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的闪电犹如晴天霹雳,燃起了熊熊烈火。8月的最初几天,新大陆和旧大陆几乎在同一个小时获悉电缆铺设成功的消息,它所产生的反响在当时是难以形容的。在英国,就连平日十分谨慎的《泰晤士报》也发表社论:“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来,世界上再也没有发生过比这更重要的事件了,它以无与伦比的方式大大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市中心洋溢着一片欢呼的气氛。但是,英国此时的自豪的喜悦相比在美国的狂热的欢呼,不免显得矜持和含蓄。当消息刚刚传到美国,那里就陷入狂热的欢呼之中。营业的商店随即停顿,街头巷尾挤满了人群,他们在打听、谈论、喧哗。一夜之间,赛勒斯·韦斯特·菲尔德——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变成了国家的英雄,人们把他同哥伦布和富兰克林相提并论。
纽约全城以及随它之后的上百座其他城市都在震撼、在吼叫,人们期盼着能一睹这位人物的风采,是因为他“自己的决断果敢促使年轻的美洲与古老的世界缔结了良缘”。然而,此时的热情并没有达到最高潮,因为目前传来的还只是一个简单的消息:电缆已经铺好。这根电缆果真可以通话吗?这件事真的成功了吗?于是出现了一个令人激动的场面:全城的人们、全国的人们都在等待着、悉心倾听着大洋彼岸传来的第一句话,一句话就足够了。他们知道,一旦可以通话,英国女王就会率先发来贺电,他们一刻不停地等待着,等待着女王的贺电,心情变得越来越焦急。日子还是一天天地过去,恰恰在此时,从纽约通往纽芬兰的电缆不幸发生了意外故障,直到8月16日晚上,万众企盼的维多利亚女王的贺电才传到纽约。
这条盼望已久的消息来得太晚了,以至于报纸无法进行正式的报道,消息只好直接发到各个电报局和编辑部,顷刻之间,人潮如涌。人们兴奋地聚集在一起,报童们要非常用力才能挤过人群,有的撕破了衣服,有的擦伤了皮肤。贺电在剧场、在餐厅,在所有的场合宣读开了。为什么电报会比那艘最快的船早到好几天?千万的普通民众此时还不能理解,他们纷纷拥到了布鲁克林的港口,去迎接在和平时期取得胜利的、英勇的“尼亚加拉”号。8月17日,女王贺电传来的第二天,报纸用了特大号字的醒目标题来欢呼这一胜利:“电缆传送成功”、“全城轰动”、“普天同庆的时刻”、“人人欣喜若狂”。
这的确是史无前例的胜利,自从地球上开始有了思想以来,还没有过这种情况:一个想法能够在同一时间内以同样的速度飞越大洋。为了宣告美国总统已经给英国女王回电,欢呼的礼炮鸣了一百响。现在再不会有人敢怀疑了,到了晚上,纽约和其他所有的城市都是一片通明,沉浸在万盏灯火和火炬的光亮之中,每扇窗户都是亮的。此刻,即便是市政大厅屋顶着了火,似乎也难以妨碍他们内心的欢愉,因为明天又有新的喜悦。“尼亚加拉”号将要到达,赛勒斯·韦斯特·菲尔德——这个伟大的万人仰慕的英雄将要出现!在胜利的欢呼中,剩下的电缆被拖着穿过市中心,全体船员受到了英雄般的款待。现在,从太平洋到墨西哥湾,每一座城市每天每日都在重复这种欢庆的情景,就好像美洲在第二次庆祝自己被发现的节日。
但是这场面远远不够!庆祝的队伍还应该更加壮观,要成为新大陆迄今有过的最最盛大的队伍。8月31日,经过了两星期的准备,全城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这一次只为一个人——名不见经传的赛勒斯·韦斯特·菲尔德,自从有帝王和统帅们以来,还没有一个胜利者能被他的人民这样庆祝。那一天秋高气爽,一支望不到头的游行队伍用了六个小时的时间从城市的这头走到另一头。走在最前面的是军队,他们高举着旗帜,铿锵有力地穿过彩旗飘扬的街道,紧随其后的是军乐团、歌咏队、男声合唱团、学校师生、消防队、退役军人——队伍似乎没有尽头。凡是能欢呼的都在欢呼,凡是能参加游行的都在参加,凡是能唱歌的都在唱歌。赛勒斯·韦斯特·菲尔德如同一位凯旋的古代统帅坐在第一辆四驾马车上,“尼亚加拉”号的指挥官坐在第二辆马车上,第三辆马车上是美国总统;后面的是市长们、官员们、教授们。接着是接连不断的宴会、讲话、火炬游行,礼炮在轰鸣,教堂的钟声在敲响。一次又一次的欢呼让这个新的哥伦布、空间的战胜者、两个世界的统一者——赛勒斯·韦斯特·菲尔德心醉神迷,在此时此刻他就是美国最受崇拜的、最光荣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