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章扬和石头分手以后,章程便回家了。章扬下午要去赵家大队,章程被要上学一打击连下午去挖小草都没兴趣了。
先进院子跟章母打了个招呼,梅花听到声音也跑到了章程跟前眨巴着大眼看着他,“哥哥,你采了什么回来?”
章程顺手把背篓给了她,交代她找个簸箕放南墙下边摊开晒上。梅花领了任务屁颠颠的就跑去忙活了,小丫头好打发的紧。
去井边洗了手脸以后,章程便着手做饭。看了看饭屋瓮里水不多了,又转出去去井边打了两筲水。这个井上幸亏有个辘轳,要不这一家子吃水都困难。正是因为这个辘轳,村里人大都来这口井打水。从章父没了以后倒是除了女的来打水的少了,毕竟章母寡居在家,一般村里男人避嫌都不大往章程家门前凑。
打完水以后,章程这才开始做饭。现在谁家也没多讲究吃的,调料和油也不多,一般都是煮菜吃。虽然自己的空间里有以前野营放进去的油和调料竟然都无法给自己改善一下伙食,毕竟没法跟章母解释。
于是章程先下锅煮了三个地瓜,看着章母和小梅花上午采回来的红叶菜,把红叶菜洗洗以后下水煮煮加了点盐。然后加点自己用椿芽枝煮的汁,拍两瓣蒜拌了拌。因为这时候黄豆还是很贵的,一般人家不舍得去打酱油于是就把春天采完椿芽以后又长出来的稍微老点的枝子摘下来,放水里加盐煮好晾凉以后用坛子装起来用来当酱油调味使,弄上几坛子只要不让太阳晒了能吃上一年。
章程以前没吃过,刚才尝了尝味道竟然还不错。章程都不得不佩服劳动人民的智慧,作为一个吃货民族只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利用身边的一切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等菜拌好了,地瓜也差不多煮好了,于是章程一边摆碗筷一边喊章母和小梅花吃饭。
等到吃饭的时候章程拌的红叶菜竟然很受欢迎,连章母都比都比平时多吃了些。小梅花更是一边吃一边夸章程,“哥哥真厉害,哥哥做得这个菜好好吃哦。哥哥我明天再去采哦,今天我和娘娘去的那边还没人发现呢,有好多哦~”
“嗯,去吧。小心点别往河边去。对了娘,明天我要去学校,早上我吃完饭就走了。我早饭多做点中午你让小梅花热热就行,晚上我早点回来。”章程看着小梅花答应一声然后转头对章母说明天上学的事。
等吃完饭收拾完章程就进屋歇晌去了,七月的天中午热得很,整个村子仿佛都陷入了安静的氛围里。
天热得很章程也睡不着,于是就躺在床上想事情。
他是真不想和一帮孩子再去上一遍小学,更何况现在的学校里也不教什么正经的知识。考试一般就考考语录啥的,还经常放假。也许可以跟学校的老师商量商量提前毕业,或者等考试的时候再去学校平时就不去了。
从原主的记忆里来看现在是70年,原主上四年级,现在一般是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还有三年。这要一算等77年恢复高考,正好可以应届去参加高考。其实对于能不能去上大学章程倒是不是很在意,毕竟在前世已经上过一回了也没那么多执念。
倒是小梅花今年八岁了应该让她去上学,但是学校里上学的大多都是男孩子,梅花又瘦瘦小小的可能会被人欺负。不行就再等一年,等他去镇上上初中的时候让小梅花跟他一起去镇上上学。
整个公社一共有五所小学,除了镇政府附近的小学和宋家庄大队的,其他三所都在镇子的东南,他们村在公社北头离得特别远。镇上的小学和初中在一处,比宋家庄大队那所小学远个一里地左右。而且两人一起上学还省得有人欺负了小梅花。
也许可以趁着这时候让小梅花提前毕业,到时候两人一起参加高考。
虽说大家都知道小梅花是章父和章母给章程换回来的童养媳,但是让章程一个快三十的大人对一个瘦巴巴的小丫头产生什么情爱也是不可能的,这会章程就是当小梅花是自己的小妹妹一样。觉得还是得让小梅花出去见识一下这个世界,多见些人以后才能更加清楚自己的心思。
现在最主要的就是改善这个家的生活质量,其他的等以后在考虑不迟,毕竟两人都还小呢。
想到这章程又想起了自己玉观音里的空间,一面想着一面下床从炕上铺的草席里扒拉出了自己带了二十几年的玉观音来。毕竟现在这个大环境下,这样的玉观音是没法带的。这时候每个人穿的衣服都是窟窿连窟窿补丁摞补丁的,就算想藏到衣服里头带都不行,于是只能藏在炕上了。
里头放的大都是些每次自己出去野营图方便装在里面的野营物品,像什么帐篷、睡袋、打火器、指南针什么的,还有一些压缩饼干之类的应急食品,剩下的有自己做研究而保留的植株母株还有些作物种子。
要不是他们住的这个院子老是有人要来打水,章程是真的想把院子里自己整出来的那三四分地全种上这里面的作物。毕竟真都是后世已经研究完成的高产量作物,种上这几分地都得顶外边差不多四亩地的产量了。足够他们一家人吃的。
再剩下的里头就是写偶尔放在里边的日常穿的衣服什么的,不整不知道,这一整竟然还让他发现了两桶汽油两桶柴油,都不知道是哪次出去自驾放进去的。
继续整理了会,太阳都到西边去了都还没整完。把一块自己以前常戴的手表拿出来放到枕头皮里藏好,又把玉观音藏好以后出了屋。
章程刚出屋本来准备去院门口那个小东屋里看看以前章父进山的家伙什儿还能不能用呢,就听着外边隔壁章小花的娘大着嗓门在院子外边喊,“杏花妹子,你们家兵子来信了,我正好从队屋那边过来就给你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