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
哈佛商学院一位系主任在谈到一位很受学生欢迎的讲师时,这样说道:“从她一开口说话,我就知道她是我们需要的人。她的语言散发着某种精神,使她整个人都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这使我相信,只有一个人有高度的素养、正直而值得信赖、勤奋而出色,才有这样的光芒。三分钟后,我就让她第二天来这里报到。现在看来,我没有看走眼,她没有让我失望。现在,她是我们这里最受学生欢迎的年轻讲师。”
课堂指导。
美国形象设计师爱葛莎说:“这个世界只给你三分钟的机会,因为你只有三分钟的时间向他人展示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让他们喜欢你。”就像被系主任赞不绝口的年轻讲师,正是她在面试中独特的言谈魅力,让她走进哈佛的大门。
哈佛心理学教授鲍伯经过研究发现,人们的第一印象的形成是在非常短暂的时间,有时,这一短暂的时间就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为在生活节奏如此紧张的现代社会,很少有人愿意花更长的时间去深入了解一个留给他不美好第一印象的人。也就是说,只有掌握好这初次见面的三分钟,有效交谈,让对方“拜倒”在我们的魅力之下,我们才算成功地打开了对方心里的大门。那么,想要在初次交谈时就能博得他人的喜爱和尊敬,应该注意什么呢?
1.恭维技巧:用恭维的话博取他人欢心。
爱听恭维话是人的天性。当对方听到吹捧时,心中就会产生一种莫大的优越感和满足感。恭维话是博得人心的好方法,只要说到点子上,就能深入人心,与人打交道共事就会很顺利。
恭维话人人爱听,对人说恭维话,对方一定会十分高兴。而且越傲慢的人,越爱听恭维话,有的人义正词严,说自己不受恭维,愿听批评,其实这只是他们的门面话,如果信以为真,毫不客气地批评他们的缺点,他们心里一定不会高兴。虽然表面上不会有所表示,内心却是十分恼火。
2.巧言技巧:实话要巧说,坏话要好说。
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如顾及面子、自尊,以及出于保密等,实话实说往往会令人尴尬、伤人自尊,因此,实话是要说的,但应该巧说,具体方法有:
(1)由此及彼肚里明。
两个人的意见发生了分歧,如果实话“实说”直接反驳就有可能伤了和气,影响团结。间接、婉转地从侧面予以说明要比直接说明好得多,采取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很多麻烦。
(2)抓心理达目的。
这就是要抓住人的心理,巧妙运用心理攻势,进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3)藏而不露巧表达。
运用多义词委婉曲折地表明自己要说的话。
3.细节技巧:抓住小细节,让对方产生好感。
(1)要记住对方所说的话。
记住对方说过的话,事后再提出来做话题,这不仅表达了对对方的关心,更是一种掌控谈话的具体方法。尤其是兴趣、嗜好、梦想等,对对方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一旦提出来作为话题,对方一定会觉得很愉快。例如在面试时,不妨引用主考官说过的话,定能使主考官另眼相看。
小细节,也可以造就大影响。与人交流的时候,如果注意运用细节作用通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3)呼叫对方的名字。
西方人在说话时,常说:“来杯咖啡好吗?史密斯先生。”“关于这一点,你的想法如何?史密斯先生。”频频将对方的名字挂在嘴边。此种作风往往会使对方涌起一股亲密感,宛如彼此早已相交多年。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感受到对方已经认可自己了。
哈佛学生阿曼达说:“成功的三分钟会为我们敞开机遇的大门,糟糕的三分钟会让我们千辛万苦的努力化为泡影。”初次交谈的三分钟在人的社会活动中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却常常被人忽视,如果不想失去任何机会,就要掌握好这三分钟。
成功的社交在于说到真实面也不会触怒对方。
课前预习。
鲍温的家在一个弯道的拐角处,距离限速从二十五英里到五十五英里的交接处很近,所以,常常有人开着车飞速地从他家门前驶过,而他的爱狗金吉尔就死在一辆疯狂行驶的车下。
后来,当鲍温看到飞速驶过的车辆他就会朝着驾驶员大喊,以便让司机将车速降下来,但是,即使他挥舞着双臂示意司机开慢一些,也很少能够达到想要的效果,这令他非常恼火。尤其是经常路过的一辆黄色跑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驾驶员是一个年轻的女郎,她总是把车开得像赛车一样。
有一天,当她再次驾车飞快地经过时,鲍温正开着除草机割草,他的妻子正在花园边缘种花。鲍温放弃了让她减速的努力,继续专心地工作,但是那辆车的刹车灯亮了一下,居然慢了下来。鲍温第一次看到这辆车不是以要命的速度呼啸而过,他甚至出现了幻觉,因为那位年轻的女郎在朝他和妻子微笑。
当女郎的车子远去之后,鲍温好奇地问妻子:“到底发生了什么?她居然将车开得这么慢!”妻子笑了笑,回答他:“我只是朝着她微笑着打了个招呼,她也对我微笑,所以也就减慢了车速。”
他愣住了,他想起自己以前常常坐在割草机上愤怒地挥舞着自己的手臂,大声地提醒过往的司机注意车速,在他们看来,自己是不是像一个脾气暴躁的疯子?而那辆黄色的跑车,从来没有因为鲍温的愤怒和指责慢下来,但是今天它却因为一个微笑而优雅地驶过。
课堂指导。
鲍温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没有人喜欢直接的语言,直接触及对方的缺点其实是带着利刃的抱怨,让人讨厌。
20世纪30年代,美国教育界曾经发生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个刚满30岁,名叫罗伯特·哈金斯的年轻人被聘用为芝加哥大学的校长。人们都批评他太年轻,没有经验,让他管理这个在全美排名第四的大学简直是荒唐至极。一位哲学家的话似乎能说明批评这个年轻人的人们的心理:“小人常常为发现别人的缺点而得意。”的确,正如哈佛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常常通过批评其他人来得到一种自我满足。然而,真正懂得社交、善于交际的人即便发现别人的缺点并指出来,也不会使对方动怒,即忠言也让对方觉得顺耳,这是提出忠告的最高境界。
怎样的批评才能够做到忠言不逆耳呢?以下是哈佛语言大师们多年以来总结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够帮助人们在批评别人时,既能指出别人的错误,又不至于让对方不高兴,甚至因为理解自己的批评而使双方关系更加融洽。
第一,真诚。
在善意地批评别人时,用这样的话开头,可能效果会更好,“我曾经也犯过这样的错误”,“可能你也不明白什么地方出了错”等,真诚往往最能够打动人。
第二,适度。
批评最好点到为止,既往不咎。“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最重要的是从中吸取教训”。
第三,理解对方。
谁愿意犯错误呢?特别是当事人内心已经很自责时,他们更需要别人的支持。因此,多说说这样的话,远比批评更重要:“我想你现在可能很难受。”“我们找个时间,一起分析一下失误的原因,好吗?”“我相信你下一次一定会做好的。”
第四,切勿指责。
指责只会让人陷入恶劣的情绪之中,影响理智和判断力。这样的话最好不要再说了:“我都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为什么总犯同样的错误呢?”“我看你真的是无可救药了!”
第五,委婉暗示。
面对直接批评时,任何人的第一反应都会不舒服,因为批评就是惩罚。暗示如同苦药丸外面的“糖衣”,利用含蓄的、委婉的方式暗示对方,更能达到目的。
第六,分清场合时机。
批评的时机与场合十分重要,千万不要进行批斗会式的批评。
第七,分清对象。
跟不同的人沟通,肯定要说不同的话。对长辈说的话跟晚辈不一样,男性跟女性不可能都一样,对朋友与对对手更是不一样,对家人与对同事的态度也不一样。不要不分对象,说出不合适的话,否则,不但达不到批评的效果,还会伤了和气。很多话本身并没有问题,但用在不同场合、不同对象身上,就有可能闹大笑话。
事实上,我们总会遇到必须要说出口的批评,然而,每个人都有不想被提及的地方,一旦被触怒很容易情绪失控。所以,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很好地做到以上几点,就可以让别人很高兴地接受我们的批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