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中国掀起了一场狂飙,它彻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信息观。随着互联网以惊人的速度走近平民百姓,我们的生活已经与之密不可分。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网络教育的诞生、发展和普及已成为教育界一场空前的革命。
网络远程教学的目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世代沿袭的面对面的单向式课堂教学。教师只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水平掌握课程进度。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教育技术的迅速进步,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录像机、计算机等教学媒体先后运用到了教学中,使教学变得灵活多样,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这些媒体在承载信息的种类和能力、使用的方便程度上都有极大的局限性。例如,幻灯机、投影机只显示文字和静态画面,只提供文字信息。录音机只提供声音信息。由于它们功能单一,且独立分散,都只能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些设备受场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难统筹起来发挥各自的最佳功能。
多媒体技术的崛起,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束缚,解决了这一难题。人们依照现代的教育理论,实现了多种媒体的优化组合。多媒体教学软件取代了各种单独使用的媒体,集所有媒体的功能于一身。它以配备了声霸卡、视霸卡、电视卡、CDROM的计算机为中心,统一调度指挥各种媒体,大大减少了人为的操作失误,高速可靠。教师只需操作鼠标或触摸显示屏的相应部位,即可完成操作,教师用起来得心应手,学生感知起来格外亲切。学生通过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给出问题和提示,由学生自己读取教学信息,进行思考和分析后给出选择,再通过计算机进行判断,向学生提供评价信息。这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人机对话、双向交互、独立思考、强化训练等方面的优势,是传统教学过程无法比拟的。
自从1995年以来,国际计算机互联网互联网在国内得到迅速普及,网络已经逐渐走近平民百姓,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其中在教育体制方面尤为突出。我国目前远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播电视教学。但电视教学缺乏双向沟通的渠道,师生间不能交流,且学生必须按规定的时间表被动收视。由于许多学生是在职从业人员,不可能坚持脱产学习,实际上又回到了课堂面授的方式。另外,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知识更新的周期明显缩短,人们再也不能指望一次性完成所有教育,只有不断地对自己的知识更新、扩充,才能保持竞争力。在各种学历教育后,还必须接收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也就是终身接受教育。各种继续教育的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和复杂性,是现在的教育体制不能很好解决的。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教育网络克服了广播电视信息只能单向传输的弊端,为教育描绘出了美好的前景。未来的教育体制将克服传统教育在空间、时间、地域和受教育者在年龄、教育环境等方面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网络上分布着各种各样的学校,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课程,成为具有真正意义的开放大学。学生甚至无需进入大学校园,他们面对的将是一所虚拟化的大学。在这所虚拟大学中,学生在没有教师在场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课程和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学什么不学什么,并可随意中断或恢复学习。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不仅能从图书馆,而且还可以从知识信息库获得学习资料和具体指导。在这里,作业、学期论文将使用电子邮件往来。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每个人既是教师又是学生,可以随时发表意见和交流,不仅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一身二任,就是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既是学生又是老师,实现了信息的双向沟通,使远程教育中师生“面对面”交流成为现实。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工作与学习完全融为一体,上班工作,下班学习的界线被打破。教学将从学校为主转变成家庭为主,学生在家里使用的计算机同办公室完全一样,可随意享受声光动画为一体的教育软件,通过网络可以在任何提供课程的大学注册上课,迅速了解各种知识的最新发展,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进度,选择完成学业的时间,把学习变成一种轻松愉快的事情。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每个人都可直接向各学科最权威的专家请教,得到各学科第一流老师指导,都可以调阅世界上最著名的图书资料甚至复制下来,都可以从世界的任何角落获取到最新的信息和资料,高效高质量地获取知识。由于是基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多媒体教育网络,所有这些都可以在瞬息之间完成。网络化教育在21世纪将进一步发展成为全民教育,一个灿烂的教育春天必将在新世纪出现。
WWW模式的远程教学是以因特网为桥梁,跨越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突破传统面对面课堂教学方式的限制,将授课课堂由教室和实验室延伸到因特网所覆盖的任何一个场所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主要做法是用一台联网计算机作为服务器,将教学和实验内容以超文本WWW主页和JAVA CAI小程序形式在因特网上播出。学生可以利用校内甚至校外的任何一个联网计算机终端浏览、学习有关课程内容。远程教学对改善我国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学水平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重要性突出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1)远程教学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某一学科的先进教学方法和实验条件可以被校内甚至校外的各学科使用,从而可以节省大量在基础设施上的重复投资而用于公共教育软件的开发和设计,有利于从整体上改善国内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学水平。
(2)远程教学不受传统的面对面统一教学模式的限制,能为学生提供更深、更广的教学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内容和安排学习进度,满足了社会普遍性和个体独立性学习的需要,从而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综合发展。
(3)远程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毕业后仍能通过计算机网络巩固、更新和提高所学知识,从而可实现对离校学生的持续教育和终身教育。
以超文本阅读方式代替传统阅读方式
一直以来,人类已习惯于从文本和各种图书资料中查找所需信息。文本中知识与信息只能按顺序线性结构来排列,因此阅读与检索的速度和效率有着不可逾越的界限。电子书刊和因特网上各种电子资料库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观念上的改变。在电子读物中,知识间的连接不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与检索方式,是一种超文本阅读。同时,电子读物中的阅读对象也从文字扩展为声音、图像、三维动画及影视等多种媒体,这就是信息时代的超媒体阅读。这种跨时空的阅读方式可以使人们从繁重的检索工作中解脱出来,大大提高阅读的兴趣和效率。
我们不妨举一个实例来帮助人们理解这场变革的意义。以《二十五史》电脑版的“全文检索系统”为例。当你想从这部巨著中查找有关“风”的资料时,用传统阅读检索方式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不可想象的,如今运用超文本阅读和计算机自动检索的方式,只需输入“风”、“气象”等关键词,并加以必要的限制(排除与气象无关的“风”),短短几秒钟之后,电脑就会在通读全书的基础上为你筛选出近一万段相关资料和1500个左右的词目,组成一个特殊的文本供你阅读。你若还想简化,则可再次与计算机对话,直至获得满意的信息为止。这种傻瓜式的查询系统在网上比比皆是,许多网络查询引擎如Yahoo、Sohu等都类似于此。因此这种阅读模式的改革已成为我国跨世纪教育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使命。诚然,超文本和超媒体阅读能力还是要以传统文本阅读能力为基础的,但后者对前者的超越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信息社会对个体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挑战与激活。
交互式交流方式彻底淘汰传统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育方式中老师和学生总是组成课堂教育的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老师教、学生学,一成不变。许多家长还因为孩子没有一个好的老师去请家教,这样做费时间又费钱。而网络教学的确发展了一种利用公众多媒体通信网进行远距离教学的全新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它具有如下特点: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充分利用了高校的师资力量。接受教育的对象被分散在各地的多媒体听课教室,无须来校学习;授课老师可以在本校的多媒体授课教室授课,也可以将课件放在网上给学生共享。这样老师既无须去各地讲学甚至可同时给几百人乃至几千人授课。学生也免却了舟车劳顿之难、大交学费之苦。此外它是集语音、图像、数据于一体的交互式教学模式。老师与学生虽天各一方,但借助多媒体通信网进行交互,即可在课间时由学生向老师提问,老师即时解答,保留了传统教学的即教即学的优点。
网上教育,势在必行
知识经济强调人个性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个别化教育和充分个性化的学习成为可能。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创造使知识和学问来源多样化的文化教育环境,可以把很高的信息储存能力与几乎个人化的利用和广泛的传播结合起来。设计精良并有交互功能的多媒体CAI软件、唾手可得的全球网络信息、图文并茂的动态Web页面、Email和其他交互式的网络通信功能,以及包罗万象的网络讨论组等。所有这些互联网现在已经具备的功能,以及正在兴起的网络学校,足以引起学习者强烈的求知欲望,也足以使个别化教学和充分个性化的学习难题迎刃而解。当前流行的教学网络系统可利用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共享特点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各种辅助教学手段,辅之以多媒体传输部件,将老师的屏幕画面(课件内容)示范给所有或被选择的学生,并可以实时监看、控制、转播学生机画面,达到在计算机传输多媒体信息的目的。每个学员都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能力,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
网上教学使得各种教学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穿越时间和空间,以更加生动的传播形式,随时随地传播到那些渴望知识的人群中。
1998年9月,世界闻名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开始实施一项在线硕士教育计划。这项计划先期在电子工程系进行试点,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并取得硕士学位。这意味着那些在HP或者Ford之类公司上班的上班族们,有机会通过业余时间来完成自己的学业,而不需要天天待在大学的校园里。
斯坦福大学的这项计划开创了通过网上教学方式进行学位教育的先河,在网上教育方面迈出了一大步。那么,如果把目光投向国内,网上教育的情形也是沸沸扬扬。
登上互联网后,就不难发现一长串国内远程教育的教学网址。在雅虎中文“远程教育”目录下,列出了北京101中学教育教学网、清华大学教育教学网、上海交通大学远程教育中心、南京师大附中树人网校等简体中文远程网校。进入搜狐的“网上学堂”,则屏幕上开列出长达两页的远程教学网址清单。这些远程教育网址中,既有学校设立的网站,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网上教室”、清华大学图书馆“Internet教室”,也有企业推出的网站,如北京电信设立的“国联网校”、福建电信的“网上教育”、微软培训中心的“微软授权高级技术培训中心”等。因此,从国内开办网上教学的站点数量来看,网上教学作为现代远程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正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学校上网成为趋势。这些学校一致认为,在互联网上开办远程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更可以推动已有的教学资源上网,让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学生能够直接接受到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国内的整体教育质量和效益。目前,在国家财政教育投资投入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与有关网络技术公司合作,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反过来进一步促进远程教育的发展。
网络教育给教育带来的变革
传统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使学生继承前人的知识。在这种传统模式的影响下,知识被人为地“凝固化”了:一方面知识缺少“前瞻性”和“发展性”,另一方面知识被封闭在学生个体和少数人的头脑中。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社会中,首先把知识看作是一种信息。教育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要促进信息的共享和增值。每个学习者都是处在一个信息网络之中,知识的扩散、交流、共享和增值,在信息网络中不但实现起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乐趣和效率。
1.师生关系
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主要是通过教师与教科书,这样就大大地限制了知识传授的数量与速率,也强化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权威地位。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中,学生知识的来源则是多样化的,除了教师和教科书以外,各种信息媒体和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学校、教师、课程和学习方式。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型的,教师成为学生的顾问、引路人、共同进行学术研讨的伙伴。
2.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掌握知识为目的的“维持性学习”,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有创造精神的学生大都遭到排斥,而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则要求建立以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为目的的“创新性学习”的教学模式。21世纪的文盲将不再仅仅是缺乏知识的人,而首先是没有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的人。知识经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料室,掌握外语,还要学会使用计算机网络,去主动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学习。
3.教学组织形式
效率低下的个别教学与农业社会生产的分散性是相对应的。工业社会强调集约化、批量化的生产,班级授课制应运而生,但教学效率的提高却是建立在忽视学生个性差异、忽视个性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而今天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班级授课制已经可以和个别教学、小组教学、自学等形式灵活地结合起来,各种形式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下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尽其所能,确定自己最佳的学习进度。
4.教学过程中的时空观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中的时空观是机械的、死板的。学生的上课、下课,上学、放学全依学校的铃声和作息制度进行。教和学不可分割,所谓“师之所存,道之所存”。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过程中的时空观则是可以分离的了。在大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哪些课程到课堂上去听,哪些课程则注册虚拟课程,采用自学和最后通过考试的方法取得学分。远距离教育在全世界的蓬勃开展,可以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选择任何课程学习。
5.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区别
在传统教育中,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界线是泾渭分明的。这就为那些在职人员、成年人、残疾人,总之为各种各样有学习困难而又想接受正规教育的人设置了人为的障碍。信息技术为这些人打开了求学的方便之门。任何注册的学生都可以在家中或计算机中心利用网络终端学习,灵活的学分制和考试方式更为这些人取得学位提供了条件。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区别将越来越淡化。
6.教育与工作的关系
传统教育的模式把人的一生分为两截,前端为受教育阶段,后端为工作阶段,把受教育与工作人为地割裂开了。如今,一次性受教育的模式终结了,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模式诞生了。人的一生应当是不断接受教育的一生,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信息网络是一种有力的技术手段,它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实现提供了一种现实的可能性,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