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的依据
(1)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任务。
(2)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
(3)学校的实际条件和教师的特长。
(4)劳动技术课教学方法体系的结构。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把劳动课教学与形势教育结合起来。
(2)把劳动技术课教学与日常生活实践结合起来。(3)注意劳动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4)注意加强生活、生产初步技能的培养。
(5)注意钻研大纲,研究教材教法。
主要的教学方法
(1)新课导入法 良好的开编,就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开端就是新课导入,导入方法大体有以下几种。
①形象欣赏 这种方法是让学生欣赏优秀的劳动作品,给学生美的享受和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制作,创作的浓厚兴趣。
②演示观察 这种方法就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通过教师的实际操作,给学生的直观感受,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③前联后接 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④动作游戏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各种游戏来引入新课,这样,不但能很自然的导入新课,还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劳动的积极性。
⑤奇妙交换这种方法是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道具导入新课的方法。利用变化引出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创作的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趁热打铁,讲授新课。
⑥巧妙猜谜这种方法就是利用学生喜欢猜谜这一特点,设计谜语导入新课。
⑦利用音像这种方法就是充分利用音响、光学设备等,用电教手段导入新课,这种方法能给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直观性强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非常巧妙自然地导入新课。
⑧综合法这种方法就是运用两种以上手段来导入新课的方法,即直观性、启发性,趣味性于一体,有利于新课的学习。
任何一节课的导入都没有固定的模式,除上述几种之外,还有谈话法,讲故事法等等。
总之,无论怎样,最关键的是教师应该根据教材仔细琢磨、精心设计,选择方法最后应用到具体的课堂中去,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使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编。
(2)讲授法劳动技术课上,教师主要要讲解学习的内容(做什么);所需要的工具、材料、劳动技能的操作步骤,方法及其要领(怎样做);提出操作练习的目标;制作的质量要求及安全、纪律、卫生等方面的要求(做的要求)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播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方法。
因劳动技术课是有很强的实践性,其中所讲授的大部分内容要马上付诸实践,所以,教师讲解的内容,不仅要有科学性,即在向学生传授劳动技能的同时,也要向学生传授一些与劳动技能有关的基本劳动知识(对劳动知识的传授要科学无误),而且讲解要规范、简明、清楚并要做到边讲解边示范。之后让学生具体实践。
讲授法:可先讲授,后实践,也可边讲授,边实践,还可先演示,后讲解。
(3)示范操作模仿法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操作和学生的模仿,使学生学会某些技能技巧的方法,它集演示法与练习法于一身,是劳动技术课教学的一种主要方法,这里既有教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借助于教师的示范操作,可以把技术传递给学生,此种教学方法更适合于可以在现场操作的劳动项目。
在运用这种教法时,首先,要明确示范操作解决什么问题,其次,教师的操作,力求做到规范、正确、协调、熟练、优美。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操作有一个正确深刻的印象。另外,要注意提高示范的能见度和清晰度,使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教师的示范动作。
常见的示范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整体示范法将操作的全套动作按顺序熟练的完整示范,叫整体示范。它常运用于技能学习的初期和后期,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操作技能的全过程以及各局部动作之间的衔接方法。劳动课完整的示范操作,能使学生通过动脑自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并使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要通过讲解、演示、板书,把整个操作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其在头脑中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或技能产生一个完整,具体、详细、准确的印象。
②分解示范法 对于较为复杂的操作,由于信息量过大容易导致学生停止学习,因此,需要把复杂的整体连续动作合理地分解为若干局部动作,然后一一示范,分解的操作动作比较简单,示范的清晰度提高了,适合于学生模仿练习。
③对比示范法 为了强化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采用正确操作和典型错误操作的对比示范,达到防止和纠正错误操作的目的。运用正误动作对比示范时,应该先示范正确的动作,再演示错误操作,注意不可颠倒次序。
④区分示范法 在操作技术中,常常有一些操作十分相似,为了加以区别,需要进行区分示范,在区分示范中,要重点突出差异部分的示范。
这一方法的运用,应将讲解,示范结合起来。讲解和示范的结合方式,可以边示范边讲解,也可以先讲解,后示范或先示范后讲解,这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水平等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运用示范操作模仿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课前要准备好全部的工具材料,使于师生共同动手操作。
②操作程序和动作必须正确、规范。教师示范操作是学生藉以模仿的唯一模特,只有教师规范化的示范操作,才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劳动技能。错误的动作一旦形成,再纠正就不容易了。
③示范操作的动作要慢,步骤要清,以便于学生观察,记忆和模仿。切忌教师埋头干自己的,不管学生是否看清,是否人人都在动手模仿。
④要附之以讲解和个别指导。在示范操作过程中,应抓恰当时机讲解操作的难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并用谈话提问等方法,使学生回答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对个别学生,还可以手把手地教并及时地,不断地提出评价,抓住典型,提醒全体学生注意。
⑤教师要掌握好示范操作的时间。有些教师固然讲解、示范得都好,但是时间占得过多,但给学生实践的时间甚少,使学生失去了更多的动手机会,同样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示范操作,并不意味着要从头到尾地做一遍,而多是在讲解方法的过程中,对关键动作做出明确示范,把示范操作与教师课前做好的不同程度的半成品教具紧密地结合起来运用。由于教师只是在操作方法的关键处进行示范操作,会大大地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效益。
(4)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操作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教学中练习法有其独特的作用。它不仅能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还可以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等。
几种常见的练习方法:
①模拟练习法 由于受到制作材料或设备等限制,学生进行反复练习的机会往往不多,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地设计一些模拟练习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和次数。
②辅助练习法 为了保证操作的成功,事前需要进行多次的辅助性练习,例如,在讲嫁接过程中,为确保学生切、削、砧木成功,可先用其他物品代替砧木进行刀法的辅助练习。
③针对性练习 对在练习中发现的普遍的典型问题,可以组织针对性练习。
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
①练习的目的要明确,以提高练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②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以提高练习的效果。
(5)实习作业法这是教师指导学生按照指定条件去进行独立作业的方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观察、研究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某种劳动技术。如:菊花的栽培,教师讲授后可以提出每个学生栽培一株菊花。到秋季开花时,通过班级菊展来评定成绩。学生在栽培菊花的过程中,掌握菊花的栽培技术。
(6)电化教学法这是一种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幻灯、电视、录像、电影等)进行教学的方法。
电化教学法有两大特点:
①声图并茂,形象生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强烈而深刻的印象。
②能突破时间、空间等局限,将教学内容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使学生较易掌握某种知识和技术的完整概念。
利用电效手段还有利于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在学生听看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动脑思考,使观察能力与感觉能力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知识转化能力的作用。
运用电化教学法,教师要事先检查机械设备,最好能演示一遍,防止临时出故障,造成时间的浪费或声、像不清,影响教学效果。
(7)参观法这是一种组织学生到生产或技术现场(工厂、矿山、电站、农场、科研单位、农村专业户、展览会等)实地观察、研究、学习的教学方法。
参观法是普通教育各科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对劳动技术教学更具有重要意义。参观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亲眼看到科学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扩大眼界,激发求知欲。巩固研究的技术知识和技能,而且能亲眼看到工人、农民、科技工作者的忘我劳动热情,严肃的工作态度,团结互助的精神和爱惜机器设备以及劳动成果等高贵品质,从中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现实的人际关系以及经济管理教育。
运用参观法切实做到:
①事先做好计划和准备。必须依据劳动教学的具体内容、目的和进度,慎重地选择参观的单位和工序,并就参观的目的,次数、时间、重点内容等拟出全面的计划。参观之前,要与被参观的单位取得联系,作出具体安排,并对学生讲明参观的目的,内容和要求。
②在参观的过程中要加强组织、指导。组织学生参观所最忌讳的,也是最容易犯的毛病是走马观花。为此,教师重点启发学生观察,那些最能标志现代生产和技术的工艺过程,并思考该过程所运用的科学技术原理。应抓参观的重点,请工人、农民、科技工作者反复示范表演或讲解,鼓励学生画出草图或做好文字记录。同时还应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观察工作人员的劳动态度,当然,教师的指导应当画龙点睛切不可频繁讲解,喧宾夺主。
③参观后要用开总结会座谈会等方式,巩固参观的效果。
(8)“探究,尝试”法此方法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积极思维,自主地参与,从而获得知识和操作技能。
这种教学过程可以分为“探究”和“尝试”两个基本环节。
①探究,就是教师先根据教材,精心设计“有结构”的实物材料,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对这些实物材料进行观察、探究。教师可以作诱导性的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也可组织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使学生从这些“有结构”的实物材料中得到有序的理解,从感情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最后探究出某项技能的操作程序。当然、操作技能的形成,离不开实际的操作练习。
②尝试,就是在探究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归纳出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尝试。在尝试过程中肯定会出现错误,要允许学生产生错误,但教师要加强辅导、点拨,循循善诱,要注意保持学生尝试的积极性,当然也要避免包办代替,如果课堂上光讲不练,或者光有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动手实践也无法形成技能的。
“探究,尝试”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探究,尝试”的学习应开始于感性的具体形象观察。
教师通过在带有诱导性的问题情景中提出具体事实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地抓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过程,获得所要学习的操作技能预备知识。
②要使“探究,尝试”教学获得成功,必须在教学中注意操作技能迁移的作用。
操作技能的学习与一段学习一样,也存在着迁移,即先前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对学习新的技能产生的影响。
要使“探究,尝试”学习获得成功,就必须要求学习者储备必要的先前知识和先前的经验,这样才能为学习新的操作技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迁移能力的形成。
③必须注意在保证安全操作的前提下进行尝试。
④要注意选用其他能与之互补的教学方法,并把它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⑤“探究,尝试”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严密展开的。因此,在强调学生学习为主体的同时,必须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探究,尝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从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始,接着复习已学过的操作技能,步步诱导,因势利导,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然后组织学生尝试实践,再采用反馈矫正练习,使学生学到一种新的技能。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把启发教学贯彻其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操作,主动实践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情景和条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学操作技能的能力。
以上八种教学方法,望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方法才能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收到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