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月光,洒进阴暗的房间,屋子里的小伙伴们都睡着了,只有小男孩还在苦思冥想着什么。没过多久,寂静使小男孩的困意席卷而来,躺在了一个小伙伴的枕头旁。
小伙伴翻身,看见了自己的枕头多了一个人,谩骂道“别睡老子的枕头”
于是,小男孩只能睡在地铺上,因为他来不及收拾东西搬到这个教室里,也没有人会为他帮忙,他也再次感受到了孤独和无助。小男孩擦完药后,还是没能奈何困意,进入了他自己的梦乡。梦里,小男孩看到了自己的父亲,他是一个高大英俊的人,不爱说话,脸上却总是流露着微笑。在游乐园里,父亲带着小男孩玩着各种娱乐设施,母亲则会微笑地看着他们,一幅温馨的画面就这样萦绕在小男孩的脑海里。
可是,梦终究是梦,再美好,也会破碎。小男孩不愿醒过来,他相信这不是梦,也坚信着父亲总有一天会回来守护着他。被隔离的这段时光里,小男孩总会乖乖地擦药,盼望着自己可以早日离开这座“牢笼”
中秋节,是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人们常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但现实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老师在此之前,嘱咐小伙伴们乖乖擦药,这样才能被爸爸妈妈接回家里过中秋节,吃月饼和赏月。小伙伴们也都很听话,乖乖擦药,一直到这一天,很多小伙伴也都康复了,欢欣鼓舞被自己的爸爸妈妈接回家。而小男孩,却迟迟没有康复。因为他的炎症,没有消下去,眼睛还是会发痒。
看着小伙伴一个又一个被父母接回家,小男孩按捺不住了,恳求老师给母亲打电话让她接自己回家。老师并没有同意,让小男孩安心的养病。但这样就能困住小男孩么,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晚上小男孩和约好的一个小伙伴一同跑到了楼下,虽然门被铁栅栏封了起来,但小男孩仍耐心地等待,因为他坚信母亲一定会来接自己。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夜已渐渐深了,小男孩心中浓浓的思念之情喷涌而出,撕心裂肺的哇哇大哭起来。哭声惊来了值班老师。
值班老师问小男孩为什么不回去睡觉,会跑到这里哭。小男孩告诉值班老师,自己想妈妈了,想让妈妈接自己回家。值班老师安慰小男孩,答应小男孩会给母亲打电话。小男孩仍嚎啕大哭起来,老师没有办法,无奈地掏出手机,给小男孩的母亲打了电话。母亲让老师把电话给小男孩,电话里传来母亲对小男孩的责骂声,可面对小男孩一遍又一遍的哀求,母亲终究还是答应了来接小男孩回家。
第二天,小男孩在教室里静静等待母亲的到来。到了下午,昨日和自己并肩作战的小伙伴也被他的父母接回了家。对小男孩来说,除了等待,好像也没其他的办法了。
晚上,母亲并没有来接小男孩,她给值班老师打电话,说自己有事来不了。小男孩失望极了,他把能想到的办法都想到了,可母亲还是没能来接自己。于是,他开始走向了极端……
他威胁生活老师,若是母亲不能来接自己,便从楼上跳下去。当然,小男孩并不是一个胆大的孩子,他只是这么说,但却并没有这样的举动。可小男孩这样一说便把生活老师吓坏了,急忙给班主任打电话,班主任又给母亲打电话告知了此事。母亲听后气急败坏地赶了过来。问小男孩,为什么要这样折磨她,为什么不能好好待在学校里。小男孩可怜巴巴地对母亲说,他只想让母亲接他回家。
母亲还是无奈地把小男孩接回了家里。一天,母亲接到了班主任的电话,班主任对母亲说小男孩是一个极端的孩子,学校不能承担他会做极端举动的风险,因此,小男孩很可能会被开除。母亲听后生气极了,让躺在床上的小男孩,下来写保证书。
大概意思是,保证以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请求老师的原谅。每当小男孩犯错时,母亲便会要求他写这样的保证书。
时光匆匆而逝,小男孩的病也渐渐康复了,母亲让小男孩带着保证书一同又去了学校。到了学校,来到主任的办公室,母亲让小男孩向主任鞠躬道歉,交上了自己所写的保证书。主任问小男孩是自己心甘情愿写的么,小男孩摇摇头,主任对小男孩说,若是还没能认清自己的错误,学校将予以开除的处分,母亲的脸瞬间变得“狰狞”,屋子里的空气也瞬间变得压抑。
离开办公室,母亲狠狠地打了小男孩一巴掌,破口大骂小男孩不争气。小男孩委屈极了,眼泪瞬间夺眶而出。小男孩对母亲说自己要去霾都找爸爸。母亲点点头说,好,明天便会帮小男孩收拾行李。
小男孩所在的寄宿学校,大多是吃不饱穿不暖,除了生病便无人问津的生活。犯了错,老师会体罚学生,而学生之间总会打小报告以此为乐。回到家里,自己又像是一个多余的人。
霾都,一个未知的地方,未知的故事,和印象模糊的父亲在等待着他。小男孩不曾想过,这一走,便会是十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