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官修,谨斋沐拜书中丞执事。修前伏见举南京留守推官石介为主簿[2];近者,闻介以上书论赦被罢,而台中因举他吏代介者。主簿于台职中最卑;介,一贱士也,用不用当否,未足害政。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
介为人,刚果,有气节,力学,喜辩是非,真好义之士也。始执事举其材[3],议者咸曰知人之明;今闻其罢,皆谓赦乃天子已行之令,非疏贱当有说[4],以此罪介,曰当罢。修独以为不然。然不知介果指何事而言也[5]。传者皆言介之所论,谓朱梁、刘汉不当求其后裔尔[6]。若止此一事,则介不为过也。然又不知执事以介为是为非也;若随以为非,是大不可也[7]。
且主簿于台中非言事之官,然大抵居台中者,必以正直刚明、不畏避为称职。今介足未履台门之阈[8],而已用言事见罢,真可谓正直刚明、不畏避矣[9]。度介之才,不止为主簿,直可任御史也。是执事有知人之明,而介不负执事之知也。
修尝闻长老说赵中令相太祖皇帝也[10]:尝为某事择官,中令列二臣姓名以进,太祖不肯用。它日又问,复以进,又不用。它日又问,复以进,太祖大怒,裂其奏掷殿阶上;中令色不动,插笏带间,徐拾碎纸袖归中书[11]。它日又问,则补缀之复以进[12];太祖大悟,终用二臣者。彼之敢尔者,盖先审知其人之可用,然后果而不可易也[13]。今执事之举介也,亦先审之其可举耶,是偶举之耶?若知而举,则不可遽止[14];若偶举之,犹宜一请介之所言,辩其是非而后已[15]。若介虽忤上[16],而言是也[17],当助以辩;若其言非也,犹宜曰:所举者为主簿尔,非言事也[18],待为主簿不任职则可请罢[19]。以此辞焉可也[20]。
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21]。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22];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时好恶而高下者也。今备位之臣百千,邪者正者,其纠举一信于台臣[23]。而执事始举介曰能,朝廷信而将用之;及以为不能,则亦曰不能,是执事自信犹不果。若遂言它事,何敢望天子之取信于执事哉?故曰主簿虽卑,介虽贱士,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
况今斥介而他举,必亦择贤而举也。夫贤者固好辩[24],若举而入台,又有言,则又斥而它举乎[25]?如此,则必得愚暗懦默者而后止也。伏惟执事如欲举愚者,则岂敢复云[26];若将举贤也,愿无易介而它取也[27]。
今世之官,兼御史者例不与台事;故敢布狂言[28],窃献门下,伏惟幸察焉。
【注释】
[1]杜中丞:杜衍,时任御史中丞,后又任枢密使,是庆历新政的主持者之一,以干练、清俭著名,史称贤相。
[2]南京: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改宋州(今河南商丘)为南京应天府。石介:字守道,为宋初古文家,兖州奉符人,人称徂徕先生。主簿:负责收发登记文籍,为办事人员。
[3]执事:指杜衍。
[4]非疏贱当有说:不是地位疏远、低下的人所该议论的。此句是说石介不该论说皇帝大赦的事。
[5]指何事而言:不知石介是对何事发议论。
[6]“传者”数句:传闻的人都说石介所讲的是不应该优待朱梁、刘汉两朝的后代。
[7]“若随”二句:如果您(杜衍)跟随众人认为石介不对,这是不可以的。
[8]今介足未履台门之阈:石介还没有到御史台就职。
[9]不畏避矣:不怕祸患了。
[10]赵中令:指赵普。太祖皇帝:指赵匡胤。
[11]“中令”句:中书令面不改色,将手上的朝板插到衣带里,再慢慢地拾起碎纸放回袖中,回到中书省。
[12]则补缀之复以进:就把碎纸拼补起来再上报。
[13]彼:指代词,他,指中书令赵普。易:变动,更换。
[14]遽(jù)止:突然停止不管。
[15]已:了结,完了。
[16]若介虽忤上:如果石介虽然触怒了皇上。
[17]而言是也:议论都是对的。
[18]“所举”句:我所推荐的人是一个主簿,不是议论政事的大臣。
[19]请罢:请求罢免。
[20]以此辞焉可也:用这样言辞说明一下就可以了。
[21]司直之臣:主管直言劝谏的大臣。
[22]不肖:不贤,不好。弹:弹劾。
[23]纠举一信于台臣:弹劾或举荐完全根据御史台官员的评价。
[24]夫贤者固好辩:那些贤德的人本来喜好辩论。
[25]斥:退掉,辞退。
[26]岂敢复云:岂敢再说什么。
[27]愿无易介而它取也:我希望不要把石介换掉而另举别人。
[28]故敢布狂言:所以敢陈述狂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