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风光
李光弼去世,仆固怀恩作古,回纥化敌为友,吐蕃狼狈逃窜,公元七六五年,大唐王朝发生了很多故事。
公元七六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李豫下诏,宣布取消御驾亲征,全国解除戒严。
这道诏书标志着李豫政府终于步入正轨,如果说以前的政府像一个临时性的军管会,之后的政府则有了正规的样子。
战争已经不是主流,唱主角的也不再是那些名将,取而代之的是鱼朝恩、元载、王缙这些人。
鱼朝恩是宦官,前面有过出场,元载、王缙都是宰相,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与鱼朝恩一起担纲主角。
元载,本不姓元,原始姓甚,史书未提。元载的母亲带着元载嫁给了小官元景昇,这样元载便姓了元。值得一提的是,元景昇本来也不姓元,只是因为办事得力,受主人赏识,经主人同意便入了主人的姓:元。
来之不易的“元”姓,终究给元载带来了好运,在他通过自己奋斗成为户部侍郎后,“元”姓成了他仕途的助推器——他姓元,李辅国的妻子也姓元,两人正好同宗!
有了这层关系,李辅国对元载刮目相看,关键时刻帮了元载一把。
皇帝李亨本来准备委任元载为京兆尹,元载拒绝了,因为他最想当的不是京兆尹,而是宰相。
没过多久,李辅国帮元载实现了夙愿,元载的官衔上加上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从此成为宰相中的一员。
李豫继位后,元载继续留任。
王缙,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弟弟,王缙与王维虽是亲兄弟,两人对于仕途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王缙,字夏卿,夏卿由周朝的夏官而来,后世用夏卿作为兵部尚书的习惯称谓,南梁武帝时,又将太府、少府、太仆三卿合称为夏卿,总而言之,夏卿二字透着王缙对仕途的渴望。
王维,字摩诘,来源于梵语,是维摩诘的简称,意译为“净名”或“无垢称”,这个字表明,王维的内心深处向佛不向官。
王缙与王维一样,非常有才华,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兵部侍郎。李豫登基后,把他提升为宰相,这样,诗佛的弟弟也成为宰相中的一员。
严格说来,此时还有一位宰相,名叫杜鸿渐,就是当初迎接李亨到灵武郡的那位,只是杜鸿渐在任职期间并没有太多表现,不提也罢。
相比而言,鱼朝恩是此时的红人,他的红,与李豫的两次危难有关,同时也与神策军的发展有着莫大关系。
神策军本不是军队名,而是黄河九曲地区的一个地名。
公元七五四年,哥舒翰收复黄河九曲,他在这里设立了两个郡和一个神策军,在此时,神策军只是一个地名,跟《水浒传》里的“无为军”一样。
神策军成为军队名称,是在安史之乱以后,陇右战区接受李隆基命令从辖区抽调士兵勤王,神策军也抽调了一支部队,这支部队称为“神策军特遣部队”。
后来这支部队驻扎陕州,由陕西节度使郭英乂统领,鱼朝恩担任监军,鱼朝恩从这时与神策军结缘。
郭英乂高升后,鱼朝恩成为神策军的第一领导,公元七六三年李豫遭遇吐蕃兵临城下的危难,仓皇东巡,关键时刻,鱼朝恩抓住了机会。
鱼朝恩集合神策军以及陕州所有士兵,对外统一号称“神策军”,然后带领这支神策军西上迎驾,这次迎驾改变了鱼朝恩的一生,也改变了神策军的发展轨迹。
如果没有这次迎驾,鱼朝恩可能一生平平淡淡,神策军也只是一支普通部队。经过这次迎驾,鱼朝恩成为李豫最信赖的人,神策军也成为李豫最为看重的部队之一。不过此时的神策军还不能跟禁军相比,他们的地位要低于禁军。
公元七六五年,吐蕃再次大兵压境,李豫宣称要御驾亲征,亲率禁军以及神策军驻扎到皇家园林之中。
御驾亲征最终无疾而终,神策军却因为这次驻扎风生水起,李豫越来越信任神策军。便把神策军分成左右两翼,同时将左右两翼神策军的地位大幅提升,一跃成为禁军之首。
唐朝后期,神策军成为左右王朝走势的一支关键部队,宦官通过这支部队左右皇帝的废立,而神策军有如此功效,追根溯源,要追到李豫头上。
李豫没有第三只眼,他看不到未来,只看得到现在,他只看到鱼朝恩在危难之际忠心耿耿,对这样的人自然要恩宠有加。
他的恩宠有加,恩宠出一个纪录:宦官出任国立贵族大学校长。
自古,国立贵族大学校长都是由大儒或者德高望重的饱学之士担任,李豫别出心裁,把国子监交给了鱼朝恩。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横批:不服不行。
那么鱼朝恩真实水平如何呢?
粗通文墨,仅能大略读懂文章,仅此而已。
如果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或许还知道藏拙,不让自己露怯,鱼朝恩恰恰相反,他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他把自己视作文武全才。
文,掌管国子监;
武,掌管神策军。
不是文武全才又是什么?
为了彰显鱼朝恩的地位,李豫特意安排宰相、百官、六军将军一起送鱼朝恩到国子监就职,京兆府负责设宴,皇家教坊负责奏乐,百官子弟二百多人排排站好,立于走廊之上,充当鱼朝恩的学生。
除此之外,李豫特意拨款一万贯,用于国子监学生的饮食,这是给国子监学生的恩赐,同时也是给鱼朝恩的面子,为了鱼朝恩,李豫既做足了面子,又做足了里子。
鱼朝恩没有让李豫失望,他很快投桃报李。
鱼朝恩上疏说,愿意将自己在通化门外的住宅贡献出来,改建为章敬太后(李豫生母)祈求冥福的寺庙。
李豫感动得无以言表。
鱼朝恩马不停蹄,说干就干,在自己的旧宅上开始建造一座华丽无比的寺庙。建造到一半,问题来了,即便把长安城内的木料搜刮一遍,木料还是不够。
在长安城内外逡巡了一番,鱼朝恩有了主意。
在鱼朝恩的建议下,工人们拆除了曲江亭馆、华清宫观楼、政府部分办公场所、罚没的官员住宅,看上眼的地方都拆了,为的就是里面的木料。
经过大拆大建,耗资万亿的寺庙终于建成,过程虽然艰难,耗资虽然不菲,但里面都是鱼朝恩的忠心。
李豫喜上眉梢,鱼朝恩真是有心!
鱼朝恩的红还在继续,他的任何请求在李豫那里都畅通无阻,以至于官员们形成了条件反射,只要鱼朝恩提出要求,他们就开始着手准备,不管皇帝批没批准。
官员们的条件反射让鱼朝恩非常受用,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最终栽跟头也栽在了官员们的条件反射上。
你来我往
在鱼朝恩红得发紫的同时,元载在一旁默默地观望,表面熟视无睹,内心却在打着自己的算盘,何时才能扳倒这个死宦官呢?
元载惦记着鱼朝恩,鱼朝恩也惦记着元载,两个都想在皇帝面前独宠的人,注定不会和平相处。
借着在国子监阐释经典的机会,鱼朝恩给了元载当头一棒。
当天阐释的是《易经》中的“折足覆 ”,鱼朝恩话中有话地说道:“鼎足如果折断,鼎里的食物就会倾覆出来。”
仅从字面看,鱼朝恩说的是鼎足,跟宰相没有关系。
实际上,鼎足在那时有特殊含义,在一定程度上,鼎足就象征宰相,寓意宰相像鼎足一样承担着王朝大任,鱼朝恩偏偏说“鼎足折断”,他是在借题发挥,奚落元载、王缙两人当宰相不合格。
文化人王缙、元载自然听出鱼朝恩话中的余音,王缙当场把愤怒写在脸上,元载却处之泰然,甚至很有风度地随着大家笑了起来。
鱼朝恩把这一切收入眼帘,随后对亲随说道:“发怒是人之常情,而发笑就深不可测了!”
鱼朝恩说得没错,深不可测的元载从此开始发力,他要把当红的鱼朝恩扳倒。
元载采用的是借力打力,他把一个不相关的人搅和了进来。
被元载搅和进来的人是郭子仪。
郭子仪本来与鱼朝恩、元载之间的倾轧没有关系,但元载还是想尽办法把郭子仪卷了进来。
公元七六七年十二月,郭子仪家出事了。
父亲的墓被人盗了!
苦苦追查了一个月,依然一点线索都没有。
线索虽然没有,但舆论的矛头指向了鱼朝恩,鱼朝恩与郭子仪有矛盾,曾经数次打过郭子仪的小报告,两人不睦是满朝皆知的事实。
元载躲在一边暗暗冷笑,他等着看一场好戏,看郭子仪如何收拾鱼朝恩。
好戏说来就来,郭子仪入朝参见,元载期待的好戏即将拉开大幕。
满朝文武都捏了一把汗,毕竟郭子仪兵权在握,如果想整出点动静来,恐怕谁也拦不住,包括皇帝李豫。
李豫与郭子仪闲谈中提及了盗墓,想看看郭子仪作何反应。
郭子仪闻言,老泪纵横,一边流泪,一边说道:“臣带兵已久,没能很好约束士兵,以致有士兵盗掘别人坟墓,如今臣父亲坟墓被盗,这是臣遭到老天的报应,跟别人没有关系!”
忍辱负重,唾面自干,看似窝囊的方法,就是郭子仪自保的法宝。
元载等待已久的好戏胎死腹中,只能寻找下一个机会。
时间走到公元七六九年正月,元载又等来了一个机会。
这个机会因鱼朝恩而起,鱼朝恩邀请郭子仪参观他的辉煌成果:章敬寺(即为李豫生母祈福的那座寺庙)。
元载意识到,机会来了。
元载收买了郭子仪的一名贴身侍卫,他让贴身侍卫给郭子仪传句话:“章敬寺里有埋伏,鱼朝恩将对郭公不利!”
郭子仪摇摇头,胡说,没影的事!
侍卫一看不奏效,便把谣言在诸将中散布,众将急了,一再要求郭子仪带三百全副武装的士兵同行。
郭子仪郑重地对众将说道:“我是国家大臣,他没有天子之命,怎敢害我?他如果有天子之命,你们又能怎么样?”
郭子仪起身出门,与他随行的只有几名家童。
章敬寺外,鱼朝恩快步迎了上来,一看郭子仪随从如此之少,不由一愣:“令公出行,何故随从如此简约?”
郭子仪把谣言原原本本告诉了鱼朝恩,最后说道:“带人多了,怕您动起手来太麻烦!”
鱼朝恩被郭子仪的坦诚感动了,拉着郭子仪的手痛哭流涕地说道:“如果令公不是敦厚长者,怎么可能不怀疑呢!”
政治就是一场秀,郭子仪和鱼朝恩都在作秀,郭子仪拿自己的坦诚作秀,鱼朝恩则拿他的感动作秀。
秀到最后,关系依旧,没有亲密无间,也没有你死我活,元载期待已久的“郭子仪斗鱼朝恩”没有出现,要想斗倒鱼朝恩,还得继续努力。
元载懊恼地跺了一下脚,算了,再找机会。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头脑,有准备的元载还是找到了机会。
这次机会,看起来不大,小到只不过是鱼朝恩的一句话。
某年某月某一天,鱼朝恩发起了脾气,因为有一项政府决策没有经过他的手就颁布实施了。
鱼朝恩出离了愤怒,怒吼道:“天下还有不经我手的事情吗?”
自顾自发完脾气,鱼朝恩扬长而去。
话很快传到了元载的耳朵里,元载微微一笑,鱼朝恩,你的命快到头了!
不出元载所料,鱼朝恩的狂言很快传到了李豫耳朵里。李豫皱了皱眉头,这个鱼朝恩,难道想当第二个李辅国?
李豫顿时对鱼朝恩的印象大打折扣,他被鱼朝恩的狂言深深刺激了。
活该鱼朝恩倒霉,时隔不久,他又一次激怒了李豫。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鱼朝恩最小的养子鱼令徽时任宦官管理总署事务官,穿六七品官员对应的绿袍。一天,鱼令徽与同事发生了争执,鱼令徽嘴上没占到便宜,便气鼓鼓地回家找鱼朝恩告状。
第二天,鱼朝恩面见李豫,说道:“臣的儿子官职太卑微了,时常被同僚欺负,臣恳请陛下赐给他紫袍。”(三品以上官员穿紫袍)
李豫还没有来得及回应,已经有官员拿出紫袍站到鱼朝恩面前,这一切都是条件反射,几年来官员们早已习以为常。
这一次,条件反射帮了倒忙,已经对鱼朝恩不满的李豫更加不快,心中的厌恶到了极点。
李豫生闷气的工夫,鱼令徽已经兴高采烈地穿着三品紫袍进来谢恩了。
李豫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冲着鱼朝恩说道:“小儿穿紫袍,看起来很般配嘛!”
鱼朝恩父子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却没有注意到,李豫眼睛深处的杀机已经呼之欲出!
福禄到头
鱼朝恩没有读懂李豫眼中的杀机,元载读懂了。
借着秘密上奏的机会,元载将鱼朝恩狠狠弹劾一番。这番弹劾放在以往,不会起到任何作用;放在现在,卤水点豆腐——功效立现。
君臣二人一拍即合,铲除鱼朝恩提上了议事日程。
浸淫仕途多年的元载知道,铲除鱼朝恩并不容易,鱼朝恩染指兵权多年,戒备非常森严,想要干净利落铲除鱼朝恩,必须从他的身边入手。
经过观察,元载发现,鱼朝恩最倚重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神箭侍卫官周皓,此人每次率领一百名士兵入朝贴身保护鱼朝恩的安全;另一个是陕州节度使皇甫温,此人手握重兵在外,作为鱼朝恩的策应。
想要铲除鱼朝恩,绕不开这两个人。
元载根本没准备绕开,他准备借力打力。
为此,元载下了血本,用厚重的贿赂砸晕了这两个人。
在贿赂的感召下,周皓与皇甫温成了元载的内线,鱼朝恩的一举一动都在元载的掌控之中,元载已经盯死了鱼朝恩,留给鱼朝恩的时间不多了。
同铲除其他权臣一样,动手之前,总要营造一番假象,元载也不例外,他为鱼朝恩营造了一系列足以让他眼晕的假象。
元载上疏李豫,建议将皇甫温从陕州调到凤翔。
就地理位置以及军事重要程度而言,凤翔要在陕州之上,元载要用这个假象迷惑鱼朝恩,鱼朝恩果然上当。
鱼朝恩自作聪明地以为这是元载向自己示好,却不知道,曾经的死党皇甫温早已成了无间道,从陕州调任凤翔不是为了加强鱼朝恩的实力,恰恰是为了对付鱼朝恩。
除此之外,元载又给了鱼朝恩一个假象:凭空划给神策军四个县的土地。
土地意味着税赋,这等于给鱼朝恩变相送钱,鱼朝恩喜不自胜地笑纳了馈赠,他依然认为这是元载向自己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