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独孤求败”
在金庸笔下,“独孤求败”无疑是着墨最少但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角色之一。如果按照武功强弱把武林中人进行排列,“独孤求败”就是“金字塔”最顶端的那一位。因为到了最高境界,所谓人生巅峰,“高处不胜寒”,所以他才孤独,才有了这个名字。
纵观历史,你会发现当一个人奋斗一生的目标实现了,获得了一直梦寐以求的辉煌,享受了无数人羡慕嫉妒恨的目光时,就会丧失自我价值,有的会选择极端的方式了断此生。那么多诺贝尔获奖作家,在人生的最顶峰选择了自杀,就是因为他们太孤独了,找不到自己的价值,达到巅峰的同时失去了目标,从而也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当一个人达到巅峰状态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态与境界,会做出以下几种不同的选择:一种,自我了断;一种,就此消沉;一种,退出江湖;还有一种,让世人备受推崇的——独孤求败。前两种方式无疑是的消极的,我们不加以评判。
独孤求败是一种非常积极的人生态度。一个人,已经到了没有对手的巅峰状态,但依然假想还有很多对手甚至敌人,或者想着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从而让自己不敢稍有懈怠,一边继续修炼,一边等着新的对手和敌人来挑战。不断战胜敌人,不断超越自我,这时候,对决本身已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胜与败也已失去意义,保持旺盛的斗志和激情,享受着这不断迎接挑战和超越自我的过程才显得重要又有意义。
海明威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但“独孤求败”却要“求败”,只因这是超越自我的方式之一。当你属于最顶尖高手的时候,当你自身的成就无人出其右的时候,当你在某一个领域没有对手的时候,你便达到了“求败”的最高境界,这时候你需要“求败”。“求败”的具体方式大致有两种:坚守阵营等待其他强大的对手出现,离开旧领域去重新开辟新领域。在人生中尝试了这两种方式的美国NBA篮球明显,被称为“空中飞人”的迈克尔·乔丹无疑是“独孤求败”型的人物,他为联盟带来的收入至少在100亿以上,他将NBA推广至全球每个角落,因为他,全世界都知道了NBA这一美国文化传统。
他在达到职业生涯的巅峰状态时没有立刻退役,没有像许多人渴望的那样来一个“完美的谢幕”,随着年岁增长,他依然带着体力下降的身体和饱受伤痛折磨的膝盖和那些小时候把他当偶像,如今成年的年轻球员们一同拼杀。看着他与年轻的NBA球员对决,有许多人在这时候会感叹“乔丹老了”,但是还有许多人会被他震撼和感动,他挑战的并不是那些对手,而是自己——一个运动员如何面对自身体力的下降和伤痛。他创下了无数历史第一,其中有一个展现了“孤独求败”的精神——他是NBA历史唯一一个在40岁以上还在球场上征战的运动员。在NBA的赛场上,当乔丹投入他最后的两粒罚球后被替换下场(最后的退役),全场热烈鼓掌长达3分钟。2010年3月19日,已经退役的迈克尔·乔丹成功收购NBA夏洛特山猫队,成为山猫队的老板。从一个球员转身为管理层,他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完美的篮球运动员,我从来也不相信有一个最伟大的球员;每个人身处不同的时代,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贡献出我自己的才华。我相信‘伟大’是一个时期一个时期不断进化的过程。”他就是这样一个不断超越自身,不断自我实现的传奇人物。
“独孤求败”的人需要一次次地证明自己,昨天的辉煌已经过去,今天的成就还需书写,明天还有等待自己挑战和超越的对手,这个对手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自己,他们不断刷新人生的历史,创造更璀璨的战绩。
“独孤求败”式的成功者都具备永不自满,敢于超越自我的品质。自满会使人停止前进的脚步,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的人其实并不看重成败,他们在乎的是在成败的过程中自己是否在不断进步,不断完善。孤独求败,说到底是一种执著精神,是一种永不言败,不怕失败的豪气,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因为执著,所以能够坚持目标,不轻易放弃;因为不惧失败,所以敢于不断尝试;因为积极的心态,所以会越挫越勇。
比尔·盖茨创立微软公司,获得巨额的商业财富之后投身到慈善事业之中,这是一种独孤求败。
杨惠珊在影视事业达到顶峰的时候毅然退出娱乐圈,投身到艺术事业上,创立了琉璃工房,成为了一代琉璃大师,这是一种独孤求败。
还有那些创业者,辞去大企业高管职务,转身去开创自己喜欢的事业,这也是一种独孤求败。
任何一个普通人每每一想到“孤独求败”这四个字就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有多少顶级的高手,他们早已功成名就,却还在寻求日臻完善,不断突破自己,而我们这些还在“屌丝”这一标签下中苦苦挣扎的人,有什么理由不发奋,不努力?
过去是未来最好的向导 “蝴蝶互动”——凌海
为了一个创业梦想,凌海沉淀了二十年。
武侠小说中常有此般高手,如同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看尽江湖百态,阅遍天下秘籍,识得各路豪杰,只是自己隐忍不发,甘于幕后几十年,安守本分。时机一到,一招既出,技惊江湖。
凌海的名气之于游戏界,远比一个扫地僧之于江湖要大的多。
他给这个游戏江湖带来的震撼,也丝毫不亚于扫地僧出手的那一次。
凌海毕业那年,中国第一位传奇创业人物史玉柱的事迹,傲然印刷在
《中国青年报》上,带着淡淡地油墨味,散发于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一个商业奇才的成功事迹,激荡着每一个年轻人对于未来的不安分的心。
一帮年轻人,经过几个月在宿舍卧谈会上的火热讨论之后,在反复研究了要怎么学习史玉柱同志,做什么样的产品之后。于毕业那天,该进国企的进国企,该做公务员的去做公务员,从此各自奔天涯。
激情和行动,是那个年纪的人,总也协调不好的两件事情。
一个创业的梦想,在那时深深地埋在了凌海的心里。
史玉柱大凌海八岁,基本属于同一时代的人。作为下海经商的开拓者,史玉柱的人生经历大起大落,说是惊心动魄一点儿也不为过。
而凌海不同,毕业后他选择进了一家外资公司,从此走上了从销售层到管理层,一路奋发向上的人生路,直到就任盛大公司副总裁,算是攀上了事业的一个顶峰。
一般人看来,这足够了,对于一个刚过不惑之年的男人来说,这已经是人生赢家的标准模板了。
有些时候,我们自愿放弃梦想,倒不是因为完成它有多么困难,而是因为我们给它刻上了一个保质期。我们固执地认为什么年龄就该办什么事儿,然后我们将梦想抛弃在了过去。如同一个旧玩具,你当时爱它,现在它脏了旧了,你把它放到了一旁,心里再也没有那种“你抢我小熊我就跟你玩儿命”的执著劲儿。
7岁的时候,你想成为一名科学家。
17岁的时候,你学到的科学知识肯定比10年前多得多,但是你觉得那都是小孩子的无知幻想罢了,你发觉那个梦想根本不现实——17岁的你觉得自己篮球打得不错,身体素质也好,成为一名篮球运动员,也许还能混去NBA,参加选秀。
27岁的时候,你坐在电视机前看着篮球比赛,盘算着有朝一日去美国看场NBA季后赛。你嗑着瓜子,羡慕着场上队员的每一次扣篮和三分,咒骂着每一次失误和火锅。
这时候你已经大学毕业了几年,当年一起打球的兄弟很久没见了,你的周末在家里和馆子里渡过,干瘪的篮球被扔在阳台上晒褪了色,还没有你日渐隆起的啤酒肚有弹性——这时候你思考的是什么时候涨工资,什么时候能放假,买房子和女友结婚生子,度假的时候去新马泰的海边晒晒太阳就行了,走太远也没啥意义。如果有人这时候问你,还记得想做科学家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吗?你大概会笑笑,你疯了吧?现在提这个,还有什么意义。据说每隔7年,人体所有细胞就会新陈代谢一轮。从这个角度看,每
隔7年,我们就会变成一个全新的人。我们的梦想,也许早就伴随着细胞的更新换代,一同随着身体排泄物远去了。就像5月1号到期的凤梨罐头,4月份的时候,你可以每天买一罐回来
放在家里做纪念,但是,你绝对不会为了吃掉买它回来。一个梦想,你可以时常怀念,却难以再去为实现它付诸行动。凌海的创业梦想,在这些年里,他甚至连“时常怀念”都没有过。只能说是偶尔想过,但是想的不多。任何一份工作都有许多事情需
要处理。凌海经历的几个公司,偏偏还都是上市公司——毕业后第一家外企在台湾上市,第二家是在国内上市的私企,第三家是盛大,也是上市公司,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让人可以认真地思考创业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