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午餐事件”之后,李乔安再被韩清使唤着打杂的时候,就不怎么勉强自己给他好脸色了。
韩清让她去复印与岗位工作无关的材料,李乔安就故意问道:“这是目前哪项工作要用到的?着急吗?不急的话我等会儿忙完手上的事儿再去吧?”
韩清让她做一些没头没尾的类似于把照片中的表格和文字输入成Excel的工作,李乔安也不再像之前那样一拿到活儿就以最快地速度做完,而是有意无意地耽搁一小会儿。
韩清自诩喜欢读英文研报,还往往在自己看到兴起的时候,突发奇想地给李乔安丢一个明显脑子有坑的任务:“你研究一下【市场深度】这个概念,还有相关的计算方法和模型。比如说,如果我们想要一下处置掉自己手上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市场上卖掉,这么大的量会引起股价怎么变动?”
李乔安觉得韩清是新学了个英文概念【depth of market】就忘乎所以了——在二级市场上想一下处置掉一个长期股权投资???那不得是在一个很长期的时间段里,通过一次一次的大宗交易或者小额交易,慢慢减持吗?还对股价的影响,你来得及影响吗,证监局和交易所没提前请你喝茶就不错了。
再者说,就算你这个研究有学术意义吧,但这是你自己的研究兴趣,与部门的实际工作毫无关系。凭什么让我替你的私人兴趣买单?我是来这里工作的,不是给你当research assistant的。
李乔安想起自己本科时当RA的辛酸经历,看着眼前的韩清就更加气不打一处来。于是她假装没看到这条信息,等待着韩清将这种奇思异想忘记
——果然,后来事实证明,韩清虽然对李乔安没有听话地去“研究”而不满,但他自己也并没有去动手研究。
想一出是一出,就是随口使唤我呗。李乔安心内忿忿。
但是这样消极怠工的态度,却让韩清抓不到一丝把柄——因为李乔安只在这些与工作无关的杂活儿上懒散怠工,而与工作有关的,李乔安不仅毫不懈怠,还永远走在韩清的前面——
对于常规性的工作,李乔安早已驾轻就熟,习惯于在拿到基础材料的第一时间就马上着手去做。再加上她的工作效率一贯很高,往往是在韩清刚想起来有这项工作时,李乔安已经把做好的成功甩给他“审阅”了。
对于临时性的工作,韩清那不太高的智商也占不了什么优势——李乔安对工作的理解和反应都不比他慢,例如这项工作是否确实应该由他们来做,应该用什么数据和材料来做,是否有这样的数据,能从哪里拿到这样的数据,等等。
长此以往,李乔安越来越能够独当一面,而韩清的主要作用则是作为对接投资子公司的“负责人”,对李乔安的工作成果进行背书。
李乔安游刃有余,甚至还能经常抽出时间学习CFA三级;韩清乐得清闲,有时候也拿出CFA三级讲义来看一看,或是继续沉浸在自己所谓的“看研报”中。
而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部门很快迎来了意料之内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