之时,人生本当应有的绚丽色彩早已被漂染成“清一色”,人与人之间唯余猜忌、防范与交换,这样的社会即使能创造大量财富,也实在不是什么值得追求的社会。
但时代是由人组成的,尤其是青年一代。青年人若能放下这般戾气,整个社会自然就不再充斥着这股异样的暴力。青年人身为时代弄潮儿,绝不应放弃追求自己的理想,但也绝不应把自己绑在时代的车轮上,否则,追求的便不再是“自己的理想”,而是被重复了无数次的千篇一律的所谓“成功”。成功不是一个简单的定义,失败更不是什么罪恶。如果用一种充满攻击性的焦虑,把一切青年人都逼成了以下克上的戾鬼,才真是时代之罪人。
萨特:“我宁愿看到年轻人脸红,也不愿看到年轻人的脸色变得苍白。”青年人不应当被焦虑支配,不应当为了跟上时代而强迫自己化成社会想看见的拼搏机器。青年人是真正有血有肉的人,倘若被时代的焦虑感物化成机器,这个社会才真是失血休克,一望过去,一片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