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一把拉住青年的手,说:“嗨,你忘了吗?4月2号,昆明湖公园……肯定是你,我记得,你脸上有一块黑痣,就这儿,年轻人,你骗不了我!”
青年人站起来:“贝克先生,我想,您肯定是搞错了,我可能同那个救您女儿的人有点儿像,但那不是我。我没有救过您的女儿。”
青年人说得很坚决。贝克先生为之一愣,然后笑起来说:“是不是您已经不重要了,年轻人,我欣赏你的诚实。我决定,你免试加入我们的团队。”
这位诚实的大学生终于顺利成为美国环球广告代理公司的高级职员。但是他仍心存狐疑,究竟是谁救了他的女儿?一天他同资深职员戴维先生闲聊,戴维很神秘地说:“贝克先生的女儿?这是一个美丽的故事。现在有七位应试者因为贝克的女儿被淘汰了。贝克先生有两个儿子,没有女儿。”
由此可见,求职应聘“诚实为上策”。求职者当然应当讲究修辞,但“修辞立其诚”,说话要诚实。诚实的品格是人才录用的先决条件。
二、洽谈协商的应对技巧
“洽谈”是一种公关行为,是向对方提出一个请求并期望得到合作的交谈形式。洽谈协商的态度要真诚恳切,也要讲究技巧。
洽谈的技巧很多,归纳起来是:
1.迂回入题作假设。洽谈不要强加于人,可以迂回切入,以假设为前提,客客气气地用商量探询的口气说话,比如“如果可能的话……可不可以……”。
2.相时而动顺势推。可以先摆出对方认可的事实或理由,当对方做出某种肯定后,再接引语脉,委婉地提出请求,进行商谈。
3.承担义务讲前提。洽谈时应适时提出自己在这件事情中准备承担的义务或准备给对方的补偿,以此为前提,可以推动洽商的成功。
4.得寸进尺“登门槛”。这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项小技术,即“得寸以后再进尺”:先提出一个对方不易推脱的低要求,然后利用对方要保持形象和“帮人帮到底”的心理,提出较高的要求。但“门槛”不宜过高,如果过高,对方马上会产生防卫,戒备的心理,门槛就“登”不上了。
5.采用“门面”技术。“门面”技术与“登门槛”相反:先提出估计会被拒绝的高要求,但那是“虚”的,然后利用人们不愿留下太坏印象的心理,顺势提出一个低一点的要求,以推动洽商的成功。这也是“直话曲说”的运用。
第六节 以简驭繁 一语中的
“以简驭繁,一语中的”的答对是思维和表达的化简。词约旨丰的快接快对,是语智的最好体现,在一定的语境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
比如“什么是爱情”?可以这样回答:“爱情就是永远不要对方向自己认错。”据记载,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的就职演说只有135个单词,堪称经典。一句言简意赅、击中要害的话可以代替冗繁的解释和说明,正所谓“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郑板桥语),也就是说,“化简”本身就是一种“标新立异”,是一种创新。
“一语中的”的最大特点是话语的概括性和应变性。由于“一语中的”是一种“巧发微中,至言不繁”的创造性表达,因此,要做到一语中的,答对时就要有求异意识,克服“从众心理”,在切合语境的前提下迅速选好角度,精心组织语言,话一出口就要准确揭示客观事物繁杂表象背后的本质,揭示出富有规律性的东西,这样,就很可能是富有新意的见解。
训练设计(30)
(一)“变通顺承,机敏转移”训练
请用“变通顺承,机敏转移”方式回应:
(1)天已很晚,你的朋友还在你家闲聊,你碍于情面不好意思下逐客令。这时你看看表,打了个哈欠,说……
(2)“听说你发表了一篇小说,可不能飘飘然啊!”
其实自己没有“飘飘然”,于是这样回应……
(3)“我最近不是表现好点了吗?班长,这个月不会再扣我的奖金了吧?”(其实仍表现不好)班长说……
(4)某青年在学校时担任过学生会宣传部长。毕业后他到一家大公司递上求职报告,想应聘推销部经理。经理说:“从您的简历看,担任过学生干部,择业方向最好是行政工作,当推销经理合适吗?”
青年觉得经历的说法欠妥,于是说……
(5)某中学一位优秀教师随中国文化艺术代表团访问日本。访问期间,他应邀到东京一所中学,见到了日方校长和老师,接过日方校长要这位优秀教师转交的礼物后,日本朋友说:“我们学校希望和你所在的中学结为友好学校。”
面对这一友好请求,教师既不能擅自决定,又不便拒绝,该怎么说?
(二)“顺承转接”的委婉训练
请用“顺承转接”的委婉方式就盲目地在穿着上追求名牌的现象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三)“巧发微中,一语中的”训练
请作一语中的、言简意赅的即兴应对:
题例:问:什么是爱情?
答:爱情就是永远不要对方认错。
问:你赞成“一见钟情”吗?
答:“一见钟情”叫人心醉,后来多半让人心碎。
(1)为什么人的手、耳朵、腿都是双数,嘴却只有一张?
(2)什么样的学生是最好的学生?
(3)毛泽东这样的伟人,怎么也会有错误?
(4)他读了那么多书,怎么在社会上总是碰壁?
(5)一个人怎样才能乐观呢?
(四)求职模拟训练
设想你要到某大型合资企业求职,请根据前文提出的八个问题作认真准备,然后请你的一位朋友对你进行模拟测试。模拟训练前,可先面对录音机,作独白训练,揣摩自己的语调、语态、遣词造句等,然后复听修正。
(五)“语言名片”训练
求职应聘需做自我介绍时可以在自己的名字上做点文章,有时比递上印刷的名片给人的印象更深刻。请参照下面题例设计自己的“语言名片”:
题例1.“我叫刘月琴。见过刘三姐在月下弹琴吗?没见过?刘三姐在月下弹琴,那就是我,我叫刘月琴。”
题例2.“我叫晋群,‘普’字上面去两点是‘晋’,不过我觉得那两点还是该放在上面,因为我很普通,晋群,普群,普通的群众。”
题例3.“我叫滕进,愿我们国家腾飞前进,我是滕进。”
(六)洽谈协商训练
请选择下列话题,设计洽商方案,作假设洽商对象的模拟交谈练习;或请一位朋友配合作模拟洽商谈话。有条件时,为本单位某件事外出作洽谈协商的实践,注意运用洽商的技巧。洽谈协商训练话题如下:
(1)借用某单位礼堂进行文艺演出。
(2)借某单位的电视录像器材一用。
(3)要在某大学校门口摆设健康咨询摊点。
(4)要在某要道口设立一个大型公益广告牌。
训练提示
1.求职应聘的交谈不是玩弄语言技巧和交际技巧,交谈过程最重要的是自信和诚信。美国有一家辅导求职技巧的公司,其副总裁安妮·韦恩女士说:“几乎每个人都能学会应付求职问答这一关。你要做的就是简单明了地亮出你的有利条件,但是决不要像推销员的样子。要认识自己的优势,自信比别人强。”她的这段话,对求职应聘者也许是很有用的。
2.“变通顺承,机敏转移”的前提是宽容的心态和认真的听辨、听悟,要善于从别人的表达中发现合情合理的成分,这样才顺承自然,毫不勉强。而“转移”要讲究渗透的技巧,尽量毫无痕迹地渗入己见,尽量做到从对方的语意中引发出自己的见解,让对方感觉到你的见解的有理性,逐步形成共识。
第七节 直觉思辨 速喻明理
直觉思维又称知觉思维,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直接理解。直觉思辨跳过逻辑思维程序,直接地作出判断、得出结论;它以突发性、直接性、统摄性为特征,以长期的积累和丰富经验的感悟为前提,因此是一种创造性思维。一个人知识越渊博、经验越丰富、洞察力越强,其知觉思维就越活跃。大跨度地超越逻辑流程,凭借直觉顿悟,对问题迅速地作出合理的假设、推测或判断,是直觉思辨,是语智的重要方面。
在口语表达中,直觉思辨经常表现在比喻的运用上。
魏晋时期刘劭说:“善喻者,以一言明数事,不善喻者,百言不能明其意。”我们要重视比喻在即兴口语表达中的功能。说话时,语出于口常常是一瞬之间,这时运用的比喻叫做“速喻”。古人说,“能博喻然后为师”。主持人应学会打比方,经常训练自己快速的喻理思维,以适应各种现实的话题。
例话
速喻明理语用案例
1920年9月,胡适在北大开学典礼上说起北京大学不要满足于低层次的“普及”。他说:“北大师生需要做的是创造性的‘提高’工作,满足社会上的知识饥渴,因为只有提高才有真正的普及,你看桌上的台灯绝不如屋顶的灯照得远,屋顶的灯更不如高高在上的太阳照得远,就是这个道理。”
胡适用打比方的方法把抽象枯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是一种直觉思辨的语言智慧。
白岩松这样说:“有时我们会忽略日常生活中的那份幸福。其实幸福就是像水一样的东西,就在我们身边流过,好像是一杯好茶、亲人的一张笑脸、午后一抹温馨的阳光、半夜下班时万家灯火中为你点亮的那盏灯……”
水均益这样说:“波黑冲突就像一个久治不愈的病人,后来来了好多医生给病人会诊,但是病不见好转,于是人们对医生的处方和动机产生怀疑,医生之间也产生了分歧和争论……”
崔永元这样说:“现在招工招聘老是用学历要求吓唬人,就像上饭店点菜,问有大虾吗?有鲍鱼吗?后来却说来份儿蛋炒饭。”
第八节 迂回曲对 岔答诘难
在不便于直白应对时,可以绕开话题焦点,用曲折迁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是一种应对的策略。“迂回曲对”的关键是“避锋”,话说得比较婉转,语言内部却包含着合理的逻辑,让别人心领神会。由于省略了一些推理环节,采用富有弹性的“模糊语言”来说,这样比较得体。
比如,有记者采访软禁几十年后获准访美的张学良将军:“此次离台,是不是准备回内地东北老家看看?”面对突兀、敏感的问题,张学良说:“军人处处为家。我91岁了,在我有生之年,哪儿都想去一去。”这个答对修正了问句的语意指向,用模糊语言,迂回表示没有排除回老家去看看的可能性。
如果对方用刁钻古怪的诘问使你猝不及防,这时权宜之计是突破问句的限制,将问句“岔”到有利的方面来,这只是应对策略,故意的曲解是为了摆脱被动的局面。多姿多彩的妙接妙对是高超口才的展现,更是睿智的语言艺术。许多著名人物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精妙应对的语言精品。
例话
著名人物的妙接妙对
——1979年中美建交时,邓小平访问了美国,有记者提问:
记者:美中双方决定实现关系正常化,国内遇到政治上的反对派了吗?
邓小平:有反对派呀!我在中国一个省遇到很严重的反对,就是台湾。
(邓小平平静地对待不怀好意的诘问,用别解岔答的应对技巧让对方“扑”了个空,机敏地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威尔逊任美国新泽西州州长时,一位议员突然去世了,他取消一切的约会,一个人待在家里。这时电话铃响了,里面传来一个人吞吞吐吐的声音:
“州长,我……我想代替那位议员的位置。”
威尔逊答道:“我想,如果那家殡仪馆同意的话,我本人是完全同意的。”
(这个岔题妙对,是对卑鄙者毫不客气的回敬。)
——俄国诗人普希金参加一位爵士的家庭舞会。他走上前邀请一位傲慢的漂亮小姐同他跳舞。小姐不屑一顾:“我不能同小孩子跳舞!”
普希金微微一笑:“对不起,小姐,我不知道您有孕在身。”
(这是剥离语意的自我防卫,带有冷峻顺贬之意。)
——鲁迅先生在原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董会上为爱国学生辩护,校长打断了他的话:“学校是有钱人办的,还是听听有钱人的高见。”鲁迅从兜里掏出一块银币,“砰”地放在桌上:“我有钱,我可以说话!”
(鲁迅为顺势别解“有钱”,岔答对方的诘难,也是辛辣的讽刺。)
训练设计(31)
(一)“直觉思辨”训练
看了下面的题目后,请立即作出辨析和说明:
(1)北京亚运会期间,在泰国对科威特的一场足球赛中,泰国队打得勇猛、顽强,可是光开花不结果,一直没有破门。但是到了终场,泰国队却以2∶1险胜科威特队,这真叫泰国队喜出望外了。
——这是怎么回事?
(2)一位幼儿教师领着孩子们画热带鱼。老师边画边说:“春天来到了,冰雪慢慢融化,热带鱼妈妈带着鱼孩子们游过来。这些鱼都在吐水泡,吐出的水泡多大呀,大大的水泡浮到水面,越浮越小,多么有趣呀!”
——这位老师说的话对不对?
(3)四个学生上学时拾到一个钱包,同去交给老师。老师问:“究竟是谁拾到的呢?”甲说,是丙拾到的;丙说,甲说得不对;乙说,我没有拾到钱包;丁说,是甲拾到的。这四位同学有一位说的是实话。
——谁说的是实话?
(二)“速喻明理”训练
试以最快的速度,用比喻说道理,把下面的几段话讲完:
(1)企业岌岌可危,面对几个好方案却犹豫不决。这好比是……
(2)废话说了不少有何用?言不在多,达意则灵。这比方说……
(3)他“跳槽”多次了还在“跳”,不会有所作为。好比是……
(4)缺几节课没关系?数学知识有系统性。这好有一比……
(5)不能偏科,每门知识都很重要。比方说……
(6)光听课不复习巩固,是学不好真本领的。这好比是……
(7)甲:新婚不久就吵架,恐怕不是好兆头吧?
乙:不一定,……
(8)甲:我们国家还比较落后,有什么可爱的?
乙: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