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酒楼门前,看热闹的、吃饭的人来人往,顿时衬得同一条街上的天成酒楼冷清了许多。
天成酒楼的老板原名叫作黄汤,后来为了跟自家酒楼名相映成辉,又改名为黄天成。他年纪刚过弱冠,一双眼睛格外明亮有神,瞧起来野心勃勃。
黄天成在经营上也确实很有天分,天成酒楼刚开业没多久,就已经抢走了吉祥酒楼大半的客源。
可眼看着吉祥酒楼一天不如一天,即将闭门歇业的时候,它却突然又绝地翻身了,客源回流了不说,竟然还凭借什么秘制菜品,招徕了不少非富即贵的客人。
眼下,两家酒楼虽然客流不相上下,但因为吉祥酒楼的秘制菜品定价极高,一盘普普通通的清炒时蔬,卖价竟然比酱肉还要贵上好几倍,光是这份利润折算下来,恐怕就要抵上其他普通菜品全部的利润了。
也就是说,在两家客流相当的情况下,吉祥酒楼一天的利润,实际上是天成就楼的两倍。
说来也是怪异,明明吉祥酒楼秘制菜品的卖价高到离谱,偏偏那些有钱人还络绎不绝的争相去买。不过短短大半个月的时间,镇上的有钱人,已经开始以能吃上吉祥酒楼的秘制菜为耀了。
为此,黄天成也已经有大半个多月没睡过好觉了。
吉祥酒楼的人个个嘴严的很,他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买通了它家一个跑腿的小碎催,从对方那儿打听到,吉祥酒楼秘制菜的诀窍并不在菜谱,而在于食材。
而吉祥酒楼之前跟天成酒楼一样,所有食材都是由菜贩肉贩提前挑选好,每天一大早直接送到酒楼里的,可最近,吉祥酒楼每日所需的果蔬,却改为直接从乡下菜农手里购买了。
不知是桑掌柜为人精明,遮掩的好,还是那个小碎催消息有误,黄天成在仔细排查了那些菜农以后,发现菜农遍布各个村子,并无异常之处。
就在他想再次向小碎催确认的时候,桑掌柜大约是察觉到了什么,没两天就把人给赶出了吉祥酒楼。
可一天查不出吉祥酒楼秘制菜的诀窍,黄天成就一天不甘心。这些天他一直盯着吉祥酒楼,整个人都快魔怔了。
今天吉祥酒楼突然又搞什么大酬宾,故意吸引外地人,他登时又绷紧了神经,不知道姓桑的又要耍什么花样……
莫不是吉祥酒楼打算在外地开分号?让外地人免费试吃秘制菜,以图他们能在各自的家乡帮忙宣传口碑?
黄天成呆坐在自家酒楼的厢房里,正费心猜想着,酒楼的一名管事,突然敲开了厢房们,急匆匆地把一道葱烧鳝鱼摆在了他面前。
这道菜是从对面吉祥酒楼买来的秘制菜。
倒不是他今天才想起来品尝,而是秘制菜每天供不应求,他的人今天才买到。
黄天成垂眸朝桌上的葱烧鳝鱼看去。
单从“色”上来讲,这道菜的外形中规中矩,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但是他不得不承认,自从管事推开房门的那一刻起,鲜香味伴着葱香味顺间捕获了他的嗅觉,两种香味相得益彰又浑然一体,浓郁而不惹腻。
明明只是普通的葱烧鳝鱼的香味,但又好像有着明显的不同。
因为吉祥酒楼推出秘制菜一事,黄天成已经近半个月胃口欠佳,食不下咽了。
可现在,仅凭这股“香”,就让他口舌生津,迫不及待地想要立刻尝一尝这道菜。
黄天成的手随心而动,先夹了一块鳝鱼入口。
他很难形容那种感觉,像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他之前不是没有吃过佳肴,那些佳肴也不是不够味美,但面前的这道菜却是另外一种美味,两者不可同比,如果非要比,便是一天一地,一云一泥……
他瞬间就理解了那些争相购买秘制菜品的人。
外界相传,这些秘制菜品还有固本培元、滋阴补阳的功效。
有人说连吃了几天后,面色红润年轻不少,还有人说当晚吃完,晚上熬夜读书,第二天竟也不觉得困倦……
先不说它是否真能滋补养生,仅凭它超绝的滋味,就足够让人们不顾高价地去争抢了。
黄天成筷子不停,很快把一道菜吃了个精光,连作为配菜的葱段都没剩下一个。
黄天成虽然不善做菜,但却有一条好舌头,在分别尝过鳝鱼、葱段以及其他配料后,他很快就分辨出来,这道葱烧鳝鱼的关键在那些葱上。
或许当初那个小碎催没有骗他,秘制菜的诀窍确实在果蔬上。
他缓缓放下筷子,沉声吩咐一旁的管事道:“继续查下去,不论付出何种代价,我一定要得到制作秘制菜的果蔬。”
-----------
此时,在天成酒楼的对面,江漓还待在吉祥酒里的厢房里,正神情肃穆地盯着面前的八份户牒,眼里除了这些户牒外,再无他物。
八个外地人此刻已经开始在酒楼里用饭了,在他们用饭之前,酒楼以需核对户牒上的籍贯,以防有人假冒外地人为由,暂收收走了八人的户牒,送到了江漓这儿。
而江漓则需要在几人用饭结束索要户牒之前,借用这几份户牒,也为赵羽伪造出一份来。
现在能救赵羽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他的户牒。而且,这个法子一劳永逸,有了户牒,赵羽的身份就再也不会受人质疑了。
东丹国的户牒,是在一张纸上按照统一格式,写明姓名籍贯等信息,并在纸张的右下角,加盖户籍所在衙门的官印。而伪造户牒的难点,便在这枚官印上。
像官印等物自有一套防伪的秘法,江漓不敢随意仿造,但却能从其他户牒上借用。
一般户牒所用的纸张均为官纸。
本朝的造纸技艺已经相当纯熟,官纸的品质类似于宣纸,柔韧耐磨,可经久保存而不坏。官纸为分层制作而成,一张官纸至少也有三层。
而接下来江漓要做的,便是把一份户牒一揭为三,她取其中之一,借用上头的官印。
考虑到纸张晕染的深浅问题,最保险的法子,是找到两份官印相同的户牒,各揭下一层,再把揭下的两层叠加,好让官印更加清晰明显。
但此事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极难。
先是揭层极考究手法,其次,官纸揭层后,还要再补上一层上去,而补加的这层官纸,其质地和新旧程度必须与原纸尽可能的相近,这样才不会被人察觉异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