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爱礼仪--怎样打动对方的五种要点
一:语言要委婉,切勿显得低俗。像“我爱你,你愿愿意嫁给我吗?”等等都是比较低俗的表白,往往会给人一种猝不及防的感觉,让求爱这种本该浪漫的事情失去了应有的情调。
二:可以借物言情,不直接示爱。这种方式往往令人终生回味,决定向她求婚时,你可以说,我喜欢上一个女孩,打算向她求婚,对方询问是谁时,不要直接的告诉他,而给对方一个装有镜子的盒子。当对方打开看到自己的面容面容,那一刻的心情是无法用言语那形容的。
三:采用用双关语言来示爱。比如你可以说,“抓着你的手,我再也不想放开了”等等。需要注意的是,一语双关一定要准确、易懂,不能模棱两可,让人产生歧义。
四:把握时机和场合,一般在示爱时,最好是在双方情绪都较高的情况下进行。另外,选在具有浪漫温馨气息的咖啡厅、草原、山巅、林野田园等场所。也有利于调节双方的情绪,增强感染力。
五:在示爱之后,态度热切而坚决,尽量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这时,最好不要用言语来表达山盟海誓,而是采取热情、执着的眼神来表达对其恋慕和急切的盼望。这往往有一定的“催化”作用,有助于对方消除疑虑,下定接受你的决心。
约会礼仪--准时赴约,不可越礼
一:要保持服装的整洁,这是基本的礼仪,最好不要过分的修饰,从而给人一种不够稳重和踏实的感觉。
二:赴约要准时,不可失信于人。这点对男方来说,更为重要,因为对于女性而言,他们要的就是遵守承诺。女孩子也可适当的“迟”一点,但切勿以此来摆架子。
三:交谈的时候,态度要大方、自然,不要过分的羞涩和拘谨,否则也会让对方感到不自在,当然也不要国风的洒脱,这样也难免让惹对方猜疑。对方说话的时候,要注意要注意倾听的礼仪,不可显得心不在焉。
四:言语要热情,但不可轻佻。按照我国的一贯习俗,初次约会的时候,女方应该含蓄一点,男方要主动一点。但如果男方不善言辞的话,女方则应主动提些问题,以免长时间的冷场。
五:好见好散,彼此之间不可有越礼的过分行为。
拜见长辈礼仪--事先最好和恋人商量一下
一:穿着要得体,要保持面容的整洁,和形象的得体大方,但不要过分修饰,否则显得不够稳重。
二:说话要得体,和长辈说话的时候,该说话时才说话,特别要注意聆听长辈的问题。同时,也不要显得过分拘谨、束手束脚。
三:拜见长辈之前,最好与对恋人商量一下,应该带什么样的礼物。一般情况下,礼物不宜过分破费,因为在初次见长辈的时候,礼物与好感是不成正比的。
四:在进入长辈的居室之后,要适当的和室内的人打招呼,最好事先和对方商量好,进屋后主动给你介绍。对朋友的父母,要大方地称呼“伯父”、“伯母”,而“爸爸”“妈妈”这样的称呼还为时过早。
五:在长辈家里,举止要大方,不要随便的走来走去,也不要东张西望。要保持稳重的姿态,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六:如果要留下用餐,切不可随意往座位上一坐,而应待主人安排后之后,在做到指定的位置。同时,注意不要过量饮酒,以免酒后失态。
七:临别的时候,要对长辈的招待表示感谢。长辈要送你的时候,劝其留步,以示尊重。
订婚礼仪--传统的订婚礼俗
按照习俗的规定,男女在结婚之前,一般先要订婚。尽管,这没有法律上的意义,但是从古至今却一直传承先来,成为婚前的必备程序。一般的订婚,通常是备几桌酒筵或茶点,除双方当事人及法定代理人外,散发订婚喜柬或口头邀请,有宴请男女双方的介绍人或是证明人共同进餐。同时,要即席交换饰物,以及填写订婚证书等手续。所谓的饰物,一般是都是戒指。交换之后,然后由订婚人、证明人、介绍人、主婚人一般都是双方家长,在订婚证书上盖章或签字。订婚证书一式两份,男女双方各执一份。散席之后,这个仪式基本上就完成了。对于前来的宾客,究竟是否应该送礼,根据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规定。不过就目前而言,大多是送红包或是花篮。
邀请亲朋好友--发出邀请前需要注意的五个方面
举行婚礼的时候,免不了要邀请宾客前来参加的,对于这样的一个喜庆的活动,请客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注意邀请的范围。具体情况要视婚礼的规模大小,以及彼此间的亲疏程度而定,一般包括:有双方的亲属和姻亲,熟悉的朋友,以及同事和邻居。有时,也可以请父母或子女单位的领导。另外,像婚姻介绍人这样的重要人士,千万不能忘记邀请。
二:注意同等对待。对于同样同等亲疏关系的人,千万不要冷热不均,要请则都请,要么都不请。否则,容易造成感情伤害。
三:注意邀请时间。一般在举行婚礼前,应该拟定好邀请的名单,并提前一两周发出邀请。这样客人才有充分的是时间进行安排和准备。
四:注意邀请的方式。邀请一般可分为两种形式,即口头约定和请柬邀请。对于经常见面,的亲友一般可采用口头形式;对于口头通知不方便的,或是为了表示尊重的时候,都可以用请柬的形式。
五:注意请柬的形式。现在的请柬,一般摇钱树双方父母的姓名。同时在附上一些必要的附件。附件的内容包括婚礼的地点、座位位置,以及请对方回复的话语,从而方便宴请的准备。
西式婚礼--远自西方的结婚礼俗
由于西方文化的影响,往往在举办婚礼的时候,也采取西式的婚礼方式,这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邀请合适的婚礼主持人,一般可邀请专业的司仪,或是德高望重和有经验的人。
二:要布置好婚礼的现场,在举办婚礼的地方,门外都要贴上“喜”字,布置鲜花,摆些鲜花合彩带。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在大门外悬挂两挂大红鞭炮,来增喜庆的气氛。
三:要选定伴郎伴娘,伴娘一般选新娘的姐妹,或表姐妹等,伴郎可选新郎的兄弟或好友等。
四:西式婚礼要穿西装或西式礼服,一般新郎一套就行,而新娘则要准备两套,一套在举办婚礼时穿,一套在婚宴上穿。
五:西式婚礼一般在午后举行,所以最好不要破坏这个规矩,否则显得不伦不类。另外,在婚礼举行前,男方的家人要提前10钟左右达到教堂,等新娘到达时开始婚礼。而宾客则要提前45分钟或1小时到达教堂。
六:作为宾客,属于男方的亲友应在右边,属于女方的亲友应在左边。
中式婚礼礼仪--中国传统的结婚礼俗
中式的传统婚礼有很多的讲究,现在基本上省去了其中的一些繁文缛节,具体的礼仪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迎接新娘。婚礼当天,新郎及男方的亲友要到新娘的家里去接新娘。这是婚礼的重要步骤,一般都不可省略,除非有特殊情况,比如双方居住的较远会耽误很长的时间。
二:将新娘接到婚礼的地点之后,主持人宣布结婚典礼开始,新娘新郎双双步入,并由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
三:新人行礼。新郎和新娘要向高堂行礼,以及彼此间行礼,常见的礼仪形式是三鞠躬。之后,新郎新娘之间要互换礼物。最后,也不要忘了向全体来宾行礼。
四:新人要招待来宾。礼毕之后,宾客就座,新郎和新娘要主动招待客人,可从主桌开始向来宾敬酒敬烟、剥喜糖。
五:闹新房。所谓“闹新房”,参加的往往是知己的年龄相若的平辈亲友,长辈及小辈则很少参加。其中有要求新郎新娘报告恋爱经过,或表演吃糖(引新郎新娘接吻),总之,其目的在于增加热闹气氛。但要注意适可而止,玩的不要太过分。
宴席式婚礼的礼仪--最好一个月前发出邀请
宴席式婚礼,也是目前常见的一种结婚仪式,顾名思义就是在饭店或家中举行婚礼宴会。举行这种形式的婚礼婚礼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参加婚宴的人数,最好在一个月之前就统计出来,这样可避免客人临时来不了而造成浪费,或是临时又来客人的增桌现象。
其次,婚宴的现场,有三个重点部分,即入门接待处、宴席场合、新娘房。这三个地方,招待人员都应该多关照,互相保持密切联系,确保当天的婚礼万无一失。接待的人员可选择于亲友们相互熟识的人,这样可避免宾客到来的时候不至于受到冷场。
第三。在宴会厅的正中,要摆一张“主桌”,上面可放一只花篮、一瓶鲜花或一对龙凤喜烛,以此来显示婚礼的性质,和增添喜庆的气氛。
第四:新郎新娘要身穿礼服。新郎一般穿礼服或是西装,新娘穿白纱或白缎晚礼服。同时一对新人旁边又要傧相相伴,他们的礼服也应以与新人保持为佳。
第五:宴会中,新郎新娘要向各席敬酒,以表示谢意。但为了防止喝醉酒,一般身边可带计量较好的朋友,代为饮酒。
答谢亲友的礼仪--媒人和主婚人是主要答谢对象
新婚夫妇在结婚之后,最好要答谢有关人员,否则是很失礼的。答谢的主要对象,是那些为操办婚姻及婚礼出过力的人,比如,媒人、婚礼主持人、伴郎和伴娘等。答谢的方法没有统一的定规,送些纪念品倒是有意义的。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的心愿是新人的婚姻美满和家庭幸福,所以与此有关的礼品也就最为适宜。另外对于那些没有参加婚宴的同事或比较熟识的人散发喜糖,也是现在常见的礼数。
结婚纪念日礼俗--这样的日子,值得纪念
对于结婚的夫妻来说,他们比常人多了一个节日,那就是结婚纪念日,在这样的日子里,夫妇双方应该向对方有所表示,送些礼物,以示彼此间的恩爱。而相对于年份来说,结婚一周年、十周年、二十五周年、五十周年以及六十周更为重视。结婚一周年成为纸婚,新婚夫妇之间,除了对彼此说一些暖心的话,可以相互赠送一些纸制品的礼物;结婚十周年成为锡婚,相互之间可送锡制品或铝制品,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送钻石首饰,毕竟十年相伴,很不容易,彼此间更应珍惜。结婚二十五周年称为银婚,彼此间可赠送银器。结婚五十周年很多人都知道,叫做金婚,两人到此时已经过了大半辈子,可谓是情比金坚,相互之间可赠送金器。如果要是六十周年的结婚纪念日,则最为珍贵,被称为钻石婚,虽说要彼此赠送钻石首饰,但夫妻相伴至此,又怎能是钻石可以相比拟的呢?
农村送葬礼仪--传统的送葬礼俗
在各种礼俗当中,丧葬礼仪显得最为的庄重和严肃,所以其中的讲究和禁忌也特别的多。那么,具体有哪些讲究呢?
首先,死者的后人要为逝世的先人穿“寿衣”。一般在先人大限之前就要将“寿衣”做好,对于“寿衣”的要求,过去有“上六下四”之说,即上身穿六重衣服,下身穿四重裤子。
其次,子女要为先人送终。也就是在先人未亡之时,要守在其身边,等大限之时降临时,马上为其烧轿,焚纸,为其哭泣悼念等。要是身在远处的人得知家中有人将逝,应该及时赶回来为其送终。
第三:报丧。先人死了之后,要往外祖母舅及亲伯叔等亲友家,前去告之丧事,在门前或附近路口还出讣告。
第四:摆孝堂。即是在遗体前挂白布,摆香桌,放灵位牌或遗像。早晚哭灵,登记亲友送来的礼物或“代烛”,帐布按序挂在孝堂两旁。
第五:落枕。是指移动遗体,在厅堂地上铺一白布,将遗体放在上面,头部上垫布制三角枕头,并派人日夜守候。
第六:闹丧。发丧要择时,常在早晨。在发丧的前一天,旧时有“闹丧”的习俗,往往通宵达旦,鼓乐喧天。
第六:作为逝者的后人,晚上还要在灵堂守灵,晚上亲友参加孝堂守灵,叫做俗称“陪夜”。
第八:择定恰当时日,再将遗体入棺,这叫“入材”。
第九:做七。人死后,每逢“七”日,要举行祭奠,俗称“做七”。一般只做“五七”。最后举行祭奠,焚化灵屋(纸屋),叫“完七”,以示丧事的结束。
最后,对于非正常死亡的人,有一些特别的丧葬礼俗,如比较注重请僧道打醮念经,超度亡魂等。
追悼会仪式 --追悼会的一般程序
追悼仪式为了追忆逝者的告别活动,在整个追悼活动过程中,需要做的事情是很多的,丧家应该事先筹划,才能保证要做到繁而不乱。
一:安排接送前来参加追悼会亲友的车辆,并通知亲友上车的时间、地点,以方便亲友去殡仪馆。
二:布置追悼会现场。关键是体现出现场的哀悼气氛,一些重要的布置必不可少,比如:×××同志追悼会的横幅、挽联、遗像以及逝者遗体的安置都要妥当。
三:确定仪式司仪。在追悼会上,司仪是串起整个仪式的主要人物,相当于节目主持人。因此,一定要选择一个有文化、不怯场,讲话得体,仪表端庄的来担当。
四:准备悼词、答谢词和确定致词人。悼词是对死者一生的总结。悼词一般谁写就由谁来读。答谢词是亲属在追悼会上宣读的文书。
五:执行追悼仪式。首先,由司仪宣布追悼会开始;其次:默哀、奏哀乐;第三:致悼词;第四:家属致答谢词;第五:全体肃立,向遗体三鞠躬;第六:瞻仰逝者遗容;第七:向遗体告别。到此,追悼会结束。
六:追悼会结束后,应把逝者装裹入棺。现在的大殓,一般都是将逝者穿戴好了以后放入卫生盒。随后家人签署火化证,送入火葬场。
参加吊唁的礼仪--要穿样式正规的的黑色服装
一般亲友逝世,应及时前去吊唁,否则是不近人情,没有修养的表现。吊唁时,一般要身穿黑色而样式较隆重的服饰。如果与逝者只是普通朋友,或逝者为高寿长者,则其他素色正装也可。同时要送上花圈或花篮。如果逝者是天主教徒的话,灵堂上则只能放亲属所送的花,一般宾客的花只能送到逝者家里或是墓地。在签名之后,理应向逝者的照片或是灵柩鞠躬,与家属握手并给予问候,让其节哀。没有特定的仪式,正常情况下,静坐十分钟左右,可以离开。视与逝者的亲疏关系,可考虑要不要随其家属一起去火葬场。
传统葬后礼仪--子女要守孝三年
安葬死者之后,逝者的家属仍需进行的一些仪式活动,叫做藏后礼仪,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一:“烧七”。从死者去世的那天算起,每七天办一次祭奠仪式,称为 “烧七”。“烧七”共四十九天,从第一次“头七”到最后一次“停七”,孝子都要去墓地烧纸、上香。
二:“烧百期”。就是指在逝者的百日之际,到墓地进行祭奠。
三:“烧头年纸”。逝者是去世一年之后,家人要为其举行家祭。对此,没有一定的礼仪规定,一般都是祭奠哀悼的活动。
四:一般在父母逝世之后,子女要为其守孝三年,在这三年之内,子女不得成婚,不能进行任何娱乐活动。如果在守孝期间因特殊原因要结婚的,在举行葬礼的时候,无需披麻戴孝,而只在手臂上缠上黑纱。
五:每逢清明、冬至,或先人祭日,要前去为其扫墓,烧纸钱,寓意在另一个世界有钱用。
六:“烧三年纸”。三年守孝期满的时候,又要宴请宾客,从此之后,“孝子”的生活一切恢复正常。
这些都是旧时的礼俗,相对现在而言,已经慢慢的被人们多淡化或遗忘,但是身为后人,对葬后的一些基本礼节最好还是要遵守的。因为,这体现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感情,也更能体现个人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