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做法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运用一语双关,一笑了之。
对待那些场合特殊、争论起来会损失利益的冲撞,不妨像里根和丘吉尔那样,运用一语双关的语言形式,幽默而巧妙地化解困难。所谓一语双关,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句的同义或谐音的关系,有意识地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由于双关语含蓄委婉、生动活泼、幽默诙谐、饶有趣味,能给人以意在言外之感,又使人回味无穷,因而经常为人们所使用。
2.先声夺人。
在你洞明对方故意耍弄手腕,欲寻衅冲撞时,可抓住要害,先发制人,开门见山,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这不啻给对方以“当头棒喝”,从而制服对方,从而避免冲撞。
另外,特别值得提醒的是,避免言语冲撞不能靠谩骂、翻白眼、斗殴等消极的方式,否则,不但不能避免冲撞,反而会使冲撞加剧,使势态恶化。哈佛语言学讲师伊登也曾鼓励他的学生们说:“谨慎用语,力避冲撞,这是人际交往中不能不加以注意的重要之处,特别是那些涉世未深、年轻气盛的年轻人更要注意。当然,就如同哈佛经理学院讲师范科斯所说:“如果你面前的是一位野蛮、粗俗、无理的人,你还可以采取据理力争的方法,坚持原则,绝不迁就软弱,争端自然会解决。”
语言,是种武器,可以伤人,也可以救人。综观那些深得哈佛口才真传的政界精英和商界翘楚,无不深谙语言武器的运用之道。我们经常会注意到,地位越高的人,似乎越善于运用语言这把利剑。其实,只要在必要时刻,用语言震慑对手,不仅可以显示出自己的口才功力,更能解决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罗斯福“炉边谈话”胜在语言魅力。
课前预习。
罗斯福1941年12月9日在对日宣战后向全国广播的“炉边谈话”:
十年前,在1931年,日本入侵满洲国——未加警告;
在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未加警告;
在1938年,希特勒侵占奥地利——未加警告;
在1939年,希特勒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未加警告;
在1939年,希特勒入侵波兰——未加警告;
在1940年,希特勒入侵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未加警告;
在1940年,意大利先后进攻法国和希腊——未加警告;
而今年,1941年,轴心国家进攻南斯拉夫和希腊,控制了巴尔干——未加警告;
还是1941年,希特勒入侵俄国——未加警告;
而现在日本进攻了马来西亚和泰国——以及合众国——未加警告。
课堂指导。
“炉边谈话”是罗斯福总统在白宫接待室壁炉前所作的广播谈话,这一谈话对稳定国民情绪、提升大众信心、激励工商业界起到了巨大作用。而罗斯福的“炉边谈话”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震撼作用,其演讲形式上的语言魅力是不可忽略的。
语言,是人们进行社交的工具。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社交中度过,话语交流存在于每时每刻。正如一位哈佛华人讲师所说:“会说话是你生活的调味剂,是你事业的推进器,是你家庭的和谐曲,也是你实现自我的凯旋曲。”只要掌握最有魅力的说话艺术,一个平凡普通的人也能为自己打开一片广阔的天地,最终走向辉煌,走向成功。
那么,想要拥有语言魅力,应该注意哪些呢?
1.保持坦然开朗的态度,说该说的话。
哈佛礼仪专家维克多说:“在社交活动中,说话时的态度可以直接影响别人对你的感观。”
说话时态度傲慢容易激起别人的愤怒,低三下四又会被认为懦弱,没有骨气。只有在说话时与对方保持在平等的立场上,用平和的语气、真诚的态度来交流彼此间的认识与观点,才能达到交谈的目的。
有些人往往不经过大脑考虑就随意发表言论,从而产生不良后果。简单明了而具有说服力的言谈,才能达到交谈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该说则说,不该说则不说,对不了解的事情更不要轻易开口。
正如,在哈佛流传度很高的一句名言:“即使是傻子,也能开口说话,但只有聪明的人,才能完美地使用语言表达。”在社交应酬上,若能做到以坦然、开朗的态度与人交谈,并能把握住该说的话和不该说的话,那么,其人际关系将是良好的。
2.让别人同感,以产生共鸣。
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沟通,是交往得以维持并向更为密切方向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内心体验。
要想达到与人情感沟通,就要注意对方。当对方对某一事物表露出一种情感倾向时,要对他所说的这件事表达同样的感受,而且激烈些,这样就可以使交谈进行下去。
就像罗斯福的炉边谈话,如果他没有深入听众的内心,没有从听众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没有针对听众的情感倾向来作演讲,那么,很难产生那么大的共鸣。
3.注意语言形式的运用,突出强调内容。
罗斯福运用了大量的排比,不仅烘托了气势,更突出强调了他的演讲内容。所谓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语句成串地表达相关或相连的内容的一种句式。无论在叙事演讲、政论演讲还是抒情演讲中都被广泛运用。
另外,一些特别要强调的字词,一些特别要加强的感情可以采用重复的方法表现。这里罗斯福多次反复使用“未加警告”强烈地呼吁和唤醒人们,如果继续放任法西斯,他们将更猖狂地践踏人类,这里运用的是同一重复的方法。
哈佛社会科学学科主任罗伯特曾说:“在上流社会,语言魅力是一个人最值得炫耀的。决定一个人是否令人喜爱和敬佩的最主要的因素不是他长得有多耀眼,而是他说的话是否有魅力。”让语言充满魅力,将使我们无论是在公开场合讲话,还是私下与人交流,都能使产生共鸣,将语言的功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使自己的语言有魅力,可以用模糊语言来说尖锐的话,保持坦然开朗的态度,让别人有同感,产生共鸣。
没有逻辑的口才达不到任何效果。
课前预习。
爱尔兰哲学家伊里杰纳任法国宫廷学校校长时,查理二世时常同他开玩笑。某次查理二世与伊里杰纳共进午餐,两人频频举杯。查理二世突然问他:“一个爱尔兰人和一个酒鬼有何区别?”
查理二世的问话是双关语,因为伊里杰纳是爱尔兰人,爱尔兰人的发音是SCOT,而酒鬼的发音是SOT,很相近。查理二世的意思是指伊里杰纳是酒鬼。
伊里杰纳机智地回答说:“一张桌子。”意思是说桌子这边是爱尔兰人,那边是酒鬼,反而把查理二世奚落了一顿。
课堂指导。
故事中的伊里杰纳用严密的逻辑,将“酒鬼”的称号还给了查理二世。在伊里杰纳不否认自己是爱尔兰人,就得承认是酒鬼的前提下,唯一被对方所忽略的条件就是当时的情景,伊里杰纳就抓住了这一情景,从而还击了查理二世。
美国心理咨询师、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哲罗姆曾说:“逻辑方法要求我们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根据一切有关的参考材料,使所有正面的、反面的论证形成一个整体,尤其不要忽略一些重要的细节。”的确,如果我们在交谈中,善用逻辑的力量,便能使我们的观点更明确,更有重点地被表达出来。具体来说,我们在交谈中突出语言逻辑要有如下技巧:
1.逻辑严密,环环相扣。
逻辑方法要求我们能够全面地考虑问题,并力求在谈话过程中没有漏洞,这样就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反之,一旦被对手抓住漏洞,就毫无办法了。
要想在言语交锋中百战百胜,就必须层次鲜明、条理清楚、思维严密、逻辑严谨,这样才可以稳扎稳打。
2.因果正反,把话说透。
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错综复杂且相互支配、互相渗透着的。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均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但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多种多样的,同样一件事,可以往好的方面发展,也可以往坏的方面发展,诡辩者(也称智者)最爱钻的就是这样的空子。
(1)因果歧说术。
所谓因果歧说术,就是抓住事物与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可辩性作为突出的辩点,来否定或悖论对方某一个观点的一种说话技巧。
因果歧说术的主要表现方式是由同一种结果引申出相互对立的结论,将其运用到“借题发挥”中也能起到绝佳作用。
应该说,语言的灵活反应是因果歧说之根本,在你碰到一些爱钻牛角尖的人时,如果缺乏这种语言反应能力,你很可能就要吃亏,因为钻牛角尖者的语言和思维往往是不按规律走的。其实,你只要掌握了辩论的因果歧说术,熟读一些名人精彩的范句,就不至于因此窘迫了。
(2)正反术。
正反术,是将两件以上的事物的性质、范围、作用等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对比分析,从而取得胜利的方法。正反术,运用于语言场合是迅速摆脱困境、克敌制胜的好方法。
运用正反比较,可以比较同类事物,也可以比较异类事物;可以比较同一对象的不同方面,也可比较不同对象的同一方面;可以是纵向的比较、横向的比较、现状的比较、历史的比较,也可兼而得之。但不管哪种比较,都应该特别注意比较事物的强烈反差,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逻辑比较,反驳对方。
(1)对比法。
对比法是把话题与相关问题进行比较,并以之为据进行辩驳的方法。比较的过程就是发挥的过程,它不仅具有反驳的特殊功效,也是一种有效的证明手段。
运用对比进行辩驳,应当注意的问题是,两个对象之间必须具备可比性,具有本质上的相同因素;同时,将两个对象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发挥,这样说理才能有说服力。
(2)类比法。
类比是逻辑方法的运用。它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具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方法。如果能因势利导,针对对方的话题或本方的观点,作出富有创造性的、生动形象的类比,就可以使对方心悦诚服,使己方处于主动地位,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