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永昌元年(公元322年),元帝的皇孙司马衍出世,大臣郭璞再次上疏,请求以此为契机,颁布赦免令,获得元帝批准,于是在正月大赦天下。
王敦任用郭璞为记室参军,郭璞擅长占卜,料到王敦将来必定会犯上作乱,担心自己将被牵连,终日寝食难安。王敦大将军府的僚属、颍川人陈述去世,郭璞痛哭欲绝,说:“陈述,你可知道,这种时候离开人世,也是一种福气呀!”
王敦早就谋划叛逆,于是强行扣留当朝有名望的士人,委任官职,安置在自己的幕府,以备后用。他任用羊曼以及谢鲲为长史。羊曼是西晋名将羊祜兄长的孙子,谢鲲为陈国人。但是羊曼、谢鲲只知道饮酒,终日醉得不省人事,所以他们只有虚职。王敦积极筹备着叛乱的事情,来征求谢鲲的意见:“刘隗作恶多端,是个奸佞小人,将会危害国家,我打算发兵将君王身边的这个恶人除去,怎么样?”谢鲲说:“确实,刘隗是罪魁祸首,但他是城中之狐、社木之鼠,皇帝是他的保护伞。”王敦生气道:“你是庸碌之才,事关大局的道理哪里懂得!”王敦觉得谢鲲无用,便把他调去豫章担任太守,后来还是扣留了他,没有让他到任。
几天后,王敦在武昌举兵,给元帝上了一份罗列刘隗的罪状的奏疏:“刘隗专横跋扈,无恶不作,蛊惑民心,残害忠良,作威作福。动不动就役使人民,百姓疲惫困苦,赋税和劳役负担繁重,怨声载道。我身为人臣,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不能对此熟视无睹,所以现在兴兵声讨。倘若刘隗早上认罪伏法,傍晚各路军队就会退走。以往商朝天子太甲破坏国家法度,幸好有伊尹这样的忠臣及时纠正了他,商朝才得以重新国运昌盛。我希望陛下深思熟虑,不要再袒护刘隗,那么百姓才可以安居乐业,国家才可以长治久安。”沈充在吴兴起兵与王敦遥相呼应,王敦任命沈充为大都督,管理东吴地区的军事事务。王敦来到芜湖,又递交了一份奏表,罗列刁协的罪状。
元帝勃然大怒,下诏说:“王敦恃宠而骄,竟敢犯上作乱,把朕比作昏君太甲,想把我幽禁起来不成。是可忍,孰不可忍!我现在要御驾亲征,统帅六军前去为国杀贼,谁能杀掉王敦,封五千户侯。”王敦的兄长、光禄勋王含闻讯,乘着小船逃回了王敦身边。
太子中庶子温峤对仆射周说:“大将军王敦这么做事出有因,不算很过分吧?”周说:“当然过分。我朝君主本来就不是尧、舜那样的圣人,怎么能没有过失呢?身为人臣,怎么可以动用军队,威胁君王!这样做,不是叛乱是什么!王敦生性傲慢,残暴凶狠,目无主上,他怎会有满足的时候!”
王敦刚要起兵时,曾派使者去联合梁州刺史甘卓,约他一起顺长江向下游进发,进军京都,甘卓同意了。王敦已经登船,甘卓不但不来,还派参军孙双到武昌劝阻王敦。王敦惊诧地说:“甘卓过去和我有过约定,现在怎么又改变主意了?他是以为我要谋朝篡位吧!现在,我只想除去皇上身边的恶人,事成之后,甘卓将被封为公爵。”孙双回去报知甘卓,甘卓难以做决定。有人给他出主意说:“权宜之计,先假装答应王敦,等王敦围困京都再兴兵征讨他。”甘卓说:“过去陈敏作乱,我开始时跟随,后来图谋反击,人们谈论起来都说我是因为受到陈敏的逼迫,害怕了才改变立场,每每想起这件事我就羞愧难当。这回如果重蹈覆辙,谁还会相信我的清白!”
甘卓派人把王敦的意图传达给顺阳太守魏该,魏该说:“我兴兵抗击胡人贼寇,就是为了效忠王室。现在王敦发兵,针对天子,我不能参与。”
王敦派遣参军桓来游说谯王司马,请司马出任军司。司马叹息说:“我恐怕活不了多久了。此处地广人稀,势单力薄,粮食储备不足,后援断绝,怎么经得起战争!不过,为忠义而死,我也不再奢求什么了!”司马发文书征召长沙人虞悝担任长史,正赶上虞悝母亲去世,司马前往吊唁,说:“王敦兴兵胁迫君主,我想讨伐他,但军队实力不够,粮食匮乏,而且我刚到此地任职,百姓还不能完全信任我。您家兄弟是湘州地区很有声望,现在王室处境危险。古人在服丧期间,为保国家,投身战事也在所不辞,您有什么可以指导我的吗?”
虞悝说:“大王您身份尊贵,没有因为我们兄弟卑贱而弃之不用,亲自降节光临,我们义不容辞!不过我们这个地方人烟稀少,物产不足,没有出兵讨伐的实力。暂时应当聚众固守,积蓄力量,我们可以发布征讨王敦的文书,号召天下英雄,群起而攻之,这样王敦不得不分兵应付。等到他兵力分散,自顾不暇的时候,我们再图谋攻击,才有取胜的把握。”
于是,司马囚禁桓,任虞悝为长史,他的兄弟虞望为司马,总领、监护诸军。和零陵太守尹奉,建昌太守、长沙人王循,衡阳太守、淮陵人刘翼、舂陵令,长沙人易雄,共同兴兵讨伐王敦。易雄四处发布征讨王敦的文书,将王敦的罪状昭告天下,于是州内郡县,纷纷响应。只有湘东太守郑澹拒不加入到讨伐王敦的行列中来,他是王敦的姐夫。司马让虞望讨伐并把他处斩,让各地下定讨伐王敦的决心。
司马派遣主簿邓骞来游说甘卓,说;“刘隗虽然傲慢不驯,让众人失望,但并不想危害国家政权;大将军王敦出于个人私仇便对朝廷用兵。您享受皇恩,统帅一方,现在到了尽忠报国的时候了。如果响应君主的命令讨伐王敦的罪行,就会建立像齐桓公和晋文公的一样的丰功伟绩。”甘卓说:“齐桓公和晋文公我比不了,但是为国尽忠职守,是我的心愿,这件事还需要我们共同仔细商讨。”
参军李梁劝甘卓道:“想当初,东汉的隗嚣飞扬跋扈,窦融为求自保,据守河西,他看到光武帝实力最强,才归附光武帝,后来终于能够权倾朝野,显赫一时。现在,将军您在天下人心中德高望重,只要按兵不动,坐待事态发展。假如大将军王敦成功,您必将受命统领一方;不成功,您将会被朝廷派去取代王敦,何愁不会富贵。既然可以不战而胜,何必参加这场战斗让自己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呢?”
邓骞反驳李梁道:“现在的形势不是东汉初期可以比的,当时汉光武帝是在创业,锋芒还未显露,所以隗嚣、窦融可以表面臣服,从容观望。现在天下统一,你的境况不是窦融可以类比的;襄阳对于王敦来说,也不像窦融固守的河西那样险固。如果王敦出兵事成,回师武昌,增强戍守石城的兵力,将荆州、湘州的粮道切断,将军您将如何是好!决定权掌握在别人手中,却还说自己能够不战而胜,真是闻所未闻。况且身为人臣,国家面临危难,却坐视不理,这在道义上也说不过去啊!”甘卓还是不能下定决心。
邓骞说:“现在您既不倾向道义,护卫朝廷,又不响应王敦讨伐刘隗,世人都看在眼里,将来一定会惹祸上身。况且彼强我弱,世人才会诘难您的归属。可是现在大将军您的兵力超过王敦一倍,再加上您威名远播,率领下属的精锐士兵,以保护朝廷为旗号,敲响战鼓,保护皇帝征讨叛逆,王含一定抵御不了。王敦的军队如果想要救援,必须逆江而上,时间上一定赶不及。将军您攻下武昌,那是手到擒来的事情,还有什么可顾虑的?一旦武昌平定,再利用丰厚的军事物资,镇抚荆州和江州,犒赏、关怀士卒,收买人心,这正是吕蒙曾经使用,并能战胜关羽的方法。现在放弃必胜的选择,安然的坐以待毙,这可太不明智了。”
王敦对甘卓不能完全放心,又派参军、丹杨人乐道融去约他一块东进。乐道融只是表面顺从王敦,实际上也恨他犯上作乱,于是劝甘卓说:“当今皇上都是亲自处理政务,任用谯王司马治理湘州,并没有让刘隗专权。而王氏专权由来已久,觉得自己权势受到威胁,便说失去职位,进而背叛皇恩,对朝廷用兵。您身受皇恩,享有高官厚禄,如果与王敦同流合污,不就违背了君臣大义。生是谋逆叛乱的臣子,死是不明事理的鬼魅,宗族、党朋将永远以你为耻辱,那岂不可惜!为自己打算,您不如假意顺从,却突袭武昌。王敦的部下听说此事,一定不战自败,不就大功告成了。”本来甘卓就不想追随王敦作乱,听了乐道融的话,便下定决心说:“我正要这样做。”于是联合巴东监军柳纯、南平太守夏侯承、宜都太守谭该等人,发布文书罗列王敦叛逆的罪状,率领麾下军队开始征讨。甘卓一方面派参军司马、孙双将奏表送到朝廷;另一方面派罗英到广州,约陶侃共同讨伐王敦。戴渊在长江西部镇守,先得到甘卓的信,写奏表表示响应,朝廷内都欢呼雀跃。陶侃见到甘卓的来信,也随即出兵响应。武昌城内听说甘卓大军来袭,众人都四散奔逃。
王敦派遣姨母的兄弟、南蛮校尉魏和将军李恒,率领兵士二万攻打长沙。长沙城墙不坚固,而且物资储备也不充足,人心惶惶。有人劝说谯王司马要么去投靠陶侃,要么退守零陵、桂林。司马说:“我心存为忠义献身的志向,所以起兵。现在怎能贪生怕死,当一个败逃的将领呢?即使长沙失守,也要让百姓知道我尽忠守义的心意。”于是固守长沙。不久,虞望战死。
甘卓想留下邓骞任参军,邓骞不同意。于是甘卓派参军虞冲和邓骞同赴长沙,并写信给谯王司马,劝他固守长沙,自己将派遣军队从沔口出击,截断王敦的退路,这样对湘州的围困自然就解除了。司马回信说:“我朝中兴,根基还不是很牢固,没想到因为大臣得宠竟萌生叛乱。我是王朝宗室,身受重任,已经抱定了以身殉职的决心。不过到任时日尚短,还没有理出头绪,您如果能派兵前来救助,或许还来得及;如果犹豫耽搁,那么就只有求我于枯鱼之肆了。”甘卓没有听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