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九十五、九十六回写街亭之战的前前后后:司马懿击灭孟达之后,魏明帝命其为都督,以张邰为先锋,出兵街亭抵御蜀军。诸葛亮命参军马谡为主将,以王平为副将,率兵二万五千镇守街亭。马谡违背诸葛亮的再三叮嘱,拒绝王平的劝阻,生搬兵法,屯兵山上。经王平再三要求,马谡始分兵五千给王平,让其在山下扎寨。司马懿到后,命张邰挡住王平,大军围山,断绝汲道。马谡军不得饮食,军心大乱,兵士下山降魏者甚多。司马懿乘机放火烧山,马谡无法坚守,只得率领残兵杀下山来,向山西奔逃;王平力量单薄,救援不成,街亭遂被魏军攻占。街亭惨败后,诸葛亮北伐失掉了进攻的据点和有利的地势,陇右三郡得而复失,诸葛亮只得引兵退回汉中。事后,诸葛亮为了严明军纪,不仅自己承担责任,上表请求自贬三等,而且下令斩了马谡。当刑者取马谡首级给诸葛亮时,诸葛亮放声大哭,大小将士也无不流泪。
此所谓“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也。
然而,从历史记载来看,诸葛亮是否“挥泪”斩了马谡?至今仍还是一个悬案,因为街亭失守后关于马谡的结局,在《三国志》及裴松之注引史料中,至少有三种说法:一说马谡已被诛杀。《三国志》诸葛亮、王平本传记载:诸葛亮退兵汉中,“戮(马)谡以谢众”,“(诸葛)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事后不久,蒋琬来到汉中,《三国志》注引《襄阳记》记蒋琬当时对诸葛亮说:“天下未定,杀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二说病死狱中。《三国志·马良传》附《马谡传》载:街亭战败后,“(马)谡下狱物故,(诸葛)亮为之流涕。”三说马谡根本没伏法处斩,而是“逃亡”了。《三国志》向朗本传说:街亭之战后,“(马)谡逃亡,(向)朗(素与马谡善,故)知情不举,(诸葛)亮恨之,免官还成都。”有一种观点认为,对以上三说的矛盾,似乎可以这样理解:第一种观点所谓“诛”、“戮”,表明是判了马谡的死刑;第三种观点表明马谡木伏法,曾畏罪“逃亡”;第二种观点表明马谡“逃亡”被抓回来,未来得及行刑就“物故”于狱中了。
客观而言,街亭之战后,马谡畏罪“逃亡”不伏法的可能性不大,和同时处死的几位将军一样,马谡应该是被诸葛亮“挥泪”斩杀了。
诸葛亮“弹琴退仲达”、唱“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很有名的故事。然而,此事的真实性却历来为众多史家所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