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异的现代科学取得了无数让人们感到惊异的突破,但是迄今为止,人类大脑精密复杂的运作机制仍然是一个让科学家无法完全解开的谜团。有不少科学家们都无法解释的东西,催眠师们却能够通过催眠的神奇方式来解决。学术界到现在大都没能够对催眠的性质和作用给出一个明确的界定和答案,也有很多的科学家在怀疑催眠的真实性。但是,现代医学证明,有很多难以治愈的顽疾确实能通过催眠得到改善甚至痊愈,并且催眠在缓解疼痛方面也十分有效。
很多人都认为催眠就像是玄学、占星术一样,是虚无缥缈的,但是当人们在仔细研究之后却发现,其实催眠术有着十分严谨和完整的理论,它古老却又年轻,并且充满了神奇和迷幻的色彩。
1.催眠术为什么让人感觉不可思议
催眠的准确定义是什么?如果有人这样去问催眠师的话,那么100个催眠师就会给出100个答案。其实,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就催眠的定义给出一个正确统一的答案。现在很多关于催眠的定义,其实大都是在讲述催眠是怎样进行的,而不是具体解释催眠是什么。
单纯从字面上来看,“催眠”的意思就是在说,催促人们尽快入眠,就像人们在婴儿时期躺在母亲臂弯里的轻轻摇晃,就像失眠的人们在辗转反侧的夜晚回响在耳边的轻柔的歌声。如果这样来看的话,催眠与睡眠好像是相似的,那么这两者真的是一回事儿吗?
其实,催眠并不等于睡眠,人们被催眠的状态与睡眠状态十分相像,但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催眠状态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不论是从生理感官,还是人们的精神层面去看,催眠和睡眠都有着很多大的区别。事实上,“催眠”这个词语在最开始被创造出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类比性的概念,这其中还有一些渊源,大概能追溯到1842年。当时,一位名叫詹姆斯·布雷德的英国外科医生,他在一次事件中偶然发现了一种可以不需要借助任何麻药就能够使病人麻醉的方式,后来詹姆斯·布雷德在经过了无数次的研究和探索之后,提出了“催眠理论”。在最开始的时候,詹姆斯认为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的状态,于是他就将这一状态称为“催眠”。
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巴普洛夫对于睡眠和催眠的区别是这样解释的:“当人们处在睡眠状态的时候,整个大脑皮层都会处于一种被抑制的状态;当人们处在催眠状态的时候,大脑皮层只有一部分受到抑制,所以,催眠更多像是把人们分散的经历和思想聚集起来,这时候,人们并不是处于昏迷或者是睡眠的状态,而是更像在聚精会神地做某件事情。”
人们可以通过很多办法进入到催眠的状态中,在催眠的状态下,被催眠者能够让外界的建议和信息瞬时或者持久地进入到深层大脑之中。但是催眠术不能改变人的思想,只可以让人们维持一个长久且持续的改变状态。其实,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就能够体会到催眠的效果,只不过这样的效果过于细微,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而已。
人们在乘坐拥挤的公交车的过程中,时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当公交车在路上飞驰而过的某个瞬间,人们于无意中看到了某一熟悉的画面,突然间就会回想起曾经的某年某月,自己和某一个人在相同的地方度过了一段快乐且难忘的时光,此刻,当时的场景会在脑海中一一浮现,车厢中嘈杂的声音消失了,车窗外的风景也开始逐渐变得模糊,周围的一切都淡出了自己的意识,而那个似曾相识的场景唤起的回忆画面在此刻显得异常清晰,人们就这样沉浸在自我的回忆之中,直到听到公交车到站后的报站声才蓦然惊醒。其实这种经历,就是一个催眠的过程。
在治疗学中所使用的催眠只是单纯地为了帮助催眠师达到治疗的目的,巴普洛夫教授认为,催眠是介于睡眠和清醒之间的一种状态,被催眠者的大脑只有部分被抑制,在这样的状态之下,他们与周围的环境相隔绝,只能够与催眠师建立某种“单线”联系,也正因如此,催眠师在对被催眠者实施催眠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暗示力量才会显得尤为强大。如果催眠师借机向被催眠者暗示很多积极向上的想法,那么这些想法会被被催眠者的大脑高效率地吸收,进而植入大脑的深层,从而给人们带来强大且深远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用于临床的催眠术,被催眠者通常会将催眠师们发出的建议或指令长久地保留在其大脑之中。
心理学家和医学专家们通过几十年的临床试验得出了结论,由于人体本身有一定的自动修复能力,所以对于一些身心问题可以自动修复。但是,催眠术可以主动控制人们的意识范围,从而唤醒隐藏在人体深处的无限的潜能,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人体的自愈速度。
催眠术最早被发现有治疗作用是在18世纪末期,当时它被称为“麦斯麦术”,这是以它的发现者弗朗兹·安东·麦斯麦尔的名字命名的。
弗朗兹·安东·麦斯麦尔是维也纳的一名医生,他在最初的时候沉迷于占星术的研究,并且小有成就,随后,麦斯麦尔又把注意力转向了神学、法律、哲学和医学等方面,都相应地取得了一些成就,后来,他在维也纳开了一家诊所,做起了医生。
当时,在维也纳有一位非常出名的神父,据说他可以借助神的力量来给教徒们治病,麦斯麦尔曾经亲眼目睹了神父给信徒治病的全过程:神父穿着黑袍站在教堂正中的位置,口中念念有词地走到患者的身边,之后他用十字架轻轻触碰患者的额头,轻声念道:“现在你即将死去,你的呼吸会减弱,你的心跳会减慢,但是等我给你去除掉附在你身上的魔鬼之后,你将会复活,会重新变得健康。”随后,患者随着神父的话语慢慢地躺在地上,身体僵直,仿佛真的死去了一样。之后,神父就开始“作法”,对患者说:“现在,你身上的病魔已经离开了,你醒来后,就会恢复健康。”神父话音刚落,患者就醒来了,神奇的是他身上的病痛竟然也好了。
麦斯麦尔看过之后觉得很不可思议,神奇的幻术从此引起了他的兴趣,于是他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麦斯麦尔结合之前他所学的占星术和宇宙磁流说的知识,对生命进行了全新的解释。他认为人的身体像是一个磁场,其中分布着很多看不见的磁流,这些磁流的分布并不是均匀的,当磁流的分布过于失衡的时候,人的身体就会生病,这个时候只有让身体的磁流重新恢复平衡,才能够使病情好转。
麦斯麦尔称这一理论为“磁流术”,并且开始使用磁流术给病人进行医治,他的方法在现在看来过于冗杂和烦琐:他在一个很大的木桶中装满铁砂、玻璃粉和水,之后在木桶的中央树立一根铁柱,并且有很多的铁丝缠绕在上面,铁丝的一头和患者的头部进行接触,在治疗的时候,他拿着铁质短棒和病人进行接触,他认为这样能够起到疏通磁流的作用,之后他的口中不断地念着什么,患者随后进入昏睡的状态。如此重复多次之后,麦斯麦尔才会将患者唤醒,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很多人的疾病真的就痊愈了。
麦斯麦尔的“磁流术”后来就被认为是最早的催眠术,但是麦斯麦尔没能对“磁流术”进行科学的解释。
时至今日,尽管催眠术已经走过了两百多年的历史,也被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得到迅猛的发展,但很多人依然认为催眠术是一种玄学,他们在追问催眠的原理究竟是什么。
不少科学家也曾经研究过这一问题,他们利用一些先进的测试仪器对催眠者在被催眠的过程中身体所发生的某些变化进行研究和分析,但是最终科学家们也没能解开其中的奥秘。尽管科学家们为了解释其中的原理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学说,但是至今也没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定论。
2.催眠大师艾瑞克森的神奇魔力
米尔顿·艾瑞克森被誉为“世界第一催眠大师”,他是20世纪催眠界的领军人物,同时他在心理治疗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短期心理治疗的创始人。艾瑞克森被认为是举世闻名的天才催眠师,他不仅使催眠成为合法的,而且还使得催眠疗法成为心理学领域之中一门独立的科学。同时,艾瑞克森也是现代医学史上的催眠之父,他在发展新的催眠诱导方式与应用方面有着独到且非凡的见解。他将传统的催眠概念彻底颠覆,并且给催眠和心理学治疗注入了新的元素。
艾瑞克森在治疗实务方面的贡献是深远而持久的,他在催眠界和心理学界发明的很多技术,是任何一位执业医师都比不上的,而且,他的很多发明到目前为止还没能够被充分阐释清楚。所以,很多心理学家都认为,在催眠师艾瑞克森的身上有着一股神奇的魔力。
艾瑞克森可以用不同的面貌来面对每一个病人,他可以是咨询师、分析师、倡导者、激励者、心灵导师或者是严厉的父母等。他十分重视每一个人的独特性,他认为,每个人的需求和防卫模式都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原创的介入模式,而不是正统的、缺乏想象空间的教条式的治疗方法。
有一次,艾瑞克森三岁的儿子罗伯特正在楼上玩得不亦乐乎,一个不小心从家中的楼梯上摔了下来。他的嘴唇在滚落的过程中被撕破,上排一颗锋利的牙齿撞破了他的上颌,鲜血顿时就冒了出来,他吓得哇哇大哭。艾瑞克森和妻子在听到哭声之后急忙赶过去,只见小家伙躺在地上满嘴是血,不停地大声尖叫着,鲜血一个劲儿地从他的嘴里冒出来,地板上面也到处都是血迹,这样一个万分紧急的时刻,很显然要立刻采取一些紧急且有效的措施。但是,艾瑞克森阻止了想要上前把孩子抱起来的妻子,他自己也丝毫没有要去抱他的意思,他只是在罗伯特哭叫累了停顿下来喘息的时候,快速地说:“哦,这下摔得可真惨,罗伯特,这真是太严重了。”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同情和怜惜。奇怪的是,当他说完这些话之后,罗伯特竟然安静了下来,开始认真听他的父亲讲话。
“伤口是会一直疼的。我真希望它不再疼也不再流血了,或许,再过一两分钟之后它就会有所好转,不再流血了。”艾瑞克森看看罗伯特继续说,“孩子你看,地面上有好大的一摊血啊,它们又红又艳的,你叫妈妈也来看一下,如此艳红的血迹,我想你妈妈肯定也没有见过。”
后来,罗伯特果真叫来自己的母亲一起查看了地板上的血迹。母亲却将他抱起来,带到浴室去洗澡。洗完澡之后,艾瑞克森开始和罗伯特讨论嘴唇的缝合问题。
艾瑞克森和他的妻子仔细地给罗伯特做了一个全身的检查,之后艾瑞克森对罗伯特说:“一切都很好,这说明你的身体非常健朗,尽管你受伤了,但是你的伤口情况也很好。不过,我得遗憾地告诉你,你的嘴唇不得不缝很多针,多到可能你数都数不过来。你肯定不能像你的姐姐贝蒂·爱丽丝那样能够承受缝合十七针的痛苦,也不能像你的哥哥艾伦那样能够承受缝合十二针的痛苦。但是孩子,别泄气,你肯定能比你的其他兄弟姐妹承受得多。孩子,你可不可以在缝合伤口的时候完成一件任务?”
“是什么?”罗伯特眨着大眼睛问艾瑞克森。
“在我给你缝合伤口的时候,你自己在心里默默地数一下一共给你缝了多少针。等到我给你缝合完毕了之后,你要准确无误地把这个数字告诉我。”
艾瑞克森说完这些话就给罗伯特进行伤口的缝合,罗伯特不但没有哭闹,而且还表现得异常勇敢和坚强。让小罗伯特失望的是,他的伤口只缝合了七针。但是艾瑞克森告诉小罗伯特,给他缝合时使用的材料要比他的任何一个兄弟姐妹的都要好,而且,他缝合好之后的疤痕和字母“W”十分相似,这个字母恰好是他的父亲所读大学的首字母,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小罗伯特心中的遗憾。
这样,艾瑞克森的对罗伯特的催眠就结束了。
看到这里人们不禁会问,艾瑞克森究竟在哪个环节使用催眠了呢?
其实,从艾瑞克森对罗伯特说第一句话的时候就开始进行催眠了。艾瑞克森说:“在对儿童进行催眠时,一定要采取这种感同身受的方式,让孩子在心里面明白催眠师是发自内心地理解他的感受的,之后他会对你表示赞同,认为你是一个聪明人。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不会哭闹,这样催眠的第一步也就完成了。
“之后,我告诉他伤口会一直疼,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就说出了他的恐惧,同时也显现出了我的智慧,当我在告诉他我希望他的伤口可以不要再疼的时候,就又和他的想法相一致,如此一来,我不仅认可了他的愿望,也是在对他进行鼓励,之后我又暗示他,伤口也许很快就会好,这个暗示是完全符合他的需要和渴求的。当他能够完全接受我的意见之后,我就会将话题转向另一件重要的事情,不再过度强调对方已经被接受的暗示倾向,因为这种反复的暗示其实是没有必要的,之后要做的就是对罗伯特的伤势进行重新的定义。
“罗伯特知道自己受伤了,他也会希望自己的不幸能够是独特的,这种期望甚至比对自恋舒适的期望更多,这与没有人会希望自己患有轻微的头疼的想法是一样的,如果一定要承受头疼带来的痛苦的话,那么最好是一种只有自己才能忍受的剧烈的头疼。所以我会说罗伯特滴在地面上的鲜红的血液,他会认为这种让他付出了如此惨重代价的东西非常重要,我必须用一种公开、直接的方式去表示出对他的赞同,这样罗伯特会再一次认同我的智慧。
“在对罗伯特进行伤口缝合前的检查过程中,我们告诉他一切都很好,这会令他感到如释重负。在给他进行伤口缝合的时候,是最容易激起他负面反应的时候,但是我预先对他进行否定,告诉他很可能不能够和他的一位哥哥和姐姐那样承受那么多的缝合的针数,但是又安慰他能够比其他的兄弟姐妹们忍受的痛苦要多。这样一来,整个缝合伤口的情形就被转换为一种能够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分享的体验,甚至还有一种优越感油然而生,这样他就不会再对缝合手术感到恐惧或者是焦虑。如此一来,在整个缝合过程中就不需要再对他进行不会疼痛的暗示了。”
艾瑞克森在和罗伯特对话的整个过程中,他没有说过一句假话,也没有以罗伯特理解不了的方式反复强调和保证什么,当罗伯特把注意力转移到伤口的缝合上,并且开始对每一步的成功都感兴趣的时候,这也正是催眠最为明显的时刻。这次催眠之所以十分成功,是因为艾瑞克森在最开始的时候,就为自己和罗伯特构建了一个互相理解的平台,艾瑞克森在充分考虑了罗伯特在当时的情况下会对什么产生兴趣之后,就决定满足他的兴趣,同时还给他足够的赞同,以此来获得罗伯特发自内心的接纳和认同。
艾瑞克森称在这一过程中他对罗伯特使用了催眠,但是,很显然他口中的催眠和传统意义上的催眠有着很大的不同。艾瑞克森认为,催眠其实就是两人彼此相互反应的一种方式,所以艾瑞克森并不主张在催眠的时候对于同一指令重复地强调,艾瑞克森自己也坦言,他比较喜欢通过交谈或者某个突然的动作来促成催眠反应。
曾经有一次,美国大师级的治疗师和心理学家杰弗瑞·萨德博士和他的朋友保罗想要记录下艾瑞克森神奇的治疗过程,于是他们两个人就带着摄影器材去拜访艾瑞克森,并决定让保罗作为实验者来记录下艾瑞克森进行催眠诱导的全过程。
当他们安装好摄影器材后,就开始了催眠的诱导过程。保罗是一个完全没有被催眠经验的人,所以艾瑞克森给他进行催眠时的重点就是提高保罗接受催眠的敏感度。整个催眠过程十分顺利,但是等催眠结束之后,杰弗瑞·萨德博士发现他们在进行录影的时候忘记把麦克风接到录影机上面了,整卷录影带就像是一出无声幽默剧一样。杰弗瑞·萨德博士对此感到十分恼火,他责备保罗为什么没有仔细地检查好设备。他沮丧地认为,这卷录影带已经失去了它的价值,但是他不知道,艾瑞克森对这盘“毫无价值”的录影带深感兴趣。
第二天的时候,艾瑞克森把萨德博士和保罗请到他的办公室中,之后艾瑞克森对萨德博士说:“现在不如把那卷录影带放来看看。”之后他让保罗坐在专门为病人准备的椅子上,没有声音的录影带开始播放,艾瑞克森一直在密切关注着保罗。不一会儿,不可以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保罗看了一会播放的影像之后竟然自动就进入了催眠的状态!原来艾瑞克森把那卷没有声音的录影带当作催眠的诱导工具来使用了。
催眠诱导的技术通常是指让病人们回想之前被催眠时的经验,然后让他进入催眠的状态,所以当保罗看到自己之前被催眠的影像时,很快就自动进入到了新的催眠暗示之中,因此,对于保罗来说,这卷录影带有没有声音其实并不重要。保罗对于录影带中的影像是十分敏感的,他在看到之前自己被催眠的影像时,他的直觉是知道艾瑞克森的意图的,于是他自身就会自发地回应艾瑞克森的指令。
萨德博士看得出了神,等到他反应过来之后,连忙架好录影机,记录下这一催眠诱导的过程。这时仍然在催眠状态中的保罗用右手僵直地抵住身体的侧边,起身走到录影器材旁边,他用左手检查着麦克的连接有没有到位。此时,他完全没有意识到周围的环境和他右手僵直的情况。在检查完毕之后,保罗又机械地回到了座位上去。
艾瑞克森十分懂得如何利用情境,他仅仅通过操纵一盘无声的录影带就能够让保罗进入催眠的状态中,并且以“不直击要害”的方式,形成了一个能够让保罗有回应的指令,这一点是很多的催眠师或者心理学家都做不到的。
艾瑞克森经常会在病人们表现出明显抗拒的时候,让病人们感觉到他是支持他们的疾病和防卫的,有些时候他会让病人们做一些和他们的疾病并没有什么关联的事情。比如,他会给病人们提供普通的建议以及常识性的治疗方法,之后他会运用隐喻或者间接的诱导,却不是直接切入要点,所以他能够创造出很多的情境,让病人们在这种情境之中自发地发现隐藏在他们身上的改变潜能。不论是什么样的治疗,艾瑞克森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病人自发地敞开心扉,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事物。以至于在他治疗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治疗技术并没有经过事先的挑选,但是,每一项治疗技术都是与当前迫切的情境最为相符的。也正是因此,催眠术被艾瑞克森演绎得淋漓尽致,焕发出了更为神奇的魔力。
3.催眠究竟有哪些神奇的功用
在现代社会中,催眠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思议的作用,使得很多人在接触过催眠治疗之后都惊叹于催眠治疗的神奇。事实上,催眠术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与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多种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在一起,对于焦虑症、强迫症等心理障碍和疾病有着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在其他领域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1)催眠能够让人忘记失恋的痛苦
爱情无疑是这个世界上最为美丽和动人的情感之一,在很多处于热恋中的情侣们看来,爱情永远都是至上的,人们没有办法想象如果没有了爱情,他们应当怎么办。但是,即便是再浓烈的爱情也有变淡的一天,即便是再美好的感情也会有变丑的一天。很多人都遭遇过失恋,心理学家认为,失恋是人生中最为严重的挫折之一。很多人在失恋之后会感到痛彻心扉、生不如死,当他们深陷这样痛苦的情绪之中难以自拔的时候,其中很多人都会主动找到催眠师,向他们询问可以忘掉失恋痛苦的办法。
那么,催眠真的能够让人们从失恋的痛苦之中解脱出来吗?
催眠师给出的回答是这样的,通常在深度催眠的状态下,被催眠者可以通过催眠师们下达的指令而忘记某些记忆,这也就是所谓的失忆现象。但这种失忆现象并不是不可逆转的,失去的那部分记忆通常是被人们小心地存放在了潜意识的深处,而并非被清除掉了。它们只是暂时地被封存了起来,等到需要的时候还是可以再通过催眠师的指令唤醒的。
在催眠师看来,尽管失恋很痛苦,但那是人生必须要经历的事情,如果就这样被简单地处理掉,那么人们永远也不会从失恋的痛苦和悲伤中蜕变、成长,在失恋的痛苦中领悟到新的智慧,所以,只要被催眠者能够摆正心态,愿意和催眠师进行探索,那么这些让人们感到痛不欲生的经历同样会给人们带来正面的、积极的启发。
如果失恋的痛苦真的是超越了个体所能承受的极限,这个时候,催眠师可以适度地给予一些心理暗示,借以减轻他们的痛苦。比如,这个时候催眠师可以说:“你的潜意识是非常聪明的,它知道怎样对你才是最好和最有利的,等过一会儿我会从一数到十,如果说有些记忆是需要遗忘的,那么你的潜意识就会自动帮你把它们筛除掉。等到催眠结束,你再一次醒来的时候,就会感觉整个人都变得十分轻松和舒适,再也不会记得那些让你感到痛苦的记忆,留在你脑海当中的,就只有你需要记得的部分。”这样,被催眠者关于失恋的痛苦就会被封锁在潜意识的深处。等到一段时间过去,催眠师觉得时机成熟的时候,他会把那些封锁在个体潜意识中的记忆给重新释放出来,然后为他们作进一步的分析,帮助他们真正走出失恋的阴影。
通常情况下,人们失恋后的痛苦往往会因为个体的因素不同而有所不同。催眠师们会依照个体的受伤程度的轻重来进行适当的治疗,而催眠师在对个体进行催眠治疗的时候,他们会希望个体能够在催眠的过程中对自己、对生活有很深的感悟,毕竟经历是人生的一大财富,人们都是在不断的经历中成长的。在人们一生的经历中,不论是愉快的、成功的,还是失败的、痛苦的,这些经历总是能够让人从中感悟到一些什么,然后才会成长,才会加倍地珍惜以后的生活。
所以,人们在失恋之后去找催眠师寻求帮助的时候,最正确的处理方法就是,重新回到那段让自己痛不欲生的经历之中,然后重新认识之前发生的一切,并将自己所有的苦闷情绪统统发泄出来,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去面对今后的生活,而且即便是今后再次遭遇失恋的痛苦,也能够做到心平气和,不会再像之前那样痛不欲生、歇斯底里。
(2)催眠能够让人们记忆重现
记忆重现,通常是指人们在需要的时候,把先存在脑海中的已有的材料或者信息重新分析并且提取出来的过程。在很多时候,警察们经常运用催眠中的记忆重现来破案。
有一天,有一名女子拎着包穿过拥挤的人潮,匆匆走上商场的台阶,她是准备来商场买东西的,可就在她在台阶上专心走着的时候,突然听到了一声枪响,四周的人群顿时乱作一团,人们惊呼着四散奔跑。这名女子立刻被吓得动弹不得,当她从惊恐之中回过神来的时候,发现就在她面前不远的地方有一位老先生倒在血泊之中。
警察随后赶到了现场,但是杀人凶手早就已经逃之夭夭了,结果这名年轻的女子作为目击证人被带回警察局做证。面对警察的询问,这名女子无论如何都讲不清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她说,她只记得自己当时唯一想着的就是赶紧去商场里买东西,根本就没有注意四周的情况,突然之间,就听到了一声枪响,随后人群四下逃散,自己也不清楚究竟是谁开的枪,因为她自始至终都根本没有注意过。
警察在听完这名女子的叙述之后,感觉这起案件十分棘手。后来有人提议催眠师对这名女子进行催眠,或许能够对案件的进展有所帮助。由于该女子当时极度惊慌和恐惧,所以很难在其大脑中形成犯罪嫌疑人的影像,但在她的大脑深处肯定是有犯罪嫌疑人清晰的身影的,所以这需要对这名证人进行催眠,以便能够激活她的记忆。
后来,在得到了这名女子的同意之后,催眠师对她进行了催眠,催眠师对这名女子采取了暗示性的诱导,以便她能够回忆起案发时的情形。
“你从马路那边快步地走过来,是打算去商场里买东西吗?”
“是的。”女子脱口而出。
“那么,你是不是打算去商场里买衣服?”
“是的。”
“当你沿着商场的台阶向上走的时候,人是不是特别多,显得十分拥挤?”
“是的,人简直太多了。”女子回答道。
催眠师继续暗示:“那你的前面都有一些什么样的人?”
女子在听完催眠师的话之后,果然抬头向前,停顿了一会儿,说:“什么样的人都有,有老人、小孩儿、年轻的姑娘,但是他们之中,一个我认识的人都没有。”
“那你有没有看见一位穿黑色大衣的老先生?”
女子停顿了片刻,继而摇摇头说:“没有,我没看见。”
催眠师提示说:“你一定看见了他,你再仔细看看。”
女子听完催眠师的话之后,又仔细地向前观望起来,突然这名女子兴奋地说:“我看到了!他正匆忙地从商场里走出来,看上去十分慌张。”
“那么,后面有人跟踪他吗?”
女子听完催眠师的话,又伸长了脖子向前看去,过了一会儿,她回答道:“有一个戴帽子的男人在一直跟着他,但是他的帽檐压得非常低,根本就看不清楚他的长相。”
“那么这个男子大概有多大?”催眠师继续问。
“三十岁左右的样子。”
“那你能看到他的脸上有什么明显的特征吗?”
“嗯……他是一张国字脸,嘴角好像有一颗黑痣。”
催眠师点点头,又继续问:“之后呢,他有没有做什么事情?”
“他快步走到了那名穿黑衣服的老先生身边,”突然,年轻的女子失声尖叫起来,“就是他!他从口袋里面掏出了一把枪,随后就把那名老先生给打死了!”
“那这个男人在杀人之后又去了哪里呢?”
“他把帽檐压得更低,随后就逃进了商场之中。”
就这样,这名女子在被催眠的状态下,记忆重现了当时的凶杀现场,给警方提供了很多有力的证据,随后,警察根据这名女子提供的线索,将犯罪嫌疑人逮捕归案。
(3)催眠可以致使人们产生生理变化
很多人都知道,人们在被催眠之后,只要是催眠师们给出的暗示信号,被催眠者就会按照他的指令来做,丝毫没有偏差。有些时候,催眠还能够致使人们产生生理变化,其中“人工记印”实验是最为著名的一项实验。
在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之后,催眠师会拿出一块拇指大小的湿巾放在被催眠者的额头或者手背上,之后催眠师就会暗示被催眠者贴有湿巾的地方会有发热的感觉,被催眠者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贴湿巾的地方去感受它发出来的热量。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催眠师在揭下湿巾之后,就会发现被催眠者贴有湿巾的那块皮肤果然变红了。
此外,法国著名的催眠大师贝恩海姆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催眠实验,他将一杯白开水递给一名被催眠者,告诉他这是一杯加了很多白糖的糖水,并请他将这杯水喝下去。被催眠者接过水杯一口气喝了下去,喝完之后还咂咂嘴巴说:“这糖水真的很甜。”
在被催眠者喝下白开水之后,医生们对他进行了抽血化验,随后得出来的结论让人备感惊讶,医生们发现被催眠者血液中的含糖量大大增加了。这也就是说,催眠师的这一暗示不仅仅造成了被催眠者心理感受的变化,同时也造成了生理上的变化。
(4)催眠可以使人们重温童年时光
催眠难道真的能够让时光倒流,让人们重新回到童年时代?这个问题一直都在困扰着很多的人。其实,催眠并没有办法使时光倒退,但是它可以通过运用年龄倒退来实现这个不可能的幻想。年龄倒退就是指催眠师向被催眠者进行心理暗示,使他们的心智回到从前的某个时候。
艾瑞克森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实验中他暗示被催眠者:“现在,你的年龄正在慢慢降低,随着你年龄的减小,时光也会渐渐退回到从前,你会变得越来越年轻。好,现在全身放松,时光在慢慢向后倒退,你回到了你6岁的时候。”在艾瑞克森给出这样的暗示之后,被催眠者真的就会表现出一个6岁的孩子所拥有的特质。
后来,很多的催眠师在对被催眠者年龄倒退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后发现,在他们年龄倒退到某一阶段之后,工作人员会给他们做一些相关的智力测试,测试的结果表明,大部分人的智力与他们当前所在的年龄阶段的智力并不相符。尽管它低于实际智力,但是仍然具有成熟的趋势。
事实上,催眠术还有着很多神奇的地方,比如在开发人体潜能上,但出于对人体健康的考虑,催眠师并没有在这方面进行过多的尝试。那些诸如催眠术能够让人预测未来,能够让时空转移等以讹传讹的说法,使催眠术变得更加神秘。
4.梦想的东西消失后就会转向自己的内心去寻找
德国著名的化学家霍夫曼在1845年的时候发现了苯,这一发现引起了化学界的震惊,化学家们开始纷纷投入到研究苯的分子结构这一活动中来,但让他们感到无奈的是,不论他们用什么样的方法都破解不出苯的分子结构。很多科学家最后都认为,想要破解苯的分子结构是不可能的,于是他们纷纷放弃了这一研究,转而去攻克其他的化学难题,到最后只有一位名叫库凯里的化学家仍然在坚持着。
1865年的一天,又在实验室埋头钻研了一整天的库凯里,依然是无功而返。他感觉自己也快支撑不住了,甚至也开始想要放弃。这天晚上,他从实验室回到家里之后,就坐在火炉边回想着从最开始到现在为了研究苯的分子结构而付出的种种努力、经历的种种艰辛,想着想着,他就歪坐在火炉边打起了盹,紧接着他的意识就滑进了梦乡。就在这个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在梦中他看到一大堆的碳原子在他的眼前旋转,忽然他看到有一串长长的碳原子长链在一旁扭动,等到他仔细看清楚的时候,不禁大吃一惊,他看到碳原子链变成了一条蛇,它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在不停地旋转。
库凯里仿佛被闪电击中了一般,一下子从睡梦中惊醒过来,他似乎在瞬间意识到,或许苯的分子结构是之前从来没有人想到过的环状封闭结构,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也难怪之前那些持有开放式观点的化学家们怎么也研究不出来。库凯里想到这里又急急忙忙地回到实验室,在经过了整夜的研究和实验之后,确定了他的假设,苯的分子结构果然是封闭的环状结构。从此,库凯里声名大噪,这一革命性的发现也成为化学研究中一个新的里程碑。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库凯里之所以能够从蛇咬住自己的尾巴而领悟到苯的环状分子结构,是因为他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实现这一梦想,于是他转而向自己的内心深处去寻找答案,以期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就认为,在那一刻,库凯里接通了他的高层潜意识。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曾经把人们的心灵描绘成一座冰山,冰山只有一小部分是浮出水面的,那代表着人们的意识部分,而大部分深藏在水面之下的冰山则是人们的潜意识。弗洛伊德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举止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受到意识控制的,剩余的很大一部分则是由人们的潜意识主宰的,而且潜意识是在人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主动运作的。
在一个人的潜意识中,包含着很多个人的原始冲动、本能、出生后或者和本能有关的欲望,以及各种创伤事件。但这些东西都是不容于风俗、习惯、道德、法律的,所以会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极度不安和恐惧,于是人们便将它们压抑到意识之下,从而成为不被意识到的潜意识,但是不被人们意识到并不代表它们就不存在。
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的观点,奠定了整个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础,这其中就包括了释梦和催眠这两大主题。而且生物学家约瑟夫·布洛伊尔认为,通常情况下,人们会患有精神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潜意识当中压抑了十分痛苦的情绪和记忆。在催眠的状态下,催眠师的引导使患者们重新回忆这些往事,让一直暗暗压抑在心头的厌恶的情绪散发掉,这样,人们的精神疾病就会不治而愈了。
当一个人处于正常的清醒状态下的时候,人们是很难窥探到其潜意识的运作的,但是当一个人处在催眠状态的时候,人们就会非常清楚地了解到其潜意识的运作过程。但是,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被催眠呢?这一疑问使得梦就成为了人们观察人类潜意识活动的一个通道。
弗洛伊德曾经这样解释梦的实质,他认为梦就是一种愿望的达成,是人们清醒状态下精神活动的延续,是由高度错综复杂的智慧活动产生的。他曾经引用过很多的梦的例证,用来证明梦的意义在于愿望的满足。弗洛伊德曾经指出,愿望在梦中得到满足,这样可以维持人们精神上的平衡。
弗洛伊德曾经进行过很多次的自我实验,他在白天的时候故意吃很多很咸的食物,然后控制自己的饮水量,他要让自己在口渴的状态下入睡,他经常会在夜里梦到自己正在大口大口喝着甘甜的泉水。如果此时这个愿望得不到满足,那么他就会从梦中醒来,并且感觉自己真的是十分想要喝水;如果他梦到喝水缓解了他口渴的现象,那么他也就不会醒来,睡眠也就相应地得到了保证。
有一名女子十分喜欢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但是后来她的孩子患上了十分严重的疾病,因此她不得不中止了自己所有的社交活动,每天都要寸步不离地守在隔离病房中照顾自己的孩子。有一段时间,她经常梦到一大群人在欢娱,并且这个梦境困扰了她很久,于是,她找到弗洛伊德,希望能够从他那里找到答案。当弗洛伊德听完这名女子的叙述之后,他对这名女子解释道,这是她的潜意识在作怪,她在潜意识中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点好起来,因为这样就能够满足她继续参加社交活动的愿望了。
弗洛伊德认为人们的梦境不论是简单还是复杂,基本上都是秉承着达成愿望的初衷。而且,儿童的心理要比成人的心理单纯很多,所以他们的梦境也就相对较为简单。小孩子的梦就只是简单明了地要达成愿望,尽管他们的梦境要比成人的梦境枯燥和乏味,但是却蕴藏着梦的本质。所以,人们可以多研究一下孩子们的心理,以了解成人们的心理。因为孩子们的梦境简单易懂,他们很少会在自己的梦境当中有所掩饰,所以,分析他们的梦境几乎不需要任何的技术。
在1896年的夏天,弗洛伊德和他的妻子带着他们的女儿、儿子和邻家12岁的小男孩儿艾米尔一起去旅行。旅途中,弗洛伊德8岁的女儿对邻居家的男孩渐生好感,两个小孩子在一起玩得不亦乐乎。第二天吃早餐的时候,弗洛伊德的女儿对他们说:“爸爸,妈妈,昨天晚上我梦到艾米尔了,他成了我们的家人,和我一样叫你们爸爸、妈妈,我们俩睡在同一个房间里面,突然妈妈就进来了,然后在我们俩的枕头下面各塞了一块巧克力,什么也没有说就出去了。”
弗洛伊德在听完女儿的叙述之后就笑了起来,因为他知道女儿想要和邻居家的艾米尔成为好朋友的愿望在梦中得到了满足。
小孩子的梦是愿望的满足,成年人的梦其实也是同样的,只不过成人们梦境中的愿望是经过了包装的,它们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易懂。而成人的梦之所以会被包装,是因为人们的潜意识在作怪。因为人们在长大之后都会有很多有违常理的愿望,这些愿望是不符合实际的,因此它们一直被潜意识压抑着。人们在梦中会把这些愿望经过一番伪装,变成是被允许的,符合人们传统道德价值观的东西,之后就会堂而皇之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这些正是人们的潜意识在发挥着作用。
曾经有一位女士经常会在梦中梦到自己最为疼爱的小外甥去世了,小小的孩子静静地躺在棺材里,双手交叉平放着,棺材周围摆满了白色的蜡烛。奇怪的是,梦中的情景跟几年前她的另外一个外甥去世时的情景十分相像。
单单从这个梦境的表面上来分析,这个梦自然不会是这位女士的愿望没有满足所致,因为没有人会期盼着自己的外甥死去。在一开始的时候,弗洛伊德也感到十分困惑,但是当他一点一点抽丝剥茧之后,才发现这原来是一个经过了巧妙的“伪装”之后,出现的为满足自己愿望的梦境。
事情要倒回到很早很早之前,早到这位女士还没有结婚生子、成为家庭主妇时。那个时候她和一名男子处在热恋的阶段,由于家人的反对,两个人不得不分手。但是,即便是在分手之后,这位女士还是依然深爱着她的前男友。两个人自从分手之后就一直都没有再见过面,直到上一次她的一个外甥去世的时候,在她外甥的葬礼上,她看到了前来进行吊唁的前男友,这是他们分手之后的第一次会面。
弗洛伊德分析说,这名女子的梦境其实是在表达她潜意识里边的愿望:“如果我这个外甥也死了,那么我就又能够再见到我爱的人了。”
事实上,这才是这名女子在潜意识里面的真正的愿望,只不过这个愿望可能有悖于道德或者伦理,于是她一直把它压抑在潜意识里面,但是在睡着了之后,潜意识就会跑出来实现这个被压抑了的愿望,然而为了能够不受到自己意识的谴责,这个愿望会经过一番伪装,而经过伪装后的梦境就成了梦的显意。
由此可以看出,潜意识是无处不在的,它们时刻发挥着让人意想不到的作用和效果。在很多的精神病患者身上,人们都能够清楚地看到潜意识无比强大的力量。比如说,迄今为止人们无法解释的焦虑现象、与理性背道而驰的愿望,以及超越了正常情况的恐惧。
弗洛伊德通过实验证实,人们的潜意识总是会在人们的生活中不经意地冒出头,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出现被潜意识干扰的现象,但是,潜意识的干扰也并非完全都是负面的,而那些负面的作用只是在精神病患者的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罢了。
5.被催眠后你就会任由催眠师摆布吗
很多人理解的催眠就是被催眠者在催眠师的暗示之下,逐渐被引导进一个失去自我意识或所有的行为、动作、思维都被催眠师掌控的特殊的心理状态。人们也经常会从很多的娱乐节目中看到有些人在被催眠师催眠之后,对催眠师的指示言听计从,于是很多人对催眠怀有一种恐惧感,以至于不少人不愿意接受催眠。他们担心自己会像自己看到的那些被催眠者一样,在被催眠师催眠后,失去了自己原本应有的理智,在催眠师的控制之下将自己的隐私暴露出来,或者令自己当众出丑,做出违反自己意愿的事情来。
那么,人们在被催眠之后,真的就会对催眠师的指示言听计从并任其摆布吗?
在1939年的时候,著名的催眠学家罗伦德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响尾蛇实验。他在被催眠者催眠之后,下命令让这些被催眠者去触摸响尾蛇。其实,响尾蛇和被催眠者之间隔着一层玻璃,被催眠者不会有任何的安全问题,只是被催眠者不知道自己并不会真的触摸到响尾蛇。奇怪的是,在听到这个命令之后,被催眠的四个人都没有动,其中有一个人的表情显得十分挣扎和纠结。后来,他又暗示被催眠者,那些响尾蛇其实是橡胶材质的水管。这一次,被催眠的四个人当中竟然有三个人伸手去摸了,而在没有被催眠的对照组中,四十三个人中有四十一个人连蛇笼都不敢靠近。
此外,罗伦德曾经还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实验室中,他指着放在桌子上的一瓶硫酸对已经被催眠的人们说:“现在,桌子上有一瓶硫酸。”并且一边说一边当着已经进入催眠状态的受试者把一块锌扔进了硫酸中,随即装有硫酸的瓶子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不断有白气夹着刺鼻的气味从瓶子中冒出。接着,罗伦德又说道:“不论你们是不是知道硫酸是什么东西,我都要告诉你们,硫酸是一种腐蚀性很强的化学品,它能够烧伤人们的皮肤,弄瞎人们的眼睛,甚至毁掉人们的容貌,总之硫酸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化学品。我想,现在你们应该都了解了硫酸的危险性了,是吗?”
罗伦德说到这里停了下来,他看到受试者的表情都表现得十分紧张。之后他突然转过身,用手指着自己的助手,向那些陷入催眠状态的受试者们大声说道:“现在,我命令你们把硫酸泼到这个人的身上!立刻,马上!”其实,罗伦德的助手此时已经在四周围上了一层透明的玻璃,即便硫酸泼过去,助理也不会受到任何的伤害。而且,罗伦德给每个受试者准备的并不是硫酸,而是白水。只是已经进入催眠状态的受试者们,对这一切毫不知情。
罗伦德在说完这些话之后,就开始静静地观察每一个受试者的反应,有些受试者毫不犹豫地就把盛有硫酸的玻璃瓶给拿了起来,但是很多的受试者都变现得犹豫不决,显现出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就在这个时候,罗伦德大声地说:“现在我从1数到3,当我数到数字3的时候,你们就把硫酸泼出去,知道吗?好,1……2……3,泼出去!”在相同的暗示下,受试者们的表现却不尽相同,有些人在听到暗示之后就毫不犹豫地把硫酸泼向了罗伦德的助手,但是有些受试者在接收到这样的暗示之后,不慎失手将瓶子打翻,硫酸洒了一地,也有些人就像是受到了什么惊吓一样,显得十分激动。
通过罗伦德的两个实验可以看出,即便人们陷在催眠状态中,也不是完全任催眠师摆布的。
通常来说,如果人们进入了催眠状态,那么他们是不会去抗拒催眠师们的暗示的。但是,当催眠师们给被催眠者一些违反个人意愿、违背良知和不道德的暗示的时候,被催眠者往往就会出现一种很明显的抗拒心理或行为,比如,催眠师要求被催眠者拿着刀子去刺人,在通常情况下,被催眠者会明显地抗拒这个暗示,然后会从催眠状态中清醒过来。但是,如果催眠师使用伪装过的暗示,他暗示被立在催眠者面前的真人是一个“稻草人”的话,那么被催眠者就会毫不犹豫地举着刀子刺向“稻草人”。如果催眠师暗示被催眠者脱光衣服,一般情况下,被催眠者会抗拒醒来或者不予反应。但是,如果催眠师们暗示被催眠者现在正置身于闷热的沙漠之中,全身都是汗,被催眠者终于在经过长途跋涉之后看到了绿洲,还有清澈的湖水,终于可以好好地洗个澡了,这个时候,被催眠者就会在催眠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来。
很多的催眠学家都认为,当人们处于被催眠状态中的时候,他们是没有办法被迫违背自己的意愿、信仰和道德来说话或者是做事情的。
1934年的一天,有一名男子匆匆来到警察局向警方报案,称自己的妻子要杀死自己。但警方的精神科医生对这名女子进行询问和观察后发现,这名男子的妻子竟然是受到了别人所实施的催眠术的控制。
这名女子住在德国的海德堡,有一天她因为自己的胃病而乘火车去另外一个城市看医生。在火车上,邻座的一个男子主动和这位女士攀谈起来,这名男子向女士自我介绍说,他叫法兰兹·瓦特,是一名顺势疗法的治疗师。一路上,这名自称瓦特的治疗师一直在吹嘘自己的医术如何了得,但是这位女士一直感觉心神不宁的,她也不敢冒昧地把自己的胃病交给这个男人来诊治。
但是后来,瓦特主动邀请这位女士一起去喝咖啡,这名女士出于礼貌就应承了下来,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在途中,瓦特突然紧紧抓住了这位女士的手,她瞬间感觉自己四肢乏力、头晕目眩,意识开始逐渐变得模糊,不知不觉地就跟着瓦特下了火车。瓦特在将这名女子带到他位于海德堡的住处后,就用手轻轻地触摸这名女士的前额,接着她就陷入了更加恍惚的状态,之后她在恍惚中被瓦特强奸。后来这名女士就一直受到瓦特的控制,他操纵着这名女士的意识,让她去接客,然后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他,他甚至还要求这位女士把自己的全部存款——三千马克取出来,供他挥霍。
后来,这名女士的丈夫看出了妻子的不正常,几次三番阻止妻子前去找瓦特,但是根本就不管用。瓦特担心这名女士的丈夫得知事情的真相,于是命令女士去谋杀自己的丈夫,但是谋杀进行了几次都没有成功。终于她的丈夫在第六次死里逃生之后,向警察报了案。后来警方发现了这个名叫瓦特的男子,再后来,催眠师梅尔发现这名女士竟然一直是被瓦特的催眠术控制着。
这名女士后来在警方的审讯中说,自己也曾极力想要摆脱瓦特的控制,却没有办法。当她在精神恍惚的状态中的时候,感觉身体好像不受自己的控制了。当瓦特让她接客赚钱的时候,她十分不情愿,可是只要瓦特向她做出催眠命令的时候,她就会自动进入催眠状态,根本没有办法抗拒,只好任由瓦特摆布。
后来,梅尔医生对这位女士进行催眠,成功地获得了瓦特的相貌特征,随后根据这些线索将瓦特逮捕归案。
很多的催眠学家也都认为,催眠师如果下达了违反被催眠者道德和良心的指令,那么被催眠者一定会抗拒的。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自我保护机制,这个机制对人们来说十分重要。也正是因为这个机制的存在,被催眠者的意识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处于清醒状态的,他们都有足够的能力来保护自己不受不道德指令的控制。所以,即便人们处在催眠状态,被催眠者也不会做出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来,而且他们大多也是有能力拒绝的,当催眠师下达的指令让被催眠者难以接受的时候,他们是会随时睁开眼睛的。
人们的潜意识就像是一个忠诚的卫士一样,时刻都在保护着自己即便是人们处在催眠状态中,人们的潜意识也不会因为外界的引导和刺激做出超乎常理的举动。即使是在聚光灯下的舞台催眠师,也没有办法让处在深度催眠状态的人们做出违背自己意愿的举动。当那些被催眠者在舞台上模仿动物的叫声或者是走路的形态时,只能说明,被催眠者其实是在潜意识里接受了催眠师的这一暗示。而且,在通常情况下,被催眠者在完成催眠之后并不会有焦虑的现象出现,相反他们会感到十分轻松愉快。
但是,也有很多的催眠学家认为,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人们的潜意识固然会保护自身,但是如果催眠师们对他们的暗示进行重组再构的话,那么就可以让这个有违常理的暗示被人们的潜意识接受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可能会做出一些在清醒的状态下并不会做出的举动。而且,世界这么大,并不能保证每一个催眠师都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素养,所以,当人们在接受催眠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催眠师的道德品质和职业修养,尽量选择正规合格的治疗机构去接受诊治,以免使自己受到伤害。
6.催眠的过程中人们的心灵状态与阶段
在催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精神恍惚。当人们的精神开始恍惚的时候,说明人们的潜意识已经在这个时候摆脱了有意识心灵判断能力的束缚,其实也就是在开始催眠师的暗示。想要了解催眠过程中被催眠者的恍惚状态,就要先知道人们经历的不同的心灵状态。
首先是在催眠伊始的时候,此时人们的状态是清醒着的,催眠师们称这一状态为β状态。在这一状态下,人们的大脑是高速运转着的,能够进行正常的推理和逻辑分析。催眠师们曾经联合科学家使用脑电图仪对整个催眠过程进行监控,他们测量并记录了人们在被催眠的过程中不同状态下的大脑活动以及脑电波的活动速度。在β状态下,被催眠者的脑电波的活动速度为每秒14~30周。
接下来,人们就会进入到第二个心灵状态,催眠师们称这一状态为α状态。此时,人们的心灵仍然是处于警惕的状态,但是相对于β状态来说,已经放松了很多。在这种心灵状态之下,人们通常会更加具有创造性,同时也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和讯息,能够更加自如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很多催眠师都认为,这一状态,是人们开始从有意识心灵进入到无意识心灵的过渡阶段。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每天都会经历α状态,比如说,当人们沉迷在小说的情节中的时候、人们马上要睡着或者是刚刚睡醒的时候,此时的状态都和催眠过程中的α状态是完全相同的。在这一状态下,人们的脑电波活动的速度为每秒钟8~13周,催眠学家们认为,人们的恍惚状态就是从α状态开始的。
然后,随着α状态的加深,人们就会进入到第三个心灵状态,催眠师们称这一状态为θ状态。此时,处在这一状态的人们的心灵已经达到了高度的放松和平和,有时会伴有梦境的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进入到深度睡眠状态或者刚刚从深度睡眠状态中苏醒过来的时候,就会体验到θ状态。在这一状态下,人们的脑电波活动的速度为每秒钟4~8周。
最后一个状态被心理学家们称为δ状态。在日常生活中,这一状态往往会出现在人们深度睡眠的时候,此时人们的心灵已经完全失去了意识,只有大脑还在低速运转着。在这一状态下,人们的脑电波活动的速度为每秒钟4周以下。只是在目前,催眠术还无法达到这一状态。
其实,人们处在各个状态下的脑电波并不是严格地局限于某种特定的心灵状态之中。比如说,当人们处在α状态的时候,人们的大脑当中仍然会有β或者是θ的电波。催眠学家们在给人们的心灵状态进行划分的时候,其实是按照在这一状态下究竟是哪一种脑电波占主导来进行划分的,而人们在催眠过程中发生的催眠性恍惚都是人们处于α和θ两个状态中的表现。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人们的无意识心灵的暗示才不会受到有意识心灵判断能力的阻碍。只有当被催眠者的判断能力失去主导地位的时候,催眠师的暗示才能够在人们的无意识中占据主导地位。
通常,催眠学家们把催眠性恍惚划分为六个不同的阶段,其中每一个阶段都会在催眠师的诱导之下展现出不同的表现,好的催眠师往往十分懂得并且善于利用被催眠者们这些不同程度的恍惚状态。
第一阶段:被催眠者在这一阶段,伴随着瞌睡现象的出现,全身的肌肉开始放松,被催眠者开始觉得想要睡觉。但事实上,催眠并不等同于睡眠。因为在这个时候,有些被催眠者会开始感觉到自己的一些肌肉开始变得越来越沉,最后自己根本就没有办法移动它们,并且被催眠者会在催眠师的暗示下出现第一次肌肉僵直的现象。最为显著的表现就是,这个时候被催眠者会觉得眼皮变得十分沉重,于是他们的眼睛会慢慢紧闭,感觉自己好像没有力气再去睁开眼睛。
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往往会出现一些轻度的恍惚,被催眠者会在这一阶段出现某些肌肉组织僵硬的现象,比如,此时自己的胳膊变得无比沉重,没有办法再抬起来。但在有些时候,他们还会有沉重感或者漂浮感出现。随着催眠过程的推进,人们的恍惚程度会从轻度恍惚加深到第三阶段。在被催眠者的恍惚程度逐渐接近第三阶段的时候,人们会出现双腿伸直、全身都僵硬的现象。
第三阶段:被催眠者在这一阶段就开始进入了中度恍惚阶段。此时,被催眠者除了会感到自己全身肌肉僵直以外,他们的嗅觉或者味觉也能够被改变。这个时候,如果催眠师将一只臭气熏天的袜子放在被催眠者的鼻子下面,并暗示他这是一枝芬芳四溢的玫瑰,那么被催眠者嗅到的就是玫瑰的芳香气味。催眠师们在这个时候也能够让被催眠者忽略掉某一个数字的存在,比如,催眠师会暗示被催眠者,数字2是不存在的,那么当催眠师要求被催眠者从1数到10的时候,被催眠者在数数的时候就会自动跳过数字2。
第四阶段:随着催眠过程的深入,人们中度恍惚的程度也会随之加深,此时的催眠师可以诱导被催眠者出现记忆丧失的现象。这时,催眠师们往往都会加入后催眠暗示,以此来确保被催眠者的有意识心灵不会阻碍到他们潜意识的心灵发挥作用。此时的被催眠者身体可能会出现部分肢体的感觉缺乏,并且会丧失痛觉。
第五阶段:此时会出现深度恍惚的第一次层,被催眠者往往还会伴有正性幻觉的出现。这一阶段催眠师能够诱导被催眠者看到或者听到不存在的事物或者声音,比如,此时催眠师把一个空的花瓶摆在被催眠者的面前,并且暗示他这个花瓶里面放着芳香四溢的茉莉花,那么催眠者就能够闻到这种花的香气,并且能够对花进行描述。
第六阶段:这一阶段是整个催眠过程中恍惚程度最深的阶段,此时的被催眠者会出现被麻醉的现象,甚至医生都能够给被催眠者进行一次外科手术。这个时候,被催眠者也会出现负面幻觉的现象,他们看不到也听不到实际存在的事物和声音。
这六个阶段大致可以概括出催眠过程中人们心灵状态的变化,但是被催眠者经历这些阶段的时间长短可能会有所不同,而且不同的个体之间,他们的恍惚程度和行为举止也是差异很大的。
通常情况下,催眠师们都是在催眠过程的前三个阶段给患者们进行治疗的,因为这三个阶段是较为轻度的恍惚状态。所以,这三个阶段被称为记忆存留阶段,而后三个深度恍惚的阶段则被称为失忆阶段。
7.舞台催眠表演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舞台催眠表演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所谓舞台催眠就是指在舞台上进行表演的一种催眠术,它和传统的催眠术并不完全相同。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人最早对于催眠术的认识就是来自于舞台催眠表演。早在18世纪的梅斯默时代,舞台催眠师就已经出现,而且还拥有十分高的地位和声誉。由于这些舞台催眠师本身就是技艺十分了得的催眠师,所以他们在舞台上的表演往往会显得格外精彩纷呈。
18世纪末,当梅斯默催眠术在西方国家大行其道的时候,催眠就逐渐成为了一种流行的室内活动。梅斯默催眠术的盛行,使得舞台催眠和催眠的学术研究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两者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排斥却又相辅相成,为了吸引更多的愿意付钱接受催眠治疗的人们,舞台催眠师们不仅在舞台上进行各种让人匪夷所思的表演,也常常会在一些公共场合发表演讲。
其实,舞台催眠和催眠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只不过前者的主要目的是追求纯粹的娱乐效果,没有任何的治疗作用和价值体现。舞台催眠师在对观众进行催眠的时候同样会先诱导人们进入恍惚的状态,之后他们给被催眠者的暗示往往会和催眠师的暗示略有不同,参与舞台表演的被催眠者往往会被催眠师要求去模仿动物的叫声或者走路的姿态,而这样的情形在催眠治疗的过程中是不会出现的。
通常情况下,舞台催眠的导入速度和深度都要比催眠治疗来得更快和更深,这是为了追求更好的舞台效果。所以,这一条件也就决定了舞台催眠师必须要选择那些容易被催眠的观众来参与表演。这也就要求舞台催眠师要有很好的催眠功力和观察力,以至于他们最开始表演的时候经常会做一些暗示性的试验,仔细观察哪一位观众是较为容易被催眠的。通常,他们会选择容易被催眠的观众来配合他们进行表演,比如,舞台催眠师在最开始的时候会对观众们进行诱导,他们会让观众闭上眼睛,想象着自己的手上现在正系着一个氢气球,随后舞台催眠师会暗示观众:他们的胳膊开始变得越来越轻,并且开始慢慢地上浮。此时舞台催眠师会仔细地观察,如果有一位观众的胳膊随着舞台催眠师的话语出现有所移动的迹象,那么他就很有可能会成为配合舞台催眠师进行舞台催眠表演的人选。有些时候,舞台催眠师也会选择那些主动要求配合表演的观众,因为通常情况下,主动要求配合的观众比那些无动于衷的观众要更加适合作为舞台表演的催眠对象。
尽管舞台催眠和催眠在用途和目的上截然不同,但是一个优秀的舞台催眠师在对人们进行催眠诱导和暗示的技巧方面毫不逊色于专业的催眠师们。这也就意味着,想要从事舞台催眠师这一职业,就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的才华和气质。
首先,作为舞台催眠师必须要有充分的舞台敏感力和对舞台的掌控能力,还要善于舞台表演。其次,他们要具备支配型人格,能够在表演的过程中占据主动权,要有驾驭表演过程中各个环节进程的能力,而且在对观众进行催眠的时候,舞台催眠师必须要知道自己应该选用什么样的催眠方式,才能够让人觉得直接且难以违抗。
此外,在舞台催眠的过程中,掌握舞台催眠的要素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舞台催眠师在找到适合的观众之后,他们很会用强烈的舞台感染力让观众觉得他们正在掌控着整个舞台,同时也会给观众们一个假象,然后催眠师再使用神奇的魔力将人们催眠并且成功控制他们,这也会使得参与到催眠表演之中的观众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他们进行催眠表演,被催眠者也就能够很快进入到深层催眠的状态。
很多观众都认为,舞台催眠仅仅是一种供人享乐消遣的方式,对人是没有任何伤害的。但是,很多的催眠专家不是这样认为的。专家们指出,舞台催眠以其夸张且略显失真的表现方式扭曲了人们对于催眠的理解和认知,比如舞台上模仿动物叫声或者走路姿态的无聊行为,让很多准备接受催眠治疗的人们都望而却步。催眠专家们还指出,舞台催眠会给被催眠的观众们的意识造成某种潜在的危害,比如在人身安全方面。曾经有新闻报道说,有些参加舞台催眠的观众在进入催眠状态之后,因为遵循舞台催眠师的暗示而做出一些异常的举动,因此而扭断了四肢。其次,在催眠结束之后,它会给人们的心理造成潜在的危害。专业的催眠师们认为,舞台催眠过多注重了娱乐效果,却忽略了被催眠者能否应对被催眠后的经历,如果他们的一些不愉快的经历被唤醒了,那么这会是一件十分糟糕的事情。
在英国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名女子在一次舞台催眠表演中被舞台催眠师邀请一同参与表演,结果在她陷入催眠状态之后,催眠师暗示她是一名芭蕾舞演员,并要求她做一个芭蕾舞中经典的劈叉动作。但由于这名女子并不是芭蕾舞演员,也没有那么好的柔韧性,当她把脚举过头顶的时候不幸造成了肌肉拉伤,甚至差一点骨折,痛苦不堪。事后,这名女子依法起诉了这位舞台催眠师,后来在经过法庭的调解之后,这名女子获得了三万英镑的赔偿。
无独有偶,在2001年的时候,英国法庭审理了一起意义重大的诉讼案件。这起案件的被告是一名舞台催眠师,名叫菲尔·代蒙,而将他告上法庭的人正是之前曾参与过他舞台催眠表演的一位观众,名叫琳·豪沃思。豪沃思女士曾经在一次催眠秀的表演过程中被选为幸运观众,从而配合菲尔·代蒙的催眠表演。在被催眠的过程中,豪沃思女士回想起了自己在童年时代被虐待的经历,正是因为如此,原本开朗的豪沃思女士患上了抑郁症,她曾经多次想要自杀,还有两次驾驶着汽车撞向路边的大树,企图自杀,但是最终都没能成功,后来不堪痛苦的豪沃思女士将罪魁祸首菲尔·代蒙告上了法庭。早在1989年的时候,英国当局就对舞台催眠颁布了相关的职业规则,其中一条明确规定:舞台催眠师在进行舞台催眠表演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够使用年龄倒退法。尽管菲尔·代蒙一再强调自己并没有使用年龄倒退法,但是审判此案的法官认为,菲尔·代蒙是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使用了不当的暗示,才让豪沃思女士的意识回溯到了她的童年时代。因此,法庭在经过审理之后最终判定被告菲尔·代蒙赔偿给原告豪沃思女士一万英镑。
对舞台催眠影响最大的一起案件发生在1993年的英格兰,当时24岁的塔芭恩在参加完兰开夏郡一家小酒馆内举办的催眠表演后不幸于五个小时之后突然死亡。在这场催眠秀的表演过程中,催眠师并不知道塔芭恩对电有恐惧症,他在催眠表演的过程中暗示塔芭恩将会经历一万伏的高压电击。在表演结束五个小时之后,塔芭恩女士因为呕吐而造成窒息,并最终死亡。当地的法医在进行过尸检之后判定塔芭恩女士属于自然死亡,而她之所以会窒息可能是由于癫痫发作导致的。但是,法院后来在经过了缜密的审理之后认为,尽管没有充分的证据来推翻塔芭恩女士是自然死亡的鉴定,但是也并不排除她是因为催眠而引发死亡的可能性。
塔芭恩的母亲玛格丽特·哈珀对于法院的这一判决尤为不满,她认为就是舞台催眠表演使得她的女儿离开了人间,痛失爱女的母亲为此成立了一个“反对舞台催眠”的组织来抵制舞台催眠的表演。这起案件对英国的舞台催眠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并使得英国政府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舞台催眠在表演过程中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然而,政府组织中的很多专家都认为,这起案件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舞台催眠对于参与者有严重的危害,而且相比于其他的活动来说,舞台催眠的危害实在是不足为道。
美国的舞台催眠泰斗麦吉尔曾经一度占领了舞台催眠领域最为辉煌的位置,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将舞台催眠表演和学术研究以及临床治疗结合在一起,同时他也是第一个通过电视传播舞台催眠的人,他的这一举动,大大激发了世界各地的舞台催眠师们的灵感。
时至今日,世界各地已经出现了很多的舞台催眠师,在这成千上万的人中,只有其中做得最为出色和优秀的人才能够作为嘉宾或者表演者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如今,能够供催眠表演的舞台有很多,比如集市、宴会、会议活动等,这些场所都能够成为舞台催眠师们进行表演的舞台。他们的表演风格迥异,内容多姿多彩,但是现在的舞台催眠表演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幽默”。通常观众们都是自愿参与的,由于每一场参与的观众都是不同的,所以催眠师相应给出的暗示也是不一样的。可以说,每一位舞台催眠师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暗示方式,因此,他们对待每一位参与者的表演也是不同的,但表演所需的基本模式还是相通的,那就是,他们把志愿者叫到舞台上来,之后随其进行不同的暗示和催眠。整场演出下来,唯一能够限制暗示内容的就是催眠师们的想象力,这也是那些舞台催眠师们的表演往往都会显得那么神奇的一个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