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与诸葛亮、关羽本同镇荆州,后因西川战事紧急,刘备调诸葛亮、张飞举兵人川。刘备定益州后,表张飞为巴西太守,镇守阆中。
《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写张飞之死,说张飞在阆中得悉关羽被害,昼夜哭泣,血湿衣襟。随后便接到刘备兴师伐吴圣旨。张飞替兄报仇之心甚切,限令部下三日内备齐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东征,问罪孙权。第二天,负责此事的两员部将范疆、张达对张飞讲:“备办白旗白甲,三日之内无法完成,请宽限时间。”张飞闻而大怒,叫武士将两人各打50大鞭,打得两人满口出血。打后还说:若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即杀二人以示众。范、张二人深知张飞性暴如火,说到做到,为避免杀身之祸,二人遂定计趁张飞酒后先下手杀掉张飞。是夜,张飞悲愤难忍,借酒浇愁,不觉醉卧帐中。范、张二人遂身藏短刀,密入张飞帐中,谎称有机密禀报。二人来到床前,只见张飞睡不合眼,本不敢下手;但又闻张飞已是鼾声如雷,进入醉梦之乡,这才以短刀猛刺张飞腹部,张飞当即毙命。事后,范、张二人割下张飞首级,于当夜带几十人投奔东吴而去。到了东吴,即将张飞首级献给了孙权。
据《三国志》、《华阳国志》和《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张飞奉命随刘备东征,临发即被帐下范疆、张达二人所杀,然后“持其首(级),顺流而奔孙权”。可见,作为文学作品的《三国演义》写张飞之死事,与正史记载是吻合的。
一般都认为,张飞首级葬在云阳,而不是在东吴。民间传说:张飞首级被范、张二人砍下后投奔江东,路上得知吴已派人向蜀讲和,遂将首级抛人江中。奇怪的是,其首级并不下沉,而是顺江东下,至云阳县时,被一老渔翁捞起,见是人头复抛入江中。但人头却在江心打旋,不再往下流去。当晚,老渔翁便得一梦,张飞向老人作揖道:“老人家,眼看快到东吴境地,我与东吴誓不两立,死也不愿见东吴人,求你把我埋在这里吧!”老人醒来,得知张飞托梦,遂赶到江边,捞起张飞人头,安埋于飞凤山麓,并立庙纪念。
据说今云阳县长江南岸飞凤山麓张桓侯庙,即是老渔翁埋葬张飞首级处。
《云阳县志》在说解这段历史时,也采入了这一传说。
令人遗憾的是,此说虽在情理之中,但却无史实依据。《巴蜀一胜景——张飞庙》又提出了所谓“吴人归元”说:范、张二人杀张飞投孙权,蜀师问罪,“吴人归元(即指首级)媾和,旅瘗于此(云阳)”。但在关于吴蜀媾和的史料中,并没有什么“吴人归元”的记载,也没有说埋葬于云阳。
世传张飞“头在云阳,身在阆中”。张飞首级是否在云阳?虽不敢肯定,但张飞身躯葬在阆中,似无疑义。《三国演义》说范、张二人杀飞事泄后,欲追之已来不及,张飞副将吴班遂令张苞将张飞身体“具棺椁盛贮”。可见,张飞身葬阆中,罗贯中已略有交代。对此,地方史、民间传说都是一致的,现今阆中张飞墓也可以佐证。
阆中张飞墓在县城内,墓前有庙,墓冢巍巍,庙堂宏阔。北宋曾巩《桓侯庙》说:“张侯之冢,至今已数百年而庙祀不废”。到清嘉庆年间,列入国家春秋祀典。
“虎将生虎子”,这是《三国演义》的一个创作观点。罗贯中说关兴、张苞参加了为父报仇的东征。但此事不见于史书记载。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