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股浩然正气,应该是岳麓书院经历代大儒先贤、莘莘学子熏陶后形成的,自己游览完书院心有所感,引发了浩然正气向自己汇聚。
浩然正气至刚至正,是邪祟之物的克星,跟自己的惊雷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自己的雷电上附带了浩然正气,真可谓是如虎添翼。
了解了雷隐之地的情况,杨信总算放下心来,退出雷隐之地时,杨信发现“南天门”居然隐隐带有了一丝金光,巍峨宏大,有凛然不可侵犯之势。
杨信知道,这是因为现在的雷隐之地新加入了浩然正气坐镇,使得雷隐之地受到了浩然正气地影响。
退出雷隐之地,杨信并没有起身,而是控制着电流在体内一圈一圈地游走,重点刺激各处关节韧带,直到感觉全身各处关节韧带已到达刺激极限才停止。
炼筋大业已经步入正轨,感觉自己的实力每一天都有所提升,杨信心中欢喜。
杨信早就想研究一下能不能利用自己的异能去除衣物上的尘埃,现在时间还早,于是试着把电流外放,想看看会不会有道家真气外放的效果。
让杨信无语的事情发生了,电流外放不仅没能去除尘埃,反而使空气中的尘埃加速吸附在自己的衣物上。
杨信一阵懊恼,自己怎么忘了,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组合而成,而原子的基本结构为质子、中子及电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电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由于外界作用如摩擦或以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的形式作用会使原子的正负电不平衡。
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摩擦实质上就是一种不断接触与分离的过程,而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而产生静电的普遍方法,就是摩擦生电。材料的绝缘性越好,越容易产生静电。
因为空气也是由原子组合而成,所以可以这么说,在人们生活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产生静电。要完全消除静电几乎不可能,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并且相互摩擦时,一个物体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就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而另一个体得到一些剩余电子的物体而带负电,物体就带上了静电。
阴阳相吸,正负相引,尘埃带的电荷与衣物带的电荷不同时,衣物自然就“吸灰”。
现在自己进一步放大这一趋势,怪不得空气中的尘埃会向自己靠拢。
没有道家真气,难道自己始终不能学会这一招居家旅行的必备技能?
等等,道家真气!自己虽然没有道家真气,但自己不是刚刚得了儒家的浩然正气么!
想到这里,杨信跃跃欲试,心念一动,小心翼翼地把体内电流上附带的那一丝丝金光剥离下来。
试着把这些金光聚集起来,并慢慢扩散至周身,然后外放,之后控制着浩然正气一震,衣物上吸附的尘埃顿时脱离衣物,四散而开。
成了!杨信激动不已,看来自己以后洗衣服的频率可以减少了。
说到洗衣服,杨信又想试试如果加快浩然正气地震荡速度能不能把潮湿的衣物“烘干”。
电视电影不都这样演么,高手真气一放,潮湿的衣物瞬间蒸汽腾腾,一会儿就干了。
杨信想想觉得还真有可能,分子极速震荡是会产生能量的,如果自己的浩然正气数量够的话,应该能达到这种效果。
把自己淋湿,杨信调动浩然正气试了一下,失望地发现自己没有那么多浩然正气,而且自己的精神力还没强到使浩然正气极速震荡的程度。
精神力不说,以后会随着自己实力的增长而增长,但浩然正气不够这可就难了,到底要怎么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呢?
杨信停止试验,重新换上一套衣服,拿起手机一看,居然已经五点多。
杨信先去外面吃了晚饭,然后直奔书店,他想试试看读书能不能增长浩然正气。
浩然正气跟儒家有关,而且跟气节道义有关,那自己要读点什么书还是很有讲究的。
其实说到浩然正气,杨信除了想到孟子典故外,最能跟浩然正气联系到一起的就是文天祥了,此人可以说是浩然正气这一个词的完美注解。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杨信翻开《文天祥传》,认真读了起来。
即使以杨信现在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要读完厚厚的一本《文天祥传》还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杨信沉浸在阅读的乐趣中,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却并没有感受到哪里产生了浩然正气。
不知过了多久,杨信读到面对节节推进的蒙古兵,大宋帝国危亡,崩溃在即。对于许多人来说,史书上“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的训导,早已被逃生的恐惧所笼罩。以状元出身的宰相留梦炎为首,文臣武将们纷纷弃官逃命。南宋各级官员,纷纷抛下年仅4岁的宋恭帝赵?(xiǎn)弃职逃命。已经66岁的太皇太后谢道清,为此在临安朝中张榜痛斥公开逃窜的各级官员:
我朝三百多年,对士大夫以礼相待。现在我与新君遭蒙多难,你们这些大小臣子,不见一人出来救国。我们有什么对不起大家?你们内臣叛官离去,地方守令舍印弃城……平日读圣贤书,所许谓何?乃于此时,作此举措,生何面目对人,死何以见先帝?
南宋,这个自靖康之变以来就南渡偏安的政权,眼下,已摇摇欲坠。
危难时刻,正担任赣州知府的另一位状元出身的帝国官员挺身而出。他“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生性耿直、敢于在当时讽刺当权宰相贾似道,在南宋朝中并不受待见,为此他一度被贬,仕运坎坷。他就是文天祥。
文天祥刚硬正直,但也不是那种清汤寡水式的保守官员。他“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是个懂得生活享受的人。但这或许是一种排遣仕途坎坷、心情抑郁的方式。
当各级官员纷纷出逃之时,他却痛哭流涕,变卖家产,毁家纾难,宁可让自己过上最苦的日子,也要“尽以家资为军费”,倾尽所有,打蒙古兵去。
有朋友劝阻他说:元兵三路直逼临安,而你却带着一万多人的乌合之众去以卵击石,这跟赶着一群羊入虎口有什么区别?
这位状元出身的地方官员,回答说,我又何尝不知,但国家危难,眼下征召天下勤王,却“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
读到“以身徇之”四字,杨信毛骨悚然,并不是害怕,而是从骨子里发出的肃然起敬,杨信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文天祥一腔热血,满满的浩然正气。
杨信周身慢慢浮现一丝丝金光,慢慢往额头涌去,进入雷隐之地。
难道要真情实感地阅读,感受古代先贤的内心世界才能产生浩然正气?杨信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