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红砖厂以后,我爸一直窝在家里,他还做着他的老板梦。
我们村都是“菜农”,以种菜卖钱为生。我妈没有分到地,而我爸名下也只有几分地。我妈眼看家里的存款一点点没了,后来一咬牙,租了三亩地,想着种菜赚钱。我妈带着我和我弟种菜,我爸是从不下地干活的。那年我九岁,我弟七岁半。
芹菜,莴笋,花菜,市场里有卖的蔬菜我们都种过。什么季节种什么菜。
我妈种菜的时候,我和我弟就给我妈帮忙打下手。
就拿种芹菜来说吧。种芹菜的地大约一米二宽。以前他们大人种菜的时候都是左手抓一把芹菜苗,右手挖个小坑把芹菜苗放里面再把芹菜苗的跟用土盖上。芹菜苗大概就10到15cm长。种芹菜的时候,我会把芹菜苗一株一株分开平铺在翻好的土地上。第一行的每一株间隔十厘米左右,竖着放,后面的每一株都紧挨着前一株放,这样我妈用小锄头种菜的时候,方便拿。我们把地分为左右两边。我妈种左边地的芹菜苗时,我就在右边的地里放芹菜苗,我妈种右边芹菜苗的时候,我就挪到左边放芹菜苗。这个分工种菜的方法是我发明的,这样为我妈省去了自己分芹菜苗的时间。我弟则偶尔拿一个小水壶,到池塘里打一小壶水象征性的浇一下种好的芹菜苗。
村里大人们见我分芹菜苗有模有样,我妈种菜也确实快了很多,我有空的时候,他们便喊我帮忙去给他们分芹菜苗。每次分完芹菜苗,都会留我在他们家吃一顿饭,作为我给他们帮忙的感谢。
菜种好以后,不同菜的生长期不同。夏天要防晒,冬天要防冻,还要定期浇水,施肥,打药驱虫。
夏天温度高,太阳毒的时候,需要盖黑色的遮阴网来给菜菜们进行遮阳。早上吃完早餐,通常盖遮阴网之前,我妈会用半米高的大木桶担几担水,然后用水壶给菜浇水。我妈浇完水以后,我和弟弟就背着遮阴网去地里给菜菜们搭遮阴的棚子了。地里隔半米左右会有一个小木桩,大约半米高。木桩上面系了绳子,我和弟弟要做的就是把遮阴网散开,然后用木桩上的绳子把遮阴网边缘绑在木桩上。这样的话遮阴网就完全铺开了。遮阴网在菜的上方,这样太阳就晒不到地里的菜了。
下午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我和我弟就去土里把遮阴网收回家里来。我收遮阴网的时候,会把遮阴网卷成漂亮的圆柱体,拎着走也不会散。而我弟则是把木桩上的绳子解了以后随便一卷,拖回家的时候地上拖着长长的一截网子。我妈说从小就能看出我做事很讲究,很精致,而我弟则比较懒散、邋遢。
茄子、豆角、小白菜这些菜很容易生虫子,我妈就会买粉状或者液体杀虫剂回来兑水,给这些菜菜们打农药。通常都是用半米高的大木桶,盛一桶水,然后往水里面配药。打完一桶,再配一桶水。以前没有一体式打药机,只有老式的抽水打药机,老式打药机连着两米长的水管,水管另一头是一个纽扣大小的小喷头。打农药需要两个人配合。我把老式打药机放在水桶里,吸着农药水,用一只脚踩住木桶边缘上的管子,稳住打药机不动,然后提着打药机的提手上下抽动,这样农药水就从小喷头里出来了。我妈拿着喷头边走边给菜喷农药水。隔一段距离,我妈就来帮我挪一下桶,然后她再继续往前给菜喷农药水。
菜长成了以后就需要把菜从地里收拾好,然后拿去卖。
不同的菜,“办菜”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办菜的意思是:把菜从地里收拾出来,洗好整理好。
像西红柿、黄瓜、豆角这些比较简单,只需要摘下来放到粪箕(农村用来盛菜的一种竹编物品,有点像簸箕,但是跟簸箕不同的是可以用扁担担着走)里面就行了。
像芹菜这样的,就稍微麻烦一点。先浇水把芹菜地打湿,土湿了以后方便把芹菜从地里连根拔起(芹菜是连根一块卖的)。从地里拔出来以后,再用粪箕担到池塘里,把根上的泥巴洗净,然后把大的、长得漂亮的挑一些摆在最外面当门面。
像小白菜、芫荽这些叶子菜就更麻烦了。除了浇水外,从地里扯出来的时候还需小心些,不能把叶子弄蔫儿了,弄蔫儿了不好看就卖不到一个好价钱了。叶子菜差不多一斤一把,不用过称,都是凭手感。每一把菜都在地里先用干稻捆好,然后再担到池塘里,一把菜一把菜,小心翼翼的清洗根部。
“办菜”一般是在天快黑的时候,再就是晚上或者早上三、四点天还没亮的时候。天黑看不清的时候,我弟就举灯照亮,而我和妈妈收拾菜。因为妈妈种的菜太多了,我俩根本收拾不过来,奶奶有时候在家看不下去也会来给我们帮忙。
为了一趟多装些菜去卖,我妈买了三轮车。租的地离家里有个几百米远。摘豆角这些的还好,因为不会太重。印象最深的是摘西红柿。因为是乡间小路,三轮车进不去。我和我妈一人担一粪箕西红柿,走一会儿歇一会儿,不知道歇了多少回,才把西红柿运回家。
早上四五点钟,我妈就带着我们,开着三轮车,出发去城里卖菜了。看着我妈跟不同的大人讨价还价,最后再把菜卖出去。卖完菜回家一般是早上7、8点左右。
我和我弟最喜欢菜“下场”的时候。“下场”指菜已经过了丰产期,到最后只有一点点果实的时候。每每这个时候,因为产量过少,品相也不会太好,我妈是懒得去收的。我征得我妈同意后,我带我弟把田里剩下的菜给收了。反正那些菜她不要了,那我摘了菜,卖了的钱归我支配。之前我就跟我妈说了,我妈同意了的。
第一次卖的是长豆角。我带着我弟用粪箕担着那些卖相不那么好看的豆角,跑到市场上去卖了。市场上的大人看到两个小毛孩来卖菜,也没见大人,便觉得很新奇,很多都特意跑过来看我们,顺便问问菜价。我胆子很大,来人问了我就答。问价的人比较多,我们知道大概的价位之后,在后来开价的大人里选了一位看起来比较善良的叔叔,我是认识称的,把菜称了重,便卖给他了。一共卖了11.2元。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巨款了。这些钱可以干什么呢?我和我弟都喜欢吃村口阿姨做的小笼包,然后我就带着弟弟去那儿了。
我:伯伯,老样子两份哈。
伯伯:好呢!
伯伯麻利的给我盛了一碗海带汤,给了我弟一碗绿豆汤,很快又上了两笼小笼包。
我:伯伯再加一笼。
伯伯:哈哈,好呢!
这一笼是给我弟加的。我弟以前一直要吃两笼包子,经济拮据了以后,我们便来这儿吃的次数少了,每次来也就只吃一笼了。
那天我弟高兴坏了,一直吵着问我啥时候还可以再去吃。
海带汤不要钱,送的。绿豆汤一块一碗,小笼包一块五一笼,一共五块五毛钱。付了钱以后,回家我把剩下的钱都给我妈了,我妈当时高兴的不得了。
后来每次卖完“下场”的菜,我都带我弟来伯伯这儿吃一顿小笼包。
再后来,家里的猫咪生了仔仔,我带着我弟用小篓篓装着猫咪仔仔,跟着村子里的大人坐了一趟公交,跑到离家更远的猫狗市场卖猫咪了。当时两只猫咪仔卖了30。
因为卖菜卖猫的事儿,我又在村里出名了。大人们都夸我聪明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