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乔安休假结束,又参加完CFA三级考试,马不停蹄地投入新一轮工作中的时候,6月已经进入下旬。帝都的天气真正闷热起来。
苏怀宇入职已经两个半月,而在部门内的存在感和话语权似乎还是很低。
他常常要去参加各种集团的会议——这让他想到自己刚入职的那天,还在部门会议上暗讽欧阳,“我不认为一个领导真的有那么多会议需要开”。他自嘲地笑了笑。
会议之外,苏怀宇就常常是关着办公室的门,与林美兰或容薇薇或景子怡单独谈话。
苏怀宇觉得,直接与团队负责人谈话,可以极大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部门的所有工作重点。
可实际情况好像有些事与愿违。
虽然内心百般不愿承认,但苏怀宇还是尴尬地意识到,对于每个人给他的汇报,他好像都没有完全明白——或者说,他只像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接收着别人给自己灌输的管理理念、部门架构、人员调配、工作流程、甚至工作内容,而无法独立地提出任何意见。
起初,苏怀宇对此还有迷茫和耿耿于怀。他感觉自己像一个吉祥物,摆在那里看着高档又昂贵,可是却没有什么实质的用途。
可是渐渐地,他给自己找到了一种心安理得的“怠政”之法——听不懂就听不懂好了,反正这几个团队负责人各个都比自己有野心,也更了解实际情况。就由着她们来吧。
容薇薇总是来跟自己讲一些量化评估、监管报送的事情——那些量化评估都需要大量的数据底稿和专门的外包模型去做。自己能听明白的,无非就是报告的大致进度。
但容薇薇经常还会故意将模型里的一些细节挑出来,甚至征求自己的意见。苏怀宇明白,她这样没头没尾地挑出一些细节来问,原本也没有存着真让自己回答的心思——无非是想证明她做的工作有难度、有重要性罢了。
林美兰跟自己汇报的内容就多了。流动性管理,投资执行情况,部门架构,人员安排,各类工作审批流程……
对于投资执行情况,他还能听得八九不离十——有几十页PPT作为辅助,而且左不过就是些投资规模、配置结构、收益来源。
流动性管理,他就是两眼一抹黑了。天天有无数个数据表拿给自己,每个表都涉及无穷多个维度,又精细到每一天、每一个项目的每一笔处置回款。
苏怀宇没做过流动性管理——因为在正常的公司里,流动性就没什么可管理的。无非是按照监管要求时时监测着别突破比例限制就行。
偏偏是在这个公司,流动性风险处置是当前最核心的工作——欧阳就是在这件工作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才在去年带着这个部门拿到了集团优秀部门的称号。
可是苏怀宇却对此有些不屑——便是有些流动性风险又怎么样。新股东都进来了,马上还要引入更多的战略投资者。不就是看中这家公司未来的发展潜力,抢着来送钱,帮着渡难关吗。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制定什么方案,最后的结果必然都是顺利渡过风险期。
这么一想,苏怀宇对于这项工作也就更懒得管——随林美兰折腾去吧。
至于其他的,什么部门架构,人员安排,各类工作审批流程,苏怀宇就更不想管了——自己一直是单打独斗,没有带过部门。就这么几个人,自己也不太了解。审批流程就更是无所谓,反正不管什么流程,只要林美兰批完了,下一个轮到他,按顺序批完就好了。
而景子怡那边,苏怀宇知道她只是负责一些托管行开户的流程,还有各类投资相关会议的流程。反正她下边还有一个顾琳琳,俩人都是一直干这个的。就一些固定的流程,做了这么久自然是不会有什么问题。
这样一来,苏怀宇的工作就清闲多了——上面要问自己什么问题,要出什么材料,通通交给林美兰和容薇薇。其余的,她们愿意和自己汇报,自己就乖巧地听着。不懂就问,还不懂就装懂;不愿意和自己汇报的,自己也懒得问——反正事情总会解决的。这不就是当领导最理想的状态?
找到领导窍门的苏怀宇,每天早上早早到公司健身,下午准时下班回去陪伴家人;时不时请部门喝喝奶茶;在必要的时候向林美兰、容薇薇、以及重申自己的立场——坚定不移地支持她们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