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有多不同?
管理学热衷于把人简单地划分为是否成就取向、是否具有高自我约束力、是否有从众倾向等类别,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远大于此。比如新近跑了一个老员工的私企老板很不解:为什么老张手下的那个小伙子跟了他10年还干得挺带劲,而他总是培养成熟一个,就跑一个呢?据他观察,老张的小伙和他的干将从管理学的角度剖析基本属于一类:有不大不小的成就取向,一定的行为约束力,较强的从众心理——一句话,最适合做高级打工仔。那么究竟问题出在了哪个环节呢?是他选的人不够忠诚,还是他比老张更难伺候?
年龄越大的人越是会发觉人与人真的很不同。已经有人说出这样的狠话:人与人的不同,大于人与猪的不同。话虽然极端了点,重点在于提醒你:很可能你对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认识得不够深刻,至少没有对人与猪的不同认识得深刻。或者反过来说,人们容易对人与猪之间的不同认识得过于深刻,以至于忽视了他们之间的共同点:都需要吃饱,都有惰性……
我常常想,如果把一个人的全部特质看作是物理学上的势能,那么人与人之间势能的差异所激荡出来的能量才是推动这个世界的根本动力。一个有权力欲望的起义者加上一群想法不多却擅于执行的人能够掀起一场革命,而一群有权力欲望的起义者凑在一起,大概不久就会作鸟兽散了,他们之间势能的差异不够大。
我认识两个做孕妇装的人,他们一前一后进入孕妇防辐射服的市场。先进入的那个在彻底了解防辐射服的原理和效果之后,自己先动摇了,觉得这个生意有“骗人”之嫌,因此采取了低调处理:你想买,我就卖给你,但我并不积极推广。后进入的那个,不知道是想法没这么多,还是虽然想到了这点,却并不以为然,一边卖一边大力吆喝,因此虽然起步晚,却远远超过了先进入的那个人,如今已经是这个细分市场数一数二的人。两个人都是成就取向、极其自律、有决策力和领导力,外部的经济实力也差不多,却因为不同的职业道德底线或者对职业道德不同的理解,而南辕北辙。
类似的不同还有很多:侵略性程度的不同——为了增加自己的收益是否宁可伤害到别人?伤害到何种程度是底线?对婚姻态度的不同——婚姻是事业的后勤部门,还是自己对完美异性想象的实现?心灵敏感度的不同——去了趟非洲后,对当地贫穷状况感受到的震撼程度是否大到让你留下来做十年义工?对愤怒发泄方式的不同——看谁不顺眼揍人家一顿,还是回家喝顿闷酒算了,或者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有的人因为听说男朋友有异心就打开煤气自杀,比如翁美玲,有的人愿意说服被老公多看过一眼的女人与自己老公云雨一场,比如小野洋子。这是对爱情理解的不同。
如果对爱情理解的不同可以致使生命提前终止的话,那么性格中另一些不同能影响事业发展也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这么说,在人竞天择,弱肉强食的职场,影响职业发展的不一定是管理学上那些明显和职业相关的因素,很可能是隐藏在你个性角落的某一特质,最终成全了你,或者最终摧毁了你。
你有多自律?
崇尚精英文化的人向来把人分成两种,一种是精英,一种是庸人。这种分法的麻烦在于,被社会公认的精英大概只有十万分之一,但全球至少1/3或者更多的人自认为是精英。根据我接触到的众多被推崇的精英的行为来看,精英们无一不是相当地自律,当然,主要是在职业习惯方面,如果用好父母或好爱人的标准来衡量,精英们不仅谈不上自律,甚至可以说是自我放纵。
大多数精英在职业习惯上的自律已经到了比军营训练更严格的程度。我在一本有关“通向成功的几个习惯”的书上读到,要想成功,你必须放弃一些生活中的重大享受,比如:睡满八小时,因为每天少睡一小时可以多做很多事,而且,书上提醒,“美国专门睡眠的专家指出:对很多人来说,每天六个小时甚至五个小时的睡眠就已经足够了”。 不少精英是典型例证:美国总统富兰克林曾经建议:“懒人睡觉时,你要刻苦奋进。”已故希腊航业巨子奥纳西斯认为这个建议帮助他取得了成功,他的做法是,每天限制自己只睡四五个小时,清晨五点就起床健身、工作。爱迪生的做法是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如果白天觉得疲倦了,就偶而小睡五到十分钟。而我觉得,这大概是暗示你,对于提高效率所造成的生活的不舒适,要保持“难得糊涂”的自律精神。再比如,要改变饿了就吃饭的习惯,因为“比正常就餐时间晚一小时可以提高进餐效率”。还有,你必须彻底克服懒散的毛病,把自己打造成井井有条的“收拾狂”——每两个月整理一次名片,每天扔掉不必要的资料,每个月给名片盒里的人打个电话等等。
之所以嘲弄这些习惯,其中一个原因是我自己做不到。让我沮丧的是,我接触到的许多精英的的确确做得到。他们真的能够随时记下自己的想法,在掏出小本子的时候不怕被笑话,并且真的可以凌晨两点睡觉,凌晨三点从梦里起来,只为记下刚梦到的一个点子,并在第二天早上八点比下属更早到公司。
不要问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因为他们对事业成功的欲望比你强。至于欲望是如何被评定的,我想只有行为可以证明。能成为精英的人,就真的能够为了刚想到的一个创意,激动得睡不着觉。管理学把这归为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意思是这是天生的。如果你不信命,你可以逆着自己的性子训练自己,如果你能够坚持一辈子,那就证明你天生就是成功欲望的强人。
和成功欲望强的人结婚生子,对于成功欲望不那么强的人来说,是个苦差。因为精英往往对工作之外的事情十分失职。我在电视上看到台湾一个大富商的五十多岁的儿子对着主持人抱怨:我小时候几乎没有父亲的记忆。其实他很少和我们呆在一起。很明显,这个没有子承父业的已经当爷爷的人不像他爸爸那样,有着强烈的成功欲望。但他的妻子相比他妈妈,一定能得到更多丈夫的陪伴。可恨的是,这个社会给了这些精英太多的宽容,并且默许甚至赞许他们对家人的玩忽职守。所以和精英在一起工作是一回事,一起生活又是截然相反的另一回事。换个角度说,成为精英需要工作上的极端自律,和精英一起生活,需要生活上的极端自律,总之,和精英沾上边,就别想着闲适了。
你强势吗?
我认识一个属于弱势群体但并不弱势的安徽保姆。她来自农村,初中毕业,如今在上海做保姆已有十年历史,不仅听得懂上海话,并且已经染上了一些上海的“小资”生活方式,比如夏天冬天应该享受空调,吃鱼虾要吃最生鲜的等等。每天骑车路过那些坐满了等待见工的家政中介机构时,她一定十分骄傲,她已经不需要被人挑,而是可以挑一些年轻、经常出差、忙于工作并且对生活不挑剔的雇主。尽管很辛苦,每天7点出门,晚上10点到家,一天辗转5户人家,她一个月可以挣三四千元,比刚毕业的大学生挣得还多。一家三口如今已在上海安家,丈夫在电梯维修公司打工,女儿就读上海外贸学院,儿子在安徽老家读高三,她已经准备好了大学学费。如果她儿子争气的话,她们家的子女将成为十分体面的新上海人。比起众多和她经历相似的保姆们,她强在工作的态度上:从不抱怨,很努力,少说多做;也强在工作的方式上:懂得安排轻重缓急的事,不明白的事情敢于询问,就算偶尔偷懒,一旦被雇主发现,立刻改正。
她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即使在高级写字楼里也是属于强势人群的,是那种靠任劳任怨稳步晋升的精英的典型行为特征。与她相反,一个80后朋友——注意啊,80年的人也奔三了——虽然在一家著名的美资企业做着不错的职位,可是见着朋友就开始数落公司和老板,让人很为他着急,都快三十的人了,为什么在他身上看不到什么职业发展空间呢?
如果说工作态度和执行能力决定了中高层商业精英的综合素质的话,这位80后首先在态度上就输了第一关。
有人对公司电子邮件做过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高职位的人通常写简短的电子邮件,表示他们很忙,不经意间也显示了他们对于职位的优越感,并且更容易拼写错误,这暗示了他们在这时有更重要的工作去想去做;中等职位的人倾向于写长篇大论,用于说服上下级,并且会对简单的问题做过多的解释;低级员工则乐于用表情符号等表达个人情绪,并且热爱转发好玩的邮件。看到这个调查后,有“弱势”倾向的人大概一笑了之;而有“强势”倾向的人一定会心中一颤:从此再不做转发八卦邮件等所有能显示出自己工作时有空余时间的事。
和弱势的人相比,强势的人总是懂得根据各种信息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让通往更强势目的地的道路更平坦。
如果职业的道路上有100个台阶,大多数人凭借后天努力能在父母带来的平台上往上或往下走10个台阶,只有极少数人可以从第一阶爬到第一百阶,比如李嘉诚。强势或弱势不应该看今天你身处第几阶,而是应该看你上升或下降了多少阶。因此从这个角度看,那位安徽保姆已经属于极其成功的强者了。
你的能量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