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固是东汉时的名士。他出身于名门,父亲李郃做过司徒。他年轻时就勤奋好学,常常徒步寻师,不远千里。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努力,他不仅通读了许多古代的典籍,而且结交了大批贤人。后来,他做了官,兢兢业业,忠心辅弼汉室,并同飞扬跋扈的外戚进行斗争。
黄琼也是当时的名士,他的父亲黄香曾做过魏郡太守。当时,统治阶级为了网罗人才,实行察举取士的办法。先由地方官吏根据广大群众的意见,将本地的有才能或品德高尚的人向中央推荐,再由中央派人进行考察。如情况属实,便加以任用。黄琼也受到过许多人的举荐。起初,他一概推辞。后来,他见无法逃避,便与另几位名士一起,坐上了专门来接他们的公车,向洛阳进发。走到半路上,黄琼借口身体不适,又不想应召了。主管此事的官员将这个情况上报给皇帝,并弹劾他犯了“大不敬”罪。皇帝听后,不仅没有怪罪,反而下诏让地方官好好以礼相待。黄琼见再也不能推辞便继续赶赴洛阳。
李固当时已做了大官。他虽然不认识黄琼,却早就听说过黄琼的名望,心中很是爱慕黄琼的才能。听说黄琼等人已快到洛阳,他不禁心花怒放,本想亲自去迎接,但苦于公务繁忙,只好写了封信,派人送给黄琼。
黄琼等人的车队已临近洛阳。黄琼坐在车中,一边观赏着路两旁的景色,一边思考着治国安民的方法。这时,前方官道上尘土飞扬,一匹快马奔驰而至。刚到黄琼的车跟前,马上的人未等马停稳便翻身而下,恭恭敬敬行过礼后,便递给他一封书信。黄琼心想:朝中公卿,我认识的并不多,谁会给我写信呢?接过一看,原来是李固写的。信中说:“久闻您的大名,心中非常钦佩。听说您已经渡过伊水、洛水,快到洛阳城,我们就要晤面了。我很高兴,您终于不‘隐居不仕’,而是顺从皇上的征召了。在您即将从政的时候,我有几句话要告诫您。古时候伯夷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柳下惠处于乱世,降志辱身。有见识的人都认为伯夷太清高了,柳下惠太没有气节了。古人说得好:‘不像伯夷那样清高,也不像柳下惠那样没气节,应该将两人调和一下,居于两人之间。’这是圣贤为人处世的经验之谈啊!如果一定要做巢父、许由那样的隐逸之士,就该隐居于山谷之中,向巢父、许由学习,淡泊名利,不问世事;如果想辅佐皇上治理人民,现在正是好时候。因为自从远古以来,政治清明的时候少而民俗淆乱的时候多,一定要等有了尧、舜那样的贤明的君主才出来做官,那恐怕永远没有机会展示才能了。您现今要从政,须记住我的劝告。我听说有这么两句话:‘太坚硬的东西容易被弄残缺,太清白的东西容易遭受玷污。’‘阳春白雪’那样高雅的乐曲,能够应和着唱的人一定很少;名声太好了,实际行为就难以相配。前一阵子,鲁阳的名士樊英刚被征召来时,皇上设坛席接待他,奉之若神明。他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可是也还没有什么缺点、过失。但是,诽谤、诋毁他的话不绝于耳,究其原因,还不是因为他名气太大,众人对他寄予的希望太高么?以前征召的好多名士,都是空言骇世之徒,没有什么实绩,朝野上下都说名士们是沽名钓誉、徒有虚名之辈。盼望您能好好地为朝廷出谋划策。令众人心服口服,从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击那些谣言。”黄琼看罢,深受鼓舞。以后,黄琼当了官,所居职位越来越显要,但他时刻铭记着李固的劝诫。
为人处世,不能太清高,也不能太没气节。太清高容易成为孤芳自赏、离群索居之辈,太没气节则易导致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而这些都是应该克服的毛病。“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更是至理名言,成为人们千古传诵的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