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吉林省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教和人才优势日益显现,以光电子、汽车电子、电力电子、新型元器件和软件为特色的产业格局逐步形成。
一、基本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9月吉林省电子信息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54亿元,同比增长25%;完成工业增加值91亿元,同比增长24.7%;实现利税44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实现利润28亿元,同比增长9%。
预计全年全行业可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同比增长22%;完成工业增加值128亿元,同比增长22%。
(二)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传统领域快速发展,新兴领域加快布局,汽车、公安、水利等行业系统集成业务增长较快,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保持30%以上的增幅,云计算也开始进入产业化布局阶段,云基础设施厂商、云集成商以及公共和虚拟专有云提供商纷纷进入,物联网产业快速兴起,启明信息、万易科技等公司的相关业务进入应用、示范环节的步伐逐步加快。
(三)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整体规模较小,且多以元件、器件及零组件为主,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环节欠缺,产业关联度低,集聚效应不强。二是人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波动、货币政策收紧等外部的不利因素增多,企业的经济效益出现下滑,生产性流动资金趋紧。三是产业发展缺少影响范围广、辐射作用强的大型整机项目带动,导致基地园区建设仍较缓慢,产业集聚发展的环境欠佳。四是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产学研转化机制不畅,优质科技资源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五是信息服务业发展速度偏低,增值服务比重较小,缺少国内知名的增值服务企业。
二、产业运行趋势
2012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将更加复杂,吉林省电子信息行业所面临的形势虽不容盲目乐观,但光电子、汽车电子及软件等行业凭借其各自的优势特色,在当前的大环境下仍有相当的发展空间。
预计2012吉林省电子信息产业可实现销售收入600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工业增加值153亿元,同比增长20%。
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方面,管理软件、嵌入式软件及生产服务型软件等产品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两化融合的市场空间仍然巨大。同时,物联网及云计算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另外,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正由东南沿海加快向内陆转移,珲春出口加工贸易区为吉林省承接发达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梯度转移提供了较好的载体,目前已经有少量域外的加工贸易型企业进驻,2012年这一数量会继续上升。
三、工作重点
(一)强化省级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
继续推进信息产业专项资金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为主、无偿资助为辅的创新使用模式,重点支持光电子、汽车电子、电力电子、新型元器件和软件等领域重大项目的建设、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
(二)建立健全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依托行业协会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信息技术创新和服务平台。依托重点企业、重点科研院所和重点高校,建设国家平板显示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光电仪器工程中心、国家汽车电子工程中心,以及省级半导体功率器件工程中心等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发展技术中介服务业,推动光电子、汽车电子、软件等产品检测、认证和咨询机构建设,提高技术支撑服务能力。
(三)培育促进产业发展的中介服务机构
积极推动吉林省汽车电子协会、省软件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的健康发展,鼓励协会开展行业规划、评估咨询等服务,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产品。进一步加强科技服务机构和人员的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服务标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
(四)积极贯彻落实软件产业文件精神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和《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文件精神,尽早完成《吉林省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在政策层面加大对软件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丰富优惠措施种类,有效调动各种资源向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汇聚,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