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李志确诊了回来,就开始在程小梅和老李的监督下开始吃药了。也终于不再像之前那么阴郁,那么暴怒。每天总是笑眯眯又胆怯怯的走来走去。明年十九岁的年轻人,却像一个心智不成熟的孩子。
这个样子已经很好了。
程小梅刚开始很开心,老李也很高兴。总觉得还是有好的希望。
老李依旧在接外包集装箱工厂的单子,不是每天都有,但是生活渐渐归于平静,一家人的温饱还是可以解决。
李恋过完这个暑假,也就去了一所名不见经传的高中读书,之所以选择这群学校,一方面是因为校长几次三番去家里招生,言辞恳切让老李颇为受用,老李单方面答应了选择那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李恋十分满意校方答应的条件,三年学费全免,而且每个月补贴200块钱的生活费。
这对于李恋来说,无疑诱惑力是巨大的。人一旦行至绝路,总是会奋力抓住救命的稻草。却不知道一旦拿了人家的好处,却达不到别人预期的结果,刚开始有多荣誉,最后就会有多屈辱。
只是那时候李恋不懂,满心欢喜,心怀希望。
去了新学校,刚开始的时候她全身心投入,全力以赴,成绩也算可以,能排进年级前十。
等到第二年,重新分班之后,对于新老师有诸多的不适,再加上本身物理和数学底子薄弱,之所以能够考上一中也不过是在考前突击填鸭式恶补。
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才能打好基础,而李恋这样的未免根基太浅,所以在长久的耐力赛中很快就会力不从心。
她所在的班级全部都是跟她一样上了重点高中线的学生,她刚开始并不觉得自己比她们差多少,等到高二,差距就显露出来了。尤其是数学物理和英语,她竭尽全力也只能望别人项背。唯一值得骄傲的是她的语文依旧独领风骚,持续了高中三年全校乃至全县第一的神话。
然而这样的成绩是不够的。每一个一中线上学生被这些私立学校挖来,都是肩负起了上二本线以上的使命。那个时候的二本以上升学率决定着一所学校实力的评定,更加关系到来年招生的生源。
这个世间从来没有平白无故的施舍,每一次索取都需要等价的筹码来交换。当两者的关系变成一种交易,就再也没有平等可言。更加没有人情,更加没有人性。
只是这些道理她懂得太晚,那时候还心心念念那些给她希望的好人。她不愿辜负这些好人,总是竭尽全力去想要获得更好的成绩。可是即便她无比坚持,无比勤奋,依旧距离别人预设的目标太远。
高二那年,李志的病情又一次反复。原因是程小梅和老李无时无刻不在刻意提醒他的没用,无时无刻不在用语言和行为让他知道他是多么的累赘。李志是何等倔强的个性,他骨子里的反叛,骨子里不服输的倔强,让他无比渴望证明自己。
可是吃了一年多的药,他的大脑已经迟钝了太多,而且他对药物产生了严重的依赖,一旦停止病情变回以翻山倒海之势卷土重来。
他刚开始也会努力和他们一起去做集装箱,可是他总是显得笨拙。他也想做好,可是笨拙的他总会换来程小梅的恶语相向,程小梅这些年早就习惯了挖苦,终其一生不懂如何鼓励一个人。
老李也是如此。
李志是绝望的。他的生活局限于李家的几间房一个院子,还有方圆一百米之内的方寸之地。
身边的人没有教会他从哪里找到快乐,总是在有意无意的逼他在自己的世界里迷失越远。
他早已接受了他不能读书的事实,也早已接受了李恋读高中的事实,一年多的药物治疗,他早已经接受了他与常人不同需要吃药治疗的事实。
他其实不需要被时刻提醒他有多么的糟糕,更加不需要被时刻提醒他有多么的多余。他只需要有个人可以教会他到底应该怎么去面对未来每一天的生活。他只需要一个人教会他怎么从一地鸡毛的苦难日子里找到快乐。
因为一个人,如果连生活里的一丝快乐都感受不到,那活着对于他来说毫无意义。
只是那个时候没有人懂得这些。
他们都太忙碌,忙碌着过好自己的日子。却没有一个人,回过头看看他,会不会跟得上来。
或许是大家都急于让他成为一个正常人,所以那些曾经纸上谈兵所说的耐心与尊重,没有一个人记得住。包括李艳,也包括李恋和李华,当然,程小梅和老李更加难辞其咎。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程小梅和老李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李恋和李华怎么对待患病的兄弟,也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她们的子女怎么去与他人相处,与社会相容。
无一例外,这样的言传身教在社会实践中输的彻彻底底,实践检验出来这样的教育足以毁灭一个人的一生。
李志,毫无疑问,在这样的环境下,再一次与程小梅和老李发生了巨大的冲突。这一次直接让李志倔强的与他们对抗,而他的方式就是拒绝承认自己是个病人,拒绝吃药。
他觉得真正有病的是她们,需要吃药的也是她们。
他的精神再一次躁动,很多情绪一下子冲了出来。他的大脑来不及消耗这些突如其来的情绪,他一会儿说程小梅和老李是沾着人血吃馒头的人,一会儿说他才是真正的勇士,总有一日会用鲜血祭奠那些跟他一样被无知和愚昧陷害致死的英魂。
李恋每次放月假回去,看到的都是这样的情形,而程小梅更加怨愤,她的眼神都是阴郁的。她更加敏感,总觉得这个世界上谁都想伤害她,任何一句无心之词她都可以解读出来别样的意味,然后以此为由与人发生激烈的争吵。
而李恋也未能幸免,她每一次的回家都是见证一场一场大战,或者她就是风暴的中心,所有人都把无处宣泄的愤怒发泄在她的身上。
这样的状态下,她即便竭尽全力,终究还是掉在了三十名开外。她内心无处排解的郁闷让她惶惶不可终日,在课堂上也不能摒除杂念全心投入。整天浑浑噩噩,如同一具行尸走肉,日日徘徊在似梦似醒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