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十年功臣如何再造“升”机
在每年的跳槽高峰中,很多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连那些十来年雷打不动的老功臣,也在寻找着更好的发展前景。他们为公司服务了8年、10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从一个小兵干到一个部门经理,可是发现已经到了天花板,于是向外再寻“升”机。
Bruce是一家德国机械制造公司的客服部经理。他的经历在职场人士中可以说是非常一般的简单。大学毕业之后他到了德国留学,在德国拿到博士学位之后,为了回国起点高一点,便在德国先找了一份机械师的工作。后来,这个公司因为要在中国拓展市场,他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中国办事处的一个核心技术工程师。
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扩大,两年后他们在上海注册了分公司,Bruce是分公司里面当之无愧的功臣。公司成立后,他就从一名工程师做上了客服部主管,3年以后,德国总公司已经非常信任他,便把他升为客服部经理。这5年间也有猎头找过他,可是从一个小小的办事处到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公司,里面投入了Bruce大量的心血,这让Bruce从来没有产生过跳槽的想法。
可是公司进入平稳发展期,人员调动的机会很少,经理做了三四年,依然在原地踏步,没有了任何的新鲜感和挑战性。一方面是升职的渺茫,另一方面是猎头的高薪高职诱惑,下一步应该怎么走?
分析发现:Bruce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既然原公司遇到升职瓶颈,则应该考虑向外发展。关键是下一步应该怎么走?
Bruce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职业优势。从工作资历来看,他其实已经站在一个较高的职业平台上。他的业务能力较突出,有领导一个部门的能力,且在跨国企业里近十年的工作经历也将成为他职业转换的砝码。从性格看,他务实、外向、善思考、善沟通,是一个做领导的料。
在原来的行业上Bruce已有较长时间的资历,且在外资企业多年的操练也是一笔财富,这对他的职业提升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如果跳槽也应该选取跟自己目前所从事行业有关联的行业转型,职业定位可以是同等规模公司的部门总监,或者如果能找到一个很有发展前景而规模也不错的公司,那么也可以从部门经理做起,再寻求内部发展。
就行业发展和机会成本而言,目前Bruce的所处行业依然是首选领域,可以把求职目标定在能为以后积累更多的资历、项目经验和职业背景的知名外企上,为整体提升个人职业发展竞争能力打好基础。对职位的考虑,要结合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在职位、薪水、成就感、幸福感之间进行平衡。对薪水福利的考虑,要更多的关注能对自己未来职业目标实现的帮助和有利因素上,其策略就是以时间、经历的积累去放大下一步的个人职业发展空间。
因为Bruce的工作很稳定,相对地就缺乏求职和跳槽的经验,包括简历的制作如何突出自己的领导能力,如何使自己的经验更有说服力。作为一个部门经理跳槽,面试的时候有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做答。
再有,Bruce应该首先心态上做到平和,学会释放压力,同时兼顾工作与个人生活的平衡。同时加强内在修养,包括面试时的着装,谈吐等。也可多参考一些与管理有关的书籍,了解职业经理人的职能,为自己向职业经理人的过渡作准备。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公司里那些几十年如一日为公司服务的老功臣并不少见,有的人凭着资历步步上升,也有的人原地踏步,成为一名资深员工。老功臣在公司里面资历老,比较受尊重,再加上对公司熟悉,所以工作起来还是比较舒服的。只是有一点成为他们的心病:缺乏发展空间。这个情况应该怎么解决。
首先,要明白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比如在成就感、职位、薪水、幸福感,或者说在家庭、事业和健康之间,哪个对你来说最重要,明白了自己的价值观,就少了一些困惑和犹豫。
然后,分析一下没有发展空间的原因。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的确是因为公司的发展空间有限,在你上面的人也很难挪位,这时候你只能向外发展。在求职的时候他们显示的忠诚度会受到另外公司的赏识。二是一些老黄牛,工作做得比谁都多,但是不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功绩,和上司的沟通也不够,没有和上司表明自己的发展愿望和决心,导致和机会一再错失。这种情况,要寻找“升”机就得在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上多下功夫。
二· 中层主管:如何冲破你的升职“天花板”
位居中层管理职位的白领们,在别人看来十分的光鲜和体面;但是内地里的职业发展中的几分欢乐几分愁,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在中层管理升职的漫漫征途上,屈指可数的“高位”必然会让很大一部分人可望而不可及。很多人部门经理做了近十年,依然在原地徘徊。年龄一年一年的增长,职位、薪水却不见增长,职业发展几乎停滞。这种情况让多少中层主管们焦虑不已?那么对于已经触顶的“升职”天花板,中层主管应该如何冲破?
Joe本科念的是电子工程,毕业后到广州一家中日合资的电路公司做车间的工程师。勤奋好学的Joe不到半年时间就将生产线上所有的工艺流程烂熟胸中,还不断组织工人进行新工艺的研发和生产线工作的改进,老板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承诺一年之后将其升为生产部门主管。可是志向远大的Joe不愿意被小公司缚住了手脚,毅然谢绝了老板的好意,只身来到上海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
几经波折,Joe找到了一家日资电子设备公司。职位仍然是车间工程师,但薪水涨了一半。以前在小公司的技术经验积累派上了大用场。Joe很快上手,技术处理游刃有余。同时,他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深得上司赏识,两年时间就把他从车间调出来任生产主管,之后的发展风调雨顺,4年后做到了生产部经理。此时的Joe真是春风得意,他想凭着自己的实力和努力,在他面前摆着的不是一条阳关大道吗?
聪明过人的Joe这次失算了。他不知道升职的“天花板”已经压在他这位年轻有为的中层主管头上。他所在的日资公司,高级主管不是日本人,就是曾经在日本工作过的“公司元老”。而像他这样半路“杀进”的为数不少,几乎都是在部门经理止步。论资历论经验,Joe好像都攀不到那个塔顶。三年又三年,Joe的职业生命象停滞了一样,没有任何进展。想过跳槽,但是别的公司给出的条件和已有的水平差不多。“难道我的职业发展到尽头了吗?”来看看专家给出的分析:
Joe的问题的症结所在:
除了公司制度的原因外,Joe本身的阅历和能力的确和高层主管还有一段距离。事实上,几种能力的欠缺往往成为中层主管向高层主管晋升的障碍。
1.战略远见。为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层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审批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所以公司选择那些具有创新精神、善于集思广益和具有战略眼光,并已被实践证明取得了较辉煌业绩的人士作为人选,而作为部门经理的Joe一向只是站在部门的高度来看问题,缺乏总体的和长远的战略眼光。
2.精通市场经济知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面临愈来愈激烈的竞争,只有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和企业内在规律相适应的生产机制和管理机制及与生产经营相配套的高质量的员工队伍,才能成为市场上的赢家。因此不管做哪个职位的高管,都必须有很好的市场意识。而一向负责生产、喜欢钻研工艺的Joe,市场是他的一根软肋。
3.成熟的公关能力。一位成熟自信的高管应把集体取得的成绩看得比个人的荣誉和地位更重要。身为高层的决策人员,对内要以团结为己任,乐于倾听不同意见,重视情感沟通,对外要以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为己任,协调沟通好社会各界关系,才能拓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为“产品出得去”铺平道路。而这或许是许多中层主管尚未意识到的处事方式。
对于Joe,他要做的是:
首先,充电学习。主要是学习管理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层次,获取管理类的职业资格认证书,广交朋友,拓展人脉。特别是结交一些有丰富高管经验的朋友,一方面从他们身上学习自己缺少的东西,另一方面锻炼自己的社交和公关能力。
其次,鉴于所在公司体制的限制,建议通过跳槽实现升职。但是跳槽不可盲目,虽然目前他的现状改变需要通过跳槽来解决问题,但是跳槽需要方向和时机。建议在未来的半年内,在电子行业或相关专业领域内去关注适合自己个性特点,能发挥自己综合优势的职业平台,包括寻找能为以后积累更多的资历、项目经验和职业背景的知名外企工作的跳槽机会,为整体提升个人职业发展竞争能力打好基础。
再次,可以尝试进行职业或职位转型,从现在的技术型开发和管理工作择机转入行业内高端的电子项目咨询类、顾问类或培训类工作,具体的职业目标定位在咨询师、培训师等方向。
中层主管常常遭遇升职“瓶颈”,这是很正常的。那么如何使自己打破瓶颈获得顺利发展?要让自己具有高管的潜质。中层主管所在的高度决定了他在管理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站在高管的高度上来考虑问题。但是聪明的中层主管会在平时注意培养、积累、学习相关的能力,未雨绸缪,并在工作当中以及与上司的交流中展现出来。
三· 而立之年的晋升,包袱很重,肩膀很痛
步入而立之年的人处于第二个职业上升期,此时需要职业生涯的二次定位。此时他们有的已经位居中层管理或者在向中层管理“进军”的过程中。今后十年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如何在已有经验、能力倾向、个人兴趣、成就感、发展前景几个因素中权衡,制定出最佳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成为他们下一步发展的关卡。
Mike和大多数理工科专业本科毕业的人一样,走了一条技术向“技术+管理”转型的路。化学专业本科毕业后,Mike到一家化工厂做技术员,负责产品研发和生产管理、人员培训,5年的时间从基层的技术员做到了技术部主管,熟悉了化工行业的生产运作和车间管理。利用这笔资本,Mike成功跳槽到一家制药公司做研发部经理,开始带领团队做项目管理,并且主持与研究机构合作的科研项目。两年后跳槽一家生物技术公司,顺利登陆“总监”职位,全面主持研发、生产部门的工作。由于公司规模不大,技术出身的Mike还肩负了一些人事和行政方面的工作。也是在这个时候,Mike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Mike的真正转型是从他的第四份工作开始的。做了三年总监之后,Mike觉得发展空间有限,就跳槽到一家行内著名的制药企业重操旧业,在生产部任经理。这个机会给了他发挥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平台,他开始醉心于效绩考核、员工培训、公司文化建设等事务,常常给人力资源部提意见,甚至越俎代庖。总经理发现了他这方面的才能与兴趣,有意将他往人力资源方向培养。虽说这是他的兴趣,可是年逾不惑的他已经过了可以四处尝试的年龄。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和稳健的发展道路,是他们这个年龄层次职场人士的基石。那么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是走一贯以来的管理加技术路线,还是转型到人力资源?积累人力资源的经验,是否会对更高的职位目标如职业经理人有帮助?
Mike的问题在于,对人力资源方面较有兴趣,而目前的生产部经理发展空间有限。要达到高层管理的目标,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切入。转向人力资源管理,不知道是否有发展空间。事实上,根据他以往工作经历要切入这一领域,的确较有难度。但是如果继续以往的技术工作,可能在专业知识上有所滞后,与业内较资深的技术人才相比竞争力不够明显。
就Mike目前的条件来讲,他具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教育背景,职业发展脉络清晰,也曾经有过很成功的事业,无论从学历还是从工作资历来看,他其实已经站在一个较高的职业平台上。性格上,他比较务实,责任心强,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兴趣也较广泛,不足在于更多着眼于问题的解决上,对外部环境的观察可能不够敏锐。
Mike的困惑在于是转型还是应该继续在原先的领域内发展。其实沿着原有的轨迹向上发展对他来说是个比较好的路线,因为他可以站在过去的起跑线走进更好的公司、更高的平台。当然与此同时他自己也应做一些相应的充电为接受更高的职位或更高的发展空间作准备。
其实,Mike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他对效绩考核、员工培训、企业文化建设、公司管理流程感兴趣,正好说明他有较高的管理能力,有纵览全局的气度,有担任高层管理的潜质。而他本身的教育背景和领导能力也不错,因此可以大胆地设立自己的职业目标,比如职业经理人甚至CEO。当下的问题在于找到一个合适的平台来让自己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