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兵撤了,蛮兵撤了。”耳旁传来守军兴奋的声音,张同学忙睁开眼睛,难以置信的一幕出现在眼前,蛮兵真的在撤退,“怎么回事?”张毅疑惑的问道。
“公子,你看那边,蛮军营地后方火光冲天应该是援军来了,援军来了。”答话的士兵颇为兴奋。
张毅定睛望去,虽然距离很远,但依然能辨别出那冲天的火光确实出现在蛮军营地。
蛮军大营,留守的约有五千人,不过基本都在蒙头大睡,守卫也很松懈,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个时候会有人来劫营。
此时的孙策正在命人四处放火,自己则带着精锐在蛮军大营纵横冲杀。主将沙摩柯不在,副将鸠摩利又身受重伤,而且全无戒备,蛮军哪经得住小霸王孙策的冲杀,一时间蛮军死伤惨重。
原来孙策率领五千人轻装简行,日夜兼程,早在入夜时分就赶到了泉陵。大致了解了一下情况,周瑜断定沙摩柯必将在后半夜实行围三缺一的攻城战术,于是建议待沙摩柯离营之后趁机劫营。
孙策采取了周瑜的策略,虽然不知道周瑜为什么这么肯定,但是他相信周瑜。况且他们只带了五千人,而蛮兵尚有一万五千人,就算入城了也只能守城而不能破敌,这显然不是小霸王想要的,他要的是破敌。事实证明,周瑜的判断非常准确。
待沙摩柯率军赶回营地之时,看着眼前的惨状,目眦欲裂。看见在厮杀的孙策,手持铁蒺藜骨朵含怒直取孙策。刚一交锋孙策就落了下风,沙摩柯含恨出手,孙策准备不足,而且孙策只是炼气后期,沙摩柯确是炼气巅峰之境。黄盖见不妙,准备出手相助,孙策大喝道:“黄叔父,这是我的战斗,切勿出手。”
长沙军中除了孙坚,四个叔父都是炼气后期,而孙坚又不可能真正的和他交手,难得碰上一个硬茬,孙策怎肯放过。虽然明知不敌,但孙策丝毫不惧。不愧是江东小霸王,一挺霸王枪,发出一声虎吼直扑沙摩柯。
“初生牛犊不怕虎,小家伙有点底气,这么年轻就炼气后期,资质不错啊,本王最喜扼杀天才。”沙摩柯冷笑道。
霸王枪和铁骨朵战做一团,沙摩柯虽然是炼气巅峰但毕竟刚刚经历了一番恶斗。孙策却豪气冲天,越战越勇,而且孙策也是即将突破到炼气巅峰,一时之间倒是斗了个半斤八两。
酣斗了五十回合,沙摩柯虽然占了上风,却迟迟不能拿下孙策,而对方尚有一员猛将在自己阵中左冲右杀,心里愈发焦急。
此时张津也反应过来了,打开城门,王焕率众杀了出来。前后夹击,再加上到处火光冲天,也不知道道到底来了多少援军,沙摩柯开始慌乱起来。趁着沙摩柯心中慌乱,孙策逐渐扳回劣势,沙摩柯知道不能再打下去了,猛攻两回跳出站圈,喝道:“儿郎门随我撤。”
“无胆匪类哪里跑。”孙策打的正尽兴,沙摩柯突然跑了,小霸王哪里肯放过,率众掩杀,直杀的五溪蛮遁入大山,才收兵回城。
泉陵之战虽然取得胜利,但也震动朝野,荆州乱局已定,必须速速平定南阳黄巾,否则荆州乱局将一发不可收拾。汉灵帝下召,命左中郎将朱儁率兵南下,转攻南阳黄巾。同时命令江夏都尉秦颉(秦颉字初起,荆州南郡鄀县人。历史记载,中平元年时,秦颉赶往荆州南阳郡上任,途径宜城县城。城中有一户人家,门朝东并有大道,秦颉停车看到后,说:“这房子可以做坟墓“。中平三年,秦颉被杀,运送其尸体的马车路过此房屋时,马车不肯向前走,秦颉的故吏便掏钱将此房屋买下来,修做秦颉的坟墓。如今宜城县城中有一座大墓,墓前有两座石碑,就是秦颉墓。)为南阳太守,率兵夺回南阳。
确定朱儁将南下攻南阳,孙坚再也坐不住了,请求出战。王威知道自己管不住孙坚,而且孙坚也说了他只需负责后勤即可,进攻由孙坚的本部兵马负责,王威没有理由阻止。
宛城,城外
不管孙坚如何叫阵,张曼成只是坚守不出,虽然黄巾军无人不恨孙坚,但亦深知孙坚武艺出众,南阳黄巾之中无人能与之匹敌。
孙坚无奈之下,只得发起强攻,孙军虽然做战勇猛,但宛城城墙本就高大,张曼成占据宛城后早就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加高加固了城墙,而且张曼成作为黄巾军中屈指可数的大将,对于守城亦是颇有心得。
期间孙坚也几次亲自披挂上阵,却一无所获。后南阳太守秦颉率五千江夏郡兵赶至,劝孙坚暂且罢兵全力打造攻城器械,静候朱中郎。孙坚知道碰到硬茬了,只是迫于面子不好退兵,见状也就借坡下驴,退兵新野。一时之间南阳黄巾士气大振,言:“江东猛虎亦不过如此。”
武陵郡孱陵县(原本历史上,汉建安14年(公元209年)刘备领荆州牧,立营油江口,取左公刘备安营扎寨之意,改孱陵为公安(公安县由此而得名,一直沿用至今)。孱陵县位于长江南岸,与洞庭湖平原一衣带水,是原本历史上三国时期主战场之一,刘备城、吕蒙营、陆逊湖等遗迹至今仍在。
孱陵县油江口码头
“伯符兄,最近水贼四起,此番仅四百人押送这五万支箭渡江北上,务必多加注意啊。”张同学望着茫茫长江不禁想起了长江三巨头甘宁、蒋钦以及周泰,这三巨头可没一个好惹的,万一他们看上了这五万支箭,后果不堪设想。
泉陵保卫战胜利后,得知孙策准备支援其父进攻宛城。张同学不知道是泉陵一战没打过瘾,还是要跟着去宛城涨涨见识。总之,不管老张如何不同意,张同学死活要跟着一起去。最终,老张拗不过,反正护卫们包括魏延都要养伤,再三叮嘱黄盖一定要多加照顾张毅后,同意了张同学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