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已经强大到可以承担国际责任的德国,如何对面自己曾经的忏悔,将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第四节日本失去的不仅是二十年
日本从1955年至1991年经济得到了飞快的发展,GDP累积增长了52.9倍。这种年均成倍增长的“日本奇迹”,给日本的经济埋下了危机的祸根。可以这样说,“日本奇迹”是被房地产吹起来的。地价的大幅上涨严重制约了日本基础设施建设,限制了日本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为此,日本政府在1991年针对土地制度进行了两项重大改革:一是开征土地税,即土地持有者税,与此前的市町村固定资产税相比,名义增幅为100%,实际增幅为200%以上;二是推广50年定期租地权,期满后重新交易。这一制度于1992年实行后,日本地价开始下跌,长期聚集在财阀垄断与土地融资基础上的地价泡沫终于破裂。
地价泡沫的破灭,引来的是整个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导致其经济长时期萎靡,于是人们称20世纪90年代为“失去的10年”。这种萎靡不振的状态一直延续到现在,不少日本人将“失去的10年”翻倍为“20年”。
“泡沫”被刺破后,日本虽然还是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但其人均GDP如坐“过山车”一样,从1993年的第2位下滑到现在的第23位。这一严重后果并没有就此停止,日本2009年的国家债务总额达到882万亿日元。日本的产业竞争力也出现了问题,从过去世界家电产业的首座上跌落下来,结束了日本经济年代。’
在泡沫经济时期,日本人享受到了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奖金比工资还高,于是大家把花钱当成了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每天人们下班后便聚在一起喝酒、狂欢。好面子的男人,即使无处可去,也不愿意早回家,怕老婆笑自己交际太少,没有人缘,只能揣着钞票在饭馆里打磨时间。而女人比男人更疯狂,她们恨不得背着钱袋去购物,疯狂的采购,让日本大商场火爆得无一漏网。
仿佛一切都是梦,“泡沫”的破裂声把人们唤醒。现在,日本人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少,各大商场生意冷淡得一塌糊涂。在这种冷淡中,日本最有名的“三越”超级商场由于支撑不下去,不得不与“伊势丹”合并,“高岛屋”也惨淡得没有了人气,据说日本在2010年将有ll家百货店要关门。由于日本人把自己的钱包封锁得很死,造成日本内需严重不足,长期内需不足反过来又严重影响了日本经济的复苏。
日本除了经济复苏的问题外,还有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社会老龄化。在1965年,30岁到35岁的男性未婚率为14.3%,而2005年则猛增到47.1%;1965年25岁至29岁不结婚的女性比率为20.9%,到2005年猛增到59%,据估计2010年这一比率还会更高。由于日本人经常从事长时间的劳动,没有时间找结婚对象,特别是80后的“草食男”,既不想恋爱,也不想承担什么家庭责任。统计数据显示,20 lO年春季大学毕业生有五分之一找不到工作。
20lO年,日本65岁以上的人口占到总人口的23%,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从2010年开始,日本每年人口减少20万至6071‘人,按此预测,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上升到29%。老龄人口的增加,不但加重了社会保障的负担,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很多日本人对前景感到很悲观,认为失去的不只是20年,如果不发生大的改变,日本可能还会失去更多。
2010年4月27日,一位日本知名作家在《读卖新闻》头条位置发表了一篇名为《年轻人到中国找工作》的小说。在小说中,作者对2020年的日本进行了悲观的描写,说那时中国大学生的工资比日本高好多倍。虽然只是小说,而且是未来小说,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人对未来的失望情绪。在失望中,日本人同病相怜地看着一衣带水的中国,希望中国能遏制经济泡沫,不要重蹈日本的覆辙。日本之所以对中国的经济这么关心,是因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可以让日本在危急时有一根救命稻草。
日本人对政治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因为实现政治上的承诺是需要巨大代价的。2009年,日本首相鸠山在众议院选举时,承诺提高社会保障费用,虽然有承诺,但政府没有钱。为了实现这一承诺,日本发行的国债高达53.5万亿日元,国债超过了税收:2010年根据初步预算发行国债44.3万亿日元,2011年至少还要发行国债44.3万亿日元。虽然日本财务大臣菅直人说要尽力控制,但以后的结果将会如何,很难预料。由于经济的不景气,拖累得日本首相的宝座也变得冰冷,鸠山还没把椅子坐热,就换了新首相菅直人。如果日本经济继续不景气,日本政府不得不实行紧缩财政政策,否则国家债务很快会突破10007/‘亿日元大关,甚至有专家预言,2018年日本会破产。如此悲观的预言,让日本“失去的20年”大有奔向30年的趋势。其实,日本在国际政治上的损失时间要比30年长得多。
日本、德国都是“二战”的发动者,但战败后两国政府对战争的态度截然不同。德国国内绝大多数人认为德国在“二战”中犯了罪,并进行了深刻的反省;而日本政府并不承认日本的战争罪行。同为当年的轴心国,怎么做人的差别那么大呢?这也许是因文化的不同所造成的。
对于日本为什么死不认罪的问题,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在东方文化中,认罪和投降都是一种屈辱,声誉比生命还重要,所以有“宁死不屈”。比如,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后,它所发布的“日本投降书”,其真正的名称叫《日本帝国声明》;现在他们用“终战”两字来代替投降。
所以,如果从字面上来看,日本的“投降书”实际上是停战协议。作为战争首犯的日本天皇,之所以没有在国际法庭上被起诉,是因为天皇是日本民族的灵魂偶像,对天皇提出起诉,是对日本民族的侮辱。第二种说法是:日本人信奉神道教,相信天皇是神,而神是不会犯错误的。所以,日本以这逻辑来推论,日本没有罪。第三种说法就是,日本认为他们发动的“二战”是正义的。不管日本出于哪种原因拒不认罪,都会让它“荣誉反被‘荣誉’误”,让日本失去国际政治地位至少60年。
正是因为日本对“二战”中所获下的罪行拒不承认,即使他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都仅次于美国,但他却不可能获得相应的国际地位。日本似乎并没有意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还在执迷不悟地为自己争取国际政治地位。如为了获得国际政治地位,日本就像中国的台湾一样,大搞金钱外交。为了获得国际政治地位,日本承担了联合国19.5%的会费,比中、英、法、俄4国所交会费的总额还多,仅次于美国。2005年9月17日,日本外相町村在联合国演说中说:“希望能够对各成员国的地位和责任通过经费分担比例进行最大程度上的妥善考虑。”暗含之意是:应以会费交纳的多少来安排各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也即委婉地要求给予日本“入常”地位。为了获得国际政治地位,日本死抱美国的大腿,日本响应美国的号召,在第二次海湾结束后,承诺对伊拉克重建提供50亿美元的援助。2009年5月,日本、德国、巴西和印度结成四国集团,主张扩大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这一主张遭到了意大利、墨西哥、韩国和巴基斯坦等国的反对。为什么日本从2005年开始就提出“入常”,直到今天也没有实现?一个最重要原因是日本没有通过国际社会对他的“政审”。为什么日本没有通过“政审",其中有三个原因:
一是,日本至今仍未对“二战”的问题进行深刻反省,没有向因他入侵而受到伤害的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和民众道歉。二是,日本政府各位政要包括首相在内,每年都前往安放有“二战”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进行参拜,这极大地伤害了东亚各国人民的感情。三是,日本一再修改历史教科书,美化其侵略历史。
因此我们说,如果日本不正确地面对自己的过去,他的“政审”将永远不会被通过,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国家都有可能“入常”,单单日本绝对不允许“入常”。没有忏悔的日本,会永远失去以后的日子,不只是20年。
§§§第五节让德国伤心的欧洲
德国复兴后,与法国一道欲领导欧盟走向大欧洲。但是,当德国以其复兴后的新鲜生命活力准备大干一番之时,才发现他所面对的是一个老去的欧洲。纵观欧洲这些国家,都已经年过六旬,处于另一类的“老龄化”。见此情景,德国就像中国三国时期的刘备一样,带领一群拖家带口的老弱病残出征疆场,不禁仰天长叹。这些“老弱病残”,不但不能冲锋陷阵,反而是沉重的累赘;不但是累赘,而且还是欧盟内“穷则思变”的不稳定因素。本来欧盟是一个超国家主权的组织,但有一些成员国虽然加入了欧盟,但国家主权却丝毫都不愿意放弃。真的不愿意放弃吗?不是的。一些国家,只要美国递过一块肉,那就什么都不顾了。比如,美国提出向英国、捷克、波兰等国家提供经济援助,但附加条件是同意在他们的国家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既然有钱,那就先把主权放到一边,于是美国的愿望顺利地实现了。对此,法国总统希拉克早在匈牙利、波兰和捷克三国申请加入欧盟时,就警告东欧国家不要跟着美国走,不要玩火。可是希拉克的警告并没有起作用,很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十个中东欧国家的领导人发表“十国申明”,表示支持美国在伊拉克危机中的立场。
面对此情此景,德国一脸的无可奈何。不但如此,与自己并肩作战共图欧盟大业的法国也让德国感到伤心。德国与法国的矛盾也是主权的问题和美国问题。法国总统萨科齐曾表示,他本人是亲美派,因此上台后,开始修补2003年以后闹僵的法美关系。同时,萨科齐也不会放弃“独立自主”的原则,在一些实质性的问题上,如环保、文明的冲突等,法国并不在乎欧盟的意见,只坚持自己的看法和立场。就在德国为了欧洲一体而奔走时,由希拉克执政的法国,通过全民公决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
这位德国的战友,也是促进欧洲一体化发动机的法国,却成了欧洲进一步整合的主要障碍。为了不使欧洲一体化破产,萨科齐建议将现有条约草案“缩水”,制定一个只需各国议会批准的“袖珍宪法”。萨科齐的建议让-德国松了一口气,欧洲一体化免于破产了。2007年lO月,在德法等国的推动下,《欧盟宪法条约》以其“简约版”的《里斯本条约》得以通过,使得欧洲一体化得到进一步推进。
虽然渡过了难关,但东欧的“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况,还是让德国寝食难安。由于英国和东欧一些国家同意美国在其国内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这一下惹恼了俄罗斯。俄罗斯以退出《中导条约》和《欧洲常规武器条约》相威胁,同时扬言要把俄罗斯的核导弹指向欧洲。一时间,欧洲成为美俄对抗中的火药桶。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曾指出,“反导计划”可能在欧洲大陆造成分裂。苏联解体后,美国实行对俄罗斯公开打压的政策,欧洲则希望与俄罗斯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求得一个稳定的欧洲。现在看来,如何面对俄罗斯,如何调整对俄关系,面对俄美尖锐对立的关系,欧盟应采取何种立场,已经成为欧洲必须面临的大问题。面对这些重大问题,英国和东欧那些国家,正闭着眼大嚼美国送到嘴里的“肉”,根本不管欧洲的死活。
1999年,欧洲人盼望已久的欧元机制开始启动,到了2002年欧元正式替代了欧元区内原有的国别货币。跨主权货币从此由设想变成了现实,欧元很快成为除了美元之外最重要的国际货币。其实早在1944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上,就提出了创设跨主权货币的设想。但是,当时“二战”还没有完全结束,虚弱的欧洲还要依靠美国这个实力强大的国家来保护,在美国强势压制下,这个建议不可能被采纳。
欧元诞生了没几年,就被希腊债务危机搞得焦头烂额。此后又出现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和意大利的债务预警,这五个国家总债务超过38000亿欧元,其中希腊2360亿欧元、爱尔兰8670亿欧元、西班牙11000亿欧元、葡萄牙2860亿欧元、意大利14000亿欧元。由于这些欧元区国家的债务危机,动摇了欧元区整体的稳定性,影响了它在全球货币体系当中的地位。欧元危机随着五国的债务危机爆发了。2010年5月,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欧盟财长会议,经过10多个小时的谈判,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达成一项总额7500亿欧元的救助协议,以帮助可能陷入债务危机的欧元区成员国,防止希腊债务危机蔓延,捍卫欧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