戟是一种将戈和矛合为一体的可钩、可刺的兵器。
它的形状像“十”字。前端有矛锋,两面有刃,长约12厘米。矛锋下面横枝的一端称“援”,也是两面有刃,长约15厘米;另一端称“内”,长约9厘米。“援”向下延长的部分称“胡”,长约12厘米。“胡”和“内”都有刀,并凿有几个洞孔,以便穿绳将它固定在柄上。柄的下端装有圆锥形的金属套鐏。整把戟长约3.2米。
戟既有矛的刺击作用,又有戈的钩砍、推割、啄击等作用,一种武器能当两种使。戟自商代问世后,逐渐成为军队的主要武器,战国时,人们常将拥有戟的数量作为国力强弱的标志。
戟在古战场上曾风行2000多年。它的内质和外形不断改进。早期的时节是矛、戈联装的青铜戟。战国时出现铁戟,形状也有变化,矛锋变得窄长尖锐,并和横枝联铸在一起,“内”已消失,整个戟体近似“卜”字。汉代出现方天戟和青龙戟,后汉和晋代又出现了手戟和双戟。
唐代以后,由于盔甲日趋坚固,戟的钩啄杀敌效力大大降低,它在战场上逐渐被枪所替代,加入了仪仗和门卫的饰物行列。
镋这种兵器,似叉非叉,似刀非刀,似戟又非戟,它可勾,可砍,可刺,可劈。
镋属古代杂兵器。在《古今图书集册·经济汇编戒政典·杂器械部》中有关于锐的记载。此器械形似叉,上有利刃,称“正锋”,长一尺半,横有月牙,月牙朝上,上下均有一定间隔的利刃。锋与横刃互镶并嵌在柄上,柄长约七八尺、尾端有棱状铁钻叫砧。
这种器械可用于击刺、架格,因长日沉重,使用者必须力大身高,为长兵器中的重器械。镋的形制不一,比较类同的有:凤翅镋、燕翅镋、龙须镋、牛头镋、镏金镋等。福居禅师《少林衣钵真传》载:“镋名何谓,四方八面当,一言说不尽,横竖迎面闯,埋势紧伏底,抢土迷眼光,何用千般巧,真乃是神方。”
锐有仆、拍、拿、遮、推、转、支、拦八字用法,多采用“扎捻势”、“中手势”、“骑龙势”、“架上势”、“闸下势”等基本姿势。
这个古怪的名字对我们来说十分生疏,或许很难想象这种兵器的模样。其实这种兵器式样挺多,不仅名字特别,样子也奇里古怪。读过《西游记》或看过《西游记》电视剧的人便会清楚地记得猪八戒肩扛的大铁钯,常人眼里会把它当作农具,实际上它就是由镋派生出来的,称之为镋钯这种兵器兼矛和盾的两种功用。古代军中有专门的镋钯手,每两名镋钯手配备30支火箭,远可用镋把的双刺作火箭架,发射火箭,近可以兵刃相见,架拿敌械,被称为“军中最利者”。
另外长兵器中还有一种长柄钩,是从戈镰演变而来。也属镋派生出来的。柄长可达1.5丈,多用于步战、水战,割断敌人的船缆、帆篷或用来搭勾船只。步兵则用长柄钩对付敌骑兵,勾马的四肢,令敌骑不得行进,这便是长柄钩的独到之处。
隋文帝麾下有一位少年将军,名叫字文成都,他使用的兵器就是一杆凤翅金镋,此镋长有5.9尺,重30斤,镋头铁杆均为镏金。宇文成都是少壮派英雄,年纪虽小,但武艺出众,力大无穷,在阵前挥舞此镋,金光闪闪,骁勇无敌。
宇文成都曾用这杆凤翅金镋大败南陈大将张冲、李度。他用“单臂送客”一镋将手持大刀的张冲刺于马下,又用“金钩挂腮”将手持双锤的李度钩下马来,接着又出战南陈的“无敌金枪将刘大孝”,打了30多个回合,也也用凤翅镋将刘大孝勾下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