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猪断案
三国时吴国人张举在句章(今浙江余姚东南)当县令时,遇到一件人命案。死者之弟告嫂子杀了哥哥又放火烧房,诈称丈夫死于火灾。张举命人找来两头猪,一只杀死,一只还活着,分别做好记号,然后把它们一起放进柴堆里烧。火灭后,取出两头焦猪检验,活活烧死的,嘴中有灰;而死猪口中无灰。接着,他又命人查验被杀死者的尸体,那死人口里果然没有灰。张举提审那妇人,大声道:“你丈夫不是被火烧死的,凡被活活烧死的人,烟熏火烤,呛得喘不过气,大口呼吸,必然口中有灰。而你丈夫口中却一点灰尘都没有,快快从实招来。”那死者的妻子,不得不认罪。
司马懿缓兵平辽东
三国时,司马懿在征讨割据辽东的公孙渊时,使用了“缓兵之计”,攻克襄平城(今辽宁辽阳地区),平定了辽东。公元238年,司马懿率兵四万,讨伐公孙渊。公孙渊凭借兵力优势死守襄平。魏军兵力少于公孙渊,但粮草较充足。当时又天降大雨,平地积水数尺深,不利于攻城。司马懿分析了这些情况,认为魏军不宜急于进攻,如企图速战速决,敌人可能凭借兵力优势突围。如果采取缓兵之计,拖延时间,公孙渊因缺粮问题日益严重,必然引起军心大乱。于是,司马懿决定在城外安营扎寨,相持待机。
在相持数天后,公孙渊的一部分兵士趁发大水之机出城打柴、放牧,司马懿下令不准袭击这些敌人,以此示弱,麻痹敌人。公孙渊听到报告后,认为司马懿兵少力单,又值天降大雨,魏军无法攻城,便下令将士坚守城中观望,期待魏军有一天会撤退。就这样,双方在雨中相持月余没有交战。
雨过天晴,魏军大举攻城。这时,城中粮尽,饿死者众多。公孙渊率残部突围,在城外被魏军歼灭。
墨点变苍蝇
三国时,吴国杰出画家曹不兴,工画人物,尤擅画龙。孙权很喜爱曹不兴的画,一次,请他画一屏风。曹不兴不小心在画面上溅了一个小墨点,他随手在墨点上添上几笔,画成一只小苍蝇。
几天后,孙权见屏风上面的是一篮杨梅,竹篮边有只小苍蝇,似乎在爬动。孙权就用手去赶,这才发现蝇是画上去的。众人叹为观止,孙权赞扬:曹不兴真是画中圣手。曹不兴是大画家,在作画出现差错时,能随机应变,使此画生动逼真,足见其聪明机警。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军征伐魏国,魏国派司马懿(字仲达)领兵迎战。双方对阵于渭南五丈原(今陕西武功)。诸葛亮因操劳过度,病死在军中。临终前,诸葛亮料到他死后蜀军要撤军,司马懿可能会追击,因此,他对姜维和杨仪说了一条“返魂计”。
诸葛亮死后,姜维和杨仪下令撤军。司马懿闻讯率军从后面追来。姜维得到报告,就按照诸葛亮临终前的吩咐,命令大军调转军旗,擂起战鼓,叫士兵把诸葛亮生前乘坐的四轮车,安置在中军最显眼的部位,和大军一起前进。
司马懿发现蜀军突然调转行军方向,又看到了诸葛亮的四轮车,不由大吃一惊,继而怀疑蜀军传出诸葛亮病死的消息不是真的,认为蜀军撤退是诸葛亮的一项计谋,便不敢交战,急令撤军。
姜维看到司马懿撤军,又命令大军调转方向,进入斜谷停驻下来。这时,姜维才向全军通报军师病死的消息。当地的老百姓知道了这件事,就编了一句顺口溜:“死诸葛吓走生仲达”。
司马昭以敌借敌
三国末期,魏国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因反对司马昭专权,被司马昭派兵围困在寿春(今安徽寿县)。东吴孙权支持诸葛诞,先后派文钦、全怿、朱异等带兵前去救援,朱异被司马昭打败,文钦和全怿得以进入寿春。
司马昭看到东吴派兵声援诸葛诞,如果硬攻不一定能很快打下寿春,想到如果利用敌人来削弱敌人,战胜敌人,不就能事半功倍吗?于是,他采用了“以敌借敌”的策略。司马昭为此走了三步棋。
第一步棋:制造谣言,说东吴救兵快要到了,自己粮草将尽,不能持久,还故意安排一部分老弱官兵去淮北一带筹粮。诸葛诞对此信以为真,放宽了心,终日在城里大吃大喝。几天过去了,东吴的救兵并没有来,城中的粮食倒紧张起来。此时,诸葛诞的亲信蒋班和焦彝因力主速战而同东吴文钦激烈争执,诸葛诞想杀掉蒋、焦二人,吓得二人逃出城外向司马昭投降。
第二步棋:司马昭利用城内东吴将官全怿的家庭问题,大施“反间计”。住在建业(今江苏南京)的全怿的侄儿全辉、全仪,因家庭纠纷带着其母跑到司马昭的军中,司便用钟会的计谋,假造全辉、全仪写给全怿的信,派人送到城内全怿住所。信中说孙权因未夺取寿春大怒,要杀尽全怿在建业的家属。全怿害怕,便率领几千人马出城投降司马昭。
第三步棋:借用城内诸葛诞与文钦火并,文钦被杀,其子文鸯、文虎出城投降。司马昭用数百名骑兵保护着他们环城巡视,并告诫城内的官兵:“文钦的儿子我们都不杀,何况他人,你们都不必害怕。”守城的人听后无心恋战,人心瓦解。司马昭看到时机成熟了,便率兵大举攻城,消灭了诸葛诞,夺取了寿春城。
羊祜的怀柔之计
西晋泰始五年(公元269年),司马炎开始筹划灭吴,派尚书左仆射羊祜(公元221—278年)统领荆州诸军,出镇襄阳(今属湖北)。羊祜在镇十年,开屯田,储军粮,做灭吴的准备。同时,他对吴国采取“务修德信”的怀柔之计。羊祜下令:吴人有降而欲去者,皆听之;每次打猎都将先被吴人所伤而后为晋军所得的猎物,尽数退还给对方。
一次,羊祜率众将打猎,正好碰上吴军主将陆抗出猎。羊祜立即下令,晋军不许过界,晚上,羊祜归营后,又亲自察问所得的猎物,将被吴人先射伤者送还。陆抗为感谢羊祜送还吴军猎物,特地送给羊祜一壶“亲酿自饮”的好酒,羊祜不疑,一饮而尽。羊祜得知陆抗卧病,便亲自调药,差人送去,陆抗服后果然病愈。
羊祜的这些政策和活动,使东吴军民无不归心。后来,羊祜病死的消息传到江南,连吴军守边的将士也为之哭泣。
邓艾偷袭破蜀汉
三国时,公元263年,魏将邓艾率兵伐蜀。十月,邓艾派其子邓忠率精兵五千,带斧凿等开山修路工具,修筑栈道,架设桥梁,自己率主力随后跟进。一路上,高山峡谷,行程艰险,二十多天后,走了七百余里,曾经几次陷入绝境。一日,大军行至江油(今属四川)北面的摩天岭时,前面是悬崖绝壁,将士们见状犹豫不前。邓艾对将士们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千辛万苦才来此地,现在,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前进,绝不能后退。”他命令士兵们将武器装备先丢下山崖,然后自己带头用毯子裹着身体滚下山去;没有毯子的士兵,把绳索拴在腰间,抓住树藤,一个接一个往下坠。越过摩天岭后,邓艾又对将士们说:“现在,我们有了来路,却没有归路,只要大家奋力前进,江油城里的粮食、物资都是我们的。大家努力吧!”
听了邓艾铿锵有力的命令,将士们直奔江油城。守城的蜀将马邈大惊,以为是神兵来了,不战而降。邓艾乘胜前进,在绵竹大破蜀军,杀死诸葛瞻。蜀后主刘禅投降,蜀灭亡。
孙亮破矢辨奸
三国时吴国皇帝孙亮,一天,想用蜂蜜腌梅子吃,便叫内侍到库里取蜜。孙亮接过蜂蜜一看,发现蜜中竟有老鼠屎,十分恼火,厉声责问内侍是怎么搞的。内侍说:“从库里取来时就是这样的。”孙亮又叫来主管仓库的官吏,进行审问。那官吏说发:“拿给内侍时,蜂蜜干干净净,决不会有老鼠屎,请陛下明察。”孙亮问他:“内侍以前向你要过蜜吗?”“要过,但臣未得您的旨意,不敢给他。”
内侍和管库官吏各执一端,辩论不休。孙亮手下人劝请孙亮不必为此操心,让有关官员去处置。孙亮说:“这事很容易弄清楚。”当即命人把老鼠屎从蜂蜜里捞出来,掰开一看,里面是干的。孙亮笑道:“如果鼠屎早就掉进蜂蜜里,应当是里外都是湿的;现在是外皮湿、里面干,可见放进去的时间并不长。”接着,厉声呵斥内侍:“分明是你想报复他,趁这次取蜜之机放入老鼠屎,想栽赃陷害!”内侍听了,吓得瘫在地上,当即首服。众大臣都钦佩少年天子的机智,这时,孙亮才十三岁。
王导穿丝衣
东晋丞相王导(公元276—339年),善于处理国家政事。刚渡江到建康(今江苏南京)时,国库空竭,财政紧张。官库里没有值钱之物,只有几千匹丝绢。王导常为国家财政困乏而烦恼,冥思苦想,总也想不出好办法来。一次,他看到那些丝绢,心中一动,计上心来。他命人从官库中拿出几匹丝绢,自己和朝中几位大臣每人都用丝绢做了一件衣服穿在身上。官员和读书人便竞相效仿,争着做这种衣服。丝绢价格便因此上涨,半匹丝绢便可卖一两金子。王导此时命主管官吏把库存丝绢尽数卖掉,赚得了一大笔收入,改善了朝廷的财政状况。
谢玄妙激苻坚
在“淝水之战”中,东晋将领谢玄(公元343—388年)率军在寿阳(今安徽寿县)城外与秦军先锋隔淝水对峙。谢玄面对敌强已弱的形势,决定以智取胜。他派人对苻融(苻坚弟,前秦军前锋指挥)说:“你统帅大军南下深入晋地,却沿淝水布阵,不像是主动求战。你有胆量同我决战吗?如愿意决战,请你们往后撤一撤,我就率军渡河与你决一雌雄。”秦军的大部将领都不同意后撤,而苻坚却认为秦军兵力数倍于晋军,而且秦军可趁晋军渡河之时消灭晋军。于是,本来就军心涣散的秦军,在听到撤退的命令时,拔腿就跑。谢玄见状,立刻指挥大军渡过淝水,向正在后退的秦军冲杀过去,苻融见形势不妙,亲自出马到阵前制止,谁料马倒落地被乱军踩死。晋军穷追猛打,秦军溃不成军,昼夜不停地往西北方面逃窜。苻坚中箭负伤,带领残兵败将逃回长安。
小羲之帐中保命
东晋杰出的书法家王羲之(公元321—379年),小时候很得大将军王敦的喜爱。王敦常常让王羲之在自己的帐子里睡觉。有一次,王敦先起床,不一会儿,王敦便和一大臣商量谋反,却忘了还有小王羲之在帐中睡觉。
就在两人密谋时,王羲之已经醒了,听到他们要谋反,大为惊讶,心想如果他们知道阴谋泄露,自己性命就难保。聪明的王羲之临危不乱,急中生智,忙用手指捅自己的喉咙,引起呕吐,把自己的脸和被头都弄脏了,装作睡得很香的样子。过了一阵子,王敦忽然想起王羲之尚未起床,他惊恐地说:“这下子只得把这小家伙除掉了。”忙去掀开被子,见王羲之的脸和被头都很脏,还沉睡着,这才放宽了心。王羲之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晋明帝遗鞭计
东晋明帝时,大将王敦阴谋造反。晋明帝得知此消息后,换上便服,骑着良马,亲自去察看王敦的军营,想探知虚实。他正在马上眺望时,王敦军营中走出一哨兵,发现晋明帝不是一般俗人,便回去报告王敦。晋明帝见被人发现,便策马离开。王敦即派五个兵士骑马追赶。跑到一个村落前,晋明帝看见有一个老妇正在卖瓜果,明帝把自己的七宝鞭递给她,说:“如果后面那几个人来此,你可以把这件东西给他们。”说完,明帝就又策马飞奔。过了一会儿,王敦的五个兵士追到这里,问老妇明帝的去向,老妇说:“已经往东去了,他留下一件东西,是给你们的。”老妇把七宝鞭递给他们,他们接过七宝鞭,互相传看了许久,齐口称赞这是件宝物。等他们起身再追赶明帝时,明帝已经跑得很远了,早就看不见明帝的影子了。
谢安谈笑应变
公元383年秋天,北方的前秦为进一步扩大势力范围,皇帝苻坚率九十万大军南下进攻东晋。其时,东晋总兵力不超过十五万。苻坚企图以势压人,逼东晋拱手称臣。局势危急,朝野震动。唯独执掌朝政的宰相谢安(公元320—385年)方寸不乱,竟从容出游,照例会见亲朋好友。一日上午,其侄谢玄入见请示退兵之计,谢安告他早有安排,说着不由分说拉他下棋。之后,又独自出游,当夜方归。
谢安出游归来,连夜调兵遣将,组织了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大败秦军。
谢安以静待哗,以少胜多,足见优秀的军事家必定是镇定持重、处事不惊的。大诗人李白赞谢安的拒敌之计:“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桓崇祖筑城诱敌
南北朝时,魏军二十万大举南侵,攻打豫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南)。豫州守将桓崇祖为了抵御魏军,派兵在城西北的淝水上游修了一条拦河坝,拦住淝水。然后,在城北河边修了一座小城,城四周挖了深壕,派几十个士兵守卫在那里。魏军到来之后,看见城北这座小城,便想抢先攻占。当魏军团团围住小城时,桓崇祖立即命令守卫在上游拦河坝上的兵士决坝放水,汹涌的河水朝魏军冲来,毫无准备的魏军,被淹死、冲走的不计其数。初战失利,魏军只得撤回北方。
檀道济假粮急退
南朝宋名将檀道济(?—公元436年),在公元431年督师伐魏。三十余战,累战累胜。魏军见檀道济孤军深入,就派轻兵袭扰其粮道,焚烧粮草。由于后勤供应不上,檀道济粮草殆尽,只得退兵。檀军有一士卒逃到魏军投降,并告以粮尽,魏人来追。檀道济下令军中,趁黑用斗量沙土,大声唱数,又把剩下少量米覆盖其上。天亮后,魏军远远看见檀军营地有一“米山”,以为檀军并不缺粮,不敢再追。檀道济率军安全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