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是国家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省委、省政府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经过“十一五”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江苏省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引领和推动了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2011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基本情况
1.产业规模稳步扩大,投资增速维持高位
1~9月,江苏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4180家,总资产达13742亿元,同比增长24.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904亿元,同比增长28.6%,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21.5%,增速比工业平均增速高5.4个百分点;全行业从业人员为242万人,同比增长10.2%;1~9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6亿元,同比增长80.1%。
2.骨干企业发展良好,重点项目积极推进
1~9月,产值排名江苏省前100名的电子信息企业实现产值8706亿元,同比增长35.4%,占江苏省产业规模的50%。中国南京液晶谷中电熊猫第六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正式投产,一批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液晶材料等配套项目纷纷落户并积极推进;苏州三星高世代线项目,按计划进行基础施工;昆山旭硝子基板玻璃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面完成,将于2012年2月完成主体厂房封顶。
3.主要行业快速发展,重点产品较快增长
1~9月,江苏省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6亿元,同比增长59.6%;电子计算机制造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90亿元,同比增长15.2%;电子器件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26亿元,同比增长41.6%。1~9月,全行业共生产移动电话机1867万部,同比增长79.2%;生产微机7368万台,同比增长15.2%,其中笔记本电脑6700万台,同比增长12.3%;生产集成电路171亿块,同比增长5.1%;生产显示器2263万台,同比增长11.6%;生产光缆3354万芯公里,同比增长35.9%。
(二)主要特点
1.地区发展更趋平衡
2011年以来,苏中、苏北增速总体上高于苏南,占江苏省产业的比重进一步增加。1~9月,苏北地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9亿元,同比增长76.8%,占江苏省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4%提高到5.4%;苏中地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97亿元,同比增长38.3%,占江苏省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13.2%提高到14.2%;苏南地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588亿元,同比增长24.8%。
2.出口依存度逐渐降低
1~9月,江苏省全行业共实现内销产值8073亿元,同比增长37.0%;实现出口交货值9004亿元,同比增长21.2%。内销对全行业增长贡献率为58.0%,全行业出口依存度由2010年的55.8%降低到52.7%。
3.内资企业增速快于三资企业
1~9月,江苏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内资企业实现产值4671亿元,同比增长36.9%,其中国有和集体企业增速分别达43.9%、36.9%;三资企业共实现产值12756亿元,同比增长25.9%,其中外资企业和港澳台资企业增速分别达22.5%、37.7%。
4.集聚发展态势不断增强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以上数量企业占江苏省工业企业约10%,总资产和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占江苏省工业的19.1%、21.5%。197家大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29亿元,同比增长27.7%,占江苏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52.2%,“江苏省营业收入百强企业”中,电子信息领域企业达14家,数量在各工业领域中排名第一。
综合以上各项因素,2011年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预测为23100亿元,同比增长25%。
二、2012年产业运行趋势与目标
(一)运行趋势预测
2012年,受美国金融及欧洲债务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速总体趋缓,国际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全球转移速度将加快,市场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根据调研,企业对未来欧美金融危机加重和产能过剩的担心,对于2012年生产经营形势预期较为保守,认为国内外市场需求疲软、生产经营成本上升、产品价格下降和资金链趋紧等困难将持续,对2012年实现快速发展缺乏充足的信心。因此,2012年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将呈现出口增速趋缓、投资增速降低、效益保持低位的特点,预计总体增速低于2011年,发展走势为前低后高。
(二)主要目标
2012年,江苏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800亿元,同比增长约20%(2011年全年主营业务收入预测为23100亿元,同比增长25%)。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链延伸完善,配套能力不断提高。骨干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自主品牌产品市场影响力提高。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新型电子元器件等重点产品规模稳居全国前列。船舶电子、医疗电子、汽车电子和电子信息装备业取得快速发展。产业对外依存度进一步降低。
三、2012年指导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一)发展方向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动力,围绕提高规模效益、增强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和实现绿色制造,进一步抢抓发展机遇,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主导产业高端发展,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实现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重点
1.推动主导产业高端发展
1)集成电路产业
发挥集成电路产业的比较优势,依托骨干企业,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支持先进工艺技术、关键材料、关键装备的研发以及技术路线图的编制和重要技术标准的制订。完善集成电路设计支撑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持发展多芯片集成封装技术、倒装焊技术、硅通孔技术(TSV)、圆片级封装、高密度三维系统级封装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2)新型平板显示产业
支持骨干企业建设第6代及以上高世代TFT-LCD面板生产线,加快玻璃基板、偏光片、发光二极管(LED)背光源、液晶材料等高端材料及专用设备的开发和产业化,加强自主品牌平板电视生产线建设。以中小尺寸OLED显示屏为重点,推进OLED产品的生产及应用,加快装备、材料等产业链配套的布局。支持激光、LCOS、DLP等显示技术的产业化。
3)现代通信和网络产业
以国家建设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和NGB(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为契机,加快光纤接入网络建设,支持开发适应新一代基础网络和符合三网融合需求的新设备及应用终端。支持以IPv6(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MS(交互式多媒体)为核心的多媒体业务网技术、高性能多业务承载网技术以及端到端网络保障技术等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广IPTV、手机电视等三网融合应用。支持TD-SCDMA后续演进技术TD-LTE(TD长期演进)技术及产品的开发,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支持4G(第四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研发,加强标准和规范的制订。
4)计算机产业
支持笔记本计算机、高性能服务器、海量存储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等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建立笔记本计算机设计研发中心,加快关键技术研发,提高自主设计和制造水平。支持高集成度板卡、超薄高效电源、硬盘驱动器、固态盘、高容量电池等零组件的研发和生产,完善计算机产业体系。支持基于“龙芯”、“众志”等国产CPU的高性能计算机和低成本计算机的研发,推进税控机、打印机、存储设备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
5)新型元器件产业
按照新型元器件高频化、片式化、微型化、薄型化,低功耗、响应速率快、复合化、模块化和智能化等特征的发展趋势,支持企业加大在片式元器件、印刷电路板、敏感元器件、绿色电池、新型机电组件、光通信产品等领域关键技术、重点产品的研发生产。
2.加快培育新兴产业
1)物联网产业
发挥物联网发展的先发优势,以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为目标,以示范工程为依托,在射频识别与传感节点技术、组网与协同处理、系统集成、应用抽象及标准化、共性支撑等领域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的核心关键技术,开发一批重点产品,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推动应用创新及产业化。支持发展微纳器件、集成电路、网络与通信设备、微能源、新材料、计算机及软件等与物联网相关的支撑产业。
2)太阳能光伏产业
按照培育龙头企业,优化产业布局,发展配套产业,加快产业化进程,完善产业链的要求,支持以太阳能为能源的各类技术、产品和装备的研发生产,扩大其应用领域,推动光伏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发展壮大。支持为太阳能电池配套的单晶硅和多晶硅等关键材料产业的发展。
3)绿色照明产业
支持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项目,重点研发大功率发光二极管的外延片、管芯、衬底、封装等关键技术和专用设备,在功率型白光二极管取得突破。支持氮化镓和磷化铟等关键材料的自主研发,建立在国内居领先水平的大功率半导体照明芯片制备和封装生产线。突破照明用白光OLED制造关键技术,提高发光效率,推进OLED照明产业化。支持绿色照明应用,推动半导体照明在部分重点行业领域的示范与推广。
4)海洋工程及船舶电子
推进海洋工程与船舶电子相关技术的研究应用,行业解决方案的研究开发。重点支持中高频组合电台、卫星通信设备、导航雷达、定位系统和船舶内部通信系统等通信导航设备;AVDR(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EPIRB(应急无线示位标)、电罗经、磁罗经、操纵控制系统和监控系统等测量控制设备;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等信息系统以及船上娱乐设备和辅助设备等其他船舶电子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