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蜿蜒曲折,从乡村到城市,从城市到乡村,载着几多乡村父老的希冀,载着几多城市市民的盼望?山村与城市,城市与山村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就这样在道路的蜿蜒中,一天天地延续着,变化着,他们一代一代地在行走着脚下的路,拓展着脚下的路。在不断的开拓中,实现了多少代山里人走出大山、村寨的梦想。就像古人类没有发明货币以前的以物换物,交流沟通,互通有无。路,代表着人类文明、自由、进步的象征,是健康和谐的生活需求,更是人类最原始、最热切的期盼和愿望。有脚,就得有路。天下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古时的愚公为了修筑一条通向山外的路,祖祖辈辈挖山不止,硬是挖出一条通向山外的路来。
晓岩的故乡,属于穷山恶水的地方,他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山高水远,多见石头少见人的山旮旯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刨食吃。冬季里凛冽的寒风,伏天里火辣辣的日头,从来都阻挡不了他们一双素手讨生活,一副肩膀担着俗世人生的悲喜,一腔热血憧憬着辈辈人的信念,一年到头地忙碌,一年四季地受穷。在晓岩的祖辈人当中,也许他们有过不止一次的冲动:走出去体验大山以外的生活!但那只是一个梦。梦里不知山外景啊!他们只能是培植山中桃林,改造深山里的茅屋窑洞,建造山里人心中的大厦,克服自身固有的顽疾桎梏,打造千年梦想,建设美好家园。
他们始终盼望着,这样的愿望像传家宝一样,一代代传递下来了。憧憬和希望,是人类追求进步的永恒动力。
二十世纪八十年中期,晓岩考上了大学。他以令人羡慕和钦佩的方式,走出了农村那道标志着贫穷和落后门槛儿。
晓岩的父亲在家门口连续放映了三场露天电影,庆贺他家的公子崔晓岩高考夺魁,从此逃出农门,成为吃皇粮的公家人。
吃皇粮的公家人,晓岩是他们村第一个,更是老崔家家谱上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子孙。自晓岩接到通知书一刻起,崔家一门上下,老少,叔叔伯伯,堂兄堂弟,堂姐堂妹,都在传递着,享受着晓岩这一成功的喜悦。而最最欢喜的就属晓岩父亲了,他觉得晓岩带给他崔家一门的荣耀如日月一般,将光耀千秋。他整天乐呵呵的,一改那闷葫芦的脾气,逢人就打招呼:“他大叔,吃了吗?王大哥下地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