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可怕的垂直整合
在首尔市区穿行,你的视线总离不开少数熟悉的名字:三星、LG、现代……当我们去免税店购物,那个巨大的商场是三星公司开办的,而街上的出租车,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三星生产的。在商场里,销售着LG公司生产的高档化妆品。当有人要买LG的手机时,还有LG开办的电信运营商供你入网。
显而易见的是,三星、LG、现代等少数几家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这个国家的经济,或者说韩国是举全国之力在扶持少数几家大型企业集团。在韩国,想进入这几家企业工作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一旦入职会被全家人视为荣耀,其收入往往高出其他公司数倍。
三星和LG等大集团几乎生产着一切,从产业链最上游到最下游的高度垂直整合,为这些韩国企业带来了较强的竞争力,而在苹果掀起的这场智能手机风暴中,这种垂直整合的威力再度显现。
以三星为例,三星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囊括了研发、元器件、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尤其是三星在整个IT产业的上游关键零部件上的布局,为其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奠定了有利地位。
无论是闪存、显示屏、CPU还是电池,三星都拥有独立的核心技术。正是因为三星在这些生产环节上有着领导地位,使得三星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元件成本,从而实现规模效益。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多数手机厂家充当的仅仅是一个组装车间,而三星实现了元器件和研发、组装、销售的全部流程,三星无疑在整个产业链之中控制了巨大的利润空间。
在消费电子终端产品设计上,三星搭载了Android系统的Galaxy系列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被认为是最能挑战苹果的iPhone和iPad的产品。
2010年,三星总共对外支出了97亿美元的投资,其中有18亿美元投在了逻辑晶片和晶圆代工上。与此同时,三星宣布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市投资36亿美元扩产,为苹果生产处理器。依靠韩国雄厚的财团支持,三星在一些重大产能投资上屡出大手笔,并对中国台积电这样的竞争对手构成严重威胁。
由于三星的主要零部件由其自行掌握,其手机、平板电脑获得了相当大的成本优势。由于上下游高度集成,所以三星的产品无论规格、价钱、上市时间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因而在市面上获得了不小的成功。
而在笔记本电脑业务上,三星除了处理器与操作系统之外,包括笔记本电脑所需的面板、存储器、IC元件,一直到机箱、光驱等,几乎全部具备制造能力。
位于东亚地区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三个地区,在半导体、面板、电子元器件上形成了激烈的竞争。随着苹果的iPhone和iPad引发电子产业革命,这种竞争关系被再次放大。
苹果推出备受欢迎的平板电脑iPad之后,中国台湾的相关企业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他们很快发现自己被韩国竞争对手推上十分尴尬的处境。
“仔细算算就会发现,搞了半天大家吃的不是苹果,而是苹果皮榨出的果渣泥。”一位中国台湾业者一针见血地评价道,比起韩国,中国台湾苹果供应商赚到的只是很小一部分。
在iPhone和iPad广泛使用的NAND flash闪存芯片上,三星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占据了全球市场四成左右的份额。而苹果从三星采购的Dram芯片,三星也占据绝对领导地位,控制世界50%左右的产能。
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台湾的厂商将研发重点放在了技术相对成熟、读写速度快但容量小的NOR Flash(编码型快闪记忆体)上,以保证短期获利,但是三星却宁可忍受长达10年的亏损,也要持续投入研发,甚至在金融危机中也敢大举投入研发,最终制造出速度快而且可以达到16G、32G高容量的NAND Flash,并成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这一领域的主宰者。
相比之下,中国台湾的厂商在这场战役中处于较为不利的位置,只拿到iPhone和iPad中组装、电池、印刷电路板、被动元器件这样利润较薄的非关键组件的订单。这些领域几乎都存在激烈的竞争,其利润与韩国厂商控制的关键零部件已经相去甚远。
目前三星生产的ARM架构处理器被大量采用在三星Galaxy系列智能产品里,也被世界上许多其他智能手机使用。除了苹果的A4、A5处理器在三星代工,中国的魅族等厂商也选购了三星的处理器。
而三星的Super AMOLED和Super AMOLED Plus液晶显示屏被认为是手机上最优秀的显示屏幕,使得移动设备的显示效果和能耗大大改善。三星在系统开发上也相当出色,独立自主的baba系统在多媒体方面表现可圈可点。
三星强大的产业整合能力令旗下的产品在成本上得到控制,这是其他任何企业所无法企及的。世界上很少有一家手机企业像三星这样占据全部的核心技术。
韩国企业的垂直整合布局,在这场竞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经济学家郎咸平在对三星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由于高度垂直整合,三星在内部降低了成本,获得了规模效益,从而获得了比其竞争对手更好的竞争优势。例如,三星的半导体业务的资本回报率要远远高于英特尔、台积电这样的专业半导体厂商。
举例而言,当日本的索尼推出LED电视后,三星只花了对手索尼一半不到的开发时间,并只用三分之一的价钱就推出了同样的LED电视。产品一上市就拿下了全球LED电视市场超过九成市占率。
与此同时,由于三星产业链布局很全面,在整个集团内部三星具有明显的情报优势。一些日本、中国内地、中国台湾的厂商,既是三星的竞争对手,又把三星当成不敢得罪的客户,因此三星有许多渠道掌握它们的产业情报,并能借此掌握难得的产业出击机会。
三星有一个著名的“生鱼片理论”:一条价格很贵的鱼,刚被捕到时,在高级的日本料理餐厅可以卖得很昂贵。但到了第二天,只能以一半价格,在二流餐馆出售。第三天,就只能卖到剩下四分之一的价格。之后,这条鱼一点都不值钱。
由于三星往往能够获得竞争对手的产业情报,因此其产品的推出时机往往直击对手要害。例如iPhone推出后,三星很快有针对性地推出了自己基于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了有利位置。
而在iPad推出后不久,三星就推出了自己的Galaxy平板电脑,被认为是除iPad外最具有竞争力的平板电脑产品。一些分析人士怀疑,和苹果的合作让三星有机会更早地洞悉苹果的动向,从而更早地布局,在有利的时机推出自己的产品。
为了掌握核心技术,三星有策略地和许多国外大厂联盟,并借助和它们的合作来学习其核心技术。早期就和东芝学习开发快闪记忆体与DRAM,与富士通学液晶显示技术,到后来与NEC结盟发展记忆体,进而向IBM取经逻辑芯片、与索尼合作面板、与三洋合作空调系统、与戴尔合作镭射印表机技术,三星在这些学习中大有斩获,并大大威胁到其曾经的合作伙伴。
在和苹果的合作中,也能很清晰地看出三星在偷偷学习苹果。三星的Galaxy系列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很大程度上具有iPhone和iPad的影子,这甚至多次激怒苹果,但是苹果却不敢完全得罪三星,因为三星供应的零部件是iPhone中不可或缺的组件。
郎咸平同时指出,相比三星这样的巨型韩国企业,中国台湾的IT企业习惯将整个产业链切成支离破碎的小企业,每家企业专注做其中的一个小环节,对产业分工过细。这和三星的垂直整合是恰恰相反的两条道路,其结果是造成了中国台湾的IT企业相互竞争过于激烈,企业利润很低。
在规模上,中国台湾的半导体双雄(台积电、联电)和面板五虎(友达、奇美电、彩晶、华映、群创)加起来,也没有三星一家企业的规模大。
长期以来,关于韩国式的垂直整合都面临着不小的争议。在全球经济景气时,垂直整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但在经济不景气时,垂直整合反而容易成为企业的沉重负担。
韩国式的垂直整合也并非没有弊病,尤其是当金融危机出现时,市场需求降到只能维持工厂的基本运转时,许多公司为了求生存,不得不针对上游的供应链进行大幅度的砍价行为。这时若是没有子母关系的厂商,一定不手软地大幅砍价,将风险转移到上游厂商。
但如果是类似于三星这样的高度垂直整合的公司,却很难采用这样的行为,因为手心手背都是肉,砍来砍去都是自己的兄弟公司,很容易拖累整条供应链。
在市场景气时,某个零部件长期供不应求,在三星、LG这样一个庞大的集团内部也要考虑到货源分配问题。
例如,我们在韩国参观时就发现,当LG Display供应给iPhone的IPS显示屏受到欢迎后,LG Display的母公司LG电子也要求LG Display给其优先供应IPS屏幕,成为LG Display一个小小的烦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选择优先照顾自己的母公司。
当三星品牌与其他品牌产生竞争关系时,是否影响其零部件业务的生意,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哈佛商学院教授、芯片设计和制造专家史兆威(Willy Shih)就指出,三星是一家大型集团公司,必须要平衡各项业务之间的需求。
他认为三星负责为苹果和其他客户生产芯片的部门必须要采取保密措施,避免泄密给三星自家的消费产品部门。“如果你想要供应存储器和芯片,就需要进行隔离。”史兆威说,“这些模式都有特定的运行规则,而三星则会将这些部门与其自身业务分隔开来。”换句话说,除了现场的骚动外,三星10.1英寸Galaxy Tab的工程师对乔布斯2011年3月2日发布的iPad 2所采用的芯片几乎一无所知。
无论是外观还是用户界面设计,三星的Galaxy手机和iPhone都极为相似,这终于引发苹果对三星的诉讼。韩国三星为iPhone生产多个关键零部件,苹果和三星一直亦敌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