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是,刘拉闸是全村最困难的人,他一人挣钱,媳妇连那几个孩子都照看不过来,根本干不了别的事。”张昭对刘拉闸家的情况略知一二。
“受孩子拖累是贫穷的重要原因之一,你们要想办法让妇女摆脱家庭束缚,出来做事挣钱。比方说,能不能选择几个责任心强,又有爱心和耐心的人,搞个幼儿园之类的看护机构,把村里学龄前儿童照顾起来,让家长投入到公司经营中。”许介平不敢肯定自己的想法是否成熟。“你们研究研究可行性。我想如果能搞起来,不但可以解放一些人,帮他们走上致富路,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公司劳力不足的压力,更主要的是对教育后代有好处。”
百年树人,从娃娃抓起。
“我们马上研究,争取早日解决。”张昭领受任务。
“我这只是个建议,你们要把问题都考虑到,行就行,如果暂时条件还不具备也别强求。”许介平强调,这个设想非指令性,不成熟可以不做,不要盲目执行。
“村里有人提出过这样的想法,只是局限于条件,还没正式纳入日程,现在解决应该没啥问题了。”张昭认定,办幼儿园是集约化生产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儿童启蒙教育的必要过程。
儿童,未来的希望之星。
新一年旅游旺季到来,三不管儿的旅游形势却没预期那么好。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宣传不到位,知名度不够高,影响的范围还太小。为了喊响三不管儿的名声,张昭和他的伙伴们根据游客意见,研究解决的具体措施。
“吴迪,你是这一摊子的负责人,先说说解决困难的设想。”与以往开会不同,这次张昭点名发言,要求旅游分公司经理,预先拿出意见供大家讨论。
开会前,张昭与吴迪进行过沟通,要求他根据游客提出的问题,深入考虑个成熟的解决方案,以便开会时有的放矢,最大限度集中集体智慧,拿出有效的办法来。
“我是这样想的,要走出眼前困境,至少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吴迪从兜里掏出张纸,照着上面开始朗读,不知这个东西是他自己写的还是别人写的,念得不太顺畅。“一是制做宣传片和文字材料,在媒体上进行广泛宣传。二是在公路与村路连接处竖立大幅广告牌,吸引游人,也给自驾游的人指条道儿。三是为营造良好的极具农村特色的旅游氛围,在各个野外居住点,扎上篱笆开辟小菜园,让游客就近采摘蔬菜,亲身体验农村居家过日子的感觉。”
吴迪照本宣科,尽管听上去显得生硬,总还是有板有眼顺利的念完了。
“你这玩艺整得还挺正规,听着象大领导作报告似的。”孟三儿顺手抢过吴迪手里的纸,仔细看了看。“这是你写的吗?小字儿还挺板正,有水平啊。”
“我觉得这几条措施总体上看还差不多,有招总比没招强。”于大东根据自己的判定表态,同时提出问题。“只是种菜的季节已经过去了,现在种菜也来不及呀,这个难题你咋解决?”
“这个……”吴迪那帅气的脸蛋胀出红色,没胀出答案来,不免有点窘迫。
“说晚也不算晚。我们可以把大田里的菜整棵移植过来。这个过程总是要有的。”吴梅替她哥哥解围。“因为咱们搞的小菜园属于象征性,目的是创造农村气氛,面积不会太大,经过一两茬游客的采摘,小菜园的蔬菜就会出现短缺,那时必须由村里的大菜地及时进行补充,所以,移植是早晚的事。”
“要进行移植可费劲啊,蔬菜不是人,长着两条腿,说走就走,走哪儿都能活,栽菜秧子还得赶上阴天下雨才行呢。”孟三儿以农民的丰富经验提出告诫:“到时都成了死秧菜,可不好看啊。”
“是呀,看来移植技术是个关键,不解决,小菜园计划就得泡汤。”张昭很欣赏小菜园这个设想,但如不破解蔬菜的移植和补充难题,两三批客人会把菜掠光,自然也就失去了小菜园的意义。
“我看别费那劲了,别弄巧成拙,要体验农村生活,还是让游客直接到大菜地去摘菜。”于大东图省事,不想这样会减少乡村游的情趣儿,削弱对旅客的吸引力。
“小菜园还是要搞,让游客随时随地享受采摘的乐趣儿,可以更好地提高满意度。”张昭对小菜园设想情有独钟,采取坚定的支持态度。“咱们大家都动动脑筋,想想怎样才能把蔬菜随时移植到小菜园里,并且保证它新鲜不变。”
“我看城里人往花池子里栽花。”刘苗说到这儿停住了,习惯性地看看大家,见没人打岔才接着说:“我看那些花苗儿,事先都栽在一个这么大的薄塑料套子里,栽的时候把塑料套取下来,连土疙瘩一起栽就不会缓秧,也能保证新鲜。”
“这办法不错,挺实用,可惜今年来不及,菜早种完了,总不能挖出来现套个薄塑料套子吧?”孟三儿兜头泼一瓢凉水。
“来得及。”刘苗仍是轻声慢语不急不徐。“种的菜都有间隔呀,挖之前先浇上水,挖时土就不会散了,然后马上用塑料袋套上,保证能移栽。只要移过来保持两天不蔫,就可以考虑赶在游客来的前天晚上栽,保证他们第二天摘菜时都是新鲜的。先把今年对付过去,明年咱就照城里栽花的办法种菜,随时都可以移栽。”
刘苗说完,注视张昭的眼睛,只要得到一个肯定的眼神,她就心满意足了。张昭点头表示赞许,于大东则用语言给予了大力支持:“如果必须搞小菜园,这办法是唯一可行的,我看值得试试。”
“那就这么干呗,还等啥?总得招来人我们才能挣钱啊。”孟三儿的经济观念就表现在钱上。
钱是衡量贫富的标准。
“这事还得你给予足够的支持。”张昭指定孟三儿,简单布置下一步工作。“你先把种菜的常云田调到吴迪手下,主要负责小菜园规划和蔬菜移植。另外,吴梅马上跟林管员联系,请求允许我们砍一点大树枝来夹菜园四周的障子,要整个比较规范的模样。还有,吴梅要注意整理现有的视频和文字资料,如果不够,想法儿补拍一些,以便做媒体广告。其它方面还有什么问题没有?没有咱研究一下开办幼儿园的事。”
开办幼儿园关系到发展,关系到民生,不仅是为了落实许介平的指导性意见,帮扶那些困难户,更是为了培养下一代,以为三不管儿的未来奠定良好基础。
“这是必须办的事,只是眼下没有合适场地呀。”办幼儿园的提议没有阻力,于大东提出场地问题也很现实。“如果借用个人家不太合适,再说也难找那么大的地方。别看咱村不大,真要把小孩全部整一堆,可得个地方搁了。”
“如果要办,不仅要解决场地,还要解决活动器材,需要很大一笔投资。”张昭由易到难阐述他的观点。“最大的难题是缺少幼儿教师和保育员,这几天我把全村,甚至东西二村知道的姑娘媳妇全拨拉一遍,也没发现能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