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发展到今天形成了自身的传统,它以班级授课作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在知识教育方面基本上只是一种继承性、接受性的教育,而十分缺乏对已有知识进行批判和改造的态度;在学生行为养成上主要是一种规范性、约束性的教育,而不能宽容多样性和与众不同,而仅仅以传递和继承人类已经创造的文化科学知识作为中心工作,过分追求学习成功和考试分数,重视评价学习结果而不注意评价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及解决问题的独特性,即教学生接受已有的知识被很多学校当作教育的最终目的。这种教育虽然形成了有利于学生掌握书本中系统知识、发展认知能力和养成顺从守规的行为习惯的优势,但不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创造能力,容易滋生许多阻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因素。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立足点
(1)明确地理教学的目的
面对科技高速发展的挑战,以及日益严峻的全球性人口、粮食、资源、环境问题的困扰,需要有符合21世纪的地理教育来提高公民的素质,在地理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因为一切竞争都归结为人才的竞争,但人才竞争的关键是创造力的竞争,地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
(2)大力倡导和实施能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教育
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们去思考传统教育的得与失,要求大力倡导和实施创造性教育。因此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忽视学生智能的发展;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教师和教材为教学的中心,忽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习的内容、结果,而忽视学习的方法和过程。最终把课堂教学力度转移到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上来,因为世界一些工业化国家已步向知识经济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创新能力将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因素。
(3)在地理教学中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有创见的思维和创造个性,落实到地理教学中,则是让学生懂得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并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来减轻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去充分的思维,把学生的视野延展到课本之外,鼓励学生在认识、了解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思维,在怎样解决人口、粮食、资源和环境问题上能够敢于开拓,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
因此,我们必须“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教师应首先从思想观念上进行根本的转变,把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掌握地理基本技能、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通过地理教育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行为规范和思想品质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具有重大的影响力。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其内容涵盖教育政策、法规、道德修养和心理品质以及治学态度等三方面。
教育工作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是一种“做人”与“育人”密切联系、内在统一的劳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才能认识到自己从事的事业对祖国和人民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才能献身于教育事业,钻研业务,并能营造一种宽松、民主、自由的环境,鼓励多样性、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独立性和个性,激励学生充分想象、批判、创造。
(2)加强教师的文化素质
现代社会,衡量个人素质的主要标准已突破了知识的范围,更注重创新素质。素质教育中科学素质十分重要,在强调其它方面素质时,不能以科学素质和科学教育的弱化为代价,在高度信息化、科技化时代,需要倡导的是包含科学素质的全面素质。因此教师不仅要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我校教师在领导的支持下争取了学习深造的机会,以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同时观摩不同学科教师的教学,并进行经验交流,努力突破自己的学科界限来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掌握其它学科的教学技巧,并能恰当地运用到本学科的教学当中。这样,才能适应21世纪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3)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水平
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教育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师的职业技能是靠教育理论来指导和提高的。因此,应加强教师教育理论素质的提高,使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素质教育的实施,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和改进教学方法。
常言道:“学而不教则荒、教而不研则浅。”21世纪需要的不再是仅仅能教书的教师,而是集教书、科研、管理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复合型教师。教师不仅会分析、钻研和思考,还要会实验、会写论文,不懂教研的教师是不合格的。所以要注意教育理论的学习,培养自己学习和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习惯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教书育人,培养出适应现代要求的人才。特别是教师应能运用计算机这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它具有节省教育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育途径和范围等空前巨大的作用。不仅如此,它还给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
(4)加强教师职业能力的培训
教师职业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是教师基本素质的综合体现。它包括书写能力、动手能力、指导能力、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竞争能力等各个方面。作为地理教师在此基础上还应具备绘图能力、观察能力,有些能力学生时代已经具备,但更多的是在教学中不断提高长进的。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得心应手,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主阵地
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和学生个体成长的规律,应将创新素质的养成过程看成个体成长的全过程,课堂教学是这个过程的重要部分,并以此为阵地,彻底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并积极鼓励通过课内外活动开展各类创新活动。
(1)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对所见到的不了解而又向往了解的事物和现象的一种新奇感或奇妙感,好奇心是激发创造力的动力,地理科学是以自然环境和人地关系作为学习研究的对象。在培养学生好奇心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首先我们指导学生广泛阅读与地理学科相关的课外书藉,培养其探索地理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我国地貌学、海洋地质学家任美锷在青年时阅读美国著名地理学家鲍曼在一战后撰写的《战后新世界》后受到启发,认为学地理可以对国家大有作为,所以对地理发生兴趣。其次,可以播放和地理相关的影视作品,激发学生兴趣。目前音像制品有很多是有关人与自然、环保等方面的内容。还有电视作品诸如《科技博览》等都是极好的教育素材。
(2)教学中培养自信心引导学生大胆联想
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坚持采用激励性评价以激发和保留学生的自信心。所谓激励性评价就是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使教学评价在正确判定教学状况的前提下,给学生以促进和鼓舞,激发学生向更高目标迈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鼓励学生相信自己,敢于表现自己,敢于直面困难并战胜困难。既使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能和挫折,也要给予理解和积极鼓励,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应引导学生大胆联想,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要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3)注意创设教学情境,以引发学生质疑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创设独立思考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充满新意,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应该设疑引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辨疑解难,有所进取,有所创新。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能点燃学生思想火花,进而开发他们智力,激发创新的教学艺术。因此要努力偿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
设置因果性问题:在地理学科中,有很多地理事物具有前因后果,这一结果可能又是其他现象的原因的知识点:如四季和五带的形成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并导致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和季节变化,而黄赤交角又决定于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运动状态。引导学生追究其根源的同时,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创新教育揭示,通过侧向思维,可以从某一事物的作用得到启示,从而产生新设想。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教师要善于从地理教学中挖掘出一些具有侧向性思维的素材进行设疑,并通过学生的联想和类比推理训练,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黄赤交角增大或缩小,地球的四季或五带将怎样变化等类似问题。
客观事物都,具有正反两方面,因此在教学中设置一些逆向思维的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地创新思维的目的。如黄河自东向西流会产生凌汛吗?青藏高原若在我国同纬度东部会有怎样的自然现象?青藏高原的海拔若降到1000米,新疆地区的气候还这样干旱么?从思维的心理过程而言,当你把思维的结果明白地告诉思维者时,他只有对客观现成的知识结论的认同,缺乏对知识的体验、领悟,思维的必要性就难以体现出来,创新思维就无从谈起。故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设置一系列无法直接从课本中找到答案的具有探索性的问题,来激发创新思维。
(4)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突出创新教育的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教学手段为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服务。突出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适当运用挂图、投影、标本及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创设地理情境,增加课堂密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达到因材施教。
积极培育融洽的师生关系
保证学生的心理自由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心理自由是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没有心理负担与压力的情况下自主行动的心理状态。保证学生的心理自由,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就目前现状而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
传统的“师严而后道尊”在很大程度上将师生对立起来,使师生之间缺乏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教师成为传授知识的权威,而不是良师益友。对创新教育而言,师生关系的平等就意味着学生获得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发现疑问的机会和解决疑问的可能。正如心理学研究个体进行创造的心理条件揭示的那样,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还有一些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自由的想象,创造思维中的灵感往往是在紧张探索以后的松驰状态下才会出现。相反,人在压抑、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下很难有所创造。按照心理学的研究,人的创造力的表现和发展要求有相应的环境。师生的对立必然压抑学生积极思维的愿望,学生必然成为教师传授知识的容器。人类创造发明的历史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比如,在黑暗的中世纪,由于宗教对人性的压抑和对人的思想禁锢,欧洲人没有做出什么发明创造。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个人价值、个性自由得到充分肯定,欧洲人的创造力勃发,涌现了诸如达·芬奇、哥白尼、伽利略、培根、莎士比亚等一大批创造发明和创新贡献于人类。总的来看,适宜于创造力生长的环境应该是宽松、民主、自由的环境。只有这样的环境才会容忍甚至鼓励多样性、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独特性和个性。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个体才敢于甚至乐于想象、批判和创造。
以上几方面探讨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目的就是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的教育条件,使学生主动地将地理知识、理论、技能、观念内化为自身素质。同时教师应明确,素质教育也是一种教育思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进而形成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所以希望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积极开拓,使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更利于全民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