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离生结识荣安亭,在八重山的鸣金清野。
她寻得无人之处沉心练剑,他在坡上晒太阳、睡午觉。她的剑风惊醒了他,他觉她的剑招实在粗糙。
为了一招剑法,两人起了争执,争来争去,牧离生输给了荣安亭。
牧离生道:“你剑法精妙、功力高深,还颇有想法。不如,我拜你为师,如何?”
荣安亭侧头想了想,道:“我一个人散漫惯了,收个徒弟,也挺新鲜。”
如此,牧离生成了荣安亭唯一的徒弟。
荣安亭是荣家一辈人中最年轻的剑客,天资极高,备受宠爱,性情随和、自由散漫,喜欢四处游玩,从不将世俗诸事放在心上。家中安排婚事,他丢下一句“我不想受束缚”,又云游去了。
收徒后,荣安亭倾囊相授,带着徒弟走遍别界诸山,看尽美景。在他精心指点下,牧离生的功力剑法突飞猛进,仿佛剥去石屑的玉石,露出真玉质地。
荣安亭见她资质甚佳,决定将家传的“长无绝兮”教给她。她知,这剑法,传家不传外、传男不传女,断然拒绝。
“你告诉我,这是谁规定的?剑法创出便是为了流传,谁能学便学,不然早晚要失传。”荣安亭不屑道。
牧离生学了“长无绝兮”,在鸣金清野筑了小院安顿下来。荣安亭为她的小院取名“崇兰小院”,因为他喜欢兰花。
后来,荣安亭听从家中安排,进入军中。牧离生随他从军,颇受鄙视。荣安亭对她道:“他们说以前从无仙女从军,如今便有了。军中确然极苦,有师父我在。说不定,你会成军中第一女将。”
牧离生在荣安亭左右,凭借高超功法和机智头脑,赢得将士认可,逐级晋升,终得称呼“牧将军”。
十万年前的妖魔大战中,妖魔大军攻破无尽海防线,攻略八大山,攻上三座大山,直抵秉彝山。荣安亭以一己之力,挡下妖魔大军的万箭齐发攻势,使得众将士布列阵法,得以反攻。
三军合力击退妖魔,荣安亭功力竭尽、身中妖魔之气,奄奄一息。
牧离生抱着他,哭得撕心裂肺。他的血,流作腥红晚霞,随风飘散。
言及于此,牧离生眼中含泪,向牧清兰怒道:“他看着我,他就那么看着我,任凭我如何哭喊,他什么也不说。最后,气绝之前,他竟然对我说,要我将他埋在能看到最美夕阳的地方。”
牧清兰知道,在那次妖魔大战中,娘亲冲锋陷阵、无惧生死,带领旌云军将妖魔逼回八大山。原来,她如此拼命,实是为了给师父报仇。
牧离生又道:“没想到,后来的关庭大山战败,荣重身为三军主将,将罪责推到我身上。若非晏远相救,我早已也成了那幽魄。”
往事如烟,在牧清兰听来,清晰如昨。
“我教你‘长无绝兮’,是不想辜负师父的信任和期望。荣重的儿子们,除却晏远,无一资质上佳、无一可担重任。这剑法,不止是一套招式,更是你独立的倚靠,是你建功立业的根基。”
牧清兰尚沉浸在荣安亭战死的悲伤中,愣愣看着娘亲絮叨。
“失去依凭时,你反而不得不为更多人奋战。你的性命,是别人给的。你做事,为自己,更为别人。若是不为天下人,你的一生还有什么意义。
“这崇兰小院,是一处避身之所。终有一天,你我都将离开这里。冤屈会洗刷,黑暗会过去。可是这一天,不是等来的,是你争取来的。”
牧清兰深受震动。她以为,娘亲只是牢骚满腹的失意将军。牧离生的曾经,赋予她的,是从未熄灭的豪情。
此后,她每每练起“长无绝兮”,都有一种浓厚又沉重、无法言说的感觉。仿佛,这剑法中,有缠绵无尽的情意,有深埋万年的遗恨,有不得不追随、探寻的神秘。
生活,一如既往。
有时,牧清兰读书读得晚了,早上又要早起练剑,便为牧离生训斥。她乖乖早睡早起,循规蹈矩地读书练剑。
有时,牧清兰出外采买,仍会听到周围的窃窃私语,比如“这便是九朦叛徒,居然还有脸活着”,比如“她这一生已经完了”,比如“她只能一辈子当缩头乌龟了”。
有时,牧清兰遇到华正弟子,主动一礼,得到的却是:“想和大小姐抢掌事师兄,也不看看自己的身份。”
她到崇兰小院外的树下,大哭一场,抹干眼泪,继续做该做的事。毕竟,这是她应承担的后果。
时间,会忘却许多。时间,也会记得一切。时间,会抹平过往。时间,也会加深伤痕。
渐渐地,牧清兰对那些嘲笑和鄙视如若未闻,从零碎的话语中,去拼凑别界诸事和华正举动。
想做大事,必早准备。这一番,她要做那个知己知彼的人。
待收拾好心情,牧清兰决定往无由岸去。
无尽海上,妖魔之气越加浓重,幽魄搅扰更加频繁,妖魔大军的排兵布阵已初见端倪。凌毅军将士,轮流值守,谨慎应对。
牧清兰同认识的军士打招呼,询问戎可怀的踪迹,得到的答案总是相同:“戎将军当在最前的小岛上。”
同时,她还得到军士们善意的一笑:“牧姑娘,戎将军安好。”
牧清兰微微红了脸,托言避开。她来,的确想让他看到自己很好,也是想感谢他。
军务繁忙,牧清兰不愿过多打扰,站在客堂前,思虑半晌,还是决定离开。
她转身,正要骑上雁鸟,就背后传来他的声音:“来了?”
牧清兰笑了起来,转过身去。
戎可怀气喘吁吁,手牵天马,正用力擦着铠甲上的血迹,还小声道:“这是斩杀幽魄溅上的。”
牧清兰道:“我出来办事,恰巧路过,看看战事如何。”
戎可怀怎也擦不掉那血迹,抬头道:“不如,我教你战事罢。有些问题,我还想向牧将军请教。”
牧清兰有些意外,想起荣晏远送来的兵书,也有小小的开心。怎知,话到嘴边,变成了:“你可知,荣安亭的埋骨之地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