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鹰长到应该学飞时,母鹰就会把巢里的细草、羽毛和兽皮都扔掉,使巢里尖锐的荆棘和石子露出来。
鹰的种类很多,鹰巢也各有不同。当繁殖期到来时,有的鹰会把巢建在高高的树顶,有的鹰会把巢建在丛生的野草中,还有的鹰则会把巢建在陡峭的悬崖或绝壁上。在筑巢时,有的鹰会叼来一些树枝、苔藓和兽毛,有的则衔来各种各样的纸片和布片,甚至把人类晾晒的衣服也衔来,铺在巢里。
但有一种鹰却完全不同。它会先叼来一些荆棘铺在巢的底部,再叼来一些小石子搁在荆棘上,然后才衔来一些枯草、羽毛和兽皮,把荆棘和石子覆盖住。母鹰就在这个巢里产卵、孵卵——通常是两枚或三枚。小鹰出壳后,母鹰也在这个巢里喂养它们,直到它们渐次长大。
当小鹰长到应该学习飞翔的时候,母鹰就会搅乱窝巢,把巢里的细草、羽毛和兽皮都扔掉,使尖锐的荆棘和石子露出来。没有了柔软的草和皮毛,小鹰便无法在窝里安身了,荆棘和石子刺得它们浑身疼痛,它们不得不站起来,走到巢边。这个巢曾经是它们的安乐窝,现在却变成了痛苦之地。
小鹰站在巢边迟疑着。虽然万里晴空就在眼前,但山风呼呼地吹刮着岩壁,使它们不敢展翅。可母鹰仍在催逼,它不断地扇动翅膀驱赶小鹰。可怜的小鹰只得打开双翅,颤巍巍地飞离巢穴。这时候的小鹰还不知如何飞翔,尽管极力地扑扇翅膀,但还是快速地坠落着。于是母鹰便飞过去接住它们,把它们背在翅上,再往上飞。当母鹰飞到一定的高度后,就会在空中放下小鹰,但小鹰还是不停地往下坠落。于是母鹰再次接住它们,再次往上飞升。如此反复再反复,直到小鹰学会飞行为止。
这种鹰就是《旧约·申命记》里写到的:“又如鹰搅动巢窝,在雏鹰以上两翅扇展,接取雏鹰,背在两翼之上。”
母鹰这么做,当然不是出于冷酷或残忍,而是出于爱。为了小鹰能够果断地走出窝巢,学会飞行,并早日成为真正的空中之王,在小鹰出生之前,母鹰就为它们精心地设计了这样一种苦难。因为,只有当安乐窝不再安乐的时候,只有当安乐变成苦痛的时候,小鹰才会放下——才会毫不贪恋地飞离窝巢,飞向高空。
万物皆我师种子只有经过埋葬才有生机;梅花只有经过苦寒才能芬芳;河蚌若不承受痛苦,就无法孕育美丽的珍珠。大自然的每一种风霜雨雪里,其实都饱含着造物主的苦心和美意。人生亦是如此。人在年少时若能勇敢地走出安乐窝,并心甘情愿地吃下两样东西:苦和亏,就一定能发掘出他生命中潜藏的宝藏,并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