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提要】
本章主要学习文艺评论、毕业论文两种文体以及有关申论的写作。重点掌握其写作原则、写作步骤和写作方法。文艺评论的写作应当掌握好评论标准,选取合适的角度,注重表达技巧。毕业论文的写作需把握其学术性、科学性、创新性、规范性等特点。申论的写作要求稳扎稳打,论证充分。
第一节文艺评论
一、文艺评论的内涵
文艺评论是指运用一定理论、方法对各种文艺现象进行分析、评论的文章。文艺现象具体包括文艺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电影、曲艺、美术、音乐、绘画、舞蹈、摄影、雕塑等),以及文艺理论、文艺思潮、文艺运动、文艺作家等。
二、文艺评论的类型
从内容性质角度,文艺评论可分为以下三类:
作品评论。即对文艺作品进行分析、评论。作品评论是文艺评论的主体。
作家评论。主要对作家或艺术家的创作道路、艺术风格等进行分析、评论和总结。
综合评论。不是单纯的作品或作家评论,而是兼谈作品、作家或文艺思潮、文艺理论等文艺现象的评论。
三、文艺评论的特点
(一)科学性
俄国诗人普希金曾说:“批评是科学,批评是揭示文学艺术作品美和缺点的科学。”文艺评论是将具体的文艺现象提高到理论层次上加以阐释,因此必须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不主观臆断,不以偏概全,观点鲜明、正确,论证充分、周密,语言准确、严谨。
(二)针对性
文艺评论应当针对人们最关心、最感兴趣或最具争议的文艺问题加以评说。无的放矢或隔靴搔痒都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如电影评论家王云缦的《富有艺术震撼力的电影〈红高粱〉》发表于1988年,当时《红高粱》刚刚在西柏林电影节上摘得金熊奖,在国内公映后也取得了惊人的票房成绩。此篇评论的发表恰好迎合了读者希望理解《红高粱》的心理需求,也帮助当时的读者更好地欣赏这部电影。
(三)审美性
文艺评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文艺作品。文艺作品是作家和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审美反映,而文艺评论的过程也是审美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与审美对象的自身特点和谐互动的过程。所以文艺评论的写作应当首先以文艺的特点和美的规律为标准,对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真假、善恶、美丑进行审美的评判,将读者引入新的审美境界。
四、文艺评论的写作
(一)掌握评论标准
文艺评论是一种研究活动,必须追求客观公正,不应因个人偏好所限。因此文艺评论的写作应当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之下,依据文艺评论的标准进行。掌握评论文艺现象和文艺作品的尺度与准则,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思想标准
思想标准是衡量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尺度。所谓的思想性,就是从作品的艺术形象、艺术构思中所显示出来的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美学的观点和意义,是作家对其所描写的生活的态度与评判的总和。评论文艺作品的思想性,要注意作品是否在反映现实的基础上,通过典型化的手段揭示其本质,以达到艺术的真实;作品对生活作出了怎样的评价;作品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氛围下诞生的,它又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艺术标准
艺术标准是衡量作品艺术性高低的尺度。所谓艺术性,是指作品中综合运用各种艺术手段以表现特定生活、思想和情感所达到的完美程度。评论文艺作品的艺术性,要注意艺术形象的生动性和典型性;作品形式的完美性、独创性以及作品所体现出的整体美感效果;作品是否具有感染力和愉悦性。
文艺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在评论时要注意从整体上进行把握。
(二)研究评论对象
作品是文艺现象的一个中心环节,它往往能折射出作者的心灵、文艺思潮的轨迹、时代的精神等。一方面,我们要研究作品的题材、体裁、主题、材料、结构、人物、情节、环境、语言、韵律等一系列构成因素,同时还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艺术修养、审美意识等去对作品进行再创造,以获得独特的形象感受和情绪体验。另一方面,要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身世教养、创作道路、作品风格、所属流派、艺术修养、思想、性格、气质、世界观等方方面面,这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寻找到作品艺术特征的总根源。最后,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它所反映的特定生活等等,可以放在更为宏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对文艺现象进行研究。
(三)选好评论角度
评论角度,就是主题开掘的角度。文艺评论的写作应当“小切口,深挖掘”,切忌泛泛而谈、浮光掠影。那么,怎样选好角度呢?首先,应当从评论者自己对作品的独特艺术感受出发,把自己认识最深的问题说透。其次,要善于发现作品中的新的艺术倾向、艺术手法、艺术形象等。最后,要重视具有争议性的艺术现象,分析、评论好这些问题,可以增强文艺评论的现实针对性。评论角度新颖与否,归根结底取决于评论者艺术思维的素质,即他是否具有新的观念与方法,是否具有某种敏锐的感受力和深刻的透视力。
(四)注重表达技巧
文艺评论的表达与一般议论文有许多共同点,但也有自己特殊的技巧要求。
1.巧妙的复述
复述是文艺评论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指评论者用自己的语言对原作的基本情节、内容作简要的介绍。复述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摘录,即将作品中精彩片段原文摘抄下来;二是提要,以简练的语言将作品的基本情节、内容复述出来;三是概括,即用凝练的语言将作品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概括出来。这三种方式可以交替使用,夹叙夹议,寓评论于复述中。无论何种形式的复述,在使用中都应当注意保留原作风格。另外,还应当注意既突出原作主要线索,同时有选择地进行复述。
2.艺术的语言
文艺评论的语言表达也应当追求一定的艺术品位。一篇语言优美的文艺评论,往往可以更好地将艺术的魅力传达给读者,反之却有可能损害原作的魅力。
3.要有警策之句
陆机在《文赋》中提到:“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可见警策之句当精当要。文艺评论中最美的文字不是空洞的形容词的堆砌,而是闪烁着理性光辉的警策之语。比如鲁迅在评论《红楼梦》时说道:“正因写实,转成新鲜。”这一评价独到新颖且准确敏锐,可谓评论《红楼梦》的警策之句,被后人广泛引用。
范文赏析:
曹雪芹写“笑”
——读《红楼梦》随笔
郭豫适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细节描写往往是加强文学作品的形象性、真实性和生动性,进而形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使读者不由自主地被引进作品所描绘的艺术境界中去的有力手段。曹雪芹的《红楼梦》在这方面就有许多生动的例子。今抄第四十回写刘姥姥在大观园赴宴的一段文字如下:
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帮子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唷!”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她姐妹换衣裳的……
这里提名写到的发笑的人物有湘云、黛玉、宝玉、贾母、王夫人等八人,他们都笑得非常厉害。但又笑得如此的不同,而这些各不相同的笑又无不符合他们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乃至于年龄和体质状况。
曹雪芹在这里第一个就提到湘云,这不是没有缘故的。这个聪明的豪爽不羁有男儿风的姑娘,当她一经想到刘姥姥的话的含义,立即掌不住,把含在嘴里来不及咽下的“一口茶都喷出来”,这不是自然不过的吗?而林黛玉,她的笑法就与湘云不同。作者写她连气都笑岔了,上气不接下气,于是“伏着桌子只叫‘嗳唷!’”这不就活画出她那娇弱的体态吗?但是,同样也是笑得肚子发疼的探春和惜春,她俩的情态和林黛玉又不一样。作者并没有直接写探春的笑,但是作者写她手里的茶碗甚至都没有来得及放回桌子上而是“合在迎春身上”,不就已经很足够地、形象地写出她那笑得前仰后合的情态了么?而年幼的惜春,既有奶母在旁,当她笑得实在吃不消了的时候,自然就会离开座位,跑过去拉着奶母的手叫“揉揉肠子”了。
至于宝玉,作者也没有直接描写他的笑,但却十分合适地写他“滚到贾母怀里”,只说一句足够地写出这个怡红公子笑不可止以及他在老祖母面前顽皮撒娇的神态了。而贾母的“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这动作和语言又是多么确切地活画出这个贾府的老祖宗这时欢笑的心情和她对宝玉的溺爱!薛姨妈和王夫人的笑也写得很好。如果说,刘姥姥的笑话引得豪爽的年轻的湘云姑娘口里的茶都喷了出来,还未足以说明刘姥姥的话实在可笑的话,那么,连薛姨妈这样在座间属于上辈的人竟也不能自持,以至于把“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就更为充分地写出这笑的力量来了。曹雪芹写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尤其是传神之笔,这不仅写出了她的神情动作,而且还表现出她那心理状态。她许是猜到刘姥姥如此逗笑,是由于凤丫头的促使吧,但这既然能够博得婆婆的欢笑,又无伤大雅,也就不必深责;何况刘姥姥的话也实在好笑得很,笑的力量这时也压倒了她,于是她便只能“用手指着凤姐儿”而“说不出话来”。这就不仅使读者仿佛听到了她的笑声,看到了她的手势,而且还使读者去联想她当时微妙的内心活动,真是把人物写活了。
以上是座上人们的笑,至于那些不上台面的下人们,作者写她们的笑又与主人们不同。她们何尝不想纵情狂笑,然而在主人们面前,是不允许过分放肆的。于是作者写她们有的便“躲出去蹲着笑的”。“躲出去”,以示奴隶、主子身份有别,卑贱的奴隶不得与高贵的主子同堂狂笑;而“蹲着”者,则极言笑得肚子发疼,直不起腰来,被笑征服了也!而那些老成持重一些的婢女,笑了一阵之后,因为没有忘记随时随地为主人服务的责任,所以随即“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要替姑娘们换衣裳,当然自己就不能仍然笑得前仰后合,否则怎么换法?所以曹雪芹写他们是“忍着笑”。在优秀作家的成功的作品里,为了使得文学描写获得高度的真实感和形象性,就连用词造句都是经过精心选择、过细推敲,而决不是随便乱用的。且看这里“蹲着笑”的“蹲”字、“忍着笑”的“忍”字,以及前面提到的宝玉“滚到贾母怀里”的“滚”字,都是用得十分准确、传神的。
“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这是共性,而各人的笑法各有不同,这是个性。曹雪芹在这短短的一段文字中,描写出这许多人物的笑的多样性。他们笑得这样地生动传神,又都笑得这样地合乎人物具体的身份地位和性格逻辑,这是符合文学创作中细节描写个性化的规律的。
恩格斯说得好:“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的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曹雪芹如果只是一般化地写他笔下的人物都在“笑”,而没有写出他们各自是怎么“笑”的,那就决不能使他的这段文字描写具有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就因为曹雪芹本人对封建贵族家庭,包括对这样的家庭里的日常生活都十分熟悉,凭着他作为优秀的作家那种尖锐的眼光,善于深入细致地去观察生活中不同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言行和体态,又善于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表现出来,所以他的描写就具有巨大的艺术力量。你看,曹雪芹在这里使用的分明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语言文字,但是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却又仿佛是一幅鲜明生动的贵族家庭的饮宴图,使读者仿佛看到和听到了大观园的人物的活动和他们的声音笑貌。……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观察生活的深入细致,表现生活的具体、形象、生动,这些艺术创作方面的经验和技巧,不是对我们颇有启发,可供借鉴吗?
简评:
这是红学家郭豫适的一篇赏析型的文艺短论。全文内容集中,主要具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评论视角新,别人评人物形象,评性格特征,该文评的却是细节描写;第二,切入角度小,细节描写中又抓住一个“笑”,进而又集中到刘姥姥进大观园赴宴这一个场面上的“笑”;第三,开掘程度深,不仅具体阐释了这段描写的真实性和形象性,而且揭示出这种细节描写应“合乎人物具体的身份地位和性格逻辑”的个性化规律,并阐释了这段描写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的深层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