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赋自由
世界著名的人类潜能开发、人类创造力开发专家——肯·罗宾逊(Ken Robinson)和小说家卢·阿罗尼卡(Lou Aronica)合著了一本叫《让天赋自由》的书,书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轶闻趣事,讲诉了不同人士各自的人生经历:从保罗.麦卡特尼到《辛普森一家》的创作者麦特.格罗宁,从梅格.瑞恩到约翰.列侬,从著名作家阿丽安娜.哈芬顿到有名的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书中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那些一流的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找到了真实的自我,他们做到将“喜欢做的事”与“擅长做的事” 完美结合,让自己的潜能和天赋得到了自由的发展,于是他们成为了最好的自己。
找到自己的天命
我们常听说一个人找到了自己的天命,其实就是指一个人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努力去做,还做得好的一个状态。而这个找到自己天命的过程会被称为“开窍”、“顿悟”。但是一个人要找到自己的天命,开启人生的顿悟往往并不容易,他极有可能需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天命包裹在复杂的表象之下,不容易被人识别。
在《让天赋自由》一书中描述了许多找到自己天命的人,其中一个小女孩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8岁的吉莉安是个上学迟到、书写糟糕、测试成绩差、上课不安分、骚扰邻座、破坏课堂纪律的小女孩,被学校认为是个问题小孩,有某种学习上的障碍,应该去那些专门设置的特殊学校。这事情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如果是现在的话,学校肯定会说她有注意力缺陷障碍并伴有多动症,给她吃一些能让她安静下来的药物,因为那时的科技还不成熟,人们不知道也没有治疗药物,所以她的母亲只带她去看心理医生。
医生同母亲长谈一番后,把小姑娘一个人留在开着收音机的房间里,然后两个人在窗户外面偷偷观察她。小女孩伴着音乐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脸上展现出了绝对的快乐”。于是医生说:“吉莉安没有病,她是一个舞蹈家,送她去舞蹈学校吧。”后来她去学了舞蹈,进了皇家芭蕾舞公司成为一名单人舞者,并在全世界表演。结束芭蕾舞演员的职业生涯后,她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剧团,推出了一系列非常成功的节目。最终,她见到了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并和他一起创作了《猫》(Cats)和《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等音乐剧史上最成功的作品。
如果这个小女孩没有找到自己的天命,极有可能会带着“问题小孩”的坏头衔继续自己的学业,然后连中学都毕不了业,最后做着一份售货员之类的不需要创造力的工作度过自己的一生。可是当她找到自己的天命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当初那个小小的、不知道未来在何处的吉莉安如今成了世界闻名的吉莉安·琳恩,最有才华的舞蹈创作家之一,她给数百万的人们带来快乐,并且也拥有数百万美元的收入。”这一切之所以能发生是因为有一个人没有给她贴上“问题小孩”的标签,还发现了她真正的热爱,让她的天赋自由,让她成为了真正的自己。很多成功人士在未找到真正的自己之前大都是屌丝,一旦找到真正的自己之后就走上了逆袭之路,然后获得成功。
无论是在职业选择上,还是创业道路上,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努力去做都显得非常重要。一个人一旦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无论做这件事多苦多累,他都能承受,甚至甘之如饴,并且因为这份热情与专注,他往往能够取得成功。当你面对人生困境时,“自己喜欢的事情”会是支撑你走下去的人生信仰。所以屌丝想逆袭,需要找到自己所真心喜欢的东西,然后投入其中。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有这样一段演讲:“你的工作将构成你生活的大部分,而唯一能让你真正从工作中得到满足的办法就是爱你所做的事。假如你还没有找到它,继续找吧。不要停下脚步。同所有与心灵相关的东西一样,当你找到它时,你会知道的。而且就像那些美好的爱情一样,它会随着岁月的增长而越加醇美。”
是的,如果不是爱你所做的事,你如何能一日又一日地投入自我的心力与时间?如果不是因为爱这个人才与其结合,那如何对抗婚姻中的琐碎、压力以及漫长岁月所带来的疲惫与厌倦?无论选择职业,还是选择伴侣都需要找到自己的真爱!
逆境中发现潜能
如何激发自己的潜能,找到自己的天命?逆境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逆境尽管会使人忧虑重重,痛苦不堪,但同时它也能磨砺一个人的品格,使人成长,催人奋进,激发内在的潜能,这股潜能是我们自己之前无法想像到的。
李嘉诚曾在自己的演讲中大声地喊出:“我爱当我自己!”也谈到逆境对于人生的作用。众所周知,李嘉诚经历过非常贫穷和艰难创业的人生阶段,他说:“人生的过程中尽管不无遗憾,但我学到最价值连城的一课——逆境和挑战只要能激发起生命的力度,我们的成就是可以超乎自己想像的。”
有很多人,他们的天赋就是在面临逆境、遭遇挫折、迎接挑战的时候被发现的。
世界著名作曲家舒伯特,从小家境贫寒,经常吃不上饭。一天,他进了一家酒店,期望能碰到熟人借钱买点吃的,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看到地上有张旧报纸就捡了起来,看到上面有几首新歌,他灵机一动谱下了《摇篮曲》,这首曲子得到了老板的赞赏,为他端上了土豆烧牛肉。这首逆境中诞生的《摇篮曲》后来成了家喻户晓的世界名曲。
著名主持人、专栏作家戴军在成为主持人之前曾经是当红的歌手。有一年,时运不济,惹上了官司,人生失意、低迷,为了节省开销,他决定不请律师,全程自己参与陈述和辩论。待风波平息后他转行做了主持,并且走上了事业的高峰。遭遇这场官司,算是戴军人生中的逆境,但是他却从中发现了自己被隐藏的潜能:原来自己口才这么棒!
有关逆境促使人成长,激发出潜能,使人找到自己天命的例子举不胜举,比如高尔基、曹雪芹、张海迪……关键在于人如何看待逆境。《圣经》中讲了一个生来眼盲之人的故事,耶稣的门徒问耶稣:“他天生看不见,到底是因为他犯了罪,还是他父母犯了罪?”耶稣回答:“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的身上显出上帝的作为来。”对逆境的态度决定了一个人将从逆境中收获什么,不悲观、不失望、不怨天尤人、不丧失斗志的人在逆境中才能激发出内在的潜能,找到自己的天赋,让天赋从此自由。
让自己天赋自由,也让他人天赋自由
发明大王爱迪生从12岁就开始工作,用当报童赚来的钱维持自己的化学实验室。此后,他完成了2000余项发明,包括对世界影响极大的留声机、电影机、电报机、钨丝灯泡等。“在美国,爱迪生名下拥有1093项专利,而他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地的专利数累计超过1500项。1892年创立通用电气公司。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家,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打破他创造的发明专利数世界纪录。”
爱迪生固然长寿,固然勤奋,有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二的灵感”为证。但是单靠爱迪生一人之力是无法完成那么多项发明的,其实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爱迪生是他所率领的研究团队的名称。在这个团队中,有100多位聪明又具备天赋的人,他们国籍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拥有不同的天赋。但是爱迪生是最聪明的,他知道自己还不够聪明,必须借助别人的专长才能创造如此多的发明。他懂得把不同天赋的人放在不同的适合他们的位置上。他了解每个人的专长,擅长鼓励合作伙伴,有人形容他“个性像电灯一样,照亮整个房间”,所以即便当时发明赚不来太多钱,有时还发不出薪水,大家也愿意跟着他一起工作。爱迪生团队,互相借助彼此的力量,让各自的天赋自由,最后共同攀登上了发明的高峰。
创业型的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后往往很难再继续壮大,会出现一个瓶颈期。因为当一个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之前老板本人事必躬亲、事无巨细的管理方式将不再适用,毕竟人与人之间,喜欢做的事情和擅长做的事情并不都一样,而且一个人的时间与精力也是有限的,很多情况下,老板擅长创业但并不擅长管理。聪明的创业者会在这时期开始转变经营思路,寻求职业经理人的帮助,学习授权,让自己天赋自由,也让他人天赋自由。
推而广之到整个团队,如果一个企业能够让每一个员工做到把喜欢做的事情和擅长做的事情相结合,让他们的天赋自由,这个企业就会成为一个充满创造力的企业,就像一支拿到冠军的球队,每一个人在团队中都完美地发挥了自己专长,做着自己爱做的事情,取长补短,共同胜利。当然,这并不容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让屌丝天赋自由,屌丝就能遇到最好的自己,逆袭成功。让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天赋自由,那这个团队就达到了最佳的组合状态,会获得最蓬勃、最有力的发展。
子目皆空之道 《剑侠情缘》——裘新
提起20世纪60年代生人,许多80后、90后们可能更多地会想到自己的
父母,想起曾经听他们念叨过的他们生活在“体制内”的青年时代。我们甚至还会由此联想——怪不得他们后来成为了这么无趣的大人。我们很少会想到,有位风光的“××游戏之父”也赶上了60年代的尾
巴,还在“体制内”混了不少年。和大多数80后、90后的父母不同的是,这个人有些“胆小”,他没勇气把自己人生的掌控权交出去,永远在一个圈子里兜转。所以他做了“体制”的逃兵,在成为“××歼击机之父”之前,成为了“××游戏之父”。
时至今日,他已然做了“10后”的爹,却还没机会让自己变成无趣的大人——因为他就像生活在巧克力工厂里的威利·旺卡一样一直生活在游戏的梦工厂里,一个一门心思为人们制造快乐的人是无论如何无法变得面目可憎的。
好了,我不卖关子了,这种人本来就少,何况那款“××游戏”还是让人振聋发聩的《剑侠情缘》,所以不管他是否低调得都出了名,你都会猜到这个人名叫裘新,这些年一直在固执地做着自己的事情——研发产品、运营推广,他正默默地带领着自己的创业团队——“梦工厂”走向一个又一个辉煌。
让我们把时光倒退到二十多年前,彼时,他还是一名研究新型歼击机的航空工程师。
在大学生还算是稀有动物的80年代,能从人口大省四川考到北航的人,必然是个“人尖子”,但裘新却是个非典型的尖子生。学生时代的裘新喜欢写作,写的还与别人不一样,如果老师让大家参观烈士陵园,回来写命题作文,裘新就会写出“天多么蓝”此类的。他说,自己不太喜欢沉重感的东西。
90年,他从北航毕业被分到成都飞机研究所,秉承父业,一切似乎都那么顺理成章。自己的人生好像冥冥中就被规划好一样,24岁是个新人,再过两年结婚,考工程师,过七八年努力和领导搞好关系,争取当上组长,评上正科级;过十几年争取多出几次国,挣个几大件回家;过三十年争取评上研高工,退休前换一套好一点的房子。退休后,返聘回来多挣点养老钱……
但是就在92年夏天的一个晚上,计算机室的一位朋友给了裘新两张盘,说里面装了个游戏,叫《三国演义》,他当时就把它装到了组里的电脑上。
“裘新,你多行不义,吾必伐之。”
那一年,裘工程师“沉迷”游戏了。
他在三国历史里扮演各种角色,去跟刘备、曹操打仗,对方还会用语音放出话来。这款游戏裘新玩了不止一遍,至今想及当年的那种热衷劲儿,他还会不好意思地笑笑:“真的是通宵达旦啊!”那样的震撼感是现在玩了很多游戏之后的人完全体会不到的——
气势磅礴的大江上,一轮红日映照江水,战船穿梭江面的画面立刻让他看得如痴如醉,这一刻犹如电影一样,时光定格,就在这一刻,裘新未来的人生轨迹也在他浑然不知的情况下微妙地改变了航向。
二十多年后,当记者让他用味觉形容那一段经历时,他的答案是“微甜”——
“我这还没有苦,但是那个地方是微甜,虽然没有挣到什么钱,但是人过得很舒服,没有什么压力,算是甜吧。”
通常情况下,小孩子在尝到一点甜头之后便会不停地找大人要糖吃,这是人类的天性,也可以称之为惰性——安逸的生活就像糖罐,让人把自己的青春激情都腻死其中而浑然不知。
这就是我们熟知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但裘新懂得吃多了糖会长蛀牙的道理,他只要微甜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