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契诃夫小说的感受
一
昨晚,我读契诃夫的小说《记者》,内容是一对青年人结婚,人们让记者为这对年轻人讲几句话,记者讲出了惊人的话,我这里引用一下。
“一个伟大的诗人说过:谁年轻的时候年轻,谁就有福!我对这句话的真实性毫不怀疑。我甚至认为,如果我在这句话的含意里再添一点东西进去,如果我对这个盛会和大事的一对年轻的当事人用语言来表达我的愿望,祝我们的新婚夫妇不但现在按他们的体质来说还年轻的时候年轻,而且就是到了老年也仍然年轻,那我是不会做错的,因为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年轻,固然有福,可是把自己的青春保持到进入坟墓为止,那就更加百倍地有福。祝他们,我此刻发表空谈的对象,到老年只是身体衰老,灵魂却依然年轻,换句话说,他们的精神依然活泼地翱翔。祝他们的理想永不衰退,直到他们装进棺木为止,人类的真正幸福就在于那些理想的实现啊!祝他们双方的生命合而为一,形成一种纯洁的、善良的、高度正直的生活,祝那充满温柔的爱情的妻子对她的丈夫,她的思想坚定的丈夫来说,成为……嘻嘻嘻……所谓的八度音,祝他们构成一片美妙动听的和声!”
我从这段话里,体悟到的是,如果能在年老的时候,依然有一个年轻的灵魂,这是很了不起的。
还揭示了,人幸福的秘密,就在于理想的实现。
我看到了在我身边的朋友中,有的正春青,可是心却老了,在他认为世界就是这样,个人也就是这样,世界好像没有什么美来。
还有人在青年的时候,涌动出一种为了理想而努力的力量信念,可是人到了年龄大的时候,还能不能继续为理想而努力。确实,如果一个人能保持为了理想而努力的心态,可以延长一个人的生命,让个人的生命大放光彩,也能让一个人保持年轻。
读契诃夫这一段的时候,我看到了中外的哲人思路是相同的,中国的老子,早在他的道德经中讲过“复归于婴儿”,人在想象中完全能做到这样的。
我希望自己,能永远保持一颗青年人的心,并且还能为自己未实现的人生理想一直努力下去,看问题看长远一些,以为这是一个人正确的人生态度。
渴望
契诃夫有一篇小说《绿沙滩》,写了一个中尉和一个他所爱的人爱情故事。开始的时候,美人的父母坚决反对,看来,这个婚姻是很难成功的。契诃夫在小说中写道:“中尉虽然不大相信他的渴望能够实现,可是仍然热切地渴望着。”
我读几句话时,想确实是这样的。有些事情开始的时候,看起来实现很难,似乎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可是只要有一个渴望成功的想法,经过了一段努力之后变成了现实。这说明渴望本身是一定价值的。
我多年前,看到过心理学书中,揭示出人是按自己想法塑造成长起来的。一般来说,你想自己成为什么人,就会成为什么人,或说你相信什么就是什么。
我到一个城市开始的时候,是住在市郊区,我当时说:“有一天,我能住在市中心就好了。”
果然后来不长时间,在市中心有了自己的房子。
我很早以前路过一个城市的时候,想道:有一天,我找工作的时候,最好离火车站近一些。”后来,我上班的学校南边不远,确实有一个火车站。
多年前,我开始学习写作,渴望自己的作品发表,过了多少年之后,果然有作品发表,还有两本散文集在台湾得到出版。
渴望得到什么,确实给人生的生命注入力量的,给灵感的,这个渴望对于一个人是光亮,很有作用!
我想:一个人总是按照自己内心想的那样去前行的,还不要在意别人说的什么,别人或者会说你这是做梦吧,你能实现,多少能人做不到你能做到,你偏不相信,执意的按自己心愿前进,到时候,全世界的人都会帮助你的,神就会引你到达那个神圣的地方的,会让你心中所想的一切都变为现实的。
我现在仍然有一些渴望,在他人看来,很远,我并不这样认为,我只做到,还在渴望着,并且为此行动着,总会有一天,正如一首歌唱到的那样: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我心中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它会让我飞得很高很远。
读《我的纪念日》
这是契诃夫写的一篇小小说,内容是一个作家,给编辑投稿两千次,每次编辑回信都是一个“不”字,所写的小说都不能发表,作家为自己这个两千次投稿没有发表,写了一篇《我的纪念日》的小说。
契诃夫的这篇小说中写道:“两千次答复,两百多卢布,结果却连一次”肯定刊登”都没有!呸!不过这倒也是一件大有教益的事呢。诸位男女青年!今天我庆祝我收到两千次答复的纪念日。我举杯为我的文学活动的结束干杯,我就此睡在桂冠上了。请你们为我指出另外还有谁在三年当中也收到那么多“不”的答复,你们就得给我塑造一个高大的纪念像。”
我相信作家写的内容是真实的,很有可能是作家本人文学创作经历。大作家开始起步的时候,都要是这样艰难,慢慢地一步一起的闯进到文学大门之内的。
我曾经读过陈忠实老师写他没有成名之前,到过陕西日报副刊去过,想发一篇散文,编辑说:“你用不着到报社跑,寄过来,好了,我们就给你发表。”
贾平凹老师也是一样,开始的时候,给全国的文学杂志投稿,一篇小说稿子在全国文学编辑部那里转回来,退稿回到了自己的身边,他称为游击投稿。
现在不是悉文章发不出去,而是大量的约稿等待着贾平凹老师给他们写稿子。
就我自己来说,偶然有小文发表,如同大海捞针一样,编辑高兴了,还要回一下,“不适合,请另投他处。”
台湾刘墉老师说一个真正爱好写作的人,就要不所投稿失败,而要不停地投稿,不投,连失败的机会都没有。
我在三年之内,有没有两千次投稿次数,有没有两千次编辑回我一个“不”字,如果真有这么多投稿退信答复,说不一定由此而进步,会发表的作品多起来的。
自己给自己一个相信吧!相信自己能做成这件事,那就能做成这件事,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了,那就根本什么也不要谈了。
在那些作者发表作品的背后,都是经过了一翻大量读书写作练笔之后,还有多投稿才有了作品发表多起来的。
我最近听到了一位文友对我说反而否定的话,对我有好处,不过,我不能因为他说否定的话,而让自己失去信心,那是不行的。
读契诃夫这篇小说,还想到了贾平凹老师在我写的小桃树中一段给过我力量信心的话:雨却这么大的下着,花瓣纷纷零落。我只说有了这场春雨,花会开得更艳,香会蓄得更浓;谁知它却这么命薄,受不得这么大的福分,片片付给风雨了?我心里喊着我的奶奶。
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花一片、一片,洒落得变成赤裸的了。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红的,在风中摇着,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远远的灯塔,闪着时隐时现的光。
人应不怕千万次的失败,人应永远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坚持努力下去。
像契诃夫贾平凹等中外作家是这样坚强不放弃写作的人,让我们爱好文学的人,向他们深深地鞠躬,表达敬意!
读《红楼梦》所感——慢慢地画
我读《红楼梦》读过好多遍,每一次读,都有新的收获。读书需要细细地品读,才能读出书的滋味,让我幕然有所得。
我今天读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余香,就是诗社的几位讨论画圈园子的画的事,下面有两段,打动了我的心灵。
李纨道:“我请你们大家商议,给他多少日子的假.我给了他一个月他嫌少,你们怎么说?“黛玉道:“论理一年也不多.这园子盖才盖了一年,如今要画自然得二年工夫呢.又要研墨,又要蘸笔,又要铺纸,又要着颜色,又要……“刚说到这里,众人知道他是取笑惜春,便都笑问说“还要怎样?“黛玉也自己掌不住笑道:“又要照着这样儿慢慢的画,可不得二年的工夫!“众人听了,都拍手笑个不住.宝钗笑道:“`又要照着这个慢慢的画',这落后一句最妙.所以昨儿那些笑话儿虽然可笑,回想是没味的.你们细想颦儿这几句话虽是淡的,回想却有滋味.我倒笑的动不得了。
林黛玉说明了一个画画的原理,“慢慢的画。”宝钗也是一位很有悟性的人,深明白林黛玉话的含义,她认为“又要照着这个慢慢地画,这落后一句最妙。”我也感受到了这个慢慢的画的妙意。
林黛玉说出了一个不只是画画要慢慢地画的道理,而是做所有事情,都需要慢慢做的慢功夫。
读书写作或做所有事情,都是慢慢地做成功的,并不是快速做成功的。
慢慢地做了,心才能静下来,没有想到要做得多么快,反而在静静做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达到了想要达到的境地之中。
我在读书方面,总想尽快地多读一些书,越想快一点读书,反而读得很慢,常常不能真正静下来读,不能很好地理解书中的意味。
我试着用林黛玉慢慢地画来读书,没有一点急切之心,像看电影利用慢镜头的原理一样,反而能把书中的句子细品体味,比快速阅读收获的地方更多。
周汝昌红学专家讲这个化字的时候,也说到了做学问,要有一个化的过程,比如说文化,不是说短时间就能形成文化的。没有化的过程,不论那一方面的事情都做不好的。
学习书法,学习音乐,学习任何一门技艺,只要慢慢地去学去练习,才能深达到一种境界之中。
我以上读红楼梦时,到过四十二章,却把林黛玉说过这句慢慢的画,可能是当时读得不细,呼略过去了,可是这一次读时,这句话跳到我的眼中来,细细地体会一翻,我深知了这句话的妙趣。
我再不为我的人生梦想能否实现,而是只要我去开始向梦想的地方慢慢地开始起程。
比如读一本厚厚的小说,不要怕读不完,而只要慢慢地去读,慢慢地去读,不要有任何功利之心,让自己真正静下来,去和书中的人物感应。
学习写文章时,让心真正宁静下来去写,不怕发表不了,不受任何束缚,真正达到一种自由的境界去抒写内心。
村黛玉慢慢地画,实际上内含着一种静的智慧,人只有静下心时,才能体会到一种真正的人生智慧,静中得慧,慧中得灵气。
人心造境,假如前方有一个美景,那么,先把心静下来吧,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前行,也许不知不觉地就到到了那个地方。
宝钗谈读书
红楼梦四十二回,有一段林黛玉和宝钗交流读书的事,林黛玉是一位懂读书的人,她本人极有诗情,可是这一章中,宝钗在谈到读书的体会,还要比林黛玉高。
宝钗认为男人读书主要是为了明理,“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的好,何况你我。”
宝钗对林黛玉说:“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踏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要宝钗看来,“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为了振兴中华而读书,为了为更多的人服务去读书,并不是为了个人那点私利去读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脍灸人口的名句,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它的意思是: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才对.。
这有把书把书糟踏的一类人,我想我也算其中一份子,想自己读过很多好的作品,可是很多时候,对世界的认识,把个人得失想得很多,对一些事情总放不下来,这不是把书读糟踏了吗。
读书就是为明理,明了书中的理没有,明了,照它去做没有,这都是要反拷问灵魂的。
宝钗还强调了,看书看正经书,看正经的书真能够移情,这就是说读一本好书,能影响人的性情的,能把自己一些不好的认识通过读书能所提高的,归回于人生对真善美的追求之中。
读宝钗谈读书这一段时,书中记林黛玉听了“暗服。”我也是暗服宝钗。
我想一位真正热爱读书的人,一定要从书中明些正确之理,对人生有一定的启发,对自己的人生态度有一定的心变,调动起内心的正能量,通过读书,让自己有一点点进步,一定要对得起所读的书,不要糟踏
了书。感到自己离真正的中国读书人距离很远,那就对自己说,不灰心,继续真正去读书,读书明理,寻找到人生的真理,寻找一定能寻找到的,对此,我是很有信心的!
经过
读红楼梦,就是写刘姥姥二时荣国府,府里经的确待她很好,什么好看的好吃的好听的,都让她亲自经历了一翻。
第四十二章,开始有这样一段:且说刘姥姥带着板儿,先来见凤姐儿,说:“明日一早定要家去了.虽住了两三天,日子却不多,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见过的,都经验了.难得老太太和姑奶奶并那些小姐们,连各房里的姑娘们,都这样怜贫惜老照看我.我这一回去后没别的报答,惟有请些高香天天给你们念佛,保佑你们长命百岁的,就算我的心了。”
我最喜欢刘姥姥说的一段话,核心的词就是经验了,她得出了老太太和姑奶奶并那些小姐们,连各房里的姑娘们,都怜贫惜老师照看她。
这给我一种思考,就是人的感觉感情从哪里产生来的,从经历中产生的。这个给爱好写作的人提供了一种获得写作素材的范例,为什么有时候会有写不下去的时候,那就是从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思考,从一些经历的小事中体会,真是写不完的。
今天下午,我坐在床上读红楼梦小说。
爱人上街回来后,和女儿包饺子。听到了爱人剁饺子馅的声音,还闻到了在馅子里放佐料的香味。虽然不想浪费时间,想多利用时间读书,因为好久没有吃饺子了,心中隐约地发出一种信息,能吃上爱人包的饺了。
当我还觉醉在读书中时,听到爱人喊我:“下来吃饺子。”我速地下应床,到了客厅。
爱人在小桌上早为好舀好了饺子,还有她自己和女儿的。
爱人给我说:“每人吃十个,晚饭不要吃得太饱。”
我端起爱人给我舀的饺子吃起来,咬了一口,一种饺子的香味,就把我给折服了。
我情不自禁地说:“这么好吃的饺子啊!”
十个饺子,很快就吃完了。
爱人和女儿都适可而止。可我还感到有些不满足的感觉。
爱人笑眯眯地问我:“还想吃吗?”
“想!”
“想吃了,再下十个。”
爱人让我去厨房重新把电锅插好电,锅里倒上合适的水。水开了之后,我下了十个饺子。
煮熟之后,我舀到碗里。这十个饺子吃完之后,感到了一种吃饺子的感觉有所满足。
爱人问我:“这一次怎么样了?”
我笑着说:“要叫我放着肚子吃,还能吃四个十个饺子都没有问题。”
虽然这样说,还是克制住自己了,原因是晚饭不能吃得饱。
想好多次路过东岳路一家饺子馆,馆内吃的人很多,我站在窗外问一位女服务员:“饺子怎么买?”
“二十五元一斤。”
我一听吓了一跳,就收回了这吃饺子的心。
今天晚上,吃到了爱人的亲手做的饺子,我没有付出一点劳动,全是爱人付出劳动包的,我是在享受爱人的劳动成果。
我吃到了爱人为我包的饺子,也感受到了爱人对我的那份关心,以后,要常常想到爱人对我的关心的小事,也许这样时,感受到了自己是一位世界最幸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