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暴雨开启了全新的一段知识旅行——《刻意练习》,读了两章之后颇有共鸣,所以起身记录。
我是一个三分热度者,并不特别,大多数平庸者皆为此态。大学时ps兴起,加上朋友从事相关工作,开启了ps的学习之路。结果可想,朋友聚会、部门活动、期末考试……一切“合情合理”的理由让我把学习ps排到了最后,偶尔的加班加点的学习显得我格外勤奋。而后感兴趣的是摄影,昂贵的设备、复杂的光圈……慵懒与借口让我从幕后变到了台前(朋友练习人像拍摄的辅助)。再然后,沉迷于b站各种volg,也想记录生活,拍了很多零碎的费片,没有角度、技巧可言,成功挤爆手机内存。接着,觉得公众号分享餐饮优惠分销谋求中间利润是一个不错的兼职,连夜定位并创立下自己的公众号平台,然后对如何建立粉丝基础一筹莫展。
在这些尝试中,我清楚一点,就是自己从未坚决的认定某项技术是我以后求生的技能,学成与否只是对我自身的加成。我确认被录取后,找了一份公众号文案的工作,那时正是我对公众号好奇心最强的时候。很幸运毫无经验的我被录用了,一个月时间内,我对公众号的后台运作、文案书写以及小程序都有更深入的了解,不禁自我感叹,要快速掌握一门技术,还是得进入这个行业。
《刻意练习》开篇否定了一万小时定律,由此获得了我的认同感。想当初每天一遍都没记住小苏打的化学式,现在几百局王者也不清楚下路是哪条颜色的龙。简单机械的重复在我身上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即使是涉及肌肉记忆的练车、投篮等活动,我都不能只通过简单的重复而有所精进,需要加入技巧以及结合自身而言的一些经验。
越长大越倾向方法论。做家教辅导有三年多的经验,真真有感觉到自己是学习成长过来的。儿时老师说这这这都是同一类型的题目,我自当本人天资愚笨,不能产生共鸣。现在看到某一类型的题,会一笑:“你再想想,想不出来看看第x题。”还有一个案例,本人“狗窝”乱糟糟,母亲揪着耳朵都没有改过来,但在我看了一些关于整理的书籍后,获取到整理的一些方法和意识,习惯也随之发生变化。
这本书我才刚开始看,经历仿佛都映照了书本的主题,所以分享,之后有更多收获后我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