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在海上又航行了两日,厨师哈依姆找到船尾的苏阳说,如果今天风向顺利,我们今天晚些时候就可以到婆露国了,苏阳现在已经完全不清楚各种地名了,问道:“是不是那里就有中国商船了”。
哈依姆道“当然,这一片地方中土商船比较多,如果顺利,明天你就能坐上回中土的船了”
苏阳沉默了,中土,也不是苏阳熟悉的中土,竟然完全找不到一点归宿感,等待他的又是什么呢。在这个处处都是异域的地方,苏阳感觉自己完全是凭空多出来的一样。
果然在下午的时候,大家就远远看到了陆地,船上一片欢呼声,在船上呆久了的水手们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收拾东西,今晚估计都要去逍遥自在了。
这时船长阿里木带着哈依姆走了过来,连说了一串阿拉伯语,然后示意哈依姆翻译给苏阳,哈依姆说,真主保佑你,朋友,你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以后要好好生活。今晚我们就帮你去联系下中土的船只,看有没有马上要回去的。
然后阿里木拿出一个布包塞到苏阳的手里,哈依姆说“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里面有10两散碎银两,希望你早日回到中土。”
苏阳感动的抱住两人,说,大恩不言谢,山不转水转,下次等你们再到中土的时候,我一定在泉州为你们接风洗尘,报答救命之恩。
船长手向天空摊开,说了句话,然后示意哈依姆翻译给苏阳,哈依姆也虔诚的摊开手,说:“我们古兰经里面说,爱人如爱己,才是真信士。这是我们的传统,也是在海上航行的人的传统,相信你碰到这样的情况也同样会为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的。”
船在日落时分缓缓驶入了海港,海港停满了大大小小各色商船,一片繁华的景象。各种皮肤的人还在忙忙碌碌的装货卸货,苏阳在努力搜寻哪里有中国船的时候,哈依姆已经指给苏阳看了,果然苏阳在港口的左侧看见了一艘至少比他们的船大出一倍的船,哈依姆兴奋的说:“那是上官家的船,我们船长阿里木和他们家阿郎有交情,如果他们要回就太好了。”
船只停靠后,阿里木便带着苏阳和哈依姆前往那艘大船。大船正在装货物,一个头戴幞头,身着褐色圆领袍,脚蹬胡靴的一个中年男子正在指挥水手没装载货物。
哈依姆大声的喊道:崔三郎,崔三郎。
这个叫崔三郎的中年男子听得有人叫他,回头一看,见识阿里木和哈依姆,慌忙满脸堆笑的迎了过来,唱了过喏,阿里木回礼。
崔三郎道“原以为船长前几日便到,不成想崔某竟先于到此。”
阿里木说话,哈依姆又翻译道:“前日出泉州港时,因一批丝绸耽搁,便迟行了几日”
崔三郎道:“此去大食,路途尚远,今日崔某为诸位接风洗尘,祝早日回归中土”。
阿里木道谢,忙让哈依姆把苏阳介绍给了崔三郎,并把苏阳在海上的情况大致交代了一番给崔三郎。
崔三郎恍然大悟今日旁边穿白袍的是唐人。忙歉道:“请恕崔某愚钝,苏郎着大食装,崔某竟然没有认出来,哈里木船长的事当然就是上官家的事,再说崔某刚听到此等消息,敬仰之情无以言表,崔某定然鼎力协助。等今日货物装满,我们等明日便出发回中土。”
苏阳还了个礼,笨拙的回了个喏。说“如此就有劳崔兄了”
晚上崔三郎便在船上宴请了苏阳和阿里木等一干水手,席间崔三郎问苏阳“不知贤弟是何方人氏,为何会流落荒岛啊。”
这话哈依姆也问过,因为苏阳对唐朝地名和州县确实不清楚,只好按着以前看过的一些电视剧乱编了一个给他们说了,然后说因船只触礁而流落荒岛,哈依姆没有出过泉州,当然也不知道苏阳说的到底有几分真,苏阳总不能说他是21世纪的人,跑来这地方潜水然后穿越过来的现代人吧。打死大家也不会相信,而且还可能把苏阳当成海盗细作什么的给再扔回海里。
但是崔三郎显然不一样了,同样是中土人,说多了显然就要露陷。苏阳只能照着给哈依姆说的地方再往偏僻的地方说了“我是剑南道播州人氏,因与家叔贩运丝绸茶叶准备前往此地,但船只触礁而流落荒岛,一船人等就只剩下苏某一人。不成想第一次出海竟然就碰到这等事情”说完唉声叹气起来。
崔三郎这时也是酒过三巡,思维估计也有点迟钝了,听完只是相劝道“贤弟,我等于漂泊在大海是,哪天不是提心吊胆,如履薄冰。此等事情日日皆有发生,人人可能遇到。只没想你初次远航便碰到,故而心中更加不如意,哈里木船长可以作证,崔某这么些年是不是九死一生,吃这碗饭就得有这个心理准备啊。你也不要过于忧虑了,来喝酒!”说完豪爽的便大碗干了一杯。
那晚喝了很久,航海之人常年在海上飘荡,和大自然搏斗,经常需要互相帮助,倒也养成了豪爽的脾性。虽然唐代的酒度数不高,一屋人竟也喝得大醉而归。
苏阳辞别了阿里木,哈依姆等一干船员,崔三郎便给苏阳安排了一个单独的船舱居住,然后也由其他水手安排去休息了。
第二日日出时分,崔三郎焚香拜过龙王,“哟——嘿”在船头一个精壮汉子一声粗犷的喊声中,大船拉起锚,缓缓的驶出港口。
因为是阿里木船长的叮嘱,崔三郎对苏阳也是格外的照顾,每次用餐也是由小厮直接送到苏阳的客舱中,有时崔三郎会过来陪苏阳喝酒,聊聊天,船上生活无聊,大家说话也比较直爽,两日下来,苏阳便和崔三郎熟悉了,崔三郎家里排行老三,本名崔轩,因行三,所以按唐代的习惯,大家都叫他崔三郎。崔三郎自小便在海边长大,十岁时便被上官家收为奴,替上官家从事海上买卖,上官家是泉州大户,经营的生意遍布全国,而且还把持有沿海一部分的矿产,可以说是富可敌国。
苏阳一点点的小心翼翼的问起唐代的一些生活习惯及称谓,还有一些说话方式,崔三郎最先还是比较奇怪,后来估计想苏阳也是山野村夫,搞不懂规矩,于是便不厌其烦的给苏阳讲起了大唐的规矩,节日,和一些称谓称呼,还有现在的行政规划,道路交通,边疆的情况等等,崔三郎走南闯北多年,见多识广,而且海上航行本来就枯燥无味,崔三郎难得找到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愣头青,于是把它知道的东西都原原本本,仔仔细细的给苏阳说来听,有时秉烛夜谈,边喝酒边聊天经常一说就到天亮。
船在大海上航行也有七八日了,这日苏阳刚和崔三郎喝完酒,崔三郎也有几分醉意,便决定先回舱歇息。这时船头突然传来一阵牛角号的声音,崔三郎一激灵,酒似乎也醒了大半,朝船头大喊:何事如此惊慌?船头一个水手慌忙来报“阿郎,前方有几只小船朝苏阳们靠近,看样子像是海匪来袭。”
崔三郎果然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之人,临危不乱道:休要惊慌乱了阵脚,传所有儿郎上夹板列队,做好战斗准备。崔某倒要看看这帮盗匪几个脑袋敢劫我大唐上官家的船。”
看得出上官家的这些船员水手还是训练有素,不一时所有的人拿着弓弩,长刀长枪已经结集在了甲板上,苏阳也提着刀跟着崔三郎来到了船头。
远远看过去,三艘小船正从三个不同的方向慢慢逼近,阳光下看得到那边船头的刀光也闪闪发亮。
没想到真碰到海匪了,苏阳手里也是捏了一把汗,这种场景似乎都只出现在电影里面,没想到自己还真碰到了,苏阳虽然作为侦察兵也是从军多年,擒拿格斗不在话下,但也是久疏战阵,而且确实也不清楚古人的战斗力到底如何。
随着小船慢慢逼近,已经可以看清对面人的脸了,对面有人已经开始觉着铁钩试图勾住船舷,崔三郎一声令下,第一排的弓箭手拔箭便射,前排几个海匪应声倒在甲板上,但是人多势众的海匪随即开始与大船对射,开始有人倒地。但是第一轮攻击都是试探性的,这时两边的船也完全靠住了上官家的大船,有几个地方已经有海匪开始攀登起来,但是很快就被船员击落到海里。海匪看来也是训练有素,崔三郎也有点惊慌道,今日还真碰上硬碴了!不知道这帮海匪什么来路,崔三郎朝着海匪大声喊道:各路英雄,此船乃是中土上官家的货船,我家阿郎不愿和诸位英雄结下梁子,如放个某等,下次定然登门道谢。”
那头也传来话道“爷爷管你上官下官,今日尔等撞上了,就乖乖束手就擒,爷爷只求财,尔等放下兵器爷爷自然不会伤害尔等。如若不然,爷爷就烧了船,全她妈下海喂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