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阴笑道:“是的,我是该走了。太后请多保重,老臣千里之外,也将是无日不挂念太后的。”
吕不韦告退,赵姬扑地大哭,哭了一会儿,又朝外喊道:“别藏了,出来吧。”
一侍女神色惊慌地出来,跪倒在地。
赵姬道:“你都听到了?”
侍女道:“奴婢不敢。”
赵姬闭上眼睛,道:“你职责所在,我也不来怪你。你听到了些什么,就向大王如实告诉吧。”赵姬挥挥手,侍女退下。赵姬斜斜躺下,脸上犹残存着泪痕,面容枯寂,没有人知道她在想些什么。镜头越拉越远,赵姬那动人而忧伤的体态,慢慢消失在阴影当中。风吹动宫殿房梁上的虫洞,发出既像叹息又像呜咽的声音。
2.风暴即将席卷
吕不韦向赵姬辞行之后没几天,将军桓齮入咸阳述职,大军驻于咸阳城外。桓齮乃是前任将军蒙骜的得力部下,因为蒙骜的关系,桓齮和吕不韦的交往也一度十分密切。桓齮此番来咸阳,却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来相国府拜访吕不韦,经过相国府时也选择绕道而走。有吕府舍人名为司空马者,直骂桓齮忘本无礼。吕不韦却不以为意,只是吩咐收拾行装。司空马问是何故,吕不韦道:“桓齮,仁厚君子也,必不欺我。大王欲遣我就国,故令桓齮带兵入见,畏我作乱也。桓齮不登我门,先公后私之义也。”
到了十月,嬴政果然颁下诏书,以吕不韦牵连嫪毐谋反一案,依律当诛,念其年老,又素有功勋,姑免相国之职,遣出都城咸阳,往河南本国居住,即日起程,不得延误。
黄昏时分,向来是咸阳最为喧闹之时。然而由于全城戒严,市肆不许开张,百姓不准出门,整个城市一下子显得空旷起来。城门大开,一支规模浩大的车队正在秩序井然地向城外开动。吕不韦虽然已经提前半个月便开始作起了搬家准备,但他在咸阳经营多年,家大业大,半个月的准备时间还是显得仓促,有太多的物品都来不及收拾,只能丢弃不顾,要不然,这车队的规模还将大上一倍有余。
吕不韦出得城来,回头张望身后的咸阳,目光中有些不舍、有些忧伤。咸阳,这座壮丽宏伟的秦国国都,被夕阳镀上一层金光,沉默地回应着它前任主宰的凝望。而在城头之上,吕不韦看见了嬴政,也看见了百官。让吕不韦伤感的是,他没有看见赵姬。她并没有来为他送行,来见他最后一面,哪怕是仅仅躲藏在人群之中。
嬴政俯视着庞大而冗长的车队,一直不曾说话。吕不韦终于离开了,嬴政却并无喜悦,相反,他脸上的忧虑越来越重。百官们陪侍着嬴政,也各想着各的心事。他们要面对并习惯这样一个事实:这座伟大都城曾经的主宰已经不在,而且不会再回来,秦国的政坛,将从此步入“后吕不韦时代”。
嬴政忽然开口说了一个字:“听!”
于是百官们侧耳而听。嬴政再道:“你们听到了吗?”
昌平君、昌文君、王绾等人茫然对望,不知该如何回答。他们努力倾听,却只听到一片夜色将至的宁静,别无特异的声音,只有李斯接口道:“臣听到了。”
嬴政看着李斯,眼露欣赏之色,道:“客卿听到了什么?”
李斯道:“臣什么都没有听到。”
嬴政点点头,道:“客卿知我。”
嬴政和李斯的对答,让百官们陷入云雾之中,不知两人在打什么哑谜。幸好嬴政很快便为百官们给出了答案。嬴政指着城下的车队,叹道:“吕不韦果然是吕不韦,远非嫪毐所能比。嫪毐所养,食客也;吕不韦所养,死士也。”
百官这才醒悟,为何嬴政要不喜反忧了。试想,吕不韦的数千宾客家童,组成了千乘万骑的庞大队伍,足足花了半个时辰才尽数出城,而从始至终,居然能做到不发出一点声音,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吕不韦的这些宾客家童,绝非乌合之众,而是有着严明的组织和纪律。
诱惑女人献身,嫪毐可能强于吕不韦;诱惑男人献身,嫪毐就远远不是吕不韦的对手了。遥想嫪毐当年,学着吕不韦的样子,也养了数千宾客家童,可真造起反来,却多作鸟兽散,一群势利小人而已。而吕不韦不同,他所养的数千宾客家童,都已追随他多年,即便吕不韦如今失势了,也都继续坚定地追随着他,不离不弃。为了吕不韦,他们不惜性命。这样有着强大凝聚力的队伍,是一股绝对不会轻易溃散的力量,如果造起反来,一定比嫪毐那次可怕得多,难对付得多。
数千宾客家童,悲壮而安静地前行。太阳已然落山,整支队伍在天边呈现出一幅幅黑色的剪影,远远望去,像一群无声的幽灵,令人压抑,让人畏惧。
这也是李斯最后一次见到吕不韦。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李斯和吕不韦有太多的相同点:他们都来自社会底层,靠自己的奋斗,最终获得了显赫的地位;他们都是外客,始终被秦人视为异类,即便他们在秦国取得了巨大成功,却也并不能获得秦人的真正认同。他们越是成功,反而越会遭到秦人尤其是宗室的厌恶和排斥。
长期以来,吕不韦虽不能算是李斯的靠山,却能算得上是李斯的屏风,替李斯挡了无数明枪暗箭。目睹吕不韦这样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如此黯然谢幕退场,李斯也不禁心觉悲凉。他抖擞肩膀,似感到一阵萧索的寒意。
送别吕不韦,在返回的马车之中,李斯面有忧色,一言不发。现如今,吕不韦业已失势,远走河南。不管他是否情愿,他都已经成了外客中的代表人物,注定将成为宗室最新的打击目标。
然而,李斯没有想到的是,宗室将要打击的,并非只是他李斯一人。深秋的咸阳,正悄然酝酿着一场规模空前的政治风暴。这场风暴,席卷整个秦国,不仅彻底改变了李斯的命运,而且也彻底改变了天下的命运……
1 为行文统一,下面仍以异人称之。
2 《史记》索隐云:昌平君,楚之公子,立以为相,后徙于郢,项燕立为荆王,史失其名。昌文君名亦不知也。而据《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所载:昌平君死于嬴政二十一年,而被项燕立为荆王的昌平君则死于嬴政二十四年,显见两昌平君并非一人(此处考证从于琨奇先生《秦始皇评传》)。倘若昌平君、昌文君二人为外来人士,则依照秦国的爵位制度,封君必有大功,二人既有大功,史册何以缺载?因此,据我推测,昌平君、昌文君二人应该就是秦国宗室中人,身份当为嬴政的叔伯辈,即孝文王的儿子,异人的兄弟。
3 有说法认为,此后出现的传国玺已非真品。
4 孔子的原话见于《论语》子罕篇第二十三章,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嫪毐不太识字,书一般都是由下面的人读给他听,是以把焉字听成阉字。
5 以下有关集团心理的论述,主要参考自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的《集体心理学》一书。在该书中,勒庞对集体心理作了天才而令人信服的描述。
6 这种无意识的基质主要是由遗传影响在心理中形成的,它由无数代代相传的共同特征所组成,这些特征便形成了一个种族的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