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的含义
信息化是相对工业化而言的,它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相互作用的结果。1967年,日本科学技术与经济协会在类似“工业化”的概念上首先使用了“信息化”一词。他们认为,1964年最先在日本媒体上出现并随后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信息社会”概念是在某种静态的意义上描述一个信息产业高度发达并占有主导地位的社会,而“信息化”则可用于描述向“社会信息化”阶段进行社会变动的过程。“工业社会是有形产品创造新价值的社会,类似的,信息社会可以被定义为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社会。一个社会的信息化就可以定义为从有形的物质产品创造价值的社会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社会阶段转变的过程”。可见,信息化是向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且在产业结构中占优势地位的社会——信息社会前进的动态过程。按照日本学者成泽广行的观点,信息化是指“信息在收集、加工、传递、积累、利用上作为一种资源的质和量,比其他资源(指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的作用相对增大,表现为经济生活的形态变化、社会结构的变动、产业结构的变动”。我国学者钟义信提出,信息化的定义可以理解为“在每个经济领域和绝大多数社会行为领域中广泛、有效地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即信息网络和智能工具),从而全面地、极大地扩展和提高社会生产效率、管理、教育和创新的效率,以及生活质量的一个历史过程”。一般可以认为,信息化是指在人类社会中,通过普遍地采用信息技术,更加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信息化的进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特别是信息化进程的日益推进,使信息管理活动日渐活跃,各种各样基于行业信息应用的信息系统应运而生。当代的信息系统是由于计算机的出现而产生的,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一直在从事信息处理工作,但计算机的诞生改变了人们几千年的信息处理方式,促进人们进一步研究信息处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利用,以及如何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规律性。从信息化发展进程、信息化应用层面、信息化的处理方式上可将信息化演变按如下方法进行分类:
1.从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上划分
第一阶段: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
第二阶段:经济信息化
第三阶段:社会信息化
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是信息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信息产业化是指由分散的信息活动演变成整体的信息产业的过程,是社会信息活动逐步走向产业化道路的必经阶段。信息产业化要求按照信息活动的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过去分散在传统国民经济各产业、各行业部门中与信息生产、分配、流通、交换等直接相关的单位和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以便把各种类型的信息活动按产业发展需要重新进行组织,从而在微观上形成专门从事信息活动的经济实体,在宏观上形成一个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产业——信息产业。这种变动实际上只涉及信息工作领域,是社会信息活动模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信息产品商品化、信息机构企业化、信息服务产业化;产业信息化是指在由同类企业(非信息企业)所组成的各个产业部门内,通过大量采用信息技术和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业效益的过程。信息产业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已有的经济结构,而且还为传统产业改造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信息资源,并在改造传统产业的过程中促使其向扩大信息消费的更高阶段发展。所以,在信息产业化的同时必然出现产业信息化的现象。产业信息化不但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使传统产业部门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经营模式都发生了彻底的变革,而且反过来又使社会信息需求得以极大地扩展,带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如果将教育作为一个产业的话,教育信息化主要表现为教学管理过程自动化、日常教学智能化、远程化等。
经济信息化是在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指通过对整个社会生产力系统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控制,在社会经济生活和国民经济活动中逐步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从发展层次上看,经济信息化是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的互补共进过程,其结果是传统产业因信息产业的不断渗透而得到改造并向深度发展,信息产业则由于传统产业的支持继续向广度发展,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最终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信息化。经济信息化主要表现为信息经济所创造的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上升,直至主导地位。
社会信息化是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它是指在人类工作、消费、教育、医疗、家庭生活、文化娱乐等一切社会活动领域里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是以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为基础、以经济信息化为核心向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逐步扩展的过程,其最终结果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面信息化,主要表现为:信息成为社会活动的战略资源和重要财富,信息技术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导技术,信息人员成为领导社会变革的中坚力量。
2.从信息化的信息应用层面上划分
第一阶段:EDPS的应用
第二阶段:MIS的应用
第三阶段:DSS的应用
第四阶段:SIS的应用
1946年由于战争和军事上的需要,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了,最初的行业信息化应用只限于军事科学、工程计算、数值统计、工业控制、信号处理等领域。20世纪50年代著名的IBM公司向社会推出了商品化的小型计算机系统,使得计算机的应用跳出了军事与神秘的圈子,逐步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同时计算机在数据处理技术上的突破,把计算机的应用从单纯的数值运算扩大到数据处理的广泛领域,为计算机在管理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于是各种各样的信息处理系统(EDPS),如数据统计系统、数据更新系统、数据查询检索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状态报告系统(如IBM公司的CMIS)等纷纷出现。可以说,在20世纪50~60年代,计算机在信息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极高的处理速度、极大的储存能力和极广阔的应用领域向人们展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一时间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处理工具的信息化应用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各公司分别出巨资购买计算机,并抽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立信息处理系统,以期待它取代日常的人工信息系统,并解决人工所想做而又没有能力做的数据处理、信息分析、甚至管理决策工作,以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0世纪50~60年代,企业计算机应用的热潮导致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形成与发展,并带来信息系统的首次繁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逐渐暴露出许多局限性和先天不足。EDPS只能完成单纯的数据处理工作,缺乏分析预测功能,不能满足组织经营管理需要,例如,在IBM的CMIS系统中只能提供实际生产的原始信息,而没有更深一步去利用这些信息研究各种生产经营的发展趋势、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和调节、最佳的资源分配办法和经营生产的组织方法、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等。
针对上述种种问题,为了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效益,人们对EDPS的成败进行了总结,进而从各个不同的应用角度提出了管理信息系统(MIS)。按照美国MIS专家戴维斯(G.B.DAVIS)的定义,“MIS是一个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技术的人机系统。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和组织的运行、管理与决策的功能。”
MIS是在传统EDPS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它避免了EDPS在管理领域中应用的一些弊病,在处理的方法、手段、技术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较之传统的EDPS,MIS有如下特点:更加强调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定量化管理模型的运用,强调优化的作用;强调系统对生产经营过程的预测和控制作用;强调对数据的深层次开发利用,利用信息分析企业生产经营以及外部环境等各个方面;强调高效率低成本的系统结构和数据处理模式等。
自从20世纪60年代提出MIS的设想到20世纪70年代初,MIS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是:早期的MIS缺乏对企业组织机构和不同阶层管理人员决策行为的深入研究;忽视了人在管理决策过程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内部信息而没有外部信息、只有业务信息而没有决策信息。因而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辅助企业高层的管理决策工作中,MIS常常软弱无力,达不到预期的效果。20世纪70年代初,哈佛大学的伯特归纳了MIS失败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MIS的七个致命伤,在学术界掀起了一场“MIS为何会失败”的讨论。在这场讨论中,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高瑞·斯科特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了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把信息系统的研究又推到了一个更新的阶段。经过20年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今天的DSS。较之早期的MIS,当时的DSS的概念主要是强调了如下几方面的不同:强调DSS是面向决策者的;它是一个以解决半结构化的管理决策问题为主的系统;强调决策过程中人的主导作用,信息系统只是对人(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的工作起支持作用。
信息资源管理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小霍顿和戴波德等人于1979年提出来的,作为一个发展的概念,IRM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关于IRM有代表性的提法有以下几种:
美国的小霍顿认为,IRM是对一个组织机构的信息内容及其支持工具(信息设备、人员、资金等)的管理。他把资源管理的概念扩展应用到信息管理方面,强调IRM属于资源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角度。
英国的怀特提出,IRM是充分、高效地确定、获取、综合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以满足当前和未来信息需求的过程。他把IRM理解为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集成管理,强调(IRM)是一种新的管理手段。
伍德认为,IRM是信息管理中几种有效方法的综合,它将一般管理、资源控制、计算机系统管理、图书馆管理以及各种政策制定和规划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他指出,尽管IRM没有发展到完善的地步,但它是信息管理的新阶段。
美国政府管理与预算办公室(OMB)在1985年发布的通告《联邦信息资源的管理》中指出,IRM是与政府有关的计划、预算、组织、指导、培训和控制的过程,这一术语既包括信息本身,又涉及其他相关资源,如人员、设备、资金和技术等。
IRM的产生与发展开拓了组织信息管理的思路,使组织形成了面向竞争的新的信息管理战略。在这种面向竞争的信息管理战略指引下,体现IRM思想的新一代信息系统——战略信息系统(SIS)就在FDPS、MIS、DSS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了。
按照SIS的研究先驱、美国学者惠兹曼的观点,一个成功的SIS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或体现企业竞争战略和企业计划,使企业获得或维护竞争优势,或削弱对手的竞争优势。这种进攻—反攻形式表现在各种竞争力量的较量之中(如企业与供应方、配销渠道、顾客或直接对手之间为不同目的而展开的竞争),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影响竞争的平衡。这个定义强调的是对信息技术战略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指出了SIS是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这一目的服务的信息系统。换言之,SIS是从企业竞争战略的高度出发,通过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来提高企业竞争实力的信息系统,是企业战略管理和信息系统的整体配合和有机协调。
SIS与传统信息系统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对信息资源的战略认识和应用上。凡是从战略决策需要出发,能够为组织创造竞争优势或抵消对手竞争优势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都是SIS的活动。而传统观念认为,信息系统就是保证如何向决策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因而信息资源的作用也仅局限于决策支持的辅助作用。SIS是对组织内外信息资源的战略应用系统,它的目标是通过改变组织的业务结构和经营特性来提高其竞争能力。当前基于SIS体制的管理模式有ERP和CMIS,ERP是企业资源规划的缩写,它吸收了适时生产与全面质量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思想,极大地扩展了企业信息管理的范围,给出了新的企业管理结构,即把用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生产活动以及供应商的生产资源整合在一起。CIMS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或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的缩写,CIMS是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对企业活动全过程中各功能子系统的完美集成。它以产品为主线,集成了产品设计/制造/控制层(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和柔性制造系统——FMS以及计算机辅助质量控制——CAQC)、生产管理层(ERP、MIS、OA)和经营决策层(DSS、ES),使产品的决策管理过程、设计开发过程、加工制造过程、质量控制过程等通过计算机网络合理地连结为一个整体,以保证企业内部信息的一致性、共享性、及时性和可靠性,实现企业生产、管理、决策的智能化,达到优质高效的目标。
3.从信息化的信息处理方式上划分
第一阶段:从数值处理到数据处理
第二阶段:从数据处理到知识处理
第三阶段:从知识处理到智能处理
信息系统的发展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密切联系的。自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应用技术经历了数值处理(主要是物理信号的处理和科学运算等)、数据处理(主要是EDPS、数据库系统DBS、MIS等)、知识处理(主要是知识工程、知识库技术等)和智能处理四个阶段。
从数据处理到知识处理是20世纪70年代中到80年代计算机在应用技术上的一次飞跃,它标志着计算机从传统的处理定量化问题向着处理定性化问题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也是信息系统从概念、结构到方法、技术飞速发展的一个阶段。
20世纪70年代,信息系统在数据处理领域遍地开花时,一批有远见的学术先驱把眼光投向了知识处理领域的研究。7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费根鲍姆提出了以计算机知识处理技术为目标的知识工程的概念。在知识工程中,计算机所要处理的不再仅仅是数据,而是要对实际生活中有着更重要意义的“知识”进行处理。知识处理研究的对象有:知识的本质和定义及其基本属性;知识的抽象化、形式化表示方法;知识的应用,如归纳、推理、分析、类比等;知识的获取,即如何总结、归纳,获取新的知识等;知识的组织与管理,即知识的组织形式、存储形式以及管理技术等。知识处理技术为解决信息系统涉足管理领域中大量存在的定性问题奠定了基础。同时,借用知识工程中的研究成果,也促使信息系统在其结构、技术和应用范围等方面产生了飞跃发展。
从知识处理到智能处理是未来信息系统努力的方向。知识处理已经为信息系统处理定性化问题,进行各种分析、推理、判断等奠定了基础。信息系统已经具备了朝着最终目标——智能处理迈进的可能性,所以一些著名学者都纷纷预测,20世纪最后的10年直至21世纪初在智能化处理上的突破将是信息系统研究和努力的主要方向(智能处理主要是研究人脑的基本功能、人脑处理信息的规律和人类思维过程,找到一种形式化的、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法来模拟人脑的活动和人类的思维活动过程。智能处理一般包括三个方面:推理、联想、学习)。
由此可见,随着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扩张,可以说,在信息产业化、产业信息化、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过程中,信息化是一个内涵不断丰富,外延愈加宽泛且逐步扩散发展的演变过程,又是这个过程所追求的目标或运动的结果,还意味着实现这种目标或结果的种种手段。目前,世界主要工业化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从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到经济信息化的转变,现在正从经济信息化转向社会信息化;新兴工业化国家也开始了从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向经济信息化过渡;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尚处在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国内信息化建设亦是如此。