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对于戏剧冲突的铺垫不够。
《乡村爱情故事》是连续拍摄的第三部,由于三部电视剧不是连续播出的,上一部播出和下一部播出的间隔达两年之久,其中有的演员也替换了。许多老观众对于上一部的情节都会淡忘,更不用说第一次观看这部电视剧的观众,对于过去的情节一无所知,因此对有的戏剧冲突感到困惑不解,如第1集,刘能看见新买的小轿车,想上去坐坐,为什么谢广坤就是不同意,而且还吵得很厉害,甚至动起来。对于这些由上一部电视剧中的“积怨”引发的戏剧冲突,应该事先铺垫一下,有助于观众理解剧情。
上述意见仅供参考。总之,《乡村爱情故事》是一部成功的电视剧,也是对喜剧色彩浓厚电视剧的重要探索,希望电视剧的创作团队,认真总结经验,再接再厉,创作出更多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电视剧作品。
2010年4月10日
真情铸就的精彩——电视连续剧《天啸》观后感
一部像《天啸》这样长度为24集的电视连续剧,能够使人兴趣盎然地利用三个夜晚一鼓作气地观看完毕,确有其引人入胜之处,显示了电视剧新颖的艺术魅力。这部电视剧是第二炮兵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制作完成的。该剧以“饮马河导弹基地”的创建、发展、最后搬迁到祖国的南方长达20年的历史为核心,让观众沉醉于微观军事建制单位的诸多故事中的同时,体验和感受中国第二炮兵宏观的辉煌历程,是主创人员的匠心所在。以接受美学的观点看问题,有价值的文艺作品不仅不加强我们的种种既成认识,反而违反或越出这些标准的认识方式,从而教给我们种种新的理解代码。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是历史事件却是被历史学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经过考证后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历史著作只有被人阅读,历史事件才能被了解、被感受。同样,只有被人观看的电视剧,才能教育人、鼓舞人、感染人。没人观看的电视剧不能算是完整的艺术作品,把它称为存储在电脑硬盘内的数字化代码字节“比特”更为贴切。
电视剧,顾名思义就是在电视屏幕上表演的故事,看电视剧也就是在看电视里演出的“戏”。电视剧是一门新生的艺术形式,是具有高度综合性的艺术,是表演艺术与再现艺术的综合,博采文学、戏剧、绘画、舞蹈、音乐、雕塑等艺术形式于一身。观众看电视剧首先是看“戏”,这与观看一部纪录影片时的审美心理有着本质的区别。《天啸》虽然也是一部反映二炮历史的电视剧,但是该剧以一个发射基地的创业过程为核心故事,确实是高明的艺术技巧。它直接表现的是发射营和工兵营基层单位在创建基地时的微观故事,规避了许多敏感和不易表现的史实,诸如导弹的研制、发射技术等等。这说明该剧的主创人员对电视剧的功能很清楚,人们在看戏的过程中随着剧情的发展,可以充分了解到发射基地发展壮大的过程,也使观众清楚地感受到了二炮的发展历程。这是艺术创作的精彩杰作,值得浓墨重彩书一笔。
一
戏剧性是电视剧的生命线和“核心竞争力”。《天啸》对戏剧性诸多元素处理非常得当。在剧中以常天佐为代表的老革命率队进入戈壁滩创建饮马河基地,而以常天佑为代表的年轻的知识分子来到基地,老革命与大学生之间由于生活经历的差异、思想认识的差异自然产生了许多冲突,而且他们之间由于兄弟(常天佑是烈士子女,由常天佐的父亲作为养子抚养成人)关系,成为剧中难舍难分的戏剧人物。他们之间的冲突,首先从常天佐到东方大学“拔青苗行动”时,要求弟弟与女朋友马琳脱离恋爱关系开始,因为马琳有“海外关系”,她有个舅舅在美国。就这个情节而言,在那个讲究出身成分的时代,类似的悲剧太多了,稍不注意极易落入俗套。《天啸》却能将这个情感发挥到极限。马琳虽对常天佑怀有难以割弃的情谊,但是却作出了自我牺牲的举动,主动向常天佐写信保证与他弟弟断绝恋爱关系,而常天佑并不了解这个情况,依然孜孜不倦、一如既往地展开对她的爱情追求。由于军事机密,常天佑写的信不能从基地寄出,实际上他们两人已经中断了联系。马琳又响应号召来支援西部落后地区,阴错阳差地来到离基地不远的小学校任教,自然发生了许多出人意料的事情,但最终还是没能走出悲情的命运,她失踪多年且受伤致残生活在牧民中,成为催人泪下的悲剧人物。
此时,我们明知道这是演员在“做戏”,但是却能够跟着他们“进戏”,这说明情景的假定性是欣赏电视剧不可缺少的性质,它不仅是组织素材和动作的手段,也是组织观众感受的手段,在感受电视剧的过程中,我们亦步亦趋地感受表演者认识和把握生活的途径。
几个演员表演得都很到位,常天佑、常天佐、王永和、马琳、姚梅,他(她)们围绕着常天佑和马琳的爱情进行了上乘的表演,由于这种表演是真挚情感的流露而使人感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舞台上的真实就是演员真诚相信的东西;在戏剧中,就连最明显的虚假也要变成真实,这样才能成为艺术。为此,演员就必须具备很发达的想象力,小孩般的天真和轻信,以及对自己心灵和身体逼真的艺术敏感。这一切资质会帮助演员把粗陋的舞台虚假变成为最细致的真实,即帮助自己形成对所想象的生活所持的真诚态度。我们姑且就把演员的这些资质和能力称为真实感。”
我举一个例子可以看出演员表演的到位。姚梅打听到马琳的下落,了解到她的情况后,立即赶到部队想把这个消息告诉常天佑,这天恰巧是常天佑与安宁新婚的日子,姚梅深陷思想矛盾之中,最终她没有告诉常天佑,而是向王永和透露了有关消息。王永和告诉她不能告诉任何人,否则就会毁了常天佑。后来常天佐也知道了这个消息,但是他们共同保守着这个秘密,没有告诉任何人。这个情节贯穿到电视剧的始终。最后,常天佑知道了这个消息后,主动向政委孟繁土汇报自己曾经“犯过错误”,孟政委听完之后,却说:“你说了什么?我什么也没有听见。”巧妙地回避了复杂的历史问题,保护了常天佑。这些都构成了电视剧中最感人的情节,这是人间美好感情的体现,是人间大爱的具体化。尽管我们也知道这是演员在“做戏”,但是这种表演是在假定情景下的形象塑造,是将真实生活中多个具体人物抽象化的概括,是靠演员先天禀赋和后天勤奋炼就的艺术功底创造出来的形象。
该剧中还有司令员常天佐和医生曲宏洁的含蓄而动人的爱情故事;女工程师与常天佑、王永和的恋爱故事,他们三人并没有落入三角恋情的俗套,而具有“精神恋爱”的纯洁。“文革”中,安宁由于一篇文章被打成“反革命”,在基地被关押了近一年,原先追求她的王永和怕牵连自己,远离了她。出于对安宁的同情和对上级机关极“左”分子的抗议,常天佑主动向基地提出了要与安宁结婚的报告。这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在“文革”的特定环境下富于真实感,也非常动人。
工兵营的连长叶长水和姚梅的感情发展在剧中也显得合情合理感人肺腑。叶长水是战斗英雄,来到基地后全身心投入工作。远在家乡的儿子由于照顾不周,腿伤致残,妻子承受不了这个打击,寻了短见。而大学生姚梅来到戈壁滩后,一心要办学校为农村孩子的教育服务,她的男朋友是县里机关干部,一心要她回县城工作,为此他不惜诬陷马琳是“美国特务”,姚梅从此与他断绝了来往。由于马琳被隔离审查,基地派叶长水保护学校,他朴实忠厚、吃苦耐劳的品质渐渐使姚梅对他产生了感情,后来组成了幸福的家庭。前面笔者已有表述,看电视剧就是看“戏”,剧中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悲欢离合牵动着观众的心,是造成戏剧“悬念”的重要因素,随着故事的开始、情节的进展、高潮的形成,也就是从“结套”到“解套”的过程中,观众获得了审美享受和精神愉悦。正因为在这部电视剧中,围绕着诸多角色之间的感情纠葛和爱情故事,使这部军旅题材的电视剧增添了看点,也使得该剧的思想性更加深刻,反映的社会层面更加丰富。
除讲述了动人的爱情故事之外,《天啸》在表现战友情谊和人文关怀方面也独具匠心,营造了许多美好而感人的电视故事。参谋长高汉江新婚之夜就与妻子天各一方,由于保密的原因,他们之间长期不能通信,杳无音讯,直到导弹实验场上才见面。由于导弹实验失败,夫妻俩只能短暂地相聚,夫妻相见情意缠绵,如胶似漆难舍难分,让观众感受到他们夫妻间的深情厚谊,从而了解到他们为中国导弹事业所付出的个人感情方面的代价是多么巨大。在粮食缺乏的时期,后勤部长马太行为了给基地干部寻找粮食,不慎腿部严重受伤,当上级领导想让他转业回地方时,他坚决要留在基地,并且说“除非把我抬着出基地”,当战友们劝说无效,上级领导决定把他继续留下来,并把他的爱人接到基地,他见到自己的老伴后跪下来与她抱头痛哭,场面感人而“煽情”,之所以产生这样感人的场面就是因为这个情节符合生活逻辑,加上演员准确的演绎,才使得电视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剧中展现的同志情、战友谊也感人至深。剧中有表现“文革”时期,基地领导与“工作组”进行斗争的一场戏。之前工程师安宁因为一篇文章被上级机关的造反派打成了“反革命”,在工作组来之前,基地领导商量如何应付工作组同时又能保护基地的稳定。这时政治部主任屈中原提出将这件事交给政治部负责处理,后勤部长马太行以为屈中原想投靠造反派,对他冷嘲热讽,屈中原却忍辱负重慢慢解释说,其他领导对于基地的重要性超过了自己,所以自己去应付上级机关来的工作组,如果有了麻烦自己一个人承担。在危难时候表现出了他的高风亮节。等到工作组到了,他非常智慧地与工作组周旋,句句不离毛主席语录,既保护了自己又使工作组抓不到任何把柄,连对他有误解的后勤部长马太行也真心地佩服他。这场戏表现出了基地领导之间的纯洁而高尚的友情。
在表现基层干部之间的友情方面也设计了许多非常有趣的场面,如常天佑为王永和隐瞒了埋窝窝头的事,被常天佐罚三天不准吃饭。这个情节比较典型地表现了常天佑的性格,重信义讲交情,为朋友“两肋插刀”。对于刚到部队的大学生来说,稚气未改,具有这样的性格是合乎常情的。姚梅知道马琳的处境后,一直关心帮助她,先将她的女儿送到家乡读书,后来经过多方劝说使她最终同意离开草原回到家乡。而马琳尽管处境艰难,依然身残志坚倾心于自己的教育事业,在蒙古包为牧民的子女开办学校。这些情节和场面使《天啸》这部反映二炮生活的军旅电视剧增添了浓厚的艺术光彩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层面,深刻表现了人间的大爱、真挚的友谊、纯洁的爱情,使观众的心灵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